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奸中国,全民不高兴!

媒通研究院 媒通社 2019-04-20

视觉中国用十几年时间将自己打造成“维权先锋”,却在一天之内被舆论骂成了“黑恶势力”。




来源 | 媒通研究院



视觉中国版权事件舆情复盘

 

“视觉中国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4月10日,人类第一次公布了黑洞照片,这张照片极具意义,提供了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花了两年时间才冲洗出来。

 

但是,第二天该图片就出现在视觉中国的图片版权库中。一张内容为“那个黑洞的图公众号别乱用,版权来自视觉中国”的图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除了“黑洞”照片的版权外,有媒体爆料视觉中国的网站上售卖的,还有中国的国旗、国徽等图,随即便引来共青团中央发博质问:“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并@视觉中国影像。

 

此事旋即引发争议并持续发酵,共青团中央的这条微博很快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下面的评论区也炸开了锅,数十家蓝V企业纷纷跟帖,表示与自家企业相关的商标图片也被收入视觉中国版权库。

 


巨大的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视觉中国影像 在微博上发表声明称,“黑洞”照片属于Event Horizon Telescope组织,该图片授权并非独家。同时,视觉中国在官网上把使用说明改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并把版权所有改为「欧洲南方天文台」。

 

对于网友举报的视觉中国网站关于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视觉中国则表示图片系由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提供,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将对不合规图片作下线处理。

 

11日晚,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连夜约谈视觉中国网站,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

 

网信办表示,经查,视觉中国网站在其发布的多张图片中刊发敏感有害信息标注,引起网上大量转发,破坏网络生态,造成恶劣影响。此行为违反了相关法规,责令其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从严处理相关责任人,全面清查历史存量信息,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并提到,视觉中国网站负责人表示,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将全面彻底整改,在此期间暂时关闭网站。

 

4月12日凌晨,@视觉中国影像 再发道歉信称没有尽到严格审核的职责,导致不合规的内容出现在网上,公司已采取措施对不合规图片全部下线处理,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自愿关闭网站开展整改,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社会及网民监督。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企业、媒体纷纷跳出来指责视觉中国“盗图碰瓷”的盈利模式,“打维权官司比卖图更挣钱”。有微博网友更是爆料称视觉中国不仅没有获得艺人的人物肖像权就把图片拿出来卖,还对艺人的经纪公司收取版权费。此外,有娱乐圈知情人士反馈,“视觉中国除到处发函借机贩卖会员套餐外,还会向艺人收取保护费,否则就发艺人的丑照。

 

此事也引起了央媒的关注:“著作权是否真成立?平台有没有净化版权池?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人民日报在微博上连发几个问题质疑视觉中国的版权模式,并附带上一张大写的“不敢配图”的图片。

 


新华社发表锐评:“一个号称以版权保护见长的公司,却连国旗、国徽都明码标价,直至公众发现才匆忙纠正,究竟是疏忽大意还是视而不见?不能简单一句审核不严就搪塞过去。保护版权是社会共识,但不能为了利益滥用版权,以版权之名,图利益之实。对于此事,仅靠当事一方的自我反省是不够的,有关部门还要介入做进一步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央视网的声音来得晚了些,但就事论事,从法律角度提出:“吐槽归吐槽,但是不能搞情绪化,不能毁掉中国近几年来好不容易提升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还得回归法律的标准。


 

 高居不下的负面和充斥情绪的舆论

 

来自黑洞的神秘力量,让视觉中国这家图片公司遭遇自创办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滑铁卢。此事件呈现出典型的爆炸式、裂变式的传播特征,在“共青团中央”微博吹响反击的号角后,有关视觉中国的负面舆情冲上云霄,至今高居不下。

 

在小程序“头牌观点”里,此话题也引起了热烈讨论


结合前文的梳理发现,媒体的关注重点主要在于:视觉中国的生意经;视觉中国风波来龙去脉;视觉中国的股价;视觉中国的维权合法性。

 

公众的讨论重点表现为:视觉中国滥用版权;视觉中国一本万利乃至无本万利;图片版权问题究竟何解;多家图片公司网站关闭;视觉中国开盘封死跌停。

 

目前,虽然视觉中国两次致歉,国家版权局专门发布图片版权保护声明,但处于传播高潮的舆情未现下滑趋势。不出意外,这起呼啸而至的讨伐事件会一直延续到本周末。

 

巨大的争议背后,舆情沸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视觉中国为何惹来如此怨怼?热门事件最终是否又会不了了之?值得探讨的问题依然有很多。

 

1. 天下苦视觉中国久矣

 

这话在舆论声讨中十分常见,视觉中国之祸,绝非一日积累。那么,明明侵权了,为何这些主流媒体、自媒体反而义愤填膺地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呢?

 

首先,视觉中国的商业版权触手的确覆盖了一些原本不属于它的对象,例如这次的黑洞、国徽、企业logo等;

 

其次,网上大多数图片并未标明属于哪方,最后的侵权责任却由事先不知情的媒体全部承担,这是一笔糊涂账;

 

第三,视觉中国的维权是有技巧和成本考虑的,往往侵权超过一定数量才会找上门来,这时候媒体百口莫辩。而且被诉的自媒体应诉成本显著高于和解成本,图片公司一抓一个准。

 

第四,通过收购等方式,以视觉中国为代表的图片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图片版权的垄断。所以,家底不厚的自媒体行业其实已经半只脚踏进了无图时代。

 

最后,互联网世界里,图片公司运用技术手段对媒体图片侵权行为的监控已经非常成熟,当媒体每天处于这样一种无形的视奸场景当中,怎会不心生反感和厌恶?

 

2. 群情激奋下,媒体没理也变有理

 

视觉中国长期忽视公众情绪,无异于在形象危机中裸奔,甚至可以说今时今日的局面实乃其咎由自取。

 

但同时应该承认的是,媒体侵权的案例的确不胜枚举,在这一轮讨伐中,版权保护的核心问题被裹挟带过了。

 

藉由视觉中国对黑洞、国徽等照片的不当处理,原本心中不满却又不占理的媒体,终于找到了牢固的反击支点,然后群起而攻之。这是舆情演变过程中一个值得被注意的特征。至少在此刻,这门图片生意已经不是商业博弈,而是情绪博弈。

 

3. 视觉中国的致歉对化解舆论敌意无积极作用

 

与企业相关的互联网负面事件中,企业官方声明具有解释性作用。但视觉中国的两次道歉,均未回应外界最关心的“滥用版权”一事。从结果来看,其放弃了对核心争议的优先解释,这一任务最后落到了主流媒体、自媒体和一些法律界人士身上。

 

由此形成一个对视觉中国极为不利的局面,即“视觉中国”和“滥用版权”这两个词被牢牢粘连在一起,形成一种长期性的关联。

 

视觉中国用十几年时间将自己打造成“维权先锋”,却在一天之内被舆论骂成了“黑恶势力”,这一点尤其令人唏嘘。

 

4. 图片版权的糊涂账仍是黑洞

 

如沈彬在央视网评论中所言,此事的关键仍在于:“哪些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提升之后必然带来的用图不便?哪些是以视觉中国为代表的中国图片霸主占山为王带来的问题?”只有厘清了这些,图片公司与媒体之间才有心平气和坐下来协商的可能。

 

而目前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图片版权依然是一笔糊涂账。搜索引擎上哪些图片有版权,这是模糊的;图片公司维权时的法律边界在哪里,这也是模糊的;具体到纠纷产生时每张图片的定价标准等,更是充满随意性。所以,在现有规则下,舆论再愤怒,也就是在网上怼一怼而已,发泄完毕后,还不是得乖乖交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