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呼吁各大学取消对发表SCI收录论文的奖励
由于社会上流行的几个大学排行榜都赋予发表论文过高的权重,目前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大学都对学校员工发表在SCI收录期刊的论文实行奖励制度,而且把期刊分为不同级别种类设立不同的奖励金额,在《Science》、《Nature》等所谓顶刊上发表论文的奖金更高。要知道,论文只是科研过程和现象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科研工作的副产品,并不是科研的全部,这种对发表论文过度奖励的制度严重异化了科研的本来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科技发展。
应尽量减少发表论文的功利化导向,取消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的奖励。在自然状态下且在基础研究领域,论文多表示科研实力强,但是,如果不自然地用过度严格的考核指标或奖励的办法来增加论文数量,虽然论文数量多了,但实力未必更强了,也会导致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由于SCI的导向,多数科研人员不得不把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不仅要支付国外出版商大量的版面费,更重要的是当多数研究人员不仅不发表中文论文,也不阅读中文论文成风时,势必影响中文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国人的科学素养。由于国际出版集团的霸王条款规定,论文版权归他们所有,SCI崇拜也导致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大量流失。有香港学者把此现象形容为“大陆学者做出了一顿丰盛大餐,首先奉送给西方学者享用”。
学术界还应该减弱对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的神圣化,SCI的核心是Index(索引),就如同图书馆内的图书分类卡片,在资讯不够发达的年代,Index对科研人员很重要,对科学发展贡献很大。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大量最新的科研成果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发表,加上搜索技术的日臻完善,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够在网络上查阅到最新的论文全文以及关联参考文献,真正的科学家谁还用得着Index索引呢?
不仅如此,对于SCI指标的过度重视,也严重束缚了科技评价的发展。30多年前,中国引入了SCI期刊论文评价指标,把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的目光引向了国际,对快速提高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很大。然而,科技已经发展到今天,国际学术界已经走向了开放存取OA时代,当全世界都认为以出身论英雄有违公平原则,我们的各类科技评价中,却仍然重复着"他爸是李刚"这样荒唐的故事。
希望中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能够第一时间在国内发表,改变目前“唯SCI”的导向。当然,并不是说论文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有什么不好,它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但是,目前“唯SCI”的导向,导致了中国人的研究成果都争先恐后地拿到国外去发表,而不是先让中国科研人员受益,影响了中国的科技发展,浪费了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这也是个大问题。
“科学无国界”,是指自然定理无国界。但是,科研经费的来源是有国界的,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技术的使用是有国界的,知识产权的归属更是有国界的。科研成果首先在国外发表,使得国内同行不能在第一时间受益,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根本改变。
只有有效地扭转科技评价的功利导向,才能从深层次消除学术不端的诱发土壤,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来源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李志民:科技三评中“破四唯”难在哪儿?
李志民:一流大学教授的“四有”标准
李志民:没有绝对正确的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