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EDA企业的突围之路

张通社 张通社 2022-08-25

张通社 zhangtongshe.com

|科技园区信息服务平台|

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地球。”在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持续演进的背景下,EDA已成为撬动整个产业尤其是设计业发展的重要支点。2/3nm工艺、3DIC、第三代半导体、AI芯片等炙手可热的技术中都缺少不了它,EDA也因此被称为“芯片之母”。


芯片是中国科技行业目前发展受限的重要环节,而EDA工具是芯片设计的必备工具。为了不让芯片产业受制于人,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便开始投入自有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并在攻坚多年之后,成功推出首套国产EDA——熊猫系统。这也是中国EDA产业的开端。


随着EDA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意义不断提高,在国产替代需求旺盛、国家扶持政策加码、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领先等多重利好推动下,国内涌现出了众多新兴EDA公司,它们或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上海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标杆性城市,早已将EDA列为重点布局的领域。目前上海已聚集了国微思尔芯、芯和半导体、概伦电子、立芯软件、阿卡思微电子、瞬曜电子、合见工软、伴芯科技、九霄智能等EDA公司。就在前段时间发布的《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EDA再次被划为重点,提出“实施EDA生态建设专项行动”等重要措施,这将助力EDA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上海EDA企业概况


国产EDA已跨入“觉醒年代”,上海EDA企业还有哪些新机会,未来将走向何方?梳理EDA行业发展历程和上海EDA企业的奋起之路,或将为2022年接棒向前铺路。



以史为鉴:EDA巨头是怎样炼成的?



EDA的故事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彼时芯片复杂度低,芯片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手工操作完成电路图的输入、布局和布线。后来随着集成电路的诞生和发展,集成度逐渐提升,电路设计的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设计人员开始尝试使用CAD工具,以设计工程自动化替代手工绘图。当时CAD的主要功能是交互图形编辑、晶体管级版图设计、布局布线、设计规则检查、门级电路模拟和验证等。


进入80年代,伴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发展,电路设计复杂度进一步提高,设计工具功能开始包括自动布局布线、定时分析、逻辑模拟、仿真故障等,EDA行业开始进入到计算机辅助工程(CAED)时代。这个时期EDA的商业化也逐渐得到发展,现在美国EDA三大厂商巨头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楷登电子)和Siemens EDA(西门子EDA,原名Mentor)相继成立。


▲EDA三大巨头公司概况


90年代后,集成电路产业进入成熟期,芯片已经可以集成上亿个晶体管,硬件语言也实现标准化,推动了EDA设计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设计工程师开始从电路设计转向系统设计,以高级语言描述、系统级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点的EDA就此出现,行业进入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EDA)时代。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EDA行业经历多番合纵连横,逐渐形成了Synopsys、Cadence和Siemens EDA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这三家企业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开启了大规模并购来实现全工具链覆盖,在国内多地也设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如今Synopsys占据36%,Cadence占据25%,Siemens EDA占据14%的行业格局。


回顾全球EDA行业60多年的变迁史,除了技术变革对EDA行业发展和公司成功抓住机遇的推动,拥有全流程工具对于EDA企业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目前EDA行业三巨头在个别技术领域都拥有完整且优势明显的EDA解决方案,其中行业排名第一的Synopsys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产品线,不但为芯片设计和验证提供工具,还能够提供强大的IP核以及安全方案,建立了完整的芯片设计数字化流程。


以史为鉴,EDA创业公司若能在各细分技术领域(例如模拟设计、数字实现或数字验证等)提供完整与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或平台,就有望满足市场需求,突破巨头垄断格局。



突围:资本追捧,上海EDA步入快车道



上海是见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步步突破的城市,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一面旗帜,近年来正聚力构建EDA生态。其中,以张江科学城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以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园区,在国产EDA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据了解,张江目前聚集了超200家集成电路企业,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目前已汇聚集成电路亿元以上规模企业60余家,涉及总投资超1500亿元,包括芯片设计领域的艾为、澜起、寒武纪、地平线、江波龙,芯片制造领域的华大、格科、积塔、闻泰,设备制造领域的中微、盛美、凯世通等,关键材料领域的新昇、天岳等一大批国内顶级集成电路企业。


正是如此完善的产业链基础,吸引了国内EDA企业纷纷立足于此,积极探索数字电路设计全流程的自主研发,攻克芯片生产核心工具。早在2020年,上海国微EDA研发中心就在临港康桥园区启动,目前国微集团已经在临港设立了上海思尔芯、上海国微芯芯、上海国微实业等主体,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国产EDA的龙头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国内EDA企业也迎来“IPO热潮”。两个月前,位于上海张江的概伦电子成功登陆所科创板,境内资本市场正式迎来首家以EDA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2021年8月,国微思尔芯于科创板IPO获受理;华大九天于去年11月在创业板提交注册。



除了几家耕耘行业数年的EDA公司纷纷争抢登陆二级市场,上海一些新兴EDA企业如芯和半导体、立芯软件、合见工软、伴芯科技、为昕科技等EDA公司的融资速度也在加快。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海至少有5家EDA公司获资本青睐,占据全国40%的份额。其中,芯和半导体获超亿元融资,伴芯科技与合见工软均是在一年内完成了两轮融资。


在获得融资的这些EDA企业中,背后也不乏知名的投资机构,如伴芯科技先后获得了红杉中国、联想创投的投资;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于2021年入股了上海立芯软件、阿卡思微电子、国微思尔芯。显然,资本的助力成为国内EDA行业奋进的新“弹药”。


在融资进程加快的同时,上海EDA企业亦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推出面向特定流程或关键环节的工具,在国内外市场奠定或扩大优势。如围绕DTCO方法学,概伦电子的制造类EDA可支持7nm及以下等先进工艺节点和FinFET、FD-SOI等各类工艺路线,构建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在设计方面,其电路仿真及验证EDA工具已在全球存储器芯片领域取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国微思尔芯则在2021年10月推出了新型原型验证产品——芯神瞳逻辑矩阵LX2,树立了大容量和高性能原型验证新标准。


▲国微思尔芯推出的芯神瞳逻辑矩阵LX2


新兴企业的表现亦可圈可点,发布新品的速度亦不逞多让,在EDA的验证、封装、制造等不同领域全面开打。如芯和半导体联合新思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3DIC先进封装设计分析全流程”EDA平台;在验证和仿真领域,合见工软推出了其第一款商用级仿真器产品Uni Vista Simulator(UVS),这是国内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级数字验证仿真器;伴芯科技成立仅一年,就已经设计并制造了数枚基于RISC-V的SoC芯片,展示出了其方法和工具的优越性;EDA新秀瞬曜电子的“瞬”系列Fast Simulation产品已经实现了比商用软件快3-10倍,未来还将充分发挥分布式仿真的核心能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说,上海在EDA领域已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逐步构建起EDA产业“小高地”,这些燃起的火种将点燃我国EDA产业的燎原希望。



多重挑战:国产EDA企业机遇何在?



“热”火朝天的背后,更需要“冷”思考。随着摩尔定律放缓,EDA行业身处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境地,新的隐忧也渐次浮现。


从整体上看,国内EDA业面临寡头垄断、技术壁垒高、投入周期长、人才缺口高等诸多挑战。目前,国内市场的80%以上都被几乎垄断全球的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国内EDA企业数量依旧十分稀少,不足30家,国产化率约为10%。


▲全球EDA行业格局


具体来看,国内EDA公司对全流程的数字电路和先进工艺等支持不足,在全流程产品上和海外巨头还有不小的差距,且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在工具的完整性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亦有明显的差距。假如将海外巨头的业务范围比作一个集合,那么国内EDA企业的业务范围便像是一个个子集,很难做大做强。


而且,EDA软件非常复杂,随着半导体业对EDA的要求不断提升,EDA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研发、迭代和服务能力,不仅需要团队有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深刻的市场洞察,更需要坚持的技术信念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生态和客户的支持,才能形成闭环,更好地与国外巨头竞争。这也正是上海最新芯片政策的直切重点——组织开展EDA软件技术攻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点到面实现全流程EDA工具突破。


参照全球EDA三大巨头的崛起之路,并购整合或许能成为EDA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整合不止涉及资本,工具的垂直整合更立竿见影。前不久,上海立芯软件、芯思维与比昂芯科技合作开放工具端口,扩展了全栈EDA工具链解决方案能力,覆盖数模仿真、物理设计和逻辑综合等多个环节,不仅可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工具和更好的体验,也将加速实现国产EDA由点及面的突破。


不过,从宏观上看,整个芯片行业对于EDA的需求持续旺盛,新的机会值得把握。EDA产业的驱动力来源于半导体设计业的发展以及后摩尔定律的到来,推动着新架构、新器件和新工艺的层出不穷,带动EDA呈现出新的态势和机会。此外,EDA工具是与封装、制造共同成长,无论是先进封装大行其道,还是制造工艺稳步向前,都促进了EDA的开发升级。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的数据,2020年全球EDA市场规模约为11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145亿美元。


更不用说,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区块链等应用领域的兴起,提出了很多特色鲜明的IC设计需求,亦成为EDA企业的重要突破口。


因此,EDA企业可着重把握技术升级及新应用领域催生EDA工具的新机会,包括先进制程如5nm/3nm的进阶,化合物半导体、光电集成、异构计算以及先进封装、Chiplet等的新需求等,尤其是对先进封装的支持会成为未来争战的焦点。


同时从战术来看,仍要坚持重点突破,占领验证和仿真这一“高地”,打造全流程工具链。在这方面,国微思尔芯作为国内领先的EDA解决方案公司,业务聚焦于集成电路设计前端的原型验证、EDA工具及仿真验证云系统,其产品双核VU19P逻辑系统是一亿门级别ASIC和 SoC原型验证的最佳选择,已被上海磐矽采用,加速芯片验证。



结尾



如果说,上海2021年迎来了EDA产业的良好开局,那么2022年将承担承前启后的重任。毕竟,后疫情时代、产能紧张、地缘政治等因素仍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及生态,产业化之路道阻且长,国产EDA还需要重塑开发的新思维。


一方面,AI、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为国产EDA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与AlphaGo解决围棋问题类似,人工智能也可以通过从海量数据中学习规律,来帮助EDA工具更快地获得更好的结果。比方说,概伦电子的SDEP,能利用AI把人工建模所需的数周时间缩短到机器建模的数小时,真正把面向优化的迭代变成可能。这种数倍于以往EDA巨头的迭代路径,会成为本土EDA企业实现追赶和超越的一个重要维度。


另一方面,高级封装对于时序、信号完整性和热分析的需求也在提醒国产EDA公司要加强这些基本工具的积累,同时积极地扩大所支持的工具范围。因为对于高级封装来说,能够将多种工具集成在一起的平台才能最终赢得用户的青睐。如果能抓住这两个新的设计范式,国产EDA企业必将获得大的进步。


伴随着上海一批有特色的EDA企业开始在国产EDA阵营中展露生机,新一轮的洗牌与更迭已初见端倪。未来,上海EDA企业将在哪些细分领域强力突围与挺进,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作者:强亚娟

编辑:孟竺


关注“张通社”视频号


推荐阅读



往期人物精选

食未生物 杨梓梁瑶芯微 王青松

仓擎智能 梁治深视光点 薛乐山

凌石信息 竺红卫迈铸半导体 顾杰斌凯弗南 杜乾仓擎智能 郑露法罗适 孙新鹏领泰生物 冯焱佩纶半导体 何俊举泰哈珀 杨柯

燧坤智能 曾亥年

星辰起源 陈清甫埃瓦科技 王赟狮尾智能 施维丨依科赛生物 陈旭霖晏医疗 刘洋易慕峰 孙敏敏季丰电子 郑朝晖旖旎数智 徐敏波仓擎智能 唐雪辉安锐生物 熊文麓联数据 陆王天宇爱谨科技 凌舒园夏芯微 杨丰林时擎科技 于欣兑观科技 叶浩极豆科技 汪奕菲璎黎药业 许祖盛迦美信芯 倪文海奥浦迈 肖志华

公众号推荐


猛戳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张通社网站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