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1岁鹅厂“准总监”的离开:我不想在这里“养老”

郎朗 媒通社 2019-05-10

对于我来说,离开现在的环境,是一个止损,也是一种解脱,虽然大公司病其他地方也有,所以我会选择一个大公司内部的初创团队来体验敏捷扁平的文化,这样可能更加安全的创新,更加高效的前行。





本文由作者郎朗授权媒通社发布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013年4月3日入职腾讯电商

-2014年5月转岗到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负责腾讯游戏,腾讯电竞的传播,以及腾讯互娱四大品牌、核心产品的新媒体运营

-2019年4月29日是鹅厂的last day

-2019年4月30日,41.3岁的我加盟OPPO旗下全新品牌Realme,负责这个年轻的手机品牌的中国和海外市场的公关传播、品牌、项目策划等。

 

最近的一周时间都在告别,朋友们对于我的新征程有各种各样的疑问,“鹅厂不是很好的吗,为什么要离开?”“你离开后准备去哪里啊?”“为什么不回广州啊?”这一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同样的话可能说了20遍,于是我想写一篇“万字”长文来回复更多的问题,也算是对自己鹅厂6年生涯的一份交代。

 

6年前离开传统媒体的时候,我写了一篇《一个10年老记的心声:我为什么要离开》,一度引发媒体行业的广泛讨论,6年来我也一直被当作是媒体人转型的一个代表人物,每到记者节,或者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总能听到自己的名字被重新提起,这几年我也陆陆续续写了几篇文章来介绍自己转型的酸甜苦辣,如今要从鹅厂离开了,不写篇文章也似乎难以交代过去。

 

我很喜欢鹅厂的文化,但是我不想在这里养老

 

如果说我不喜欢鹅厂,那绝对是冤枉我,很多人都觉得我被鹅厂洗脑了,我不仅在各个场合向朋友介绍鹅厂的各种好,还帮鹅厂至少招来了40多个小伙伴,拿了两次超级伯乐,看到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黑鹅厂的文章,就会去找作者理论,多次争论无果后,甚至拉黑了竞品的同行或者不客观的媒体朋友。

 

说到鹅厂的文化,从入职培训的时候就从内心里接受了这里的文化,后来又遇到了一批批同样认可鹅厂文化的小伙伴,鹅厂历来较高的敬满度调查结果和较低的离职率,也可以体现出这家公司获得的认可。

 

认可这里的文化, 并不意味着我要在这里养老,也有朋友开玩笑说,”你是不是在鹅厂待不下去了才走啊?”

 

显然也不是这么回事。在鹅厂的6年,虽然这里人才济济,我的年龄又偏大(我入职的时候,鹅厂平均年龄27岁,我35岁;如今鹅厂平均年龄29岁,我41岁,我比中心最小的小伙伴大18岁),但是这几年从个人成绩来看,也还说得过去,大概参加了9次半年考评,虽然没有得过五星,但是四星和三星基本各一半,虽然比起那些连续5次五星,甚至11次考评9次五星的大神相比,简直就是菜鸟,但是考虑到投入度,以及这个组织的考核规则,我觉得这样的结果有合理的地方。

 

因为一进来就是leader,到离开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一个“准总监”(管理三个小组,22人,我的领导过去两年一直在推动我的总监任命),看起来似乎职场晋升并不顺利,毕竟最近两年好多新入职的,比我年轻的,甚至曾经的“晚辈”也都成了总监。

 

但是有的时候就是造化弄人,回头想来,如果不是2014年初腾讯电商与京东的业务整合,我可能四年前就是总监了,因为这次整合,转岗到一个新的BG,一切都要重头开始,从副组长到组长,从1个组到3个组,从管理2个人到管理22个人,按照我老板的话,再加把劲,今年就开始发起流程了。

 

从专业通道来看,因为电商业务整合,我到IEG后要从S族转到M族,不能直接晋升,所以直到2015年我才晋升M3-3,但之后的四年我没有去提交晋升M4-1的申请,也许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准备,也许是觉得通道晋级的PPT准备起来太麻烦,也许是不认可通道晋级的某些规则,也许是觉得有些M4的专家也就那么回事,反正后来就放弃了所有的晋升机会,离开的时候我还是M3-3。

 

这个时候我选择了掉头离开,不能说没有一些特殊的原因,的确这半年看到了一些触碰我个人价值观底线的事情,这肯定有关系。但是更多的原因,我跟很多朋友说过了,“我不想在鹅厂养老,鹅厂也不是一个可以养老的地方。”

 

今年2月开始看到腾讯公司一些40多岁的中干“被退休”的新闻,这个事情让我必须重新审视下我的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我是这么想的,“我今年41岁,如果按照老板的规划,我努力下今年年底前可以任命总监,那我肯定收入和长期激励都会有一些提升,但是任命后我就更加没法离开了,保守来说再干三年,我就45岁了,到时候我如果还想出去闯一下,哪家公司愿意要一个年龄这么大,职业经历单一,收入跟他们VP甚至CMO差不多的中年人呢?”

 

也有朋友说,到了45岁你就在腾讯养老就行了,但鹅厂显然不是一个可以养老的地方。也许我熬到了45岁,还是总监,万一年薪500万了,没有上升空间了,跑到饭店去发酒疯怎么办?哪怕走了狗屎运成了一个边缘部门的GM,突然有一天HR通知我退休了,可怕的是,那时如果我还没有财务自由,那又能怎么办,重新找工作?还是那句话,到时候谁会要一个性价比这么低的人。

 

所以这个时候不走什么时候走呢,于是今年2月份我在猎聘网上更新了简历,很快有10几家公司找到了我,看起来这个心理年龄只有20多岁的“老汉”还是蛮吃香的,毕竟是一个有20➕团队管理经验的准总监, 每天都在跟进学习最新的潮流和变革,有着10年媒体经验和6年互联网营销经验,被猎头和HR“围猎”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中一家大型汽车集团公司甚至希望我去管理他们100多人的公关传播Team,不过最后我选择的是Realme,这个品牌虽然年轻,但短短一年在海外已经证明了自己,也不像初创公司那样没有根基,而且回到中国市场是一个全新的从0到1的过程,这个正是我没有经历过的,他们也愿意把除了公关传播外的很多其他业务也交给我管理,我也可以接触到很多没有那么熟悉的业务,甚至包括10多个国家的海外营销。即便这个品牌没有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这一段的经历对我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所以为啥不去闯一下呢?

 

有朋友说,”你是不是被高薪挖过去的?”说实话,如果收入比腾讯还低,我肯定不会去,但是要说这个机会,我觉得机会本身比薪酬的吸引力大多了。

 

35岁后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学会止损最重要

 

6年前离开报社的时候恰好是35岁,当时就有企业高管说过,“35岁后,选择比能力更重要”,现在看起来,我当初的选择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做记者的时候,主要是跑家电,手机,以及广电这样的口,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更多是从媒体报道里了解到的,直接后来自己条线上的国美,苏宁也加入电商大战,写了几十篇电商报道后,于是最熟悉的互联网模块也就是电商了,于是加盟腾讯电商看起来是顺理成章的选择,当时腾讯电商还有独立IPO的计划,一切看起来都挺美好的。

 

所以在腾讯电商的那一年,基本是很平稳的转型成功了,我也遇到在腾讯这几年最好的一个领导,他放权,给我空间,尊重个性,又能教给我很多公关传播的知识,可惜腾讯电商是腾讯的一个亏损严重的边缘部门,既得不到太多的资源支持,当亏损大到影响公司净利率的时候,随着公司战略的调整,被放弃也是很自然的结果了。

 

于是2000多腾讯人IPO的念想碎了,也就只能各奔东西,我的老大选择了去京东,我不喜欢京东的企业文化,就只能在腾讯内部寻找新的平级的岗位,当时给我选择的机会不多,时间也很急,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能再找电商这样的边缘部门,要选择去核心部门。

 

当时腾讯的核心部门只有IEG和微信,微信我也曾经是有机会去的,我们老大也一度就要去跟张小龙见面,想带整个团队去微信负责传播,记得当时我还带我们家郑老师去TIT创意园看过办公环境,我一度以为要回广州了,微信的办公室离我家2公里,但这事终究是黄了,原因我就不说了。

 

这时,恰好IEG有一个公关传播组组长的职位在内部活水上放了出来,我就过来面试了,其实对于这个岗位最初我是很犹豫的,因为我从小就不玩游戏,连小蜜蜂、切水果都没玩过,我甚至从内心是也喜欢玩游戏的孩子,但我的直接领导面试的时候说,他自己也不玩游戏,突然觉得遇到知音了,想想这也是当时在腾讯能找到的最好的机会了,至少收入上比原来会有不小的提升,于是就想试试,于是就成了腾讯移动游戏公关传播的负责人。

 

但是这几年最困扰我的一直都是这个问题,自己不玩游戏,却要让人去玩游戏,心里这个弯要拐过去有点难,最近我们家楚楚要上华德福的小学了,我去跟老师面谈的时候了解到,这个学校对于15岁以下的小朋友玩游戏是很反对的,这让我必须重新思考下自己现在的工作,这也是我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喜欢游戏,无论在腾讯,还是回广州,我都会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我深知道我不爱游戏,所以放弃了这些更为容易切换的机会,相对来说,智能手机行业是一个我更熟悉更喜欢的行业,做记者的时候就跟踪多年,如今互联网行业学成归来,又可以拥抱5G和IoT了。

 

之所以能在IEG坚持5年,主要还是从营销的角度来想的,我觉得游戏的用户都是代表未来的用户,了解他们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这些经验也可以复制到其他行业面向年轻人群的营销中,过去的这算是我最大的收获了,我马上要入职的这个手机品牌,也是一个面向年轻群体的品牌,相信这5年积累的很快就派上用场了。

 

可是,不是游戏玩家就很难真正深入的理解游戏用户,那这份工作就很难有持久的热情,在IEG工作三年后我发现我的工作热情在减退,一方面是这里的工作强度比电商时至少高两倍,疲了;另一方面就是对游戏没有爱,就没有办法保持持久的投入度。

 

与此同时,IEG市场部现在膨胀到1000多人,日趋成熟的市场支持体系,分工变得越来越细,最终每个人,哪怕是组长、总监,也只能是某个具体支持方向的螺丝钉,细致的分工也有负作用,那就是沟通效率越来越低,哪怕一个传播素材可能要几个层级的10几人反复沟通才能确认。在这样庞大的组织中,你要脱颖而出,除了把事情做好,还需要把事情汇报出来,这样一些擅长汇报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我说的汇报,不只是现场表达能力,而是包括对目标的精准拆解,有逻辑的组织汇报材料,现场进行精彩的演讲在内的一整套的职场生存能力。

 

我没有任何贬低这些人的意思,我只是觉得媒体出身的我,在这方面如果要与他们竞争,显然是“以己之短搏彼之长”,我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在这些方面追上他们。

 

过去的5年我带的团队,拿到了那么多次公司级和部门级的奖项,也一直被认为是腾讯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之一,但是我的个人考评,个人晋升方面的成绩却是那样的,显然这里的规则并不

是我能适应的。

 

我曾经说过,一个人在组织内能达到的高度,永远不是由他的绝对实力决定的,而是由他的能力项与组织需求的匹配度决定的,我的周围有的人,有的团队如鱼得水,而我和团队却艰难前行,跟其他的团队无论从氛围还是风格上都差异很大。

 

也许这个时候我的离开,让更适合这里的氛围和规则的新的组长来带领他们,会让他们更加能融入这里的整体的环境,虽然我很不舍得离开这帮优秀的小伙伴,但是我承诺过我不会带一个人走,我也相信他们在腾讯依然可以找到各自的路。

 

对于我来说,离开现在的环境,是一个止损,也是一种解脱,虽然大公司病其他地方也有,所以我会选择一个大公司内部的初创团队来体验敏捷扁平的文化,这样可能更加安全的创新,更加高效的前行。

 

我想陪伴家人,也喜欢价值观一致的公司

 

也有朋友问,你为啥不选择阿里巴巴,今日头条呢?

 

说实话,过去的几年这两家公司的机会至少20次找到我,我都跟猎头或者HR直接说,“广深之外不考虑,阿里、头条不考虑”。

 

说到底,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如果让我连周末都不能陪伴家人,这样的工作我是不会考虑的。一些与我的价值观完全不符合的公司,我也是不会考虑的,我知道这两家公司内部文化也有可取之处,但是从我接触的信息来看,这两家公司与我价值观不合。

 

至于为什么这次没有选择回到广州,其实广州也有几家公司找到我,但基本都是地产和汽车公司,虽然待遇都很不错,但离互联网太远了,看得出这些公司急切想拥抱互联网的热情,也能感受到这些公司对互联网的陌生和距离,对于这些想转型又观望摇摆的公司,我一旦过去就可能深陷泥潭。

 

还有一些公司,一接触,就知道是希望你赶紧过去帮他们灭火,因为他们已经麻烦缠身,这样的公司自然我也是不会选择的,不能只是因为他们在广州。

 

另外我跟我们家郑老师也商量过了,她会支持我的选择,我每个周末只要回广州能够高质量的陪伴楚楚,她就很满意了,其他都是从对我职业发展最有利的角度来出发的,6年前她就是这么支持我的,这6年她和我岳父,岳母一起把孩子带大,给我一个稳定幸福的港湾,真的非常感谢一家人的付出和支持。

 

我在职场也打拼16年了,我当然知道道那里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我又是一个坚持自我,坚持真我的人,我会作适度的妥协,但是原则性问题不会退让。我热爱生活,一直会把生活何工作的平衡放在第一位;我一直是一匹职场“独狼”,相信靠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打出一片天地,从不愿意拉帮结派,找工作我也从来都是靠简历说话,不会去麻烦别人;我是个恋家的人,离家远的地方我不会去,也因此放弃了无数的好机会。


上周我还跟腾讯的HR一起吃了午饭,离开的理由和想法我基本上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就是上面这些,最后我发自内心的给IEG市场体系提了几句忠告:

 

第一,这个体系实在是太庞大了,太臃肿了,可能需要减掉30%的冗员;


第二,这个体系的分工实在太细了,既然专业支持部门都看到内容营销是大方向,那界限越来越模糊的那些中心,就应该将职能重叠的人员重组新的架构, 而不是进行所谓的中台渐进式改良;


第三,市场部应该更贴近产品,更加下沉,那些不贴近用户的营销是无效的,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自嗨式营销,不能永远满足于部门同事朋友圈的那些“刷屏”,不能为了专业而专业,不能忘记了我们的初衷。


第四,少谈点主(zhan)义(lve),多研究点问题。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个鹅厂的高龄Loser,为了给自己的离开寻找一些体面的借口,我也不想再做什么“灯塔”,一方面我不够成功,其次每个人经历的细节都是不一样的,别拿自己的经历指导别人的路。

 

不管怎样,感谢我的小伙伴们,感谢曾经帮助过,包容过我的领导们,感谢那些一直在关注这个前媒体人转型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不好意思,这品文章最后只有5000多字,没有当初承诺的一万字,其实我原本真的想写一万字的,至少要给腾讯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支点招,至少要给腾讯的“大公司病”开一计药方(此处省去5000字,后面写好会直接发给总办邮箱),但是真的来不及了。

 

因为4月30日我就要去新公司报到了,无缝衔接,真的不是为了工资,而是那个“敢越级”的新手机品牌Realme已经回中国市场了,接下来就是新产品的发布,618大战,那里的小伙伴都在等我过去一起拼杀,我也等不及了,我想再闯一次!

                   

                     2019年4月29日于深圳大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