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破解电动车上楼问题 天津西青区精武镇做了这两件事→
近年来,因为电动自行车进楼自燃引起火灾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小区电动自行车到底怎么管?
专家:治理应从源头抓起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居民缺少风险意识,心存侥幸,认为电瓶自燃等问题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有一些人清楚危险性,但是小区内没有充电的地方,甚至没有停车棚,导致电动自行车停放成为难题。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张宝义研究员认为,治理电动自行车带来的问题首先应从源头抓起,建立健全电瓶质量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杜绝劣质电瓶流入市场,从本质上降低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可能性,保障其质量和安全性。
社会、街道、社区等方面应继续加大宣传教育,让居民真正了解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危险性,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对电动自行车进楼等行为,应当明确相关监管主体,压实主体责任,及时纠正和处罚,强化安全红线意识。
“解决电动自行车上楼,需要居民自觉,需要社区加强管理,也需要通过增设车棚和充电桩等设施,满足市民需求。”张宝义表示。充电设施建设应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从城市规划、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等方面统筹考虑,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小区时,为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停放等设置合理的区域,小区居委会、物业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比如一些居住密集小区或者老旧小区,客观上可能并不具备加装充电设施的条件,或者数量无法满足,那么能否考虑在周边合理距离增设公共充电设施,宣传引导市民前去充电。”张宝义说道,治理工作应疏堵结合,“堵,就是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疏就是让居民的电动自行车有地方充电,并且让居民愿意去充电。”
实践:这个小区这样做
“为了保护您和他人的安全,消防部门提醒,电动自行车严禁进电梯,禁止停放在走廊通道,谢谢配合!”在西青区精武镇盛兴佳园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电梯内智能监控系统,只见工作人员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后,电梯随即发出语音提醒,且无法关闭电梯门,直至将电动自行车推出电梯,电梯才得以正常使用。
该社区居委会主任董趁元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社区启用电梯智能监控系统,其通过摄像机内置AI芯片来识别电动自行车,当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后,系统自动与后端数据进行对比,识别出电动自行车,从而发出提示并停止接受楼层按键的响应,居民也就无法使用电梯了。
“这样一来,从根本上‘堵’住了电动自行车进楼问题。”董趁元表示,“当然,‘堵’的前提是我们也做到了‘疏’。”
2020年年底,小区在大门一侧建成智能充电车棚,占地面积约39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余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智能充电车棚采取钢结构材料,结实耐用。记者看到,智能充电车棚设有门禁系统、悬挂式喷淋灭火器,车棚内部安装无死角监控。
在车棚门口,居民陈女士通过人脸识别进入车棚,接通电源后直接扫码便开始了充电工作。“以前电动自行车充电很不方便,现在有了智能充电车棚,都觉得很实惠、很方便、很安全。”据了解,智能充电系统会根据电瓶车型号、新旧程度匹配适宜电流,在充满或者到达指定时间后,将会自动断电,“我通过手机也可以进行控制,费用和在家充电差不多。”陈女士告诉记者。
社区网格员刘璐告诉记者,在没有智能充电车棚之前,治理电动自行车进楼道一直是她和同事们的工作难题,每周多次入户,发现一个清理一个,但是事后很快就会回潮,“只能治标,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记者从精武镇镇政府了解到,2019年,作为西青区精武镇民心工程,镇政府从财政资金拨款,率先在民兴佳园社区新建智能充电车棚,2020年年底,又在国兴佳园、盛兴佳园社区新建并启用两座智能充电车棚,其中民兴佳园社区智能充电车棚总面积4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国兴、盛兴两社区一共可容纳400~45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
充电费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决定老百姓后期是否会使用的重要因素,当时有两个方案,一是车棚主体建筑建设完成后,由充电设备厂家安装充电设备,并进行后期运营、维护。预计建成投入使用后,对居民收取1.5元左右每度电的充电费用。二是由镇政府投资购买充电设备并施工安装,建成后委托物业管理,充电价将会大幅降低。为了提高车棚使用率,切实达到便民惠民的目的,精武镇通过充分的调研、计算、沟通,最后选择了投入较多、工作量大、责任多,却能让居民更受益的第二套方案。工程完工后,智能充电车棚整体委托物业公司运营管理,充电设备由供应商维护,只允许两家收取很低的运营维护费。经过了一系列的积极努力,最终争取到充电每度0.59元的价格。
今年,在做好便民利民各项举措之余,精武镇政府又在这三个社区安装了108部电梯智能监控系统,最大程度上杜绝电动自行车“上楼”引起的各类安全隐患,解决了实际问题。(信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