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晶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中国论坛媒体传播主任
当地时间6月6日晚,伊朗驻沙特使馆正式重新开放,意味着沙伊双边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今年3月,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宣布双方达成“北京协议”,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并且将在两个月内重开使馆并互派大使。如今,沙伊两国正式兑现协议,将给地区和世界带来深远影响。
伊斯兰教逊尼派(sunni)为主的沙特与什叶派(shia)人口占多数的伊朗同为中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长期以来,因宗教派系斗争、地区领导权争夺以及在叙利亚、也门等地区议题上意见不同而纷争不断。近年来,沙特和伊朗开始着眼于自身国家利益与地区局势发展变化,进行外交战略与政策调整。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一直以来依靠美国为其提供安全保障,但美沙关系在拜登(Joe Biden)上任后急剧下降,卡舒吉事件爆发后,拜登拿沙特的人权问题做文章,并称沙特为“贱民”国家,双边关系一度降到谷底。王储小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掌握权力后,沙特表现出更为独立自主的战略意识。去年美国中期选举前夕,沙特占主导作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不顾美国的指责与威胁,宣布削减石油产量,向外界传达“与美国保持一致不再是沙特唯一战略选项”的信号。此外,沙特目前正投资数十亿美元实施“2030年愿景”,与伊朗缓和外交关系将有利于该项目吸引外国资金流入,加快沙特成为地区和全球贸易、云计算中心。伊朗近年来面临国际经济制裁、外交孤立与国内局势不稳定的双重压力。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后,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拜登任期,美伊谈判停滞不前,美国及其盟友对伊朗发动全方位制裁。2021年8月,莱西(Seyed Ebrahim Raisi)担任伊朗总统后,随即宣布将缓解与地区国家的紧张关系。此外,伊朗与沙特缓和关系将分化以色列在地区构建的反伊联盟。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Naftali Bennett)称:“沙特与伊朗的协议表明以色列建立反德黑兰联盟的努力失败了。”中东尤其是海湾地区自二战以来就被认为是美国的势力范围,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主要包括捍卫以色列在中东的安全、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网络和打击暴力极端主义及防控核武器扩散。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是美国历任政府中东政策的转折点,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兴国家崛起,美国开始减少对中东的投入,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亚太,在中东联合以色列与沙特来对抗伊朗,形成所谓“均势”。拜登上任后,其全球战略重心再次转向亚太,并正式提出“印太战略”。在中东通过减少外交投入,依靠同盟,保持中东的力量平衡。长期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主要合作聚焦在经济尤其是能源领域,鲜少涉及地区政治安全议题。去年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参加中沙、中海和中阿相关对话机制,再加上今年2月中旬伊朗总统莱西访华,中国与中东互动更加密切。此次沙伊两国在中国的协调下握手言和并签订三方声明,对于中国中东外交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中国决定以斡旋者的身份参与调停地区矛盾,参与地区安全治理,发挥作为全球大国的角色与影响。如果往前回溯中国近些年来在中东的战略动向,会发现此次对话的达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2016年,沙伊断交后,习近平即访问两国并在阿盟发表讲话,阐释了中国的中东政策。中国提出处理中东问题的“三个关键”,即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同时,习近平还提出“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的“三不原则”。中国从来不把中东当作与其他大国博弈与竞争的舞台,更无意填补所谓“美国离开后留下的真空”。毋庸置疑,在乌克兰危机持续一年之久,欧亚大陆乃至全球都被地缘政治安全的焦虑情绪所笼罩之时,中国发挥大国角色,推动沙伊两国握手言和,对化解地区安全矛盾、缓解地区安全压力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沙特与伊朗作为中东伊斯兰世界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领袖国家”,两国关系在中东地区政治安全稳定上扮演了“晴雨表”的角色。而素有世界“火药桶”之称的中东,是国际安全局势的“温度计”。沙伊和解对中东地区意义重大。沙伊和解有助于缓解地区紧张局势。长期以来,沙特与伊朗作为两个地区强国,长期采取敌对态度,地区其他国家被迫在两国之间选边站。沙伊恢复外交关系为中东地区和平稳定树立了典范,极大缓解了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当地媒体甚至用“世纪和解”来形容其所带来的和平意义。沙伊和解也有利于加快地区其他安全议题的解决。沙伊恢复外交关系为两国对话打开大门,也给叙利亚、也门危机带来解决的希望,也可以缓解伊拉克的紧张局势。也门内战一直被视为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也门的胡赛武装被认为受到伊朗政府的支持,沙伊和解为也门和平奠定了基础。长达几十年来,伊朗和沙特在伊拉克进行着长期的宗派斗争,沙伊和解有助于消除伊拉克所面对的沙伊竞争的紧张关系,对整个中东局势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