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两次上央视的中南姑娘,有什么不一样?| 弘毅篇No.1

点赞的 中南云麓谷 2021-10-09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君子博学于文,之以——《论语》愿我们拥有远大的志向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做弘毅约礼中南人。

仪静雯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1601班学生

已获同济大学经管学院保研资格

竞赛经历: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银奖(150/64万)

2019年智慧医疗创新大赛湖南省一等奖

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二等奖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七届趣味英语大赛 二等奖


项目经历:

眼科疾病的大数据分析、建模及其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 负责项目推广及项目路演

基于机器学习及QT平台的飞机起飞保障期预测 - 负责数学建模及项目答辩

中南大学赴株洲攸县广播电视台文化暑期公益实践项目 - 项目负责人


实践经历:

China-Japan Winter Business Program At Ritsumeikan University in Osak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xperience Program in Prudential HongKong

第九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暨首届中美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志愿者

第一届中美未来工程与全球女性领导力研讨会优秀志愿者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 文艺部部长

中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广播台中大之声  节目部部长


奖学金:

2016-2017学年中南大学二等奖学金

2017-2018学年中南大学三等奖学金

2018年度金鹭奖学金


      2019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我们相遇了已是大四的仪静雯。相信参加过此次开学典礼的人,都应对她慷慨而不失真挚的发言记忆犹新。这次,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她,那些学霸的终极秘密,听听她是怎么说。


1

尝试:你所缺的,

或许只是不敢踏出的那一小步

“在一点一点的探索之中,你才会慢慢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与不适合做什么,慢慢对自己有更清晰的了解。不要急,一点一点总会知道的。”

       不要焦躁,不要急着给自己下定义,不要将自己捆绑于一隅之地。这是仪静雯对于自己整个大学生活的一个总结,而这一种“不要急”的状态,也贯穿于她的整个保研之路。

       仪静雯曾参加“互联网+”的比赛取得了好的成绩,由此获得了竞赛保研的资格。在完成本专业的课业同时,还要在非专业领域达成非凡的成就,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她选择转换专业来源于一次契机。


       “在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过自己要换一个方向”,她如是说到。当时,要好的朋友正在筹备一个项目,并向她发出邀请。从2018年的6月份开始准备,到2018年的10月份国赛结束,中间经历了校赛、省赛和国赛。对仪静雯而言,这是大学里很重要的一段经历,也是最珍惜的一个经历。正是这一段经历,让她转而向经济管理学院类的方向奋进。回忆起这段经历,仪静雯最想感谢的是那位邀请她的朋友。对于一个团队的项目,合拍的队友是项目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大学生活之中,适当地扩展人际关系,因为可能下一个结识的新朋友,就是你的贵人。

      “竞赛需要注意什么?”“你在参加这类比赛有什么选择的秘诀吗?”这都是仪静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从美赛到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再到各式各项的项目,仪静雯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一次次比赛让她更加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在一开始她便没有给自己下定义,而是多多尝试,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到经济管理之间的转变才会更加顺畅。

       关于如何在各项比赛之间做选择取舍,她提到:首先要知道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什么,想要通过这个比赛获得什么。不要一开始参加比赛就有很强的功利性,只冲着学校那几个可以保研的比赛参加,要明白自己通过这个比赛应该收获些什么,这样,你才能专心参加比赛。

       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可以完全按照着前人的路来走。竞赛保研这条路,是仪静雯一点一点踏出来的。从混沌到清晰这一过程,唯有切身去拼与闯才能体会。


2

选择:人生如棋局,

走好自己的每一粒子

       “我不后悔,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这么选择。”这简单的几个字背后,承载的是仪静雯畅快与洒脱的神情与语气。

       站在现在的角度往回看,她说她自己就是在一直奋力奔跑,将近乎于全部的时间都塞满了有利于自己提升的种种。

      “辛苦吗?”“当然。”

      “后悔吗?”“不!”

     为了增长见识、获取新的技能,也依着自己的兴趣,大二时她选择了行政管理的辅修。虽然那时的自己已经从事多项学生工作,本专业的课程也已十分忙碌,但对于仪静雯来说,自己还没有累到直不起身子,自己依旧拥有空闲时间。在这空闲的时间里,探索新的领域,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具竞争力。在辅修的过程中,她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本专业以外还要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知识领域跨度大,有时还会与本专业的课相冲突。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份考验。支撑起仪静雯的,是她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清晰界定。

       在长期的尝试之中,仪静雯愈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会在材料领域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或科学家,而是更加偏向于自己所喜爱的辅修,也就是经济管理类。为此,她从零出发,稳扎稳打,从一开始的向老师请教,到后来的去国外学习、参加相关的比赛,仪静雯的知识和阅历逐渐得到丰富,对自己的所思所想之物也更坚定。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考取专业的行业证书是一条最直接的道路。为了在忙碌的课程中挤出时间考取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证和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仪静雯挑灯夜战,灌入肚中的一杯杯咖啡,支撑起困顿的夜晚,在不耽误课程的情况之下,仪静雯用两周时间顺利攻读下四本考试资料,拿到了两个证书。

       学业繁忙的同时,仪静雯也没有放下自己喜欢播音主持,她曾在假期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去电台实习。在这段时间里,仪静雯和电台的工作人员一起上班、下班,一同体会电台当中的喜怒哀乐。从开始的写稿子、剪辑,到后来的参与直播,仪静雯收获颇丰。工作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对仪静雯来说,能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多花上一秒,也是件幸运之事。

       细数整个大学的寒暑假,仪静雯在家待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在这些时间里,仪静雯去参加比赛、完成社会实践、前去担任志愿者、去日本、香港学习、……在假期大家在家休息的时候,仪静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修行。“假期就是用来超越的”,以前听说这句话时,她总是觉得虚假,认为不过是一碗心灵鸡汤罢了。现在,她却把自己变成了其中的主人公。

 “你可以把你整个大学生活当做是一盘棋,每下一个子,就是自己所做的一个选择。没有悔棋的机会,这盘棋到最后会下成什么样子,只取决你如何下的每一个子。”本科的这三年多时光,仪静雯悉心经营着自己的棋局。她的棋盘上,没有废子,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成就了今天的她。你回过头去看看自己走的每一步,或许会惊叹:要是我当时做出另一个选择,现在的我会不会不一样?或许更好,或许更差,只因每一个选择的细微差别。

       但对于仪静雯来说,现在的她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适合的。


3

自律:你拥有过,

真正的二十四小时吗?

      “有些事情,你看起来很难,但是如果你有很强的决心去做的话,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二十四个小时,但是同样拥有二十四的小时的人却是有着不同境遇。如何将有限的时间拉长,如何将各种繁杂的事情有序安排,关键在 于找对方法。

       向来追随着自己内心想法的仪静雯,不会主观上地逼着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式,用真材实料的提升,取代那些浮于表面的努力。相对于图书馆,她觉得宿舍更适合自己学习,她不强求着自己随大流地挤在早晨排队的人群中。她觉得,给自己选择更合适的方式,和平地和自己相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努力的过程保持下去。

       比起一味地强行挑战自己的意志力,选择用一个合适的理由来激励自己,对于仪静雯来说更为有效实用。前一天熬夜学习的她,早起,便成为最为困难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在前一天的晚上为自己准备好美味的早餐,并规定自己过了时间便不能享用。因着美食的诱惑,她抗争过了无数昏沉的早晨。吃完早餐再来上一杯咖啡,毫不犹豫,迅速投入到今日的任务之中。事情之间的间隙里不要思考太多,那些都是拖住你后脚的根源。

       为了提高效率,防止拖延症作怪,她会给自己规定好时间,让自己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来保证最大程度的投入和最高的办事效率。像收拾宿舍卫生,她就给自己规定了时限,只打扫5分钟,之后又进行下一项。每天早上,她都有听英语新闻的习惯。在我们看来,她好像只是每天听了几分钟而已。但在这几分钟里,让自己全神贯注,取得不容小觑的收获。她把这一段段短暂的碎片时间都充分利用好,这碎片化的积累,最终完成了惊人的质变。

       仪静雯是一个很会与自己相处的人,为自己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她一直贯彻到底的事情,自己所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应做的理由。“不要为了去早起而早起,我早起是因为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或者说我真的很累,我很想要睡个懒觉,那就不要逼自己,与自己和平相处。自己做什么事情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对自己生理和心理都有好处,要去找到一个和谐的一个相处方式。”


二十四个小时,是要充分利用,而不是机械性地填满。

     回顾着走过的这几年大学生活,仪静雯觉得,这其间的种种经历都是弥足珍贵的,她建议同学们多去接触不同的东西,多去经历,从中开拓视野,积累见识,去找到那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想发展下去的东 西,找到方向,不懈努力。就像她在开学典礼上与新同学说的那样:走出宿舍、不随波逐流、勇于尝试。

      现在的她,正投身于竞赛之中。她准备在结束竞赛后,用一场实习提升自己,开拓眼界。明年的这个时候,她将在自己心仪的学府之中,继续完成自己热爱的学业。相信如此真挚对待自己的人,每一步都能走得稳健而热烈。

往期回顾:

“视觉中南”创建者鲁凯:从摄影爱好者到影像测评师 | 特写中南No.1

潘华龙:以舞蹈为肌骨,与灵魂对话的工科生 | 特写中南No.2

王续燃:星光璀璨,点亮志愿之路 | 特写中南No.3

专访《把信送给汉娜》主人公——中南大学林巧娜 | 特写中南No.4

王宁:以理想启航,用奋斗礼赞时光 | 学在中南No.18

葛宇非:执行力与专注度造就精彩人生 | 学在中南No.1

郭家豪:斩获4所Top50大学全额奖学金直博offer的学霸 | 学在中南No.14

刘孟翔:保送人大硕博连读的“立体学霸”| 学在中南No.13

26岁博士生王秉:开拓新学科,编写国家级教材 | 学在中南No.10


来源 | 中南云麓谷新媒体中心摄影 | 乔蕾 邓力源部分照片提供 | 仪静雯

文案 | 李鑫 陈奕丰 梁轶霄

编辑 | 宫嫣俐 张雅芸

审稿 | 徐智欣 彭需发

责编 | 向美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