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可下载打印!
▲1-6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免费领▲
●●●
导语
教育之音平台一直致力于为各位家长和老师分享好的学习资源。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可下载!【建议转发到班级群】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单元分析
单元主题
单元重点
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内容
8
匆匆
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近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文艺论著《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等。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多音字:
燕:yàn燕子 yān燕国
藏:cáng埋藏 zàng宝藏
禁:jīn不禁 jìn禁止
散:sàn散步 sǎn散漫
形近字:
藏(躲藏)臧(臧否)裸(裸露)
课(上课)挪(挪动)娜(婀娜)
徘(徘徊)排(安排)
课内词语:
确乎 空虚 不禁 挪移 觉察 叹息 徘徊 微风 何曾 游丝 蒸发 凝然赤裸裸 头涔涔 泪潸潸 掩面叹息近义词:
匆匆——匆忙 确乎——的确
空虚——空乏 挪移——挪动
觉察——发觉 徘徊——彷徨
反义词:
匆匆——缓缓 聪明——愚蠢
空虚——充实 徘徊——果断
理解词语: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挪移】挪动;移动。
【茫茫然】对事理全无所知。
【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凝然】精神凝聚。
【觉察】发觉;看出来。
【遮挽】遮挡,挽留。
【伶伶俐俐】聪明;灵活。
【叹息】叹气。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蒸融】蒸发。融解。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
【游丝】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赤裸裸】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词语扩展:
“千~万~”式:
千门万户 千言万语 千山万水
千变万化 千呼万唤 千军万马
千秋万代 千恩万谢 千辛万苦
千丝万缕 千头万绪 千思万虑
ABB式:
头涔涔 泪潸潸 雾蒙蒙 喜洋洋
泪汪汪 湿淋淋 笑盈盈 明晃晃
懒洋洋 沉甸甸 金灿灿 亮晶晶
香喷喷 空荡荡
句子解析: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问题归纳:
1.作者是如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形象的?答: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课后习题答案:
1.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号,问句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怎样的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这两处分别在1和第4自然段。
答案示例1:
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展露并深化了主题。例如:开头和结尾的问句,就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作者问:“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答案示例2:
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
2.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作者把时间流逝写得非常感人,主要是运用了一连串比拟性描写,“太阳他有脚啊”,他会移动,还会跳跃。在作者眼里,时光是有生命的,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人。他轻轻悄悄地来,匆匆忙忙地去,我们洗手、吃饭、默默躺在床上时,他和我们形影不离,转眼间又无影无踪。面对时光流逝,作者感到“茫茫然”,想“遮挽”它,最后,只能“掩着面叹息”。让我们能真正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心理上引起共鸣,对“时间之流”心存敬畏,感慨流逝之快,决心珍惜时间。
仿写:小学阶段尽管去了,中学阶段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阳光斜照在我的小床上。太阳他有脚啊,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我也茫茫然地跟着往前走。于是--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作业本上过去;打篮球的时候,日子从球场上过去;玩电脑的时候,便从键盘鼠标里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张口挽留时,他又从欲言又止的嘴角边溜走;天黑时,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他便在我香甜的梦中匆匆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不禁为失去的一日而惋惜,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在我的惋惜声中飞奔而去。
知识拓展:
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7)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0)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1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13)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
争分夺秒、 一刻千金、见缝插针
9
那个星期天
教材分析:
《那个星期天》是第三单元第二篇,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通过朗读的方式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细腻情感。《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散文《秋天的怀念》,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课文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却未能如愿的经历,记录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我”细腻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多音字:
应:yìng反应 yīng应该
吓:xià惊吓 hè恐吓
提:tí提醒 dī提防
绿:lǜ绿色 lù绿林好汉
形近字:
绽(绽放)淀(淀粉)惶(惊惶)
煌(辉煌)偎(依偎)喂(喂饭)
搓 (搓手) 磋(磋商)
课内词语:
明媚 拨弄 草丛 画报 翻箱倒柜
停顿 晃动 耽搁 沉郁 漫长 休止
时光 惊惶 亲吻 依侵 挽回 荒凉
理解词语:
【惆怅】伤感,失意。
【耽搁】停留;拖延;耽误
【盼望】殷切地期望。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眼睛)明亮动人。
【停顿】(事情)中止或暂停;说话时语音上稍做间歇。
【原谅】对人的疏忽、过失或错误宽恕谅解,不加责备或惩罚。
【沉郁】低沉郁闷。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惊惶】惊慌。
【消逝】消失。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念念叨叨】因惦记或想念而在谈话中提到。
【吓唬】使害怕,恐吓。
【依偎】亲热的靠着,紧挨着。
近义词:
盼望——渴望 答应——答允
想象——幻想 耽搁——耽误
急遽——急速 惊惶——惊慌
消逝——消失 荒凉——冷清
反义词:
答应——拒绝 明媚——昏暗
简单——复杂 缥缈——清晰
漫长——短暂 急遽——缓慢
词语拓展:
ABAB式的词语:
咔嚓咔嚓 研究研究 思考思考
锻炼锻炼 分析分析 活动活动
表扬表扬 练习练习
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的词语:
翻箱倒柜 翻山越岭 跋山涉水
含辛茹苦 忍辱负重 开天辟地
咬文嚼字 装腔作势
问题归纳:
1.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万分期待、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耐心、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等待结束、期盼落空的过程。
2.“我”是怎样等母亲买菜回来的?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母亲出去买菜,剩“我”一人在家苦苦等待,只好跳房子、拨弄蚁穴、看画报来打发时间。反映了“我”孤独、寂寞、无奈的心理。
3.母亲为什么没有兑现承诺?
母亲洗衣买菜,翻箱倒柜地忙,没有一刻休息的时间,尽管一次次答应带“我”出去,却一次次耽搁了。
4.你如何评价“我”的母亲?
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 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课后习题:
《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情感抒发都真切、自然。
不同点:《匆匆》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诗意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既表达了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又能激发读者的共鸣。《那个星期天》从孩童的视角观察世界,所描写的行为举止均充满浓浓的孩童气息。这稚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作者看似随意而絮叨的语言表达出来后,更能够让人深受感染。
课外拓展:
描写母爱的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5.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6.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描写母爱的诗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电子版免费领取方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教育之音平台
后台回复“单元重点”即可领取
▲扫描二维码关注教育之音平台
后台回复“单元重点”即可领取
▍标签:小学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重点
▍标签:小学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重点
▍编辑:小音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练习资料,可以关注教育之音旗下公众号:锋盛中小学辅导和教之音
温馨提示:点击标题查看详细内容
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填空练习(含答案)新
短文阅读: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下册)全册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更多资源,请回复关键字“资料下载”
教育小视频请搜索腾讯视频号“教育之音平台”
喜欢本篇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