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明办六一特稿:别样的日子 别样的成长记忆(图)
当沉寂许久的校园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朗朗的读书声从校园传来,身着校服的孩子们行走在校园内外,一个城市的活力又显现出蓬勃的气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阻止了学子们上学的脚步;别样的日子,又留下了怎样的成长记忆……
家国情怀的“童”心孕育
日前,由市教育两委主办的天津市大中小学“抗疫第一课”,吸引全市160余万大中小学生通过网络收看直播。首场报告特邀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作了“众志成城、科学防治,在抗疫斗争中彰显民族自信心”的专题报告。作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和中医大家,张伯礼院士从新冠肺炎的产生、传播特点,抗疫历程,国医力量等方面,结合亲历讲述一线最美逆行的故事,开启了全市“讲抗疫故事 增制度自信 担报国使命”的开学思政第一课。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张伯礼院士的第一课,对引导青少年学子在国家危难之际,树立国家意识、增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失思政教育的时代亲和力和英模榜样的引领力。
图片来源:天津市河东区互助道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4月中旬以来,全国多地迎来复课复学,许多学校围绕“开学第一课”,以战“疫”为契机,以“大考”为教材,通过中国抗疫故事、中国力量、中国制度、中国速度、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主题教育,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筑牢信仰之基,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和勇敢担当的精神追求。
天津四十一中开设云上思政课堂,邀请该校七年级一位学生家长、支援湖北医生董爸爸,为大家讲述支援武汉的故事。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他讲述了为同一位患者两次拍摄胸片的难忘经历,两次拍片结果截然不同。经过参战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CT成像结果大为好转。“没有什么比看到患者康复更能让人开心的。”“医者天职治病救人。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做对国家有用的人。”一时间,同学们的留言刷爆“云课堂”,为董爸爸点赞,“你们用生命守护生命,是我们的学习榜样”“长大之后我也想成为你!”
天津市中小学线上开展最美逆行者思政课教育(图片来源:天津日报)
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植于童心,融化在家国情怀的教育中,天津市多所中小学做了有益尝试。有的学校在第一时间制作了“星火追梦 德润于心”视频德育课程——“听我们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用疫情期间孩子看到遇到的身边故事,以小学生眼中的家国情怀,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组关键词。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到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读懂何为“四个自信”和中国精神;从军民团结到战“疫”中崛起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读懂什么是万众一心和中国速度;从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等科学家到数万为国尽忠职守的医护人员,读懂什么是舍家卫国和民族脊梁;从爸爸妈妈到叔叔阿姨,读懂千千万万逆行者舍我其谁的勇敢和担当;从点点“红马甲”到数万万星光点亮寒夜的志愿者,读懂普通人身上熠熠发光的善良与坚强。这些鲜活的中国抗疫故事和时代记忆,让每一组核心词都承载着作为中国少年的骄傲与自信。让孩子们在参与抗疫斗争的亲历中,很快理解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道理。同学们发现,爱国、富强、民主、法治并不抽象,离自己并不遥远,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
疫情下的文明“童”行
与往年春节不同,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快洗手”“戴口罩”“少外出”,而不再是“过年好”之类的祝福语。孩子们意识到这场人类与疫魔的斗争有些惨烈,在经历了恐惧和“不自由”之后,身心也在急剧成长。
疫情之下文明“童”行,他们用儿童绘画、童谣、快板、手语等表演,共同参与到防疫宣传中来。网上一短视频曾感动许多人,在“一罩难求”的抗疫初期,一个年幼的孩子看到一位拾荒老人没有戴口罩,当即从家人手里要了口罩送给老爷爷,那老人在片刻诧异之后,不住地向孩子作揖鞠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小手向大手送上的不只是一份安全防护,还有童心筑爱、德行向善的少年力量。一张保护野生动物的儿童公益海报令人难忘,画面四周满是各类萌萌的野生动物,中间是一张满口獠牙的大嘴,嘴上贴着“文明用餐 拒食野味”的封条。孩子的画笔或显稚嫩粗糙,却也生动直观,童心绘出的是孩子对文明生活方式的表达和理解。
市文明办于今年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征集网上签名寄语,以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怀念。其目的是培育文明新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广大青少年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爱国情感。这期间,收到签名寄语12万余条、津抖云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600万次,津云新媒体制作的“一束鲜花献英雄”H5,累计浏览量198万次,献花量121万次。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守望家风,就是守望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的浩荡清流,让更多善心义举在新时代绽放荣光。疫情期间,部分学生家长义无反顾奔赴抗疫前线,于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像勇敢的战士奔向杀场,与祖国共患难,照亮生命的希望之光。我市许多中小学把守望家风、涵育家庭美德,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少学校公众号开启了“抗疫家书”活动,鼓励同学们把对父母的思念牵挂和骄傲融入家信,对远在湖北武汉的爸爸妈妈道一声珍重,孩子们面对“久违”的爸爸妈妈,泪眼婆娑,却在心中埋下了立志报国的坚定信念。一位五年级的同学在信中写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家庭两个榜样。当我看到爸爸和妈妈在国家危难时刻,勇挑重任离我而去的时候,我心中的爱国情感也愈加强烈!”没有铮铮的誓言,却在润物无声间有了忠诚、责任、担当、亲情的家风融入,这是挥之不去、根植于中国文化精神血脉的家风传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
社区将孩子们制作的手抄报张贴在电梯内(图片来源:滨海新区文明网)
重返校园的“童”年记忆
2020春之殇,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由此这个世界变得不同寻常。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国政府关闭教育机构,超90%的学生受到停课影响,波及人数超15亿。疫情之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失学”了。联合国网站曾发布一份关于儿童福祉的简报,报告指出,疫情正在教育、营养、安全和健康等方面,影响着全球的儿童及青少年。在学生“失学”、国家“封锁”和全球经济衰退的三重影响下,家庭承受的压力增大。儿童群体正在承受“难以置信”的负担。《时代》杂志也指出,新冠病毒看起来对儿童的影响较小,但疫情仍然以其他方式将儿童置于危险之中。
小小画笔,传递真情(图片来源:滨海新区文明网)
史上超长寒假,从冰雪封冻到夏花烂漫。其间,你或许与父母有过生离久别的恐慌与煎熬,或许爸爸妈妈给了你记忆中最长的时间陪伴,或许让你从疫情之初的手足无措到慢慢安静下来、从学习网课到跟着大人做公益、从最初的懒散到居家帮厨习劳家务、从睡懒觉到学会时间管理。尽管你“失学”了,但却快速成长;尽管你待在家里,但却见证了世纪劫难;尽管你不能走进课堂,但却读到了人类最悲壮的战“疫”史诗。澎湃新闻视频有一段“案板下的女孩”,在低矮逼仄的空间下,女孩依然露出灿烂满足的笑容,因为“我有宽带可以上网课了。”因为“妈妈可以每天和我在一起了。”无论悲喜,却是别样的真实与成长记忆。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四月中下旬,各地先后迎来了开学季,人民日报新媒体播发的一组开学季“表情包”点亮了“重返校园的你”。首图是一群阳光少年身着校服,列队走进教室的场景,口罩外露出的青春目光,阳光、自信且坚毅,那表情让人久久感动直至泪目。正像其中的另一“卡通熊”表白,“总说苦尽甘来,其实苦不尽,甘也在!”在时间的摆渡中,人类与病毒的较量是惨烈的,残酷的现实也让孩子们重启了生活观、生命观、生态观的“三观”教育,孩子们记住了,“这个假期,身体和头脑都要强大!”同时在最新出版的《天津青少年社会抽样调查蓝皮书》中,“奋斗成就人生”的认同度高达95.6%。
星期一,我们升旗(图片来源:津云)
与往年开学典礼不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显得格外走心和震撼。很多学校邀请家长现场观看直播。一位孩妈妈表示,“陪娃从二十一点看到二十二点,感动得几度掉泪。”一位高年级的少先队员在《致敬英雄》的朗诵时说,“我为自己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感到幸运,我为自己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
图片来源:津云·指掌工作室
阳光破霾,雨润心田。假期虽漫长,战“疫”更精彩。今天,孩子们终于回来了,回到了久违的校园,心中满满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心。磨难伴成长,习劳知感恩。别样的日子,别样的记忆,别样的成长,让孩子们更理解父母的辛劳,更懂得国家的意义,更领会成长的责任。历经世纪磨难,孩子们将来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报效祖国和人民中绽放芳华!
岁月静好,离不开孩子们的守候。阴霾散去,“六一”的鲜花愈加馥郁芬芳。孩子们的笑颜和读书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中国未来与希望。(田 晓 作者系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相关新闻
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明天津
微信号 : tjwenming.cn
新浪微博:@文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