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方都市报又在大规模自我折腾!

媒通研究院 媒通社 2019-04-20

4月10日下午,第14届南都新闻奖颁奖典礼、内容生产迭代升级启动会暨2018年度媒介素养致敬会举行。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梅志清在会上介绍了此次南都内容生产迭代升级的改革思路,强调南都要在“办中国最好的报纸”的基础上,朝着“做中国一流智库媒体”前行。




作者 | 媒通研究院



传统媒体的进化树上,早已挂满了多如繁星的正面教材。而每一个震惊行业的转型事件,在起源阶段都是有待填充的概念模型。

 

2018年,当纸媒劲旅南方都市报首次提出“智库型媒体”这样一个概念时,很多人尚持谨慎看好态度。但在这短短一年间,南都对“智库型媒体”的演绎和丰富,无论是速度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超外界预期。

 

4月10日下午,第14届南都新闻奖颁奖典礼、内容生产迭代升级启动会暨2018年度媒介素养致敬会举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梅志清在会上介绍了此次南都内容生产迭代升级的改革思路,强调南都要在“办中国最好的报纸”的基础上,朝着“做中国一流智库媒体”前行。

 

五大方面:详解南都新一轮“自我折腾”


自2014年以来,南都已对内容生产进行了5次改版升级。正如其相关负责人在15年一次改版后所言,“南都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我折腾”,这一次也不例外,而且“折腾”的力度不断加码。

 

根据梅志清介绍,南都新一轮内容生产迭代升级的思路,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首先,明确优质原创、大数据研究院、南都APP、短视频、技术五大领域为报社的“四梁八柱”。2019年,南都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是:内容生产继续强化;智库思维渗透全员;APP实现收入4000万元;短视频进入国内新闻报道第一梯队;技术团队从20人扩充到100人。

 

其次,升级报微端。报纸放弃低价值浅表资讯;APP推出音频频道、都听好音频问答、记者主页和南都拍客四大产品;原创短视频主张既有料又有量;微信加大内容生产与推送频次。

 

第三,调整组织架构,优化采编指挥中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南都增设了技术与创意中心、APP事业部和短视频事业部。

 

第四,变革生产机制,负责采编指挥和数据研究的两大部门将率先试行新的高度融合的生产机制。用当下流行的互联网话术来概括就是,南都在打造内容、技术和人力灵活衔接的“中台系统”。

 

第五,创新人力管理。岗位重新分类,划分能力层级,加强人员培训。这里面,南都提出的区间年薪制和员工培训常态化,对于解决转型期纸媒的人才困境大有裨益。

 

南都这5条思路中,有专门针对智库转型的,也有一些在业内具备普适性,均非凌空蹈虚之物,值得其它处在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参考借鉴。


V型反转:从眼里有光,到心中有数

 

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演讲中,梅志清透露了2018年的大致经营情况:南方都市报实现近六年来营业收入首次正增长。媒通社在当时发布的《南方都市报没有危机》一文中曾记录:“南都人眼里有光。”

 

昨天,在同一块场地上,梅志清再次提到,“2018年,南方都市报的营收实现了自2012年断崖式下滑以来首次正向增长,利润大幅提升,其中,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新媒体和数据服务等新业务板块。”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梅志清


然而,面对V型反转的办报成绩,这位总编辑却难掩内心的焦虑。因为此时此刻,整个传统媒体市场并未像四月初的南方一样回暖,而是仍然寒冬料峭。近十年间,停刊纸媒数量超过100,仅在2018年,便有不下20家报纸沦为历史,其中不乏北京晨报、法制晚报等知名品牌。

 

“如果不向智媒转型,下一家关门的媒体未必就不是我们”。梅志清的话,不是危言耸听。南都的“自我折腾”,换言之就是保持内部革新和自我救赎的能力。于是,他们提出了“做中国一流智库媒体”的目标,而不是停留在对市场环境迅速好转或互联网新媒体手下留情的幻想当中。

 

走在正确转型道路上的媒体,改变总是非常显著。如果说去年的南都人做到了眼里有光,那么经过了又一段时间的沉淀后,今天的南都人则做到了心中有数。

 

这里的“数”,首先对应的是南方都市报开展大数据研究和智库化转型的战略定位。另一方面,所谓“心中有数”,其实是一种提醒:对于转型,媒体机构应有充分把握;对于转型中的工作,媒体从业者应有清醒判断。

 

这一届南都新闻奖颁奖现场,在主持人宣布颁发最大奖项“南方都市报年度新闻报道大奖”后,屏幕上打出大大的“空缺”二字,恐怕不是南都人的自黑,而是一种心中有数的表现吧。

 

内容迭代:传统化而非去纸媒化


媒体融合浩浩汤汤,但一个又一个案例表明,真正有效的迭代升级,是去传统化,而非去纸媒化。


 

前者往往“伤筋动骨”。南都今年启动的这一轮综合改革,按照他们自己的话来讲,“越往前走,深层次的矛盾就越凸显,最突出的就是来自体制机制的束缚。”所以,啃的是硬骨头,闯的是深水区,难的是利益调整。

 

在具体操作中,南都的管理团队需要考虑的既有报纸的A叠、B叠和C叠,还有整个组织架构、生产流程、考核薪酬体系、APP的用户体验、技术的升级、融媒体的运转效率等。这是一个破与立同时进行的过程。

 

而去纸媒化相对简单。譬如,现如今一些报纸宣布改版,内容不外乎调整刊期,一周七报变成一周五报;或者缩减版面,16版变成8版。日渐蚕食,最终结果则是关停并转。而报社脱离内容生产将开发一个APP大肆包装成内容迭代,就是这一阶段更常见的现象了,不少产品归根结底是圈钱之作。

 

纵观南都这几年来的数次内容生产迭代升级,从给纸的载体赋予网的思维,到提出全力打造智库媒体,呈现出一个去传统化而非去纸媒化的融媒体转型之路。


 

总而言之,在融合转型中,我们对于新闻纸的存在实在不必过于纠结。厚报时代当然已经结束,但如果版面过于单薄,也无法承载内容的厚度。除非你的出发点就是舍弃原有品牌,转移到新阵地上。而对于摘掉“传统”这顶帽子,我们理应更加重视。毕竟,做一家不那么传统的媒体,比想象中要难得多,也是检验转型顺利与否的一个指标。





扫码下载南都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