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的逆行 最强的坚守 天津市环湖医院医护人员抗疫记

今晚报 文明天津 2023-04-08



今晚报 2022年02月15日09版

在本轮奥密克戎疫情中,全市卫生系统3万多名医务人员投入全员核酸大筛查。其中有一支队伍的“大本营”坐落在津南区,他们最早派员投入津南区,驻扎一线的周期最长,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双线作战”,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这支队伍来自天津市环湖医院——

1月25日,正是北方“小年”。

在这一天,不少来自环湖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朋友圈转发了一首改编自陈奕迅新歌《孤勇者》的MV——《逆行者》。歌词中,环湖人这样写道:“爱你转身掩离殇,爱你微笑的模样,爱你对峙过寒夜,不肯哭一场,爱你逆行向战场,不负医护的担当,你将造世间平安,在梦想之上。去吗,去啊,以最勇敢的心!战吗,战啊,以最崇高的梦!致那黎明前的冲锋与怒吼……”

1月8日第一批支援津南大筛突击队出征,到1月27日赴津南采样队完成任务撤回,这首歌不仅是他们发起冲锋的“号角”,也是他们坚守津南一线20天的真实写照。

01

闻 讯





1月8日6时30分,葛乐的电话响了。作为环湖医院党委书记,她接到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的通知:天津市发生新冠肺炎本土感染疫情,首发病例就在环湖医院坐落的津南区,需要医院紧急组建一支队伍支援核酸大筛。放下电话,葛乐随手抓了两件衣服塞进包里,开车向医院疾驰而去。周末清晨的路上,车辆、行人寥寥无几,但一些通往津南区的道路已经开始设立交通管制卡口。一路上,她在心中快速梳理着医院即将面临的几个问题:其一,院里有不少医护人员家在津南区,划定封控、管控区后,有多少职工不能到岗,要尽快统计出来;其二,这次支援社区大筛肯定不止一批,要确保“一线”支援不断、“后方”作战不乱,必须尽快做好人员规划;其三,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准备随时接收疫情发生地区转来的患者。
闻令而动,共克时艰。当天上午,紧急组建支援队伍的消息一经发布,环湖医院各个科室紧锣密鼓地点兵派将,而各个工作群被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不断刷屏。“我报名!”“义不容辞,我报名!”“让我去吧,行李箱已经放车里了。”“领导,看看我,他们都把我留言顶没了!” 不到1个小时,一支由护理部主任金奕带队的62人核酸采样队伍迅速组建完毕。


“我们来报到!”1月9日一早,身处管控区的环湖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陈博年和妻子吴潇哲第一时间来到所属社区报到,成为第一次核酸大筛的社区志愿者。“8日得知津南区出现新冠疫情,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医院肯定缺人,得回去。但是我们很快发现自己已被划入管控区出不去了。当时真的非常着急,总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陈博年对记者说。9日18时左右,夫妻俩给上初一的儿子做好晚餐,便匆匆走出家门。尽管这一次他们没有担负核酸采样任务,但是帮助居民扫码确认身份、维持采样点秩序、安排居民分组……一直到10日凌晨4时许,他们在以另一种身份一直工作在一线。

02

集 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果然如葛乐书记预测的那样,一批又一批支援任务下达到医院。1月8日中午,环湖医院在派出第一批支援人员后,又接到后续支援任务,当天相继派出一支10人的核酸检测队伍和第二批48人的核酸采样队伍。

此时,院内职工在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的人员情况也统计了出来:全院200多名职工被划定在不同的区域内,无法正常到岗。面对大规模的“非战斗性减员”,该如何调配后续人员?处于管控区和防范区的医务人员,同样是战力,投入大筛支援是否有可行性?

环湖医院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将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想出的对策汇报给津南区卫健委,经过审慎的评估和考量,环湖医院组织防范区、管控区职工参加紧急核酸筛查采样队的申请得到了批准。

1月10日7时,只休息了三个多小时的陈博年接到新的任务——作为领队,组建一支由防范区、管控区职工构成的核酸筛查采样队。拿到200人的“疫区职工大名单”后,陈博年和爱人分头逐一联系名单上的每个人,确认职工身体情况以及所在小区的防疫要求,统计人员名单。“10日晚上,我们敲定了97人的大名单。没想到短短一夜时间,就有几位队员的健康码变红了;还有的队员所在的小区防控等级提升,人出不来了。最后,我们这支队伍的人数定格在67人。”



当陈博年在这边召集队伍的同时,防范区外的职工也在自发地向环湖医院集结。

1月9日7时,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红光带着行李箱来到单位,里面是妻子给他准备的换洗衣物、应急食品,甚至还有一些小米和一口锅。“其实不止我一个,我们院很多人都是带着行李来的。大家担心的也都是同一个问题:怕哪天自己被划入管控区域,就没法回单位上班了,毕竟还有那么多病人等着我们救治。”王红光说。

这次疫情发生之后,环湖医院的职工们发现原本非常宽敞的员工停车场突然不够用了。许多人从8日起就再也没有休息过,什么“三班倒”“公休日”,统统被抛在了脑后。即使后来疫情趋于平稳,可以放心回家了,大家也只是回去简单休整一下,第二天又早早地来到了单位。“以前来单位要早出门,因为早高峰怕迟到。现在仍然要早出门,怕没车位。”王红光告诉记者。


03

冲 锋





陈博年带队的第三批支援队从1月11日6时,一直奋战到12日13时。连续3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完成了25000多人次的大筛核酸采样和100多人次的封控区入户采样。

迎战奥密克戎,就是要和时间赛跑。1月12日下午,刚刚完成上一轮筛查,新的任务又来了:支援100人,仍然优先从管控区和防范区选人。“到了12日,津南的防控区域又扩大了一部分,而可以选择的人员范围也扩大了。”让陈博年感动的是,第三批近一半队员再次报名继续出征。不到5个小时,符合战斗要求的70余名队员就集结完毕了。

1月13日一早,时任环湖医院副院长的孙志明带着院内集结队员与陈博年的队伍汇合,组成了百人战队直奔社区大筛一线,这次任务的难度在于筛查模式更新。为减少人员聚集的风险,筛查点位从原来的学校、体育场等公共场所,细化到了各个社区。这一次又是近24个小时的连续作战。

“我们有216位采样和检测队员驻守在津南区咸水沽镇,大部分是‘80后’‘90后’,其中驻扎时间最短的也有十余天没回家。这些年轻人不讲条件,没有怨言,真是太辛苦了。”孙志明心疼地说。

“不辛苦,最初那几天的困难扛过去就好了。”宋骥楠不假思索地说,她是环湖医院神经外科B9病区的护士,是1月8日首批支援大筛的队员之一。从“前线”撤下后,她又马上报名了后续的援助任务。从这支队伍进驻咸水沽镇海棠街道开始,居民们发现,核酸采样队“大白”们的身上多了许多童趣可爱的卡通人物,而这些画有不少就出自宋骥楠之手。“不是我一个人画的,还有一个男同事张硕,我俩一起画的。”提起画画的初衷,宋骥楠说,“海棠街的孩子很多,我们在采样的过程中穿的防护服要不断涂抹酒精,会让孩子联想到医院而产生紧张感。我俩就商量着画点卡通人物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没想到真挺有效的。”来到这里之后,采样队改为了定点采样,不再流动,许多孩子跟队员们熟识起来,还会把自己的画送给采样队员,这些小小的互动都让宋骥楠感到无比温暖。“要说辛苦的话,还是核酸检测队员吧。”宋骥楠告诉记者。


身穿手绘防护服的队员在采样中。

“不辛苦,咬咬牙就坚持过去了。”核酸检测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阚鹏程对记者说。1月8日14时,他下班走出PCR实验室,转头就踏上了开往津南区核酸检测基地的大巴车,一件换洗的衣服都没来得及拿。进行核酸检测的PCR实验室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一区进行试剂准备,二区负责加样和提取,三区做最后的基因扩增和分析。其中二区的工作强度最大,一、三区的工作时间更长。“一个加样板只有手掌大小,96个孔位间距很小,这要求检测人员做得要像机器一样精准。”阚鹏程告诉记者,腱鞘炎、颈椎病、胳膊酸痛,这些都是检验科技师的常见病,大家都已习惯了,不算什么。“在我们组里,最辛苦的是朱冬辰。他是我们的主力队员,对检验结果的判读能力很强,主要负责一、三区的工作。他永远是第一个进实验室、最后一个出实验室的人。”

“不辛苦,干就完了。”朱冬辰说,“我年轻,肯定要冲在前头。”1月18日,环湖医院支援津南大筛突击队临时党总支成立,此前不少医护人员在一线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朱冬辰也是其中一员。他告诉记者,这一役,让他看到了党员的凝聚力,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榜样的力量更给了他坚持战斗的勇气。“我们院还有不少医护人员撇下年幼的孩子奔赴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更值得敬佩。”


检测队进入核酸检测中心即将投入工作。

“不辛苦,就是有点想孩子。”急诊科护士赵有娜的儿子刚刚13个月大,还没有断奶。1月12日“参战”之后,她坚守一线整整15天。“刚开始一直没敢跟家里通视频,怕孩子看见我会哭,也怕自己忍不住。不过听我先生说,妈妈不在眼前,孩子很听话,奶粉喝得也挺好,我就放心了。”赵有娜欣慰地说。“随着一次次的筛查,我们也逐步找到了工作的节奏,没有开始时那么累了。我反而挺担心科里人的,急诊太忙了,还都是危重症病人,一下子减员这么多,他们留守的人太辛苦了。”


04

坚 守





面对疫情,有些患者选择忍一忍,稍后再到医院治疗。但是急诊病患不行,尤其是环湖医院急诊科救治的患者大多是脑外伤和脑血管疾病突发的急危重症患者,这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即使在平时,工作状态也像在打仗一样。

“我们急诊科面临的多是急难险重任务,但是为了尽力支持抗疫一线,我们将人员压缩到极致。在减员近一半的情况下,大家高度配合,不仅守住了岗位,还交出了漂亮的答卷。”环湖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吉祥说起自己的团队,流露出抑制不住的骄傲,“疫情发生后,医院第一时间将政策向急诊倾斜,举全院之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当然我们也不是打无准备之仗,之前早已做好的疫情预案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实战中,还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甚至连一开始吉祥担心的排班问题也没有成为问题。“没有一个人请假,甚至没有一个人回家,大家都是主动加班、自动补位。”

自1月11日起,来环湖医院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发现,在预检分诊区的入口处贴着一幅由15张A4纸拼起来的高清版“津南区防控三区示意图”,上面从封控区域的每个小区楼门到管控区域包含的每个社区和街道全部一目了然。这是预检分诊护士李雪頔搜索高清卫星图片连夜赶制出来的。“预检分诊团队不仅是急诊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环湖医院的安全防线。”预检分诊团队骨干、唯一的男护士刘伯瑞向记者介绍说,“之前网络上流传的图片太小,封控社区只是示意图,而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来诊人员。李老师的这张图就成了大家的‘作战指挥图’,挂在身后给了所有人信心和支撑。”


预检分诊护士李雪頔和她制作的封控、管控、防范区高清“指挥图”。


在“双线作战”的20天中,环湖医院以高效的团队合作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位又一位患者。1月16日凌晨的一场“战斗”,至今让刘伯瑞记忆犹新。当天凌晨3时许,从津南医院转来一位来自封控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情况十分危急。但因为病患和家属都是“红码”,必须马上隔离。“眼看不能陪在病人身边,家属当时就急了,不同意进隔离室。”为了抢时间,急诊科副主任赵文娟当机立断,留下患者的医保卡,由科室医务人员全程代办各项入院和诊疗手续,请家属放心进入隔离区。

另一头,刘伯瑞跟值班医生一起带病人走隔离通道,为病人做CT检查。患者顺利接受了手术,大家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按规定,“红码”患者在院内还要进行定期核酸检测,因患者本人不能登记缴费,医院网络信息科又开通了绿色通道,全部费用在病人出院时统一结算。“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积极配合,患者出院后,家属还特别给科室打来电话,向我们表示感谢。尽管工作中总会有小小的委屈,但是患者和家属的一声感谢重于千斤。”赵文娟说。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同样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少,而延误一分钟就可能影响患者日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危及生命。”驻扎在急诊区的溶栓团队,20天来同样在咬牙坚持。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张佩兰主任整整两周时间都吃住在医院,不曾离开病人半步。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成功完成了静脉溶栓80余例。

在这艰苦的20天里,环湖医院外科手术一天未停。截至1月27日,共完成420余例手术,其中以急症为主。这段时间神经外科减员严重,副主任医师王红光负责统计每天医生的“红码”人数:“最高峰的一天,我们有17位医生因‘红码’而不能到岗,护士非战斗减员的情况也很严重,加上还有部分人员支援大筛,确实人手非常吃紧。”工作人员减少近半,但手术病人和住院病人却并未下降太多,每个人都是满负荷运转。佟小光院长一天未歇,坚持每天完成一例高难度手术。


05

整装再出征





1月27日,环湖医院除10人核酸检测队继续坚守在津南核酸检验基地外,其余206名采样队员完成任务全部撤回。


20天,这支突击队累计完成现场采样42.2万人次,其中大筛采样40.9万人次,入户采样1.3万人次,涉及2个高风险地区、10个中风险地区、4个封控小区,人均累计工作达100小时以上……


20天,环湖医院共接诊120转运急危重症患者574例,日均门诊900余人次,日均急诊180余人次,日均在院患者650余人,日均手术20例……


环湖医院的20天,也是全市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20天。在这些数字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满腔的热血,更是他们白衣执甲为人民筑起的生命防线!


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二,经过短暂休整,环湖医院再次派出百人采样队伍投入河北区的疫情防控;2月4日正月初四,另一支50人的队伍支援河东区核酸采样……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有医护人员以及更多人的守护,这个春天,人们的笑脸会与花朵一起美丽绽放。


采样队员收到社区小朋友的礼物。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