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鲍德里亚的失望

星丛共通体| 院外 2022-10-03

编者按|

在读完鲍德里亚之后,还以学院派的方式对鲍德里亚的思想品论一番,是野蛮可笑的。鲍德里亚看似荒诞难解的文字背后,掩埋着他对现代世界深深的失望。读不出这种失望,就不可能真正进入鲍德里亚的思想之境,所有对鲍德里亚的论断,也就不过是在其已然彻底批判了的理论坡道上重新滑行罢了。

Jean BAUDRILLARD|1929年7月27日-2007年3月6日

 鲍德里亚的失望|2016

本文2000字以内

在鲍德里亚之后,还分编、分章、分节、分目地写一本哲学著作,是可耻的。起码是对鲍德里亚的侮辱。对鲍德里亚致敬的最好方式恰恰不是写一本关于他的研究著作,把他吹捧一番或者小骂一番等等,而是不写关于他的研究著作。最多,“象征性地”写一些随笔,耗费我们的精力,不求图书出版市场的回报和课题经费制度的回报。


鲍德里亚的《忘掉福柯》和《论诱惑》说的是:调情比做爱更有意义。在一个谈论性和爱情的时代什么都是性。也就等于什么都不是性。其实蒙田早就说,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比法国人懂爱情,因为他们不是直奔最终结果而去的,性解放和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一样属于资产阶级的生产模式即仿拟,与之对抗的唯有诱惑模式。


对死亡的恐惧是现代个人主义社会的组织原则。“取消死亡”的幻想是宗教(通过永生)、科学(通过征服自然)、马克思主义(通过解放生产力)和存在主义(本真的个人生存)的共同软肋。——要打破社会对个人的控制,就必须打破社会对死亡的控制(=主体的生产)。


两种虚无主义。体制的虚无主义和理论的虚无主义。前者先否定了一切价值,否定了生命的价值;后者只不过是否定体制的价值,否定被体制所物化的那个生命的价值。理论的虚无主义(理论的恐怖主义)之所以贬低生命的价值,无非是因为物化生命的价值早就被体制贬低了。这种虚无主义指出了“生不如死”的现代性状况(阿伦特的“人的状况”),指出物化的生命-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在后现代的失败主义之后,我们需要写出新的现代神话。这就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和歌德的《浮士德》之类作品的意义。我们需要一种为信仰而献身的“殉道意识”,而不是布尔乔亚的自我保存法则。


没有弥赛亚的弥赛亚主义。没有“道”的殉道精神。这就是理论的恐怖主义。它打破了生与死的界限。不再是海德格尔那种“向死而生”,而是随时准备牺牲的生存。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理论恐怖主义就是视死如归,认为死轻于鸿毛。这对布尔乔亚世界果然有杀伤力。要知道,专制的秘密是成功学。一个不想活的人,还会追求什么成功吗?


话说回来,这种恐怖主义不是救赎,而是乌托邦。时尚之内无解放。一旦人们谈论着这种理论恐怖主义,一旦它被布尔乔亚的时尚体系收编,成为一种理论的时髦,它就丧失了全部的杀伤力。结果只能是不可解决的对抗:体制的虚无主义和理论的虚无主义。嘲笑和违抗体制是我们仅有的武器。我们不做大犬儒主义者(假装物化的体制有意义),就是小犬儒主义者(冷嘲热讽,尤其是热讽,冷眼热肠)。


意义已经消失。一切只是碎片。世界成为无意义的仿像。主体无法取胜,干脆认栽,把自个儿也变成一碎片。在漂浮的能指中嬉戏,但不仅仅是狂喜,也带着绝望、忧郁、眩晕、乡愁等等。

要想理解鲍德里亚,就得明白这种“虽生犹死”的态度,对生活也好、对理论本身也好都是既严肃又不严肃的态度:一种后现代态度。他既是在玩文字游戏,又不是在嬉戏,而是在告诉你一些真实的事情,同时又说“你千万别把我的话当真”。这是另类的反讽。一般的反讽是字面意思很严肃,但其实是戏谑,是开玩笑;这种后现代的反讽表面上是游戏,是“别当真”,其实内心是当真的。可惜这种“当真”是现在世界上最可笑最荒谬的事情,所以只好掩盖起来。我的绝望和忧郁,我的乡愁,太不适合展现给你们看了!你们看了会笑话我的。我只好说,我没有那些东西,而且那些东西统统过时了。这种后现代,你们明白吗?


以往的鲍德里亚解读要么太严肃,要么太不严肃。太严肃的人一字一句地读文本,找出其中的逻辑和破绽,严肃地指出他对马克思的批判是无根据的;太不严肃的人以为鲍德里亚写的是科幻小说,是后现代的符号狂欢。两种态度都失去了从鲍德里亚那里学到东西的机会。在看似荒诞的批判话语背后,掩盖的是怎么样的主体之痛?特别是反讽的致命策略,不当主体了,干脆做客体:这是何等的悲哀和绝望!又是何等的凛然大勇!这种后现代,你们明白吗?


本雅明和阿多诺看见了现代性的碎片,要么想办法把它们锯一锯,重新做成一瓦罐的模样,要么试图用纸把它们包好收起来,至少,他们看着碎片还在想象着瓷器。鲍德里亚则不然,他的办法很简单,破罐子破摔,碎片了没关系,碾成粉就好了,也别想什么瓦罐陶罐了。他想让我们彻底放弃任何对总体性的幻想,面对碎片化的悲剧现实。这种后现代,你们明白吗?

生产、革命、社会、主体、历史、创造、理论……都没了价值。剩下的是象征、牺牲、诱惑、消失……。他活着,就已经死了;但他是物化世界的幸存者。哲学上的自杀。


鲍德里亚不是绝望,而是深深的失望。如果真绝望了,他还会搞什么理论?早就真自杀或者玩儿去了。就算他是绝望,那也是在绝望地反抗,而不是陷入了“反抗的绝望”。


在系里看见某老师,我说我的人生观很颓废,最近读了鲍德里亚就更颓废了。他建议我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我说那不是资本主义上升期的著作吗?他说,现在就是资本主义上升期啊!


文|夏凡


福柯的微笑|福柯的最后一课,毋宁说是天鹅之歌,是他的卡桑德拉之歌。

本文曾以“福柯的绝望”为题在澎湃网的“思想市场”发表,也是对《福柯的最后一课:关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治》的书评。以下是由作者提供的完整版本。


最好的马克思最好的马克思……是那个沿着崎岖的小道攀登科学高峰的“探索者”马克思。

怎样的纪念才是最好的纪念?怎样的马克思才是“最好的马克思”?以下是未出版著作《最好的马克思——从“历史话语”到“空间叙事”》一书的作者自序。

1937年7月7日-2009年6月18日|阿里基

从二元世界体系到三元世界体系|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以及不平衡的地理发展既是资本主义造成的结果,也是其幸存的前提,活力的来源。

谨以此文纪念意大利著名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世界体系论的杰出代表乔万尼·阿里基诞辰80周年。本文节选自未出版著作《最好的马克思》第十四讲。


1895年7月19日-1979年7月29日|马尔库塞
导读《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的七伤拳

上|不合理、极权主义、虚假需求、幸福意识、顺从态度、新感性、大拒绝。
下|马尔库塞反复强调,能够把所有造反者联合起来的东西不是别的,只能够是一种“拒绝的态度”。

本文来自于2012年“媒介批判”活动中的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导读,根据当时的录音整理。所谓七伤拳,它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笔下的一门武功绝学。七伤者,“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七者皆伤之谓也。据说,七伤拳中包含七种不同的劲道。或刚猛,或阴柔,或刚中带柔,或柔中带刚,或直进,或横出,或回缩。欲练七伤拳,必须先伤己,方可后伤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