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载|外来务工女性在城市的十二年:困境、发声与互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女神进化论 Author 进化论


大家好啊,又到了进化论的公益时间
今天想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个我们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群体——城市务工女性。
她们或许是保洁阿姨,或许是街边小吃的摊主,又或许是三班倒的工厂流水线工人。
她们被打上了同样的标签——吃苦耐劳、能干质朴等等。
在相似的形容词下,她们真实的性格却从来无人知晓。
她们是否有喜欢的歌手?是否有想念的人?喜欢辣椒还是嗜甜?
即使是在女性思潮觉醒的当代,她们仍然是最不易被看见的那一群人。
在当下中国,流动打工女性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 1 亿。她们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是从农村来到大城市谋生,做着简单辛苦又收入有限的工作,同时还要照顾家庭子女。
流动女性在工作选择上受到较大限制,工资待遇和工作福利相对较差,在外工作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与男性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面临的困难更多也更复杂。
她们,很难被看见。她们,需要被看见。

看不见的女工


她们是谁?

她,是齐丽霞

齐丽霞出生在河南开封兰考的农村,初中毕业后,父母希望她去读中专,花费少,也能尽快分配工作。
80 年代,一个女孩子能读完初中,已经很少见了。中专也是绝大部分读书的女生选择的路。
但她不甘心,她想上高中、上大学,于是偷偷报名并考上了县里的高中,成为村里人口中的「女秀才」「半个大学生」。
可是读书并没有改变她的命运,短暂地体验了一下人生的丰富与广阔,她像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回老家、结婚生子。
但她身体里那团不甘心的火焰始终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终于,在女儿三岁那年, 30 多岁的她,离开女儿和家庭,重新迈入社会。
齐丽霞图片来源: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摄影:廖璐璐

她孤身一人南下,到工厂流水线打工。流水线上的工作枯燥又无味。赶工时常常加班十几个小时,下班累得倒头就睡,醒了继续工作。
最长的一次,一个月只有发工资的那天放了半天假。她们终于能到街道上走走,看看热闹;更多的人奔向邮局,把钱寄回老家。
在流水线工作了一段时间,在机械重复的工作把她对生活的希望消磨殆尽之前,她离开了工厂。
后来她做过小生意、当过老师,见到了各种各样和她一样背井离乡艰难生存的打工姐妹,也看到了基层女性的弱势、面对的挑战与不公。
后来的后来,她和 4 名女性一起成立了基层流动女性互助机构——木兰花开。

她,是阿然

十几岁的你在哪里?在教室学习、小卖铺买冰淇淋、和朋友一起开心地压马路吗?
而十几岁的阿然,已经独自一人外出打工,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家里条件不好,还有弟弟妹妹需要供养。作为家里的老大又是女儿,她从小就要承担起做家务和照顾弟妹的重担,生活的困窘和父亲的排斥,使得她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了。
她做过很多工作。
做过家政,照顾老人,雇主脾气不好,经常训斥她。她受了一肚子委屈,做了几个月就待不下去了。
做过服务员,包水饺、打扫卫生、干点杂活,待了三四个月,老板和老板娘对她都挺好的,可后来老板打架进监狱了,她也因此失去了这份工作。
做过纺织工,开始进厂就是当学徒,跟师傅学穿线,每天 9 个小时,别人学一个多月才上车,她学了 20 天就上车了。可是总有些人爱使绊子,经常干得好好的,第二天来的时候弄的线轴子全没了...
后来纺织厂倒闭,阿然又不得不开始别的工作,裁缝、家政......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她都去尝试。
颠沛流离了几十年,现在的她和丈夫女儿在京郊生活,做着小时工的工作。
阿然在木兰和姐妹们一起做饼干图片来源: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摄影:叶岚

生活虽然仍然充满着挑战与艰难,但是在木兰社区成立后,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也有了自己的娱乐生活——
闲暇时她就在木兰社区做菜烘焙,上网研究食谱,了解和学习各种各样的美食制作方法,在周末的小组活动里给大家上课。

她,是何文琼

何文琼 2001 年从四川老家来到北京,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刚来时,她不会写字、不会算账,在超市做收银员,没见过电子秤,也弄不明白带小数点的数字。为了不出错,她买了个诺基亚直板手机,看顾客选哪样东西,就赶紧在手机计算器上算。
就这样边闯荡边学习,她在这座城市里活了下来
她对待工作无比认真。
做保洁时不怕脏不怕累,即使被业主嫌弃臭味、被路人看不起也没有觉得自己工作低下;做家政时勤快又热情,照顾孩子全心全意,带的每个孩子都跟她很亲近。
「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没什么丢人的。」
她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劳动成果得到肯定的时候她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实现。
两个儿子在老家相继长大、结婚,她感觉身上的重担轻了一些。也曾想过回家亲人团聚,但也只是想想。
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但是家乡没有工作。
好在现在她也有个落脚的地方,木兰社区也让她不再孤单。
前几年在木兰花开参与了摄影小组,她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项活动。
她拍下城市角落、晚归的工人、过年回乡的列车、木兰活动室里的家人。
她拍下的,是她的生活。
何文琼作品图片来源: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

在记录着自己和他人的故事的同时,她在工作之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她们是流动女工

这是她们的故事,也是万千基层打工女性的故事。
长期以来,基层流动女性处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边缘。
她们的身影、声音和故事几乎总是被排除在大众叙事之外,偶有出现,往往也是以一个悲惨的、需要同情和救助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她们真实的喜怒哀乐、生活中所面临的的困难与艰苦,从来不被大众所知晓。
与男性相比,她们有更少的就业机会,并且要承担绝大部分的家庭照顾责任
就业、结婚、生育、子女教育、养老,每一关都是可能改变她们命运的一个坎。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她们成为社会上的「无声」群体
并非她们保持沉默,而是她们无处诉说,无人倾听。
生活的困境遮住了她们的光芒:事实上,她们既有多样的天赋与潜能,也满怀学习和展现自我的热情,她们只是缺少一些发展与表达的机会。
她们是妻子、母亲、女儿,是保洁张姐、家政李阿姨;但她们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是齐丽霞、阿然、何文琼。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木兰花开」社区,就给了她们一个被看见、被接纳、拓宽自己生活的宝贵机会。

「木兰花开」社区

图片来源: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

「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是一个专注于基层打工姐妹赋能和发声的女性公益机构。
2010 年成立,为在京的基层流动女性和她们的子女家人,提供社区服务和互助平台。
木兰花开希望通过扩大打工女性的社会交往面,增加彼此的联系和互动,从而拓展打工女性的文化生活空间,让她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
2011年的木兰旧址图片来源: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摄影:廖璐璐

在谈到社区为什么以「木兰花开」命名时,丽霞姐说到——
「我们认为『花木兰』和流动女性有很多的相似处。都是女性,都是远离家乡,都是为了支持家庭,都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很多姐妹是被迫做这样的选择,不像花木兰那样积极主动;
花木兰有强大的自我,我们的姐妹很多人没有“自我”,连自己都看不见;
还有,花木兰的贡献被传颂,流动姐妹的劳动却常常不被看见。 」
而木兰在做的,就是让姐妹们被看见,以及看见自我

让她们被看见

2017 年至 2019 年,木兰社区中心发起第一个社区戏剧项目《生育纪事》
参考来源是 29 位打工姐妹口述自己的生育经历和家庭故事。
戏剧结束后,木兰伙伴又走访了几十位打工女性,最后加起来一共有 65 份打工女性的口述采访案例。
2021年举办展览《个人史 “木兰的故事”——基层流动女性叙事》,在征得 28 位姐妹的同意后,把口述内容整理成小册子,在展厅进行展览。
个人史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 摄影:成蹊

展览中还有采访录音,以及走访过程中收集的各种见证姐妹们经历的生活物品、证件、照片等等。她们的人生故事,以及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她们坚持深深扎根在姐妹们生活的城边村,拿起笔书写自己的故事,拿起相机拍摄自己的生活;她们一起唱歌、跳舞、排练;去到不同的地方展览演出,和更多的人对话,让更多的人看到她们,看到她们也可以活得如此精彩、鲜活、恣意。

让她们看见自己

对于木兰姐妹来说,写作、唱歌、展览、戏剧,做这些的意义不仅在于为这一群体争取社会能见度,更在于激发基层流动女性的主体意识,在自主表达和自发连结的过程中,重新创造自己、定义集体,进而共同创造现实。
木兰姐妹演唱集体创作的歌曲《不完美的妈妈》图片来源: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摄影:丁沁

各种各样的「小组」是木兰活动的一大亮点。
在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打工姐妹可以通过由专业老师进行志愿指导的摄影小组、写作班,以及戏剧、歌曲和舞蹈的集体创作和排练,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就像阿然姐学习烹饪和烘焙,文琼姐爱上摄影,还有很多姐妹在木兰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志趣相投的伙伴。
在大家一起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观点、价值观的碰撞也让姐妹们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说刚来的姐妹里面,很多人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价值观,认为女性在家里就应该把所有家务做好,照顾好老公和孩子。
在木兰她们会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慢慢大家也会开始转变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木兰所倡导的性别平等、自我赋权团结互助的价值观也逐渐获得更多、更深切的认同。

我们能做什么


看见她们

木兰姐妹的生活还在继续,她们在拍摄照片,在排练戏剧,在唱着「我要大声唱歌,要让世界听到我们说」。
她们不时会举办展览、演出戏剧,同学们可以关注「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木兰社区活动中心」微博获取她们的消息。
有看过年初「个人史 | “木兰的故事”——基层流动女工叙事」展览的观众说:
「这是第一个让我走进去以后感动落泪的展览。」
有观众在「木兰花的故事」游戏剧场体验了打工姐妹闫梅梅的一生,发出疑问:
「『我』——闫梅梅,如此认真地生活,几乎倾尽全力地奋斗;
『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终究还是不能反转『我』的人生。
『我』的人生,何以如此糟糕?为什么?!」
展览现场留言本图片来源: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

开头的「我要大声唱歌」是木兰姐妹们集体创作、共同演唱的歌曲,非常推荐大家点开听一下。



演唱或许生涩、或许少了些技巧,但她们的声音中饱含渴望、顽强与力量。

参与「我要大声歌唱」

「我要大声歌唱」月捐计划是木兰花开推出的一种捐赠方式。
我们鼓励大家每月定期定额捐出善款和心意,支持木兰打工姐妹赋能和发声。
这次所筹得善款将用木兰花开的运营,帮助她们社区开展活动、女工文艺队演出、书写女工口述史。
通过女工自主写作与摄影的方式,发出打工姐妹群体的声音,表达她们的生命体验。


  • 月捐 30 元
累计一年可支持 1 名打工姐妹的摄影作品展演制作
  • 月捐 50 元
累计一年可支持 1 名打工姐妹 10 天的自由活动空间
  • 月捐 100 元
累计一年可支持完成 1 名打工姐妹口述史的访谈与整理

怎么捐?
大家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联劝网进行捐款,金额都是自定的。
大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资助就好~

木兰花开月捐支持者将享有以下权利:
  • 定期收到机构运营和项目动态(季度报告、半年报和年报);
  • 优先参与木兰花开各项活动;
  • 对木兰花开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 收到精心设计的月捐人证书;
  • 出自木兰姐妹的手作礼品;
  • 随时查询善款支出的情况;
  • 随时停止参与木兰花开月捐计划。




木兰花,性高洁,耐寒。
木兰花开的姐妹们在城市的边缘倔强生活。在数次生存挑战中,她们馒头就咸菜,睡桌子睡地上,顽强生长,坚韧而勇敢。
面向着阳光,终有一天会枝繁叶茂、满园芬芳
点个「在看」让打工姐妹被更多人看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