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五爱”老“兵”再出征 抗疫战线创新功

今晚报姜桂荣 文明天津 2022-04-25


由左至右:马芳菲、孙丽华、常志旭、张士珍


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有一支特殊的“五老”队伍,这支队伍组成了天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劳模分会。会员中有曾经赫赫有名的全国劳动模范,也有曾经默默无闻的先进生产者。如今他们都年逾古稀,甚至已是耄耋老人,但在这场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中,他们精神卓然,毫不逊色于年青一代。他们不安于躺在过去的荣誉上养老,也不甘于做社会物质与文明建设的观望者,信仰的力量已嬗变为习惯的使然,他们仍然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无偿地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全部能量。

  采访他们犹如挖掘宝矿,话虽平淡,情却烫人。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他们曾是活跃在各条战线的优秀代表、民族精英、国家栋梁、社会中坚力量、人民楷模,现在仍是社会精神的领跑者,充满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家国情怀。





张士珍:一段忘年交 发扬奉献情


张士珍(右)和忘年交穆怀永

“我就是个卖菜的,想的就是让大家吃上好菜。”张士珍的这句口头禅含金量很高,满满都是为人民做奉献的含义。她获得了多次“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青年标兵”等荣誉,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委员。她平凡的脚步,已经走过了85年的宏伟历程。

  1995年,张士珍从市蔬菜公司退休。随着售卖环境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她以往的卖菜技能全无用武之地,于是她决心找个有所发挥的事干——做志愿者。她找到曾任天津市劳动模范协会主席的王连金说:“连金,咱这劳模不能白当,找个地儿把退休劳模组织起来,研究研究还能再干点啥。”恰好王连金也有此意,于是一个由老劳模组成的团体应运而生。

  张士珍年轻时体力严重透支,又曾受到风寒侵袭,晚年身体状况不佳。即便如此,她拄着拐杖还去参加活动,直到走不动才去医院看病。她的左边股骨头坏死,做了置换手术痊愈没几天,又开始东跑西颠地做公益。

  身为老劳模,张士珍十分注重对后代的“传帮带”。“70后”穆怀永从小爱听爷爷讲英雄模范的故事,当他听到张士珍无私地为社会做奉献时,立志要向张阿姨学习,像她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今,他已成长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成为行业的带头人和领军人物。

  在一次劳模活动中,他与偶像张士珍相识,并结成了忘年交。他说:“我永远不能忘记张阿姨的嘱咐,我们要对人民负责,要善待有困难的职工,要尽自己的所能为社会作贡献。”之后,他经常请张士珍去单位讲课,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了达到良好的宣讲效果,张士珍不仅学会了熟练使用电脑,还学会了制作PPT课件,这种精神赢得了听众们的敬佩。

  每到初春,张士珍就去一些学校以亲身体会为师生们“重温、重拾、重释”雷锋精神。到了秋天,她会戴着老花镜织毛衣,边织边说:“这是给老区的贫困孩子织的,天凉了,我得尽快把毛衣织完。”她每年的义务奉献时间都在600小时以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她还在社区学习外语,希望能做志愿者为奥运尽份力。她到老年大学学会手工扎花、串珠子,将做成的绢花和各种小饰品作为祝福送给需要鞭策、鼓励和帮助的人。

  去年,张士珍到天津SOS儿童村参加活动,不小心将右边股骨头摔坏。年迈体衰的她伤情严重,久久不能痊愈。当她在电视里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心里可着急了。她说:“咱不能像白衣战士那样冲上前线,但也不能坐视不管。”钟南山提出的“勤洗手”,让她想到穆怀永的公司生产杀菌消毒皂,使用的都是植物原料,不伤皮肤。于是,她给穆怀永打电话,求购一批消毒皂支援灾区。

  谁知张士珍刚拿起电话,穆怀永就敲响了她家的门,他又来探望张阿姨,慰问她的病情了。张士珍刚一张口,穆怀永便发出了“英雄所见略同”的感叹,两人不谋而合。穆怀永请张士珍放心,他已向灾区捐赠了大批防护保洁物资,并且承担起了其他企业抗疫物资的运输。张士珍说:“那不行,你们是你们,我是我。这份心意,请你一定要帮我完成。”为了满足张士珍以及一些老劳模的捐赠心愿,穆怀永以成本价将杀菌消毒皂出售,又为灾区寄出了大批杀菌消毒皂。

  从年富力强的劳动模范到精神矍铄的志愿者,张士珍一路都在热情洋溢地贡献力量,享受奉献社会的无穷快乐。让她欣慰的是,穆怀永这批“年轻人”正在老一代劳模思想的熏陶下,逐步成长为奉献社会的接班人。





马芳菲:老律师自创抗疫快板书



马芳菲进行法律解答

马芳菲是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原党支部书记、一级律师、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连续两届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如今,年近七旬的马芳菲在天津市劳模志愿者分会担负法律咨询工作。

  马芳菲多年来热心服务于需要法律援助乃至经济援助的困难群众,为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追讨回拖欠的血汗钱、工伤赔偿金。他曾为中秋节仍在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买月饼,为因工伤致残的农家兄弟买不锈钢的双拐,推着轮椅把受重伤的老乡送上返乡火车,为聋哑残疾人代办残疾待遇及社会医疗保险待遇的事宜,为居住社区下楼困难出行不便的老年人义务入户理发服务……

  马芳菲才思敏捷,经常编写快板配合形势进行法治宣传及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新冠疫情期间,他不但积极响应号召向慈善协会、红十字会和单位捐款,还利用快板这个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抗击疫情。他先后创作了17段抗击疫情小快板以及1个普法小视频,被中国普法、天津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天津司法、文明天津、文明和平、枫叶正红与党同行等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先后报道。

  疫情初期,为了让大家知道如何预防新冠病毒,他编写了快板《战胜疫情保平安》,提出“四要四不要”。他在《拒戴口罩后悔晚》中写道:“你不戴口罩不听解释不听劝……依法将你来传唤”,又在《隐瞒行踪入牢监》中写道:“……老范他发烧无力声音颤,唉,我这是害了多少人呀!都怪我把去武汉的事情来隐瞒,如果当时我如实说明去武汉,我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么多人也不会因我受牵连。”

  马芳菲写了许多赞美抗疫战士的快板。他创作的《六赴青山援武汉》是这样写的:“五位勇士驾驶两辆急救车就好像风驰电掣箭离弦。满载着防护物资药品去援救……饿了不能把车停,车上轮流来就餐,振奋精神不打盹,双手紧握方向盘。日夜兼程2500里,14个小时物资运送到武汉。”另一篇作品《祈祷天使无恙平安》表达了他对身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海河医院危重症主任于洪志他被确诊受感染,他本是红区第一突击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他也是专家小组的一成员……于主任主动请战进入红区到了一线,他不顾家庭负担重,共产党员就是要义不容辞冲在前。治病救人是天职,为危重患者实施治疗除病患。”在《社区“门神”网格员》中,他赞美了基层网格员:“大门前,把岗站。红马甲,身上穿,志愿者三个大字亮闪闪。忠于职守来把关……日夜巡查挖隐患,入户走访排查严。”

  马芳菲创作的快板中也有诙谐幽默、寓教于乐的作品,比如《大妈寿宴取消啦》《捕食野生动物处罚严》以及配合形势及时编写的小快板《健康码津门战疫宣传》《文明祭扫做典范》。

  从为民仗义的模范律师,到讴歌时代英雄的快板创作者,马芳菲在创作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广泛宣传,他又对作品进行了录制,往往因一句词甚至一个字没有唱好,就要重新录制。每个快板作品,他最少要录制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经常录到深夜一两点钟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孙丽华:“上浮”的社区志愿者



孙丽华和她随身的卫生工具

环卫系统的劳模孙丽华,头上有无数“光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天津市道德模范……这些光环既印证了她的辛勤,也体现了她的价值。

  退休后的孙丽华主动来到浏阳里社区居委会,成为卫生主任。她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曾在社区建立起一支“孙丽华志愿队”。这些年,无论是小区里的困难户、军烈属、下岗职工还是残疾人,逢年过节,孙丽华都主动捐款、为他们办实事,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近年来,她的身体不太好,身影也潜隐了,但是疫情期间她又“浮现”出来。不仅主动为灾区捐款,还第一个报名做志愿者,每天早7时至9时在社区门口站岗,认真地为每个出入居民查体温、检查通行证、登记出入时间,宣传戴口罩、手套。那天雨雪交加,她患有滑囊炎的腿又肿起来了,血糖也很高,她加量吃了止疼药,加量打了胰岛素,然后打着伞按时出现在岗位上。她还自费买了84消毒液,和老伴儿一起在各个楼道喷洒。这两位70多岁的老人,如此热心公益,让人肃然起敬。

  有一天一位居民没戴口罩,声称“口罩洗了”。孙丽华回家拿出儿子刚刚送来的口罩一瘸一拐地“上浮”到六楼送给这位居民。这位居民感动地说:“您的腿这样,怎么还上得了六楼?楼下喊一声不就得了。”从此,这位居民一出门就戴好口罩并说:“不能让孙大娘着急了。”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孙丽华还自费在药店登记购买了一些口罩。

  有时快递小哥无法进小区送货,物品都放在小区门口的架子上,孙丽华就请门卫帮她站会儿岗,她去通知居民下来取快件。有居民嫌她多管闲事:“就撂这儿呗,等有了时间再取。”她回答:“撂多了容易生乱,还是及时取走好,也能及时用得上。”有些居民行动不便,她就充当“快递大娘”,又“上浮”到其所在楼层送货上门。





常志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常志旭为学生家长做心理辅导

身为共和国同龄人的常志旭,1973年就获得了“天津市劳动模范”的称号。他从1983年开始自学心理学,经过系统培训,参加统一考试,最终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证书,并在2011年获得心理咨询研究员职称,同年4月获得国家首批EAP高级讲师、私人心理顾问高级讲师证书。

  旁人只看到了常志旭的过关斩将,鲜有人了解他所经受的痛苦。常言道,医不治己,而他不但利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救了自己,更拯救了许多陷入绝望的人。常志旭的儿子大一时因打羽毛球运动过力不幸猝死,他曾在《失爱子》中写道:“当我确认了这是真事的时候,浑身瘫软,痛哭不止,精神几乎崩溃……大夫给我打了安定针,我醒来的第一句话:儿子,赶紧起床上学去。待明白过来物是人非后,便与妻子抱头痛哭。好在多年学习的心理学知识使我慢慢地镇定下来……主动采取认知疗法和精神转移方法调节心理状态。”

  这种人生不能承受之重,被他藏在了心里。此后,他密切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将那颗爱子之心放在了更多孩子身上。他还常年为技师学院、公交公司等服务行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中央驻津科研所的一名职工因琐事绝食近十天,经过常志旭的心理疏导和不断沟通,其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常志旭做起了线上心理疏导。部分青少年因改变作息习惯与父母长辈产生矛盾,有的孩子出现焦虑、担心,产生了一系列情绪应激反应。收到求助信息后,常志旭与每个家长和孩子都加了微信,随时为家长和孩子答疑解惑,及时掌握孩子的精神状态,调整疏导方法以保证效果。

  一位“90后”青年面对疫情精神过敏,总是疑神疑鬼怕自己发烧。当他以微信的方式通过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救助平台求助时,常志旭通过巧妙铺垫,引导其正视了自己的身份,并运用“冲击疗法”对其耐心疏导,使得这位年轻人逐渐消除了心中的恐惧。一位单亲妈妈和处于青春期的女儿产生了貌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常志旭通过激发潜意识帮助她们解开了心结。常志旭还曾接到一位母亲打来的电话,说15岁的女儿要自杀,请求心理援助。他先后对女儿、妈妈、爸爸进行了心理调适,最后女儿高兴了,其爸妈也放心了,一家三口给劳模分会送来锦旗,上书“慈爱化春雨 幼苗沐甘霖”表达由衷的感谢。

  今年4月初,某电视栏目在录制时遇到了一场家庭纠纷,需要及时调解。因为双方矛盾激烈且事情紧急,栏目组给常志旭打来电话。于是,半路杀出个“常”咬金。常志旭协助栏目组为双方做了心理疏导,从亲情、爱情到友情一脉剖析,最终令双方达成了初步的意见一致。

  常志旭认为,心理咨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细致耐心地跟踪、观察、了解。当下心理疏导已成为抗击疫情的战场之一,不管是普通的民众、确诊患者,还是一线的医护人员,都需要专业的药理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这也是在为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贡献力量。

  老劳模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祖国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退而不休又成为志愿者,心甘情愿以专长和余热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成为社会上一支传递能量的生力军。就像由85岁的老劳模李学武作词、77岁的张文英作曲的《劳模志愿者之歌》所唱的那样:“我是志愿者,肩负新使命,甘当铺路石,为国立新功,哪里需要我,就向哪里冲!”

相关新闻



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明天津

微信号 : tjwenming.cn

新浪微博 : @文明天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