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其道而行的“DIY Bauhaus”是艺术的?还是民众的?

BAU学社| 院外 2022-10-06

EXTITUTE|BAU学社
文|Ulrike Bestgen & Werner Möller    译 / 责编|BAU

BAU学社是一个师生协同的研习团队,以包豪斯的组织方式和理念来研究包豪斯,对这一专项研究感兴趣的个体通过相互推进的翻译、写作、研讨与讲演,试图呈现一个内部蕴含着诸多矛盾的复数的包豪斯,并将这些矛盾放回社会生产条件中加以考察。这个过程不只是为了打通建筑与艺术,更是为了重新激活那些被阉割的计划和被分化的学科。除了正在进行中的包豪斯丛书(1925-1930)的翻译与出版工作之外,学社还将译介一些国际上的学者近年来撰写的相关文章,进一步打开这一共同话题的研究视野。本期推送的是由两位分别位于魏玛与德绍的艺术史研究者和策展人共同撰写的短评,在对包豪斯产品当前的状况大略的点评之后,进一步强调由于历史语境的变化应当在策略上有所变化。当年的艺术领域为年轻的包豪斯提供了探索通往全新世界的方法。而当前最重要的是为这样一个必须接受变故不断又极不平凡的世纪遗产的社会找寻答案。接着以一项艺术计划为例,提出如果想要以与包豪斯原初的精神建立起联系,那么有必要以超出形式问题的对社会、对社会的、对合作的关切重新探讨艺术的新角色。正如我们曾经在此前提到过的,当前无需对那些直接针对包豪斯的合乎情理的批评过多辩护,不仅如此,只有将包豪斯的理念转译到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才有可能在完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贯通,包豪斯的理念仍可以为当前的跨学科方法指出相应的定位点,基础以及目的。
Do-It-Yourself Bauhaus|草图选|克里斯汀·希尔为“包豪斯:一个概念模型”的展出所作

反其道而行——是艺术?还是民众?|2009
本文1500字以内
“没有公众支持我们。”这是1924年保罗·克利在耶拿艺术协会他的那场著名演讲中所说的话。而时至今日,包豪斯物件的那些优质再版在细分市场上仍旧是高价位的——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够格拥有这些产品。原本承诺的是大众商品,而现在却成了奢侈品:这也是历史上的包豪斯时常会面临的冲突。这种矛盾似乎在对经典的再版中也会持续地存在下去。相较于包豪斯商业化的另一面是它的庸俗化。“包豪斯”到底代表着什么?包豪斯的理念又意味着什么?因为这些都缺乏清晰的界定,所以也为各种七拼八凑的形式大开方便之门。从包豪斯住房风格的茶几盒这种诙谐小品,到包豪斯葬礼骨灰盒这类暗黑幻想,从哥特摇滚乐队起的名,到各种DIY商店、模型店,设计品、工艺品等等,都可以贴上“包豪斯”的标签。
……
从民众的必需品到民众的精品——艺术的新角色。现如今,最初的那个包豪斯已经成为历史。它的许多产品,尤其是它自身的名头已经变成了精致的市场运营和再利用战略的一部分,它在魏玛、德绍和柏林的建筑和博物馆已经成为观光客和旅游产业的热门目的地。而现在,为了纪念包豪斯成立九十周年而安排的活动日程极其丰富,更是将这一趋势推向了新的高度。然而,包豪斯的初衷却还有另一种属性,那就是需要对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出全新的社会与文化的回应。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之后,随着人们对技术进步的力量可以治愈一切的乐观信念逐渐消失,尤其是艺术领域为年轻的包豪斯提供了探索通往全新世界的方法。然而,当前最重要的是找寻答案,为这样一个必须接受变故不断又极不平凡的世纪遗产的社会找寻答案。换到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就是以超出形式问题的对社会、对社会的、对合作的关切与包豪斯原初的精神建立起联系。现居住于柏林的美国艺术家,大众精品店(Volksboutique)的创始人克里斯汀·希尔就是那些提出并致力于所谓“社会雕塑”原则的艺术家中的一份子。大众精品店它本身已经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一部分,起初它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在柏林开办的一家二手商店,它建立了一种后来也被其他不少的艺术家照用的方法,原则是艺术家作为服务的提供方,艺术活动作为参与性的项目。克里斯汀·希尔的大众精品店由此成为了一个信息的中心和服务提供方,以回应更为广泛的事务。它还创办了一个文化历史物件的档案馆,曾经是,现在还是一个运行着的工坊,它自身也已成为了一个品牌。如果说大众精品店在它切身的历史语境中仍旧表现出它对前东德的民营企业的直接参照,那么间接的它也让人回想起汉斯·梅耶这位包豪斯第二任校长的理念与他的那句名言“民众的必须,而非奢侈品的必须”。在这两种情况下,产品不是为了满足奢侈品的要求,而应当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得令人信服的,最为重要的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人们负担得起的、高质量的解决方案。通过大众精品店,这种蕴含在“民众的必须,而非奢侈品的必须”中的合作(cooperative)方法正在新的语境中复兴,也只有在这点上才能做到一以贯之(艺术的角色)。
Do-It-Yourself Bauhaus|草图选|克里斯汀·希尔为“包豪斯:一个概念模型”的展出所作

版权归译者所有,译者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BAUHAUS:A CONCEPTUAL MODEL|2019
相关推送|

包豪斯之于今天
直接切入包豪斯对任务的构划以及它宣导的理念和方法。包豪斯体现了最大限度的集聚作用以及最大限度的动力、非稳定性、转化。之所以它能够构成了一个独具张力的场域,是因为一面以总体艺术作品去探寻新世界中的新人类,另一面以个体之间的差别反对所谓划一的概念,这两极的同时存在意味着历史上的包豪斯本身就是自我批判的。乌托邦理念的溢出价值,以及将设计看作是一种社会功能,可实践的社会行动,可以将这两个关键层面的结合看作是对“包豪斯之于今天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问题的回应。
只有将包豪斯的理念转译到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才有可能在完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贯通。
精编|如果想要看透“包豪斯之于今天仍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所在,那么我们就不能死盯着包豪斯的形式和产品不放。

不完美世界中的原则
汉斯·迈耶的合作与组织
在包豪斯短暂的十四年里,政治条件的变动不居、建筑理念的差异集聚、地点的迁徙、人员的更迭、体制的调整,都实时地在这一被后世奉为神话的内部制造出各种震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甚至不应该把历史上的包豪斯,看作是同一所教学机构。包豪斯第二任校长汉斯·迈耶一被格罗皮乌斯指定为继任的包豪斯校长,就遭到了公然的“挑衅”……将汉斯·迈耶在此前后的经历与他针对各种现实场域做出的实质性回应结合在一起,深入建筑与政治之间的对抗、更替和主从关系,概述由他主导的包豪斯行动的动力与意义。
上|在现实政治的对抗关系中,迈耶还为“合作”加了一项任务:必须通过合作促成政治意识,通过政治意识促成进一步的合作。
下|无论怎样,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到,人们是如何尽其最大的可能去探测,去捕捉那个新与旧相互转换的历史瞬间。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