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炮灰到速度的暴政|维利里奥《速度与政治》导读|一

回声·EG| 院外 2019-12-31



编者按|

本次推送的是院外“空间生命政治导读”系列(即“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与政治”学术论坛)中的发言整理稿之一。当时,维利里奥仍然在世,2018年9月10日,维利里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6岁。在主讲人看来,维利里奥是当时仍然在世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目前,国内学界主要是在艺术或激进左翼两种语境中理解维利里奥的,这两种理解不能说是误读,但仍然不能完整反映维利里奥思想的真实面貌。这篇讲稿结合维利里奥本人的切身经历,通过对其成名作《速度与政治》的导读,认为维利里奥最主要的思想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种激进的现代性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现代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军事和工业的复合体,竞速是现代性的本质,生命不得不服从于现代社会这种不断加速的节奏。很难想象某种替代性的前景,或许,“速度的暴政”便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命运。

文|夏凡    责编|回声·EG
从炮灰到速度的暴政|《速度与政治》导读|一|2017
本文4000字以内

保罗·维利里奥,法国社会学家、技术哲学家、文化批评家,城市学家。巴黎人。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的基督徒,非马克思主义的左派,非自由主义的人道主义。父亲是意大利共产主义者,母亲是法国布列塔尼的天主教徒。思想来源:穆尼埃(1905-1950)的人格主义,梅洛-庞蒂(1908-1961)的现象学。


世界上目前还活着的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我个人认为,就是我下面要介绍的保罗·维利里奥。维希留这三个字是台湾对他的译法,接近于法语发音。其实Virilio这个名字是个意大利名字,他的父亲是意大利的共产党人,所以我还是习惯称呼他维利里奥。

我最早接触维利里奥大概是在2004年,读到一本书叫《法意哲学家圆桌》,一个德国人写的。里面介绍了鲍德里亚呀,福柯呀,瓦蒂默呀,最后有一篇《速度就是力量:维利里奥的现代观》。它的引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在标题的下面有一句引语,雷纳·玛利亚·里尔克的诗:“告诉我,他们是谁?前行者,比我们还像是逃亡者。”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维利里奥这么个人,然后就忘记他了。后来中国有哪些人在搞他呢?搞美学、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的人,比如《文化研究》(陶东风主编)的第17辑就做过维利里奥的专辑。所以中国对维利里奥的引进,基本是在美学的语境中引进的。比如南京大学出版社译的《战争与电影:知觉的后勤学》等等。当然更早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的一本小黄皮的书,《解放的速度》。我读过之后就觉得很了解他了,就用不着了解他了。所以后来美学界、文学理论界介绍的维利里奥简直和我知道的维利里奥完全不是一个人。他们和我的感知不太一样嘛,所以他们会去翻译《战争与电影》,会去翻译《视觉机器》,还翻译了《无尽的艺术》或者叫《没完没了的艺术》,意思是怎么这么多艺术。汪民安老师的人文译丛还要翻译《消失的美学》。当然这些书的英文版我都翻看过。总之,我们现在对维利里奥主流的理解是在艺术的语境下。第二种主流理解就是把他定位为激进左翼思想家。这两种理解不能说是误读,但基本上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完全不能反映维利里奥思想的真实面貌,或者说最主要的一面。

维利里奥他比居伊·德波小6天。德波是1931年12月28日出生,他是1932年1月4号出生的。刚才提到维利里奥的父亲是意大利的共产主义者,而他的母亲是一位天主教徒,是法国布列塔尼人。布列塔尼靠近英吉利海峡,是法国的滨海区。维利里奥出生在巴黎,但是他很小的时候就搬到滨海区去住了。很快就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的闪电战迅速占领了法国。1940年6月14日,德军攻占了巴黎。德国占领法后,就把南特这个大西洋沿岸的法国城市做成了德军的海军基地。德军占领的这一片区域成为了盟军(英国、法国和后来的美国)空袭的对象。这个就是维利里奥的人生初体验,他对世界的感知就是从战争、从空袭开始的。他后来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自白,他说:“战争就是我的大学”。他其实也没读过什么大学,他在艺术专科学校学的是做彩绘玻璃,后来跟着马蒂斯玩了一会,就去阿尔及利亚当兵了。回来以后参加了牧师的工会的运动,因为在世俗世界,牧师也是一份工嘛,它也有一些工团主义活动。再后来,他又搞了“建筑原理”小组,参加过68运动,最后到学校当老师,才开始写东西。

那么在他的思想形成过程中,有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梅洛-庞蒂。五十年代,他到索邦大学听了梅洛-庞蒂的现象学课。他的“知觉的后勤学”明显是受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的启发。但是对维利里奥影响更大的是穆尼耶,一个天主教徒。穆尼耶是一个天才,他1905年生人,和萨特同年。在索邦大学,他是一个高材生。1929年,也就是他24岁的时候,创立了人格主义,更确切的说,是位格主义。上帝是最高的位格,人应该学习最高的位格。他创办了《精神》杂志,到现在法国还在出。穆尼耶1950年去世。而恰恰是1950年,维利里奥皈依了天主教,我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因果联系。反正维利里奥成了天主教徒。

我给他的定位是三个短语:无政府主义的基督徒非马克思主义的左派非自由主义的人道主义。因为自由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是他的批判对象,但他的批判又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出发的,他不是要社会革命啊,或者社会解放,更多的是穆尼耶的东西,更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层面,用人自身的精神来对抗这样一个世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军事-工业综合体。他有人格主义的倾向。然而至少可以肯定一点,他绝对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自己没这么说过,也没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痕迹。
 
我们先来看一下维利里奥的著作目录(不完全):
 1.《地堡考古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军事空间的研究》,1975.
 2.《论领土的不安全性——当代地缘政治学散论》,1976.
 3.《速度与政治——竞速术散论》,1977.
 4.《大众防卫和生态斗争》,1978.
 5.《消失的美学——电影学散论》,1980.
 6.《纯粹战争》,1983.
 7.《知觉的后勤学——战争和电影(第1卷)》,1984.
 8.《批判的空间——城市化和新技术散论》,1984.
 9.《否定的视域——竞速景观散论》,1984.
10.《视觉机器——新表征技术散论》,1988
11.《极性的惰性——环境控制散论》,1990.
12.《沙漠盾牌——战争史记》,1991. 
13.《发动的艺术》,1993.  
14.《解放的速度》,1995.  
15.《信息炸弹——论信息技术发展的后果》,1998.
16.《事件的风景》,1996.
17.《兵不厌诈:科索沃战争的开端》,2000.
18.《沉默的程序》,2000.   
19.《恐慌城市:别处从这里开始》,2003.  
20.《无尽的艺术》,2005.
21.《原初的意外》,2005.
22.《灾难大学》,2007.
23.《瞬间的未来主义:停止-弹出》,2009.
24.《大加速者》,2010. 
25.《恐惧的行政管理》,2010.
……

在我们的解读语境中,对维利里奥的理解是有偏颇的,更多的是在激进左翼和艺术的领域。用我的话说就是“小资,太小资的”。其实他一点都不小资,他非常反小资。我觉得他比较重要的著作,或者说他起家的著作是《地堡考古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军事空间的研究》。这里就要讲一个故事了。在1975年的时候,他做了一个策展,在巴黎的装饰艺术博物馆,他做了一个展览《地堡》。二战时,在法国沿大西洋的沿岸,德军修筑了很多地堡,防御工事,防止英美盟军登陆作战。大约15000个地堡,号称“大西洋墙”。看名字就知道,《地堡考古学》显然是很福柯的名字,他用福柯的方法来做《地堡考古学》,用许多的文字和图片来做这个展览,并将相关的内容编成一本书,这就是《地堡考古学:二战的欧洲军事空间》。其实他是从自己切身的体验来到这样一个非常个案的研究。

然后到下面一本书,1976年的《论领土的不安全性》。这本书之后就到了我要讲的这本书《速度与政治:竞速术散论》(1977年)。这个副标题很难译,里面有个维利里奥生造的词,通常把它译为“速度学”,我现在暂时把它译为“竞速术”,反正我下面还会专门强调这个问题。我们要读《速度与政治》,我们要知道这本书在维利里奥的思想中是什么位置,就是说,这本其实可以算是他的成名作,他的学术地位是这本书奠定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国内的理解中,都没有什么人去谈这本书。我很怀疑有没有人去读这本书。但是一读没多久,我就知道,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到处写着五个字:“左翼的失败”。他反复追问的是,我们失败了,我们为什么失败了?我们咋败的?“败”,很显然是战争的用语。这就是他的焦点。这个问题在过于小资化的解读语境中是不会得到关注的,只会更多地关注他在艺术上的一些著作,或者是他后期的著作。

维利里奥的写作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并没有学科的自我限定,他会写电影,写建筑,写城市,写战争,他会写现代性。那么挑着读的方式就很有问题了,就是说,明明是个青椒炒肉丝,你偏偏只把肉丝挑出来。他并不只是肉丝,或者说主要不是肉丝,但很多小资就仅仅读了几根“肉丝”,比如说《消失的美学》、《感知的后勤学》、《视觉机器》。其实,如果我们观察维利里奥的书名,就会发现战争”是他的一个母题,或者说,他的一个重大的动机。比如说,我们刚刚说的他的第一本书就讲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他还写了《信息炸弹》,讲海湾战争,然后有一本书被翻译为《欺瞒战略》(我译为《兵不厌诈》),就是他为了科索沃战争而写的。这些讲战争的书,小资是不太管的。

下面一本书,也就是《艺术和恐惧》。这本书的法文名字应该叫《沉默的审判》还是《沉默的程序》,我不敢确定,反正这本书的英译版已改名为《艺术和恐惧》。你去看他的主题,你会感觉到它的结构完全是青椒,几乎没有肉丝。比如《恐慌城市:别处从这里开始》。你可以看他的书名的关键词,除了个别地方有艺术的“肉丝”之外,大多数都是灾难、事故(意外)、恐惧。因为他最近正在干的两件事,一个是搞一个事故博物馆,还是艺术这件事情,关于事故、意外的博物馆,另一件事情是他在巴黎做的无家可归者的互助小组,这是一个社会运动。所以我觉得即使从艺术、从美学方面理解,小资读法也是很有问题的,根本不愿意理解他。“无尽的艺术”被他们翻成“无边的艺术”。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把他的意思给读反了。《无尽的艺术》最后,他提出一个概念,叫“第六国际”,这个概念其实是他的左派失败的叹息。过去左派们搞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是社会民主党国际,第三国际是共产国际,第四国际是托洛茨基搞的国际社会主义工人党,霍查要搞第五国际,可是现在只有第六国际了,用齐格蒙特·鲍曼的话来说就是美学的共同体,感性的共同体,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偶像-粉丝的共同体,没有人去管他说的是什么,说的对不对,反正就是一个美学的共同体,大家就跟着偶像“嗨”(high)就好了嘛。那么就只有第六国际了。只有情绪的共同体了,没有道德共同体,没有知识共同体,更不要说没有社会行动的共同体了。其实维利里奥是悲观的。虽然他的语调是客观冷静的,但你看不出他对第六国际有任何的点赞行为。可是我们的博士生论文都已经答辩通过了,错误就永垂青史了,或者说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居然认为维利里奥提出了第六国际作为我们解放的道路、潜能。太可怕了。

所以我们看到,读维利里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他的文风。我个人认为,从文风上看,他是蛮接近于本雅明的,用我的概括就是电报体,一句话、一句话,都那么简单,一句都不挨着一句。他也没有什么论点也没有论据,中学议论文老师判分是要不及格的。反正他一句接一句,一会儿提出个观点,一会儿讲个故事,一会儿又引一句谁说的话。你只看到各种细节在里面,你很难把握他到底要干什么。也就是说,他的书我们没办法一章、一节、一段地这样去看。但是我还是花了点功夫,也就是以《速度和政治》为代表,将他的思想总体做一个概括。

我为什么说他是活着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呢?并不是因为像鲍德里亚的那些人都已经去世了他才伟大,如果他们活着,我还是可以这么说。就是说,自福柯1984年去世以后,甚至从1973年开始到今天,这个历史时段,如果我们要去看最伟大的思想家,那么不是哈贝马斯,不是鲍德里亚,也不是谁谁谁,而是维利里奥。因为他提出了一种激进的现代性理论
版权归作者所有,作者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院外“空间生命政治导读”系列|2017
未完待续|
相关推送|

空间生命政治导读论坛
日程安排
自从2012年回声[ECHOGRAPHIA]导读计划启动,已经走过了4年。我们的理论推进也从媒介批判导读系列进展到美学与政治(阿多诺导读系列),又再前进到美学与生命政治(福柯与阿甘本导读系列)。现在,是时候开始一个崭新的阶段,即空间生命政治的导读了。

导读《空间的生产》
抽象空间成为统治
一|从马克思《资本论》的“抽象成为统治”,到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的“抽象空间成为统治”。
二|《空间的生产》更确切的书名应该是《抽象空间的生产》,如果非要加个副标题,那就是——“城市规划批判”。
三|任何东西,如果不进入这个体系,没有被它符码化,没有用价值形式(货币)来衡量……等于不存在。
四|从抽象而矛盾空间到差异空间,意味着人类从“空间中的历史”向“空间的历史”转变。
精编(上)|空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空间的形式也不断变化。
精编(下)|抽象空间不能还原为具象,它不是以直观的方式显现,而只能通过思维来把握。
精编|差异空间也是生成性的,应该在实践斗争过程中不断生成这种作为抽象空间的替代选择的可能空间。
列斐伏尔,推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先驱!20世纪70年代前后,他撰写了一系列关于空间与城市问题的著作。其中,出版于1974年的《空间的生产》集中了列斐伏尔对都市和空间问题的最重要的思考,堪称其空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导读《建筑与乌托邦》
先锋之殇与建筑的死去活来
导言|理论并不意味着直接地“创造”与本时代的关系,而首先意味着我们为什么要在此刻去阐释“历史“?
一|一部自我批判的历史|这本书指向了现代建筑隐含的前提以及再神话的过程,或者说,我们可以称之为一部必须进行自我批判的历史。
二|时代错乱的设计幻像|在建筑学范围内放眼望去,我们确实看不到任何其他办法的可能性,看不到某种工人阶级的技术的希望。
三|基进话语的路线斗争|这一批判构型上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突破塔夫里基于的建筑历史,反观由不同的现实构成的论述。
四|计划的社会现场重述|塔夫里对计划的考察并非决然地否定,而是意味着将计划不断地放回到社会现场中去一一重述。
曼弗雷多·塔夫里,意大利左派知识分子,1968年担任威尼斯建筑学院(IUAV)的建筑史教授,1970年创立建筑史研究室,与其同仁一道以“用意识形态批判的方法重读现代建筑史”为使命,展开了多样的、持续的、专注的研究与写作,逐渐形成的“威尼斯学派”为国际建筑学界带去了强烈的冲击。作为这一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塔夫里是一位反对操作性批评的建筑批评人、为建筑史祛魅的建筑历史学家、以阶级斗争作基底搅动批判理论的建筑理论家。

导读《寻求空间正义》
非扁平世界的正义之路
导言|地理条件、环境与社群的资质禀赋不均匀分布……这种空间上的不公正是社会行为造成的,因此也可以通过社会的干预去缓解。
一|美国历史上的平等主义乌托邦|美国从一开始便要建立一个平的世界……这是一个纲领,也是一个乌托邦。
二|芝加哥学派与洛杉矶学派|城市……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第一束光出现便出现的,人的集居本身就产生一种价值。
三|洛杉矶的空间正义之路|城市……尤其是空间与社会层面上的良好质量会产生经济外溢现象,周边的产业也会运行的很好。
爱德华·索亚,当代政治地理学家,城市理论家。长期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索亚的主要贡献是基于福柯的异托邦概念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性发展了“第三空间”,“后都市”与“空间正义”等理论。索亚与一批活跃于南加州的学者共同创建了城市研究中的“洛杉矶学派”。

导读《自然的政治》
万物有灵
布鲁诺·拉图尔,法国当代重要的社会学家,2006年至今在巴黎政治大学任教。他的研究基础是以人类学和社会学视角分析科学家的工作,和米歇尔·卡龙(Michel Callon)一起提出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近年的著作则拓展至科学与法律、宗教、社会、生态的关系。

导读《帝国与传播》
创造力的报应
哈罗德·伊尼斯,加拿大杰出的经济史家,传播理论家,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开创者之一。早期研究政治经济学,提出大宗商品贸易理论,是加拿大本土社会科学领域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学者。伊尼斯后期转向文明史和传播史,把传播及其创造的制度习俗视为理解整个人类社会的一般工具,生平最后两部代表作成为媒介研究的经典。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媒介哲学家麦克卢汉。
上|颠倒的麦克卢汉|对西方现代文明之基础的文字和印刷的批判,一个指向了未来的电子媒介,一个指向了最古老的口头传统。
中|兑了水的伊尼斯:从读错开始|研究经济对西方文明兴衰的意义不能只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穷究经济因素这种执迷本身正是这种文明的危险信号和局限。
下|伊尼斯的偏向:特殊版图|历史上曾经释放巨大活力的文明都是社会组织的文字结构和口头结构的十分脆弱的平衡,只有在很短暂的间歇期能达成这种平衡。

导读《速度与政治》
从炮灰到速度的暴政
保罗·维利里奥,法国文化批评家,城市学家,速度哲学家。巴黎人。父亲是意大利共产主义者,母亲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者和天主教徒。穆尼耶的人格主义,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的基督徒,非马克思主义的左派,非自由主义的人道主义。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精编与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