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故道白云》有声书70下 | 超越这世间的生死(下)
佛 陀 传
Old Path White Clouds
-70下-
禮敬彼世尊、 阿罗漢 、正等正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 有声书由纭禾师兄朗读,点击播放,边听边读
1
僧团里的一些诚恳而又天资聪敏的年轻比丘,令缚悉底感到非常鼓舞。一天,他和另一些比丘一起前往质多家里应供。质多一向都潜心学佛,由于他有广大的心量,人们对他的尊重和爱戴,如同敬重给孤独长者。质多一向喜欢宴请高僧到他家里,接受他的供养和研讨法理。这天,他请了十位大弟子和两个年轻的比丘,缚悉底和伊师提婆。供食完毕,质多向各僧人鞠躬作礼后,请教比丘们说:“各位尊者,我曾听过佛陀开示《梵纲经》里说的六十二种外道学说。我又曾听过其他教派的信徒提问有关生、死和灵魂的问题,如: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短暂还是永久、身心是一还是二、如来死后会否继续存在、他是否会同时存在和不存在,或非存在和非不存在。尊者们,这些玄见密论是从何而生起?”
虽然质多已再三提问,但没有一个比丘敢对质多的问题做出解答。缚悉底开始觉得有点窘,耳朵渐红。就在这时,伊师提婆打破沉默。他望着长者比丘问道:“尊敬的长者,我可以解答质多居土的问题吗?”
他们答道:“比丘,你可依随你的意思回答他的问题。”
转过头来,伊师提婆对质多说道:“善士,这些见解和问题,都是来自他们的我执妄见。只要他们摆脱了有独立个体这个概念,他们便不会再被这些问题缠扰了。”
质多显然觉得这个年轻比丘的答复很不错,说:“尊者,请你解释清楚一点。”
“一般没有机会接触正觉之道的人,都会以为自己就在身体之内又或身体是在自己之中。同样的,他们也以为感受与自体无异,又或感受存于自体之内和自体存于感受之中。这些人对思想、行念和意识,都是持着同样的见解。他们都被困于有个‘我’的妄见之中。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落于那《梵纲经》里所说的六十二妄见,因而产生那些有限无限、短暂永恒、是一是二、存在不存在等疑问。质多居士,当你勤习修行,破了我执这个妄见的时候,你便会发觉这些全都是毫无意思问题了。”
“说下去。”质多越发觉得这年轻比丘答得动听,他虔敬地问道,“尊者,你是哪里来的?”
“我来自阿般提。”
“尊者,我也曾听闻过一个从阿般提来的比丘,他名叫伊师提婆。据说这位比丘很了不起,聪明能干。可惜我只闻得其名,而未有机会与他会面。你见过他吗?”
“是的,质多,我见过他。”
“尊者,那你可否告诉我这位天才的年轻僧人在哪里?”
伊师提婆没有回答。
其实,质多早就估计到这位年轻比丘就是伊师提婆,于是问道:“阁下是否就是伊师提婆比丘?”
“对,大人。”伊师提婆答道。
质多高兴极了:“这真是我极大的荣幸!尊敬的伊师提婆尊者,我的芒果园和我的住所都设备齐全,是休憩的好地方。我希望你会时常来探望我们。我们将会乐意供应你各种需要,如食物、衲衣、医药和住宿等。”
伊师提婆没有作响,比丘们谢过质多后便离开了。之后,缚悉底听说伊师提婆一直都没有再回去探视质多。伊师提婆不求赞誉和美食,就是得到一个如质多般有名望的人供养,他也全不动心。虽然缚悉底再也没有遇见伊师提婆,但他给缚悉底留下的那个聪颖谦逊的比丘形象,则深深印记在缚悉底的心里。缚悉底发愿要以伊师提婆为榜样,更希望有机会路过阿般提的时候,前去拜访他。
2
缚悉底知道佛陀是如何喜欢那些有决心、智慧,以及关怀别人和给人快乐的年轻比丘。佛陀曾表示他全寄望这些年轻比丘承传他的法教于后世。但缚悉底察觉到,无论对什么年纪和根性的比丘,佛陀都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地去教导他们。有一些比丘是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比丘,就曾经六次离去再返,而仍然得到佛陀的欢迎,给他重试的机会。就是对那些连观息十六法也不能牢记的比丘,佛陀也是不厌其烦地继续给予他们慈言与鼓励。
祇园精舍有一个名叫跋达梨的比丘。虽然佛陀很清楚这个比丘的短处,但他却视而不见,好让跋达梨有机会自行改进。跋达梨时常违反一些僧规。例如,午食时,比丘是应该留在座中至用食完毕。站起来作别的小差或添食,都是规例所不容许的,这规例叫“一次坐食”。跋达梨直都未能奉行此规,他的行为令精舍里其他的比丘非常不满。佛陀曾教他在每早起床时反问自己:“我今天要怎样才能使同修们快乐?” 但他几个月后,仍全无改善。一些比丘开始受不了,便严词以对地呵斥他。佛陀知道了之后,便在集会上对僧众训示。
他说:“比丘们,僧团里固然会有一些有缺点的人,但他们的内心,始终都会保留着一点信念和爱心的种子。如果我们不尽力去与他们沟通以求互相了解,帮助他们滋长这信念与爱心,这点仅存的种子,也就可能荡然无存了。就如一个失去了一只眼睛的人,他的家人和朋友,必定会尽力保护他余下的眼睛,以免他再遭不幸。因此,比丘们,对你们的同修兄弟慈爱一点,以能保存他们信念与爱心的种子吧。”
缚悉底当时也在场听着佛陀说这番话。他很被佛陀的爱心感动。他抬头时,望见阿难陀抹去脸上的泪痕,因而知道阿难陀也是同样被感动了。
虽然佛陀是这样慈悲温柔,但情况有需要的时候,他也有严谨的一面。一个佛陀也帮不来的人,便当真是没有希望的了。一天,缚悉底亲闻佛陀与一个名叫髻设的驯马师一段有趣而动人的对话。
佛陀问髻设:“你可否告诉我怎样驯服马匹?”
髻设答道:“世尊,马匹有不同的脾性。有些很驯良,只需要数句温婉的说话便可以令它自然驯服;另一些比较困难,但也只需刚柔并重的方法;更有一些非常难驯的,对付这些的时候,要用非常严厉的方法。”
佛陀笑问:“假如你遇到一匹马,用三种方法也都无效,那你又如何?”
“世尊,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便唯有把马匹杀掉了。如果我让它活下去,它的坏脾性是会感染其他马匹的。世尊,我也真想知道你是如何练你的弟子的。”
佛陀浅笑,说:“我也是和你一样。一些比丘只对温和的态度有反应;另一些需要刚柔并重地对待;也有一些,是只会在严格的管束下才有所进步。”
“你又如何处置那些不受任何一种方法影响的僧人呢?”
佛陀说:“我也如你一样,会把他杀掉。”
驯马师惊讶得目瞪口呆:“什么?你会杀他?我以为你是反对杀戮的。”
佛陀解释说:“我不是像你杀马一样杀我的门徒。当他对刚才说的三种方法都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便不会让他再留在僧团里。我不会再接纳他为弟子,这将会是极大的不幸。在僧团修行正法的机会是千载难逢的,失去了这个机会,还不是像精神的扼杀吗?这不单只是那人的不幸,也同时是我的不幸,因为我对那人是非常关怀和爱护的。我会不停地希望,望他会有一天再放开怀抱,回来与我们一起修行。”
3
很久以前,缚悉底曾听过佛陀责骂和辅导罗喉罗,他又见过佛陀矫正一些其他的比丘。他现在才明白佛陀责骂的背后,是深切的爱。虽然佛陀从未说明,但缚悉底是明白佛陀对他的爱护的,他只须望进佛陀的眼里便知道。
那天晚上,佛陀接待了一个访客。阿难陀着缚悉底奉茶。这位客人是个气宇轩昂、一派贵族仪容的武士,上路时背上背着一把闪闪生光的宝剑。他在祇园精舍外面下骑时,将宝剑插在马鞍上。舍利弗带他到佛陀的房子。他身体魁梧,步伐很大,而且目光炯炯有神。阿难陀告诉缚悉底,他的名字叫卢醯特沙。
当缚悉底进来奉茶的时候,他看见卢醯特沙和舍利弗坐在佛陀前面的矮凳上,阿难陀则站在佛陀后面。奉上茶后,缚悉底便站到阿难陀的身旁,也在佛陀背后。他们静静地喝茶。过了很久,卢醯特沙才说:“世尊,有没有世间是没有生、老、病、死的?有没有一个世界的众生是不会死亡的?用什么行进方法,才可以离开此有生死之地,而到达那无生死的世界?”
佛陀答道:“没有任何行进方法,可以让你离开此生死的世界。无论你走得多快,就是比光速还要快,也是没法离开的。”
卢醯特沙合上双掌,说道:“我知道你在说实话。我知道其实不论怎样快速,都没有任何行进方法可以使我们逃离这生死的世界的。我记得我在前生的一世,是个会飞行得如箭般快的人,我一步便可由东海跨过西海。我那时曾决意要跨出有生老病死的世界,去找寻一处不受生死煎熬的世间。我日飞万里,不停地持续飞行,全没有停下来吃喝或休息。我以这样的速度飞行了一百年,但依然找不到我的目的地。最后,我死在路上。世尊,你的话千真万确!就是有超越光速的能力飞行,也没有人能逃出生死。”
佛陀又说:“可是,我没有说过一个人不可以超越生死啊。细听吧,卢醯特沙,你是可以超越这世间的生死的,我会告诉你这条道路。在你这躯体内,蕴含着生死的种子,但在这同一躯体内,你也可以找到超越生死的法门。卢醯特沙,观想你的身体,将你的觉察力照到你高大躯体内显露着的生死世界。一直观照,直至你见到无常、空、无生、无死等一切法的实相。这时,生死的世界就会在你面前消失,而无生无死的世界就会自然显现出来。你这时便会从悲忧畏惧中释放自己。你并不需要遨游以便离开生死的世界,你只需要向你体性的深处里洞视。”
缚悉底看见舍利弗在听着佛陀说话时,眼里闪耀着如星星般的光芒,卢醯特沙的脸上也泛起着无限的喜悦,缚悉底更是深受感动。谁又能测量佛陀的教理有多高超奥妙?它简直就像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今次,缚悉底又更清楚地明白到,解脱之钥,其实就在自己的手里。
明日继续连载,敬请关注收听
推荐阅读:
......
更多《佛陀传》连载请点下方“阅读原文”
(注:《佛陀传》中文版权归“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所有,河南文艺出版社出品。)
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
感谢转发,随喜分享
关注我们,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