【学术资讯】2020:云端锦江·中国俗文化系列讲座(七)
主讲人: 朱冠明 教授
讲座题目
佛典语言的中国化
主讲人:朱冠明 教授
主持人:雷汉卿 教授
时间:2020 年8月5日(周三)下午18:00-20:00
平台:腾讯会议 ID:158784215
形式:线上讲座
主办单位简介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于 2000 年 9 月被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是“985 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托机构,也是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双一流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所由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项楚先生领衔创建,下设俗语言、俗文学、俗信仰和民俗与人类学四个研究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分别为俞理明、周裕锴、张弘和徐新建等。
主讲人简介
朱冠明(1973-),湖北公安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词汇语法史和中古汉语。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201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6年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讲座内容摘要
佛教在东西汉之交传入中国,随后大批佛典被译成汉语,与本土文献相比,汉译佛典的语言具有较大的独特性。跟佛教本身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一样,很多来自佛典语言的词汇语法成分,也逐渐融入大众口语,实现了佛典语言的中国化。本文以三个虚实程度不同的词语“自己”“生色”“现在”为例,具体讨论佛教传播如何影响汉语,即佛典语言中国化的起因、过程和途径。以往佛教汉语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佛典语言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及其来源,本文提出,佛教汉语研究还有另一个方面,即来自佛典的那些词汇语法形式如何一步一步融入汉语,从而“深入到汉语的血液里”(王力语)。简单地说,前者是对“来龙”的研究,后者是对“去脉”的研究,相对而言,后者的研究当前还比较欠缺。佛经翻译影响汉语正体现在那些具体的词汇语法形式中国化的进程中,这也当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持人简介
主持人:雷汉卿 教授
雷汉卿,文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所长,《汉语史研究集刊》(CSSCI)主编。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华文化”课程负责人。出版《近代方俗词丛考》《禅籍方俗词研究》《禅宗文献语言论考》等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禅宗文献俗语言研究。
注:本场讲座以线上形式进行,支持学术签到,请想要参加讲座的同学从腾讯会议APP、腾讯会议小程序、腾讯会议电脑客户端三种方式中任意一种进入指定会议室,会议号:158784215。
扫码关注
中国俗文化研究
审稿编辑 | 孙尚勇
值班编辑 | 黄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