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 工作环境绿色空间与身心健康关系 研究——以北京IT产业人群为例
| 第14期
| 学术研究
| 绿地健康效益
作者:姚亚男 黄秋韵 李树华*
姚亚男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博士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等/
黄秋韵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养老设施绿色空间和康复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李树华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学院绿色疗法与康养景观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为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植物景观与生态修复等/
摘要:绿色空间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回顾工作环境 绿色空间与健康的相关研究,以北京IT产业人群为例探索工作 环境绿色空间与健康的相关性,利用问卷调查与航空影像解译 方法,关注IT产业人员的一般健康自评结果与工作环境周边绿 色空间面积、最近距离、主观感知绿色空间,以及室内植物数 量之间的关系。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IT产业人群自评健康结 果与工作环境绿色空间的多项变量表现为低度相关,工作人员 可以通过在工作环境室外绿色空间锻炼、与室外绿色空间接触 和被动的方式从室内外绿色空间中获益。关键词:风景园林;绿色空间;IT产业人群;健康;工作环境
Abstract: Greenspa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authors review researches on the restorative effects of greenspace around workplace and present a study that targets Beijing IT professional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ea of greenspace surrounding workplace, the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greenspace, IT professionals' perceived greenspace, indoor plants and the self-reported health of IT professionals. Questionnaires and aerial image extraction were used as methods.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reported health of IT professionals are weakly related to multiple variables of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greenspace. The staff can get healthbenefits by doing exercise in the outdoor greenspace, getting moreexposure to outdoor greenspace and other passive actions in both indoor and outdoor greenspac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space; IT professionals; health; workpla
现代大都市生活的特点是快节奏、竞争激 烈,都市人常陷入“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 健康受损—工作效率降低—压力更大”的恶性循环。根据2006年亚健康学术会议的通报,中国约有70%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1],即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经济发达地区普遍比例更 高[2]。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下文简称“IT产业”) 人群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作者和高收入人群中,高压力的工作常导致精神紧张与慢性疲劳, 大多数中国IT产业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3-4]。
绿色空间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5-7],绿色空间的总量[8-9]、可达性[10]和空间特性[11]都可能影响人们的使用,进而影响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状态,表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维度,总结来说,绿色空间影响身心健康的机制,在于绿色空间中的自然要素(主要是植物)提供生态服 务产品和促进有益健康的行为2个方面[12]。追究本源,从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类不论生理结构还是心理偏好,都保留着一定狩猎时代的特点,具有亲生物性的先天需求[13]。根据Ulrich的压力缓解理论[14]及Kaplan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15-16],都市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来源, 会消耗人们有限的注意力,自然环境体验则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目前有一系列的研究支持 暴露于绿色空间有利于公共健康的理论,不仅仅是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绿色空间的健康效益同样不容忽视[17]。
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工作环境绿色空间与健康的相关研究,继而以北京IT产业人群为例开展调研,探究其自评健康状态与周边工作环境绿色空间之间的关系。
1 研究背景
1.1 工作环境绿色空间对健康的影响
工作场所中的植物及其他自然元素被认为能 够促进身心健康[18-20],一方面可以改善工作环 境的物理空间质量,如提升空气质量、减弱噪声影响等;另一方面是能够为人类心理健康带来益处,使人更加放松、平静、释放压力,甚至提高工作效率[21]。植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作环境室内外空间,早在1993年Kaplan就提出了以增加与植被接触的方式来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员工福祉[22]。已有研究表明,在有植物的环境中办公,人们的健康问题相对较少[23]。
工作环境室外绿色空间的益康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绿色空间的使用时间与恢复作用与工作压力正相关[24-25],绿色空间物理空间和视觉上的可达性与男性积极的工作态度及压力缓解 呈正相关[26]。室外绿色空间的使用及员工工位上的窗景显著影响自评健康结果,其中工位上 的窗景可能更加重要[27]。
1.2 人们对工作环境绿色空间的态度与偏好
工作环境绿色空间客观上对健康有益,但人们的主观态度及偏好对环境的决策可能影响更大。首先,人们普遍认为工作环境中的植物是有利的[28],工位缺乏窗景的人更愿意将植物及自然景观类的图像带入工作环境[29]。其次, 人们对户外环境的喜爱也表现在工作环境偏好 调查中,相较于多种类型的室内工作空间,户外自然环境更受欢迎,被认为是一种放松、开放、明亮、安静、灵活且多功能的空间,支持多种工作形式[30]。户外休息被认为是一种员工福利,且在工作日中半天然和非正式的景观与恢复关系最为密切[31]。
1.3 研究范畴
“IT产业人群”是指信息技术行业的从业者,其工作地点常以科技园的形式聚集在大城市。本研究以北京IT产业人员为例,由于北京暂无大规模硬件生产工厂,因此本研究只考虑办公室人群,不包括广大的信息技术硬件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
在涉及健康与工作环境的相关研究中,自然、植物、室外(户外)空间、室内绿化、城市绿 地、开放空间、窗景等词常被作为关键词。总体来说,上述词语包含2层含义,一是强调空间 的非人工特性,如自然、植物、户外空间;二是在人工环境中引入自然,如室内绿化、窗景、城 市绿地和开放空间。“绿色空间”是最能综合概括上述词语含义的名词,其狭义含义为“部分或完全被草本、乔木、灌木或其他植被覆盖的土地”[32],即一般的绿地。本文研究工作环境绿色空间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因此关注植物、开放性等有益健康的空间要素与特征,将绿地、开放空间均纳入研究范畴,同时亦考虑室内植物对 IT产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为了获取北京IT产业人群的一般自评健康状况以及对其周边工作环境绿色空间的基本感知状 况,本研究采取电子问卷与现场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包括2个部分,一是受访者的基 本信息及工作环境绿色空间概况(包括受访者对自己工作环境周边绿色空间的主观感知及使用情 况),二是受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自评。
“健康自评量表”是一般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状态)评判的重要工具,依据筛查目的,心理学学者制定了不同的量表。比较几个常见健康自评量表[33]的题目数量和反映的问题可知(表1), 由于IT产业人群躯体、社会、认知等功能相对完整健全(否则也无法获得其现有工作),因此 SRHMS、SF-36 2个量表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健康问题,而SCL-90的覆盖范围相对全面, 且题目数量比CPSHS-134少,因此调研初期先选用了SCL-90量表进行小范围的调查。然而 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了被试配合度低、普遍反映问卷过长的问题,且问卷缺乏对于IT产业人群常见的疲劳症状的反映。分析26份SCL-90调查结果得出,受访者在抑郁、焦虑、躯体化几方面得分较高。综合考虑量表所需时长及其反映的问题,最终本研究选取了抑郁-焦虑-压力量表 (DASS-21)、疲劳量表(FS-14)与5项躯体症状调查作为调查北京IT产业人群一般健康状况的自评工具。其中DASS-21量表有压力、焦虑、抑郁3个维度,在中国大学生中表现出较好的信度与效度[34],FS-14有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2个维度,可以有效地评估疲劳状况[35]。
2.2 航空影像解译
工作环境室外绿色空间信息的提取借助航空影像解析,并与人工目译相结合,以Landset8 卫星图(30m分辨率)为基本底图,提取植被和水体信息,并结合8m分辨率的Google高清地图进 行人工目译,补充广场、空置地段等开放空间。
2.3 借助GIS分析受访者周边绿色空间信息
将351个受访者的坐标信息导入,利用缓冲 区工具获取受访周边0.3、1、3km范围内的绿色 空间,计算面积。利用邻近分析工具,计算受访者与最近绿色空间的欧氏距离。
2.4 多变量分析
利用如上方法,可以得到以下变量信息:1)绿色空间信息,包括工作环境周边绿色空间客观的占地面积、最近距离,以及IT产业人员对周边绿色空间的主观评估结果(办公桌植物数量、 办公室植物数量、主观感受室外绿色空间、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2)IT产业人群健康自评结果,包括压力、焦虑、抑郁、疲劳(躯体疲劳、 脑力疲劳),以及躯体症状(眼痛、头痛、腰或颈痛、肌肉酸痛、失眠及睡眠质量不佳)。利用 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变量之间 的相关性,对有显著性的相关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受访者基本信息
共发放调查问卷419份,回收有效问卷351份。其中男性237名,占比68%,女性114名,占比32%;年龄26~35岁者居多,占比 61%;年收入以小于10万元及10万~20万元为主,分别占比39%和37%;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以40~50h为主,占比62%;平均每周锻炼时间以小于2h及2~4h为主,分别占比42%和 33%(图1)。
图1 受访者基本信息
(右划查看)351位受访者中办公桌植物数量以完全没有 和1盆为主,分别占比34%和41%;办公室植物 数量以“适中”为主,占比49%;主观感知室 外绿色空间(室外是否有方便抵达的绿色空间)以 “有一些,比较方便”为主,占比41%;室外 绿色空间使用时间以每周小于等于半小时为主, 占比59%,其中完全不使用室外绿色空间者占 24%(图2)。
3.3 受访者身心健康自评结果
受访者身心健康自评结果显示,其压力、焦虑、抑郁平均得分均处于正常水平,躯体疲劳得分相对较高,平均得分4.67分(最高分8分),脑力疲劳平均得分2.54分(最高分6分),躯体症状平均得分6.32分(最高分20分),其中腰痛和颈痛得分最高,平均1.46分(最高分5分)。
3.4 受访者坐标及其周边绿色空间分布
如图3所示,红色点即受访者的工作地点, 绿色面为受访者周边绿色空间,受访者300m范围内绿色空间占地比率平均值为13.01%,最大值为66.84%;1km范围内绿色空间占地比率平均值为14.91%,最大值为42.80%;3km范围内绿色空间占地比率平均值为18.70%,最大值为45.70%;到达最近绿色空间的距离(欧氏距离)平均值为104.97m,最大值为368.94m。
3.5.1 相关性分析结果
由于健康自评皆为负性评价,即得分越高身心健康状态越差,因此预期结果为IT产业人群健康自评结果与工作环境绿色空间各项变量之间呈负性相关(最近绿色空间欧氏距离一项除外)。对健康自评结果与受访者基本信息、工作环境周边绿色空间主观评估结果,以及客观测量结果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初步判断变量间的相关 性。根据各变量间spearman相关系数及显著性 (表2)可以得出,健康自评结果与性别、年龄、 3km范围内绿色空间面积基本不相关;收入仅与抑郁得分微弱负相关,到达最近绿色空间距离仅与眼痛得分微弱正相关;工作时间与所有健康自评结果都微弱相关,即工作时间越长,各项身心健康状态越差;锻炼时间与肌肉酸痛一项相关性不显著,与疲劳得分低度负相关,并与其他所有健康自评结果微弱负相关,即锻炼时间越长,身心健康状态越好;办公桌植物数量、办公室植物数量、主观感知室外绿色空间、300m范围内绿色空间面积,以及1km范围内绿色空间面积也与多项健康自评结果微弱负相关。
3.5.2 回归分析模型
以健康自评各项得分为因变量,以受访者基本信息、工作环境周边绿色空间主观评估结果及 客观测量结果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得到每项健康自评得分的回归模型(表3)。压力模型包括办公室植物数量、每周工作时间、主观感知室外绿色空间3个预测变量;焦虑模型包括办公室植物数量、每周锻炼时间、300m范围内绿色空间面积、每周工作时间4个预测变量;抑郁模型包括办公室植物数量、每周工作时间、主观感知室外绿色空间、每周锻炼时间4个预测变量;疲劳模型包括每周锻炼时间、每周工作时间、主观感知室外绿色空间、办公室植物数量、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以及300m范围内绿色空间面积6个预测变量;躯体症状单项模型调整R方均低于0.05,没有回归意义;躯体总分模型包括每周锻炼时间、 办公室植物数量、每周工作时间、300m范围内绿色空间面积,以及性别5个预测变量。
表3 回归分析模型汇总
4 结论与讨论
4.1 室内环境中植物数量越多,健康自评结果越好
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办公室植物数量对多项健康自评结果有着微弱影响。依据办公桌植物数量将受访者分组,压力、焦虑、抑郁、疲 劳、躯体症状的平均得分随植物数量的增多而下 降(图4);办公室植物数量与健康自评结果整体上也遵循这样的规律,符合以往的研究经验。
图4 办公桌植物数量与健康自评结果的关系
4.2 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越长,健康自评结果越好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2),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与压力、焦虑、抑郁、躯体疲劳、脑力疲 劳、疲劳总分、眼痛、头痛、腰痛及颈痛、睡眠 质量、躯体症状总分微弱负相关。按照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长将受访者分组,压力、焦虑、抑 郁、疲劳、躯体症状的平均得分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图5)。
表2 各变量相关性
图5 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与健康自评结果的关系
一般认为,绿色空间发挥益康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于接触和使用,因此应当探究哪些因素能够鼓励人们更多地使用绿色空间。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表4),
绿色空间的使用时长与年龄、收入、办公室植物数量、300m范围内绿色空间面积、1km范围内绿色空间面积正向微弱相关,与每周锻炼时间、
办公桌植物数量和主观感受室外绿色空间低度正相关,与每周工作时间微弱负相关。
表4 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到如表5所示的回归模型,该模型保留了每周锻炼时间、主观感知室外绿色空间、办公桌植物数量、年龄和每周工作时间5个变量,调整R方0.356,模型解释度尚可。从变量的标准系数来看,每周锻炼时间 0.334最高,可以认为是影响室外绿色空间使用的主要因素,但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是因为有锻炼的需求而使用绿色空间,还是因为使用绿色空间而激发了锻炼行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表5 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回归模型
办公桌植物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访者对植物等自然要素的喜好,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工作条件可能相较于年轻员工会有所提升,如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或视野更好的工位,都可能促进 室外绿色空间的使用。最后,每周工作时间在模型中是唯一的负系数变量,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当前条件下IT产业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在室内进行,工作越忙碌,使用室外绿色空间的机会就越少。
4.3 如何利用工作环境绿色空间改善身心健康
4.3.1 在室外绿色空间锻炼
在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后,依次将性别、年龄、年收入、每周工作时间、每周锻炼时间加入控制变量,对工作环境绿色空间变量和健康自评结果各项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当控制性别、年龄、工作时间时,各变量相关性变化不大;当将锻炼时间加入控制变量时,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与所有健康自评结果都不再有相关显著性;而将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加入控 制变量时,锻炼时间仍与多项自评健康得分微弱相关,可以推测使用室外绿色空间改善身心健康是通过在绿色空间中锻炼来实现的。回归模型中(表3)相较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每周锻炼时间更多的成为预测变量,也支持了这种推测。
表3 回归分析模型汇总
4.3.2 与室外绿色空间接触
进行偏相关分析时,当同时控制工作时间、 锻炼时间和室外绿色空间使用时间时,主观和客观绿色空间评估结果除1km范围内绿色空间面积一项仍与躯体疲劳微弱相关外,其他所有变量与疲劳不再具有相关性,可以推断,只有通过接触、使用室外绿色空间才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 用。但压力、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的改善可能并不仅限于接触室外绿色空间。
4.3.3 被动获益
从上述研究结果和一般经验来看,似乎只有通过使用绿色空间、在绿色空间中活动,才有机会从绿色空间的自然要素中获取健康效益。但对于IT产业人员来说,近60%的受访者每周使用工作环境室外绿色空间不足半小时,除了通过使用去主动获益,不自觉地通过呼吸清新空气、看到绿色植被、听到绿色空间中的自然之音等被动获益,可能是目前该人群从绿色空间获益的最主要途径。
综上,本文以北京IT产业人群为例证实工作环境绿色空间与身心健康存在微弱的相关性,室内植物数量、主观感知室外绿色空间,以及室外绿色空间面积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均表现为随着“绿色”的增加,健康自评的结果变好,这与研究的预期是一 致的。但到达最近绿色空间距离一项并没有出现如预期一般的明显正相关(仅与眼痛一项具有微弱的相关性)。该人群可以通过在工作环境室外绿色空间锻炼、与室外绿色空间接触和被动的方式从室内外绿色空间获益。
本研究关注了整个北京市的IT产业人群,空间尺度跨度较大。受限于数据源,本研究实质上主要关注了绿色“总量”,但对于绿色空间来说,区分不同类型的绿色空间、增加绿色空间量化评价指标才具有建模意义。另外,针对特定工作群体的抽样,受限于被访者的合作态度以及有限的样本数量,如能获取医学体检的大数据,配合高精度的空间识别方法,则会有更多的研究空间。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决策者如果能意识到绿色空间对健康的积极影响,则可通过较小的投入获得更加综合的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重视工作环境绿色空间的营造, 一方面是为员工身心健康提供福祉,另一方面压力、疲劳的减少,意味着潜在的工作效益提升,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亦有重要作用。对于风景园林工作者来说,重视绿色空间的公共健康效益, 积极开发健康导向型规划设计语言,既是挖掘空间、土地的潜在价值,亦是对空间使用者的人文 关怀。在未来工作环境设计中,应当将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更多地探索如何发挥绿色空间的益康作用。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