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韵诗评】第1期

2017-06-27 竹韵汉诗学会


评论组成员:


组   长:      蒹    葭


副组长: 淡泊轩主     禅心人


组   员:       慧   眼      西   风  

                      海   峰      朱   狄


本期编辑: 蒹    葭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



评落日长河先生改诗《冬上西樵山》

蒹葭


序: 因为落日长河先生的修改稿接近于原创作品,因此对原稿不作任何评论。


《冬上西樵山》原稿如下:


风雨连三日,西樵方入冬。

榆钱铺满地,此处庆年丰。


  


以下为落日长河先生的修改稿:


冬约西樵岭,樵翁不见来。

榆钱铺满地,归去换茅台。



整首诗不落任何斧凿痕迹,见素抱朴、自然天成;其味自有菜根香,其质也超然。 从笔调可见长河先生第二次再创作似的修改稿,诗中的诗心、诗意无处不在体现佛家禅宗之所说“不思善,不思恶”。 《红楼梦》中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大概就有相似的禅意。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君子之心,随着“茅台酒”穿肠而过,不滞不塞。



“冬约西樵岭,樵翁不见来。”  起、承自然。 一开场,就让读者走进一个空灵虚幻的意境,约樵岭的樵翁,樵翁却不见来。 这种手法是在古典诗词中常用的留白。 运用此手法,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俗世无知己,唯有山樵辞。 



为什么一定是樵翁呢? 宋代作者萧德藻有诗曰:“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在古典诗词中,渔翁樵夫大都是隐士的象征,隐士的品行是高洁的,不求闻达于诸侯。 作为一个樵夫,生活简单,一担干柴换得一天盘缠,就足够愉快了。 作者与樵翁有一约,只因为他自己,也应天生是一个“人生有味是清欢”者。


       

有心与樵翁一约,樵翁却未来。 怎么办? 作者在这里处理得非常洒脱,地上不是有那么多“钱”吗? 拾起它们“换茅台”吧。 “榆钱铺满地”,作者巧妙利用原作品唯一未改动的一句,在“归去”之前转成神来一笔,既妙又有情趣! 这里的“榆钱”在出场前就隐藏于某个地方,一直到结句结束都在为整首诗的达观处变、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作了一个隐而不露的铺垫。 “钱”让结句“归去换茅台” 之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负累的洒脱更加力透纸背。 



功名不求盈满,利欲恰到好处! 满地的“钱”,只是为了买一瓶茅台! 为了一口酒、有家常便饭就会快活似神仙的山上樵夫或村中老翁,因为他们保持了最返璞归真、朴实自然的本性,所以欲望淡泊,这应该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是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冬”、“西樵岭”、“樵翁”、“榆钱”,和“茅台”均用以抒情寄兴。 其写作过程看似容易,寥寥二十个字,殊不知它们需要作者品察万物,然后再通过思考把物像“意象”化,如:“榆钱铺满地”;和把作者的感情色彩“形象”化,如:“归去换茅台”。 北宋的张舜民曾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情画意便让《冬上西樵山》有了浓郁的中国画意境美。 这些诗中的画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像我在开头所说,此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的痕迹。



写于 2016.12.01

修改 2017.06.21



欢迎关注竹韵清幽诗社


竹韵清幽诗社是一方纯净的格律天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各地诗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和弘扬古典诗词!诗社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出版向海内外发行。



     诗友投稿有三种方式: 
      1.点击微刊下方“写留言”发作品;     
      2.投稿邮箱 zltgx8@qq.com;
      3.主编落日长河微信号:lrch8088

      4. 海外诗家联系蒹葭 微信号:

          Springaroundcorner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