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母亲的粗瓷大碗
我相信今天很多家庭都不用粗瓷大碗了。有些孩子甚至没有见过那种不太规则也不太白净、边沿上挂着两圈淡蓝色的瓷碗。但是,这么多年不管家里买了多少细碗新碗,也不管家人怎么动员换一换,母亲都一直用着她的粗瓷大碗。
理由可能有几个,最根本的还是舍不得丢弃。节俭,对于母亲近乎是一种信仰,但凡看到浪费现象,她便会说:“等着吧,早晚有一天会挨老天爷的罚!”
母亲生于1933年,她很小的时候,家乡就来了日本鬼子,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在兵荒马乱中度过,吃饭始终是一件天大的事。在她的记忆里,吃过柳树芽、榆树钱、棒子骨头和谷壳磨成的糠,也挨过实实在在的饿。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她对粮食才会十分珍惜。即使是生活富足之后,她也保持着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不浪费一粒粮食。
无论是蒸馒头还是烙大饼,最后案板上哪怕只剩下一点点面粉,她都要轻轻地扫起来;吃饭时桌子上有一个饭粒,她也要拾起来放到嘴里;我们从小就被要求不能剩“碗底子”,盛到碗里就必须吃干净;就连煮面条或煮饺子剩下的汤,也不轻易倒掉,她会先喝上一碗,再动员大家:“喝汤,喝汤,原汤化原食!”
在她的影响下,我们各自的小家庭也都注意节俭,不仅在家里不浪费食物,外出就餐也一定是按需点餐,剩下打包,绝对光盘。
最近这些年,社会上关于饮食和健康的各种传言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吃剩菜剩饭,因为里面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能致癌,并且听说亲戚中已有人不敢吃剩菜剩饭了,母亲很不认同这个说法。她说,谁家没有剩菜剩饭,都扔了得是多大的浪费,东西只要不馊不坏就能吃!她说这个话时底气十足,因为她就经常吃剩菜剩饭,活到八十多岁了,依然吃嘛嘛香。你要还不相信,她就拿她的妈妈我的姥姥说事。我姥姥这辈子什么苦全吃了,更别说剩菜剩饭,在缺医少药的乡村,居然活到97岁才寿终正寝,这比铁还硬的现实就在那摆着,看你信哪个!后来,有一回看电视,节目里请来一些专家,现场讲到剩菜剩饭到底能不能吃,结果是能吃,前提是要加热和不变质,这就和母亲的“理论”高度一致了。母亲说得没错,她赢了!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身边浪费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在小区的垃圾桶里,不时会有没吃几块就扔了的整盒糕点,还有成兜的花卷或馒头,每当看到这样的事,母亲总会气愤地说些狠话:“作孽!饿上三天,就什么都不扔了!”曾经在餐饮行业工作的儿媳对她说:“这算什么,您要是看见我们店垃圾桶里扔的东西,那才叫人心疼呢!”
母亲似乎有些无奈,但她坚信浪费有罪,坏事政府早晚得管。
今年8月的一天,当她在新闻联播里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的消息时,显得非常兴奋,她说,这回就行了!当家人说话了,这事就有人管了,看往后还敢不敢这么浪费!
果不其然,这段时间,各种媒体,很多节目,包括公益广告都在履行各自的职责,大力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积极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一些餐馆也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成效。
再过1个月,进入2021年,母亲就88周岁了,八十八,在中国民间被称作“米寿”,米,是粮食,母亲一定很喜欢这个说法。我祝福她,米寿之年依旧捧着她那粗瓷大碗,吃饭更加香甜……(天津日报退休干部 穆秀玲)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