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铜器铭文信息存储量最多的“东申国示天盘”铭文考释

朱奎先生 朱奎和你聊 2024-04-06

约克先生按:

      喻先生又出大手笔,使得这件原本就金光耀目的“东申国示天盘”更加厚重璀璨,此盘直径29厘米,高12.5厘米,此类器皿,厦门邱季端先生那里检测为铜锌合金,含多种稀有矿物质,含金量在百分之二.三。

         此器皿虽然不大,但小有巨细,历史深重,所含西周时期至春秋时代人文信息量纷繁庞杂,是中国诸多青铜器铭文解故事最多,内涵最丰富的盘,与“示天”两字相符,名实其实。

        喻先生的考据文字,引经据典,顺藤摸瓜,旁征博引。

        这199字的铭文,信息存储量巨大,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青铜器铭文存储信息量最丰富的青铜器,涵盖了由周宣王到楚怀王时期500余年的历史,其中许多属于不该被遗忘,或者一直被误读了的关键节点。

       包括著名的申伯、尹吉甫、召伯虎、南仲、不其,及其他们的家族史。

       重要的是:且一一可与文献及考古发现相吻合。

       谢谢您阅读此文!

       感恩喻权中先生!

文史学者古文字专家及钱币学者喻权中研究员

      考研者简介:喻权中,研究员,《上古文明研究》杂志副总编、《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主任编委、已经出版《中国上古文化的新大陆》、《海外经》、《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专题文化卷》、《世界末解之谜全书》等多部与古文化古文字相关著作,尤善译解古文字,为国内少见上古文字专家。

青铜器铭文信息存储量最多

的“东申国示天盘”铭文考释

喻权中
图2:东申国“示天”盘(正面)

图3:东申国“示天”盘(侧面)

图4:东申国“示天”盘铭文图

       序1:东申国解说

楚文王(?-公元前675年)灭南申侯之后,曾将南申国的部分贵族、平民强行迁往东面的信阳地区安置,成为强楚的附庸,1975年清理的一座春秋中期墓地,出土了楚国申县县公的青铜器。楚文王对申国贵族采用了招抚政策,任用申国被俘的很有名望的贵族代表彭仲爽(今南阳人)为令尹,帮助管理原申国地盘,并在原申国组建强大的精锐部队“申之师”,由自己直接领导,帮助楚国攻城拔寨,成为当时楚国抗御巴国、防范吴越的前锋防线,。春秋时期史称其为“信阳之申”。

公元前529年,楚灵王死,楚平王立。当年楚灵王灭蔡国后,灵王将许国、胡国、沈国、道国、房国和申国迁徙至楚国境内,楚平王即位后,使陈国和蔡国复国,而这些被迁徙的小国,也都复国。申国正在复国之列,称为“东申国”。

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乘越内乱的时候,联合齐国把越国灭亡了,设江东为郡。楚国吞并吴越,东申已无存在的必要,楚国遂吞并了东申。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楚考烈王其赐地中就包含了楚国吞并的附庸国东申之属地。(图5)

图5:战国时期东申国所在位置

        序2:东申国“示天”盘铭文语境

楚怀王二十三年初秋,楚国沉浸在覆灭强敌越国的狂欢之中。

唯鸡公山下,申城(今河南信阳)申公祠堂内,却只有“性圆而居中”的雅乐宫调传出。

奏乐老者身世显赫,即便当时的东申国君,老者也自是以“公子”称之。

那夜,老者奉“公子”之命来祠堂示天。虽然君臣都未说破,但心里彼此都清楚:百般滋味全在一个“城”字。

本来“祖考夾兴,子命胙了,肯侑大中”,仰赖祖先的辅佐助持,清楚上帝的赐福,遵循于君主的中正之道,东申国在他人鼻息之下,这些年也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

可是越国“城”破了,申城的使命怕是也要随之结束了罢?

月亏之夜,祠堂的灯光愈发耀目。申国的高祖们因“城”而青史流芳,那就让请天宫的先人们来护佑多灾多难的申城吧!

说起那段著名的天子周宣王封申伯于南阳筑城建申国历史,后人只剩下在尹吉甫所作的那几首大、小雅中的记忆。其实,帮助筑城的正尹(尹吉甫)、召公(召伯虎),更有许多沧桑及后人辉煌值得记取。

就说“赫赫南仲”吧,可不只是世人记忆中的征讨荤粥、淮夷,人们已经忘记了铭文中对其的“邦父”之称,忘记了南仲还是南国之“邦父”。铭文中的“小南”,便是因为有南仲的南国相比,生出的谦称。那时的南、小南诸南国,城池相望,才真正显现了申伯“王南王”的气派。

召伯虎,名字听来似乎武人一个,可正是其人,写了著名的诗《天保》,表达其对周朝的六大祝福。

可笑的是后来的秦庄公秦仲,跟着申伯伐西戎时还只是个西垂大夫。西戎城破之时,申伯叫着秦仲的名字“不其”,分封了诸多赏赐,是让其“乍(作)宫右(祐)王,止王九”,祝祐申人在西周历的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凡九位先周王,不想“不其”却是“用作朕皇祖公白(伯)孟姬尊簋”,祭祀了自家祖先。

当然,“城”之痛还要属楚文王灭南申,此后,申人儿女的城头上守护的只是楚人旗帜。

记得楚惠王五十年(公元前441年),惠王命鲁国人公输般制造云梯,准备向宋国进攻。后为墨子所阻止,留下了著名的《墨子·公输》文。那个守城的墨家巨子禽滑(gu)釐,其实人家真实的名字叫邽方,世人以为“滑(gu)釐”音义近于“邽方”而讹生,其实“滑(gu)釐”也可音读为“勾丽”,貊语之中即为“城”。“禽滑(gu)釐”作为墨家巨子邽方的俗称,当与其那次著名的守城相关吧。

今夜,又是一个月亏之夜,除了祖先的护佑,多么期望再有“禽滑(gu)釐”来帮忙守住这已呈危机的申城。可现在,我只能在感怀中记一篇“示天”铭文,为了不让人将宫调误解为宫城,笔下还需将“宫”字的“宀”随雅乐划去半边。

图6:东申国“示天”盘(侧面)

       正文1:铭文原文

文宫土,用于乎天,分乩(稽)吕祐天全,厥示于天。高祖公王南王多十(世)。厥佑正(政)尹。

尹不享用,召四子,子大(太)命旁(方)殺,弟王成(城)子。子生刀(召),厥心祀祖。命室中兄己,师初召斁皇。

高祖正(征)旁(方),赐不其乍(作)宫右(祐)王,止王九。王乎叔成,召用命卲。初于佑心,曰炎可厥心登(腾)皇。

高祖之休,子文天佑。亚祖初中,于多王旨。作用倚作,厥成于用。单天考王永王。又保厥六,可正天德。

公子于宫于政,宗弔仲乍于永多吉,共(供)侑祖考。子子永夕,尾孜邵(朝)夕。稽友勤子,子宀天子,其方考赐,达休公方。祖考夾兴。子命胙了,肯侑大中,巨子邽方,以亏之月王厘子土。


正文2:铭文译文

雅乐宫调,遵循着五行之土,以追思天上的祖先。楚灭南申,申人迁居于吕地得天祐保全,有申人今天祭祀。由高祖申伯王南王起,申人辉煌了多少个世代啊!我们与正尹(尹吉甫)一内一外,辅佐着周朝。

可惜尹吉甫未得享国礼,庶长子亦放逐而后遭杀之;幸次子尹伯封后来跟随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尹伯封有子尹召后,一心祀祖,命侍中教授子召,从幼时直至其盛大煌然之时。

高祖申伯征伐戎方,赐西垂大夫不其甚丰,命其做宫用之器以侑周王。历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凡九王,均为申人镇守西部边陲做方伯时的天子,申伯王南王,都是坐拾的这些天子之成就啊。更忘不了召伯虎的高尚美好,

为建南申国所作的种种,新建成之南邦“厥心登(腾)皇”。

因为高祖申伯的美善,其子申侯姜文得到了天之庇佑。其后的南申祖先,亦得到多位周王的颁旨垂顾。申人世代只有用行动来报答,借助召伯虎期望周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所作之诗《天保》,表达申人对周天子的六大祝福。

现在的申公,于宫内于外政,都能抚恤祖先,得到“上帝”保佑、福佑、赐福。多吉多顺子孙繁衍。恭友爱子,子孙如深屋般拱护君王。其能力得以天赐,实现长久的公平方正。的祖先辅佐兴盛,清楚上帝赐福于君主的命运,肯于遵循中正之道。

多么期望能有巨子禽滑(gu)釐再世,如在那个月亏之夜修宋之子土一般,来帮申人守住这申城。

图7:东申国“示天”盘铭文(A)
图8:东申国“示天”盘铭文(B)

铭文原文

(共199字)

分乩(稽)吕:
        稽,《说文》:“留止也。”“分乩(稽)吕”,分迁留止于吕地。指楚灭南申后,申人迁居之所。《左传·昭公十三年》:“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山)焉。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礼也。” 杜《注》:“道、房、申皆故诸侯,楚灭以为邑。”我们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和楚灵王迁诸国于荆,其后楚平王使其回归故地,以及许、胡、沈、道、房诸国的地望,推测在楚文王攻取申国,并于申国故地置县后,而东迁申人于淮域,在今河南信阳一带安置,作为附庸存于楚境。1974年,在长台关公社甘岸大队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邻近于申的吕国的铭文记“甫(吕)哀伯者君”,可证南申都邑南阳之谢被楚攻破后,将其都邑东迁至信阳吕地之“谢”。其迁徙的时间大致为楚破灭南申之时,即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国语·郑语》:“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传为四岳之后。在今河南南阳西。春秋初年为楚所灭。”即言此事。申人于信阳重建故国,春秋史称“东申”,东申国作为楚的附庸而存在。
      铭文“分乩(稽)吕祐天全”,表明此盘铭文当做于东申国建立之后。战国时期,楚国已经吞并吴越,东申已无存在的必要,楚国遂吞并了东申,将其地封给了楚相黄歇,封之为春申君(公元前314-公元前238),结束了四百余年的东申国历史。也划定出了东申国“示天”盘铭文的下限。


厥示于天:
        示,甲骨文写做
(前2.38.2合36514黃組)。《汉典》解“示”(基本字义):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 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东申国“示天”盘铭文之“示”,呈形,更加凸显祭台之状。


高祖公王南王:

      “高祖公”是后人对申伯的尊称。伯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周宣王之元舅也。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南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1981年在南阳砖瓦场出土的铜簋两件,其铭文有“中宰父大宰南申”、“南申伯大宰”字样,可见,“南申”一说确实存在。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时,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南阳,原为西周谢国封地。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尔雅·释亲》曰:“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铭文称申伯为“高祖公”,即视申伯为四世祖。
按此说计算,申伯高寿,西周末年,周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满。申侯与缯国、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余三世至东申国时尚存百年,依常例三十年一世计,正与四世祖称相吻合。则东申国“示天”盘铭文当成于公元前680年前后的“东申国”之初。
       然亦有文称:

在先秦时代“高祖”和“皇祖”样。只是对某一先祖的一种尊称,不是某代先祖的专称(吴镇烽 《高祖、亚祖、王父考》,《考古》2006年第l2期)以新出《逨盘》铭文验之,确然。《逨盘》铭文历数逨自家在十二代周王间的家族史,就连用了五个“高祖”称不同之祖先,然后才接称“亚祖”“叔”,知商周之时高祖当为“亚祖(祖父)”以上先辈的泛称。
        东申国“示天”盘铭文以墨家巨子守城之记收尾,一可据此知铭文确成于东申国晚期的墨子兴起之年代;二可见出东申国的最后其王者对守城之关心。
      “王南王”之事见载于《诗·大雅·崧高》。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内史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诗·大雅》的第二十五篇。全诗八章,每章八句,都是赞扬的话,其旨意是歌颂申伯辅佐周室、镇抚南方侯国的功劳,同时也写了宣王对申伯的优渥封赠及不同寻常的礼遇。

崧高(尹吉甫赞申伯的诗)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
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
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题解】
申伯申伯封于谢,周宣王大加赏赐。
尹吉甫写诗表示赞美,并为申伯送行。
【译文】
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
神明灵气降四岳,甫侯申伯生人间。
申伯甫侯大贤人,辅佐王室国桢干。
藩国以他为屏蔽,天下以他为墙垣。

申伯勤勉能力强,王委重任理南疆。
分封于谢建新邑,南方藩国有榜样。
周王下令与召虎,申伯新居来丈量。
申伯升为南国长,子孙继承福祚享。

周王下令给申伯,要树表率于南国。
依靠谢地众百姓,修筑封地新城郭。
周王下令给召伯,申伯田界重划过。
周王下令给傅御,迁去家臣同生活。

申伯建邑大工程,全靠召伯苦经营,
墙垣厚实是坚城。宗庙也已修筑好,
富丽堂皇面貌新。周王有物赐申伯,
四马驾车真健劲,带饰樊膺闪闪明。

周王赏赉给申伯,大车驷马物品多。
我已考虑你居处,不如南方最适合。
郑重赐你大玉圭,镇国之宝永不磨。
尊贵王舅请前往,回到南方安邦国。

申伯出发果动身,周王郿地来饯行。
申伯如今回南国,去往谢邑即启程。
周王下令给召伯,去把申伯疆界定。
路上粮草要备足,保证供给快驰骋。

申伯勇武有豪情,前往谢邑入新城,
步卒车骑军容盛。周邦人民皆欢喜,
国有栋粱得安宁。尊贵显赫贤申伯,
周王元舅封疆臣,文武双全人崇敬。

申伯德高望又隆,品端行直温且恭。
安抚万邦功劳大,誉满四海人赞颂。
吉甫创作这首诗,篇幅既长情亦重。
曲调典雅音节美,赠送申伯纪大功。

        厥佑正(政)尹:
      辅佐“尹吉甫”。周宣王即位后,任用仲山甫、召虎、方叔、兮甲等贤臣为辅佐,使日益衰落的周室重新复兴。兮甲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北拒猃狁,南征淮夷,所谓“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燕喜,既多受祉。”(《诗·小雅·六月》)
      兮甲(公元前852—公元前775),周宣王对他十分器重,封他为太师。世称“尹吉甫”。“尹”由于担任的官职是内史“尹”,“吉”则源于其姓“姞”“甫”本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尹吉甫”俗语即“尹官姞老爷”,简称“正(政)尹”。曾作《诗经·大雅·崧高》、《诗经·大雅·江汉》等。
      尹吉甫史记得到了西周青铜器兮甲盘铭文的佐证。(图9、10)

图9: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青铜器兮甲盘

在2017年7月15日晚9点开始的杭州西泠春季拍卖会上,以1.2亿元人民币起拍,1.85亿元人民币落槌,2.127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古董艺术品在中国拍卖的记录。(来源:澎湃新闻)

图10:西周青铜器兮甲盘铭文

      兮甲盘铭文原文:
      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 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 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 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兮甲盘铭文译文:
      周宣王五年三月(月晦)庚寅日,宣王最初下令讨伐玁狁,逐之太原。兮甲吉甫遵王命,克敌执俘,凯旋归来。宣王赏赐兮甲吉甫四匹良马,一辆軥车。宣王又命兮甲吉甫东去成周(洛阳)掌政执法,责令四方交纳粮赋。至于南淮夷、淮夷,原向我周朝交纳贡帛的农人,不得欠缴贡帛、粮赋。他们来往、经商,不得扰乱地方和市肆。若胆敢违反周王的法令,则予以刑罚、征讨。特提请我周朝各地诸侯、百姓,从事商贸应在规定的市肆进行,不得到荒蛮偏僻的地方去做生意,否则,也要给予处罚。兮伯吉父特作此盘记载。其眉寿(年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尹不享用
       尹吉甫晚年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忧国忧民,屡屡直言进谏规劝。但周幽王不但不纳谏思改,反而任用奸侫之人,做倒行逆施之事。尹吉甫气愤绝望之余,被迫辞职还乡,于78岁抑郁而逝。又相传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湖北房县),死后葬于房县青峰山。


子大(太)命旁殺:
       “子大(太)”,大子、长子;“旁殺”,放逐而后杀之。按相关谱牒以及文献资料所记载,尹吉甫有两个儿子,此二子同父异母,庶长子名瑄,字伯奇,秉性淳朴,为人至孝,却因后母屡进谗言而被逐于冯翊(今陕西大荔一带)。而曹植《贪恶鸟论》则云:“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黍离》有句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对父亲尹吉甫的哀怨溢于言表。


弟王成(城)子:
      指尹伯奇弟尹伯封后来跟随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称“尹邑”,做了周王朝的畿内国之“城王”。(今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东南部、宜阳县西北部)


命室(侍)中兄己

“命”,这里代指尹伯封;“侍中”,古代职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


师初召斁皇:
       “师”,教授;“初召”,尹伯封子“召”幼时;“斁皇”,盛大煌然,斁,盛大的样子。《诗·商颂·那》:“庸鼓有斁,万舞有奕。”《传》云:“斁斁然盛也,奕奕然闲也。”“师初召斁皇”即教授尹伯封子“召”,从幼时直至其盛大煌然之时。
       据史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尹伯封跟随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称“尹邑”(今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东南部、宜阳县西北部。)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因之,《公羊传》与《谷梁传》皆记载:“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当为“尹邑”第一代申侯尹伯封。
      其后的《左传·隐公五年》记载:”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其尹氏自然只能是尹伯封的下一代尹召。鲁公子姬息在尹氏的帮助下从郑国逃亡出来,回到了鲁国,成为了鲁惠公,还把尹氏家族的图腾钟巫供奉在自己的家中。尹召屡载史书,难怪得“斁皇”之谓。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其(尹氏)主钟巫”,而尹吉甫即出自西周时期庸国。所谓“庸”者,亦即“钟”也。镛,《说文》大钟。《尔雅·释乐》大钟谓之镛。《书·益稷》笙镛以闲。《注》镛,大钟。又通作庸。《诗·周颂》庸鼓有斁。《传》大钟曰庸。《广韵》或作銿。古庸国是中国巫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江三峡的巫山古称灵山。一说:“《山海经·大荒西经》称灵山有十巫,今已被证明都是早期的庸人。”(「庸辉华夏」之四:庸国·巫文化--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昌言微文集”)《民俗博览》记载:“庸人好巫,端公疗疾,其效神验,乃上古遗风也。”(杨剑锋《中国民俗文化博览》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版)尹召令鲁惠公“祷于其主钟巫”,确当得阐扬尹氏之“斁皇”。

高祖正(征)旁(方):

“正(征)旁(方)”之事,见于《诗·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赫赫南仲,玁狁于夷。”《毛诗传》:“王,殷王也,南仲文王之属。”故谓此南仲为西周初人。又,《诗·大雅·常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其中“大师皇父”即指太师尹吉甫

南仲亦见于《汉书·人物表》与《后汉书·庞参传》所载《马融上书》,都认定南仲是宣王时人。《鄦惠鼎》则称其为“司徒南仲”。

《出车》言六月征伐玁狁,至下一年的正月还归。此诗言:“六月栖栖,戎车既饬。”知《出车》与《六月》所言伐玁狁为同一时事,《史记·卫将军传》和《汉书·匈奴传》将二诗并提,也可为证。正月是伐玁狁取得胜利之时,南仲记其事作《出车》,虢季子记其事作盘,张仲美尹吉甫伐玁狁作《六月》,各记其事而有不同的制作。既然根据《虢季子白盘》定《出车》作于宣王十二年,则《六月》也当作于此年。 

而此诸南国之讨伐,诚为申伯统领,以致有“高祖正(征)旁(方)”之说。


赐不其乍(作)宫右(祐)王:

“乍(作)宫右(祐)”指代做宫祐之器“簋”。在商周礼制中,青铜簋通常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赐不其乍(作)宫右(祐)王”之事,见载于“不其簋”。“不其簋”盖器同铭,是一篇反映西周晚期玁狁与周人之间战事的重要资料。传世簋盖出现于清末,最先著录于光绪十二年(1886)刊行的《从古堂款识学》,原藏罗振玉等;簋体1980年出土于山东滕县西周墓,且配有花纹不一样的盖。(图11)

图11:“不其簋”,簋盖藏于国家博物馆;簋身存于滕州博物馆。

 《不其簋》铭文全文(图9)为:

  唯九月初吉戊申。白氏曰:“不其,驭(朔)方玁狁(猃狁),广伐西艅(俞),王令我羞追于西。余来归献禽(擒),余命女(汝)御追于(洛)。女(汝)以我车宕伐玁狁(猃狁)于高陵,女(汝)禽折首执讯。戎大同从追女(汝),女(汝)及戎大敦女(汝)休弗,以我车函(陷)于艰。女(汝)多禽折首执讯。”白氏曰:“不其,女(汝)小子女(汝)肇诲(敏)于戎工,锡(赐)女(汝)弓一,矢束,臣五家,田十田,用从乃事。”不其拜稽手。休,用作朕皇祖公白(伯)孟姬尊簋,用匄(丐)多福,眉寿无疆,永屯(纯)灵冬(终),子子孙孙其永宝用享。

《不其簋》铭文的全文解读大略为:

九月初戊申之吉日。白氏说:“不其,朔方的玁狁再次作乱,大肆侵犯我们的西部边疆地区。天子命令我督师讨伐玁狁于西地,我班师回朝时必须献上擒获的俘虏。我命令你驾御战车追击敌人到黄河的西部源头(洛)。你就以我的战车

图12:“不其簋”铭文

讨伐玁狁于高陵(今皋兰山)。你斩杀俘获的敌人很多。戎人集结大队报复性追赶你。你又与戎人展开了大规模搏杀。并及时安全地撤退,避免我军陷于困难的处境。你斩杀俘虏实在太多了多。”

白氏说:“不其,你将肇起发达于对戎人作战的战功中。现在赏赐给你弓一张、箭一束;赐给家臣五户,田地十亩,作你的佣人听从你的调遣。”不其作揖拜谢。休兵之后,让人制作了(纪念)我先祖公伯、孟姬的尊簋。祈愿从此多福多喜,长寿无疆。子子孙孙永远盛放肉食在祖先灵前,永远以此为宝器(让祖先)享用。

由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秦庄公名其。”而先秦行文“不”字常用作无义助词,仅表语气,即簋铭中的“不其”,指的就是文献中的秦庄公。另外,簋铭后面提到的“公白(伯)”与“孟姬”,《史记·秦本纪》也提到秦庄公祖父为“公伯”,而“孟姬”为公伯夫人,乃姬姓长女。所以,“不其”的的确确指的就是秦庄公。《不其簋》的铭文,讲的就是秦庄公破西戎的战役。

由于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采薇》《出车》也记载了同猃狁的战争。有史家通过考评,认为“不其簋”铭文所记载伐戎之事与《采薇》《出车》所记载的伐戎之事是相吻合的,从而断定,“不其簋”铭文中的“伯氏”就是《出车》中屡屡提到的南仲。

其理由是:

“不其簋”铭文共记载了三次战斗:一次是伯氏伐玁狁于西,一次是不其伐玁狁于高陶,还有一次是不其遭遇西戎追击并与之交战。

《出车》三章称:“赫赫南仲,玁狁于襄。”第五章云:“赫赫南仲,薄伐西戎。”第六章又说:“赫赫南仲,霜狁于夷。”也是记载了三次战役,与铭文所言相合。

还有,在不其簋铭文中,伯氏自言伐玁狁是奉王命行事;而《出车》也说“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另外,蔡邕《谏伐鲜卑议》中提到的“周宣王命南仲、吉甫攘玁狁”也可以作为旁证。因此,他们认为:“不其簋”铭文中的“伯氏”就是《出车》中的南仲。

今有东申国“示天”盘铭文道出:“赐不其乍(作)宫右(祐)王”的正是东申国高祖申伯,知“不其簋铭文中“白曰”,实指申伯,就此了结了一桩历史公案。


止王九:

申人在西周历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凡九王,均为周人镇守西部边陲之方伯。申伯之前已有“西申”,即《逸周书·王会》:“西申以凤鸟。凤鸟者,戴仁、抱义、掖信,归有德。” 明杨慎《凤赋》:“西申之国,丹穴之山,爰有神鸟,名为凤焉。” “赐不其乍(作)宫右(祐)王”之“白曰”,实为周宣王时之申伯,因此才会有止于厉王的“止王九”之谓。同时,东申国“示天”盘之所以选择突出凤鸟纹饰,也因此有了答案。


王乎叔成:

申伯“王南王”乃坐拾申人前辈其成。“叔”,西周晚期金铭作 (師釐簋 集成4324),东申国“示天”盘铭文之 ,当为“叔”之省形。《说文》谓“叔”:“拾也。从又尗聲。汝南名收芌爲叔。”


召用命卲,初于右(佑)心:

“召”者,“召伯虎”也;卲通“劭”,美好;高尚。“召用命卲,初于右(佑)心”实为重申《诗·大雅·崧高》的二、三、四章: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炎可厥心登(腾)皇:

“炎”,《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注:“美盛貌。”形容新建成南邦之美盛貌。详见上诗。


高祖之休,子文天佑:

称颂申伯及其子申侯语。铭文“之”字竖置成,犹如  “之”(散氏盤 集成10176)。“休”者, 美好,美善之义。《易·大有》:“顺天休命。”郑注:“美也。”“高祖之休,子文天祐”为一因果句:因为高祖申伯的美善,其子申侯姜文得到了天之庇佑。


亚祖初中,于多王旨:

已有文论证:“亚祖”是在记述多位先祖时所使用的词语,是相对于前一位先祖的称谓,既不是一个家族“分支立族者”的称谓。也不是某一代先祖的专称。(吴镇烽 《高祖、亚祖、王父考》,《考古》2006年第l2期)


“初”,《说文》:“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亚祖初中”即诸位祖先从始至终。“于多王旨”,得到许多周王的颁旨垂顾。


作用倚作,厥成于用:

“厥成”,其成就,一上古常用语。“作用倚作,厥成于用”是在强调“作”和“用”两动词对于正在进行的事业和保持已有的成就的重要性。


单天考王永王。又保厥六:

“单”者大也。《说文》:“单,大也。”段注:“当为大言也,浅人删言字。如誣加言也,浅人亦删言字。”“单天考王永王。又保厥六”之义,来自于为了表达周宣王的抚养人、老师兼臣子的召伯虎对新王的热情鼓励及殷切期望,即期望周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所作诗《天保》,表达了六大祝福。

《诗·小雅·天保》原文: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

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

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

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

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

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译文:

上天保佑您安宁,王位稳固国昌盛。让您国力加倍增,何种福禄不赐您?使您财富日丰盈,没有什么不盛兴。

上天保佑您安宁,享受福禄与太平。所有事情无不宜,受天百禄数不清。给您福气长久远,唯恐每天缺零星。

上天保佑您安宁,没有什么不兴盛。福瑞宛如高山岭,绵延就像冈和陵。又如江河滚滚来,没有什么不日增。

吉日沐浴备酒食,敬献祖先供祭享。春夏秋冬四季忙,献祭先公与先王。先祖传话祝福你,寿手无止境万年长。

神灵感动来降临,赐您鸿运多福庆。您的人民多纯朴,饮食满足就算行。黎民百官心一致,普遍感激您恩情。

您像明月在天恒,您像太阳正东升。您像南山永长寿,永不亏损不塌崩。您像松柏永繁茂,福寿都由您传承。


公子于宫于政:

“公子”,指东申国“示天”盘铭文当下的东申国主,从而也流露出铭文的作者应是当下东申国主宗亲中的长辈。“于宫于政”,于宫内于外政。


宗弔仲乍(胙),于永多吉:

“宗”,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说文》:“宗,尊祖庙也。”“弔”,抚恤《左传·襄公十四年》:“祖先有君不弔。”注:“恤也。” 胙,“上帝”保佑、福佑、赐福。《国语》:“天地所胙,小而后国”即是。

“宗弔仲乍(胙)”,抚恤祖先得到“上帝”保佑、福佑、赐福;“于永多吉”,永远多吉多顺。


子子永月,尾孜邵(朝)夕:

“子子永月”取《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之意;“尾孜邵(朝)夕”即繁衍朝夕。



稽友勤子,子宀天子:

恭友爱子,子孙如深屋般拱护天子。“宀”,《说文》:“交覆深屋也。象形。”


其方考赐,达休公方:

才能竞全天赐,实现长久的公平方正。“公方”见《后汉书·卷二六·牟融传》:“司徒范迁荐融忠正公方,经行纯备。”


祖考夾兴,子命胙了,肯侑大中:

祖考”,祖先、远祖。《诗经·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即是;“夾兴”,辅佐兴盛。义同于《左传》:“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了了”,明白、清楚。“子命胙了”,清楚上帝赐福于君主的命运。大中,中正之道。《易•大有》:“《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书经.大禹谟》:“民协于中”孔传:“民皆命于大中之道,是汝之功,勉之。”


巨子邽方 :

“巨子”即“矩子”,亦即执规矩者,就是墨家内部执掌法度的领袖。 战国墨家学派称道行可为宗师的人为“巨子”。《庄子·天下》:“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方授楚《墨学源流》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禽滑釐(qín gǔ lí)是第二任巨子,这也只是一家之言,从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巨子只有三人:孟胜,田襄子,腹䵍,见于《吕氏春秋》。

“邽”与“滑”可音转,所谓“滑头滑脑”又可读成“鬼头滑脑”。“方”与“釐”通。“方”,规律;道理。《荀子·王霸》:“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皆是;而“釐”,《书·序》:“帝釐下土方。”马注:“理也。”《诗·臣工》:“王釐尔成。”笺:“理也。”

由此而知:“巨子邽方”即“巨子”(禽)滑釐。


亏之月:

月相从全月到新月的时期。《管子·白心》:“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王厘子土 :

“王”,《说文》:“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厘”,旧说以为“釐”之俗字,治理之义;然《书·尧典》即载此字:“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孔传:“允,信;厘,治;工,官;绩,功;咸,皆;熙,广也。”(说文解字未收录“厘”字头,请参考“釐”字)

子土,子姓国土,文中用指宋国。商王子姓,商朝覆亡后,按照分封制的礼法,国家虽然覆亡,胜利者仍然不能让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当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帝辛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帝辛的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宗祀。因此才有以“子土”称“宋国”之举。

墨家巨子禽滑釐治理宋国之城的记载,见于《墨子》卷十三: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馀。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史记·匈奴列传》记戎狄习俗:“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由此而生“亏之月王厘子土(城)”之举。

 

图13:东申国“示天”盘(底面)

1.楚简王商羊盉(怡幽壶)铭文通释

2.青铜错银困天彝与双关诀考

3.两个西周青铜器“史墙盘”铭文考(附:结语)

4.壶上六天子 灯下文子来——东周错银青铜壶与宫灯系列铭文考释(好文)

5.记载墨胎王子孤竹国破“亡行川西”的夜郎国错银青铜笙

6.我们任重,夺回红蓝宝石话语权!(欧洲人在缅甸开发的红蓝宝石是捡拾中国人的牙慧)

7.改变你的三观,震撼你的心灵!我们的上古文明!(修订版)

8.围绕“新”“老”翡翠的利益之争

9.楚文化“服工祝”四面具铭文考

10.上古华夏:一片神奇的土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