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妖精视觉
5
抖音
6
@两性
7
@调研纪要
8
@佛山综合
9
@artag
10
kN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妖精视觉
5
抖音
6
@两性
7
@调研纪要
8
@佛山综合
9
@artag
10
kN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宾曰语云被法学教授投诉:严重侵权,“违法犯罪”!
京东Plus的隐藏特权,很多会员都没领取,白交了会员费...
二湘: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96岁的朱总理
“上海王”柯庆施之死的真相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3年2月3日
2023年5月15日
2023年5月15日
2023年5月16日
2023年5月16日
2023年5月17日
2023年5月17日
2023年5月18日
2023年5月18日
2023年5月19日
2023年5月19日
2023年5月20日
2023年5月20日
2023年5月21日
2023年5月21日
2023年6月10日
2023年6月11日
2023年6月11日
2023年6月12日
2023年6月13日
2023年6月13日
2023年6月14日
2023年6月14日
2023年6月15日
2023年6月15日
2023年6月16日
2023年6月16日
2023年6月17日
2023年6月17日
2023年6月18日
2023年6月18日
2023年6月20日
2023年11月17日
2023年11月18日
2023年11月18日
2023年11月22日
2023年11月22日
2023年11月23日
2023年11月23日
2023年11月24日
查看原文
其他
传染病临床专家:感染者居家后,特殊人群就医是重点难点 | 深度报道
Original
北青深一度
北青深一度
2023-02-03
记者/李想俣
编辑/刘汨
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门前 | 袁艺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明确了有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及密接可居家隔离,大部分公共场所及跨地区流动不再查验核酸等政策。
随着奥密克戎毒株致病力的下降、传播速度的迅速提高,“新十条”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防控政策进入了全新阶段。面对社会面潜在阳性感染者增多的现实,如何有序推进感染者居家隔离?如何避免医疗机构承受过大的挤兑压力?这些都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从已有的感染者居家隔离实践中不难发现,心态引导与措施规范,是这项政策推行的关键。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孕妇、老年人、儿童,以及基础病患者等群体在发病后,往往需要专业的医疗支持。
一位传染病学临床专家坦言,随着感染者居家隔离政策的推行,如何保证其中特殊人群的就医需求,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
“新十条”做出了感染者居家隔离等多项调整
感染者居家规范
早于“新十条”正式发布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的探索。北京市民兰先生向北青深一度讲述了此前一周他的封控经历,从中不难看出,感染者居家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邻里间的体谅、社区层面的引导,以及规范的保障措施。
11月29日,兰先生居住的楼内出现了确诊病例,这也是过去三年来,这栋居民楼首次“中招”。社区工作人员在宣布封控5天的同时,也告知楼内住户,感染者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先生,身体不方便,将会留在楼内隔离。
这个消息公布后,兰先生特意留心了居民群内的反应,除了有人提醒“大家做好防护”,更多的声音是表示理解支持“阳性居家”的决定,并祝老人早日康复。
三天后,楼里又有一位居民确诊阳性。兰先生注意到,这时群里开始有人担心会因此延长封控时间。但社区工作人员很快回复,“会准时解封,请大家放心吧”,而且楼内的公共区域,已经请专业人士进行过消杀,居民要注意的是封堵好烟道、管道。
当楼内又出现第三个确诊病例,并且同样居家隔离时,“居民群里已经非常平静了,大家没再议论过什么。”兰先生说,能明显感觉到,随着政策的调整,社区在通报新增病例时,进行了“淡化处理”。
在5天封控结束时,社区书记提醒居民,因为楼内有病例,进出时要做好防护。“但她同时也补充说明,社区大部分居民楼内都有(这种情况),好像是让大家不必过于紧张。”
在解封两天后,兰先生楼内又新增了一户阳性居民,这一次,社区工作人员在群里仅用了十几个字“对大家进行告知”,也不涉及封控措施。这户感染居民在群里主动发声后,工作人员除了嘱咐他们“多喝水,很快就会好了”,就是要求连续五天自测抗原,转阴后会安排上门核酸。
兰先生很认可社区的这种做法,在尽到防疫职责的同时,也没有把气氛渲染的太紧张,“基层态度上细微的改变,有助于消除人们对于新冠病毒的恐惧。”
但兰先生也提到了在阳性病例居家后,楼内出现过的那次“摩擦”。因为街道保障人员的失误,感染住户放在楼道内的垃圾很久没被收走,引来了邻居的不满。后来社区调整了接收垃圾的流程,才化解了矛盾。“感觉在一些流程上,还是应该更加规范细化。”
在“新十条”出台次日,12月8日,北京市卫健委也发布了《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社区健康管理专家指引》和《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专家指引》,涉及感染者居家后生活起居、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诸如生活垃圾处理、收取外卖快递时的方式,都有比较详细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应合了兰先生“细化规范”的呼声。
扫码准备进入医院的患者| 袁艺
特殊人群的就医难题
感染者居家隔离政策,并不意味着“大撒把”式的管理。在一些居家感染者的体会中,当老年人、儿童,或是基础病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后,专业医疗的支持仍然必不可少。
12月2日开始,李女士家四口人陆续感染新冠。最先“中招”的是她和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抗原阳性的第二天,开始了持续39度左右高烧。
因为楼内之前半个月至少有六人确诊,李女士家已准备了相应药品,但看到孩子难受、啼哭的状态,他们还是非常焦虑。“最不确定的是,这么小的孩子该怎么用药,该不该送医?”
因为李女士和孩子只是自测抗原阳性,他们先向社区报备求助。社区表示,他们能做的就是由社区医院帮忙协调,看是否有转运就医的可能,“但时间说不准,而且也不能提供上门核酸确诊,他们大半工作人员都因为阳性隔离了。”
李女士一家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他们通过朋友咨询到一位儿科医生,指导他们给孩子服下了合适剂量的退烧药。但一天一夜之后,孩子的体温仍然在39度左右徘徊,还出现了呕吐的症状。
李女士家再次开始焦虑,如果不去医院,会不会耽误孩子病情?一方面社区无法提供转运帮助,他们不确定自行前往发热门诊是否会给别人带来风险,同时也了解到,很多发热门诊病人激增,“能不能看上病,是不是对孩子好,都是问题。”
他们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一位经验丰富的急诊护士,在他的指导下,调整了对孩子的用药和护理方式,“而且他比较细致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如何通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决定是否送医。”
又过了一夜,李女士孩子的状况逐渐好转,但家里三位成人的症状依然明显。其中她的婆婆在高烧中,还出现了昏厥的状况。李女士的丈夫带着老人前往了一家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门口排着长队,有等在前面的人说:“排了四个小时,还没看上病。”他们二人只好又返回了家中。
目前,李女士全家的情况都已好转。在过去几天的经历中,李女士最大的感受是,如果家中有老人或者孩子确诊,对于用药护理和送医时机的把握,“不管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还是需要一些专业意见的指导。”
在接受深一度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传染病学临床专家表示,部分阳性感染者居家后,如何让其中的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以及老人等特殊人群在需要紧急医疗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
“新十条”对此的要求是,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高危疾病的老年人及其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印发了《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明确了新冠肺炎相关健康风险评估标准,按照年龄、基础性疾病和疫苗接种情况对人群进行评估、赋分、分类,划分为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同时各地要督促医联体牵头医院,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救治、健康监测和感染防控的指导责任,派出医务人员、感控人员驻点指导,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感染者的发现、处置能力。
前述专家认为,无论是进行高危人群摸排,还是推行分级诊疗,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都是具体工作的承担者。开展新冠的基层诊疗工作,就必须给基层医疗机构配备相应的医生。“目前能在最短时间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让三级大医院的医生短期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
他以北京举例,如果三甲医院从对应科室抽调两位主治医师以上的大夫,包片负责对口的社区医院,这样既能很快提升基层的分级诊疗能力,又可以培训提升基层医生的专业能力。
该专家介绍,2021年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时,南京鼓楼医院就曾派出内科、急诊科、放射科、影像科等多学科的一百多名医护人员,到禄口社区医院蹲点。这支医疗队就地解决了诸如疑似筛查、隔离救治等大多数医疗问题,只有一小部分患者需要转到鼓楼医院本部或者其他上级医院。
避免院感风险非常关键 | 袁艺
避开院感风险
12月6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场讲座上,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冯子健表示,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我国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冯子健指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亟需提前做好医疗系统的有关准备。疫情高峰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需要提前做好医疗服务的流程、模式转换。医务人员要能够快速识别重症和有重症倾向的病人;还要改进医院的管理模式,保护正在住院的其他各类病患,并尽量减少因医护人员感染而造成的人员压力。
由基层医疗机构分流风险较低的感染者,也是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减少院内感染、医疗挤兑的前提。
一家新冠定点医院的院长向深一度记者坦言,以往医联体建设流于形式,往往变成上级医院虹吸病人的渠道。一些知名三甲医院,每天人流量可以多达五六万,“这种量级是堪比火车站的。如此一来,再好的条件也做不了院感防控。”
这位院长也透露,在近期的疫情中,有部分医院出现医护人员感染、密接导致隔离的情况,造成科室无法正常运转,也对患者健康形成威胁,造成恶性循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门诊区域要划分出核酸阳性诊疗区和核酸阴性诊疗区,分别接诊相应患者。有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直接进入急诊诊疗区域,无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在急诊缓冲区域接诊,同时查抗原和核酸。医疗机构要安排相对独立的区域收治核酸阳性患者,医护人员相对固定。
北京市卫健委党组书记钟东波也表示,北京市要求医院设置了隔离病区,发热门诊、急诊或门诊如接触阳性感染者,可以迅速将其转入隔离病区;阳性感染者转出后,对其涉及诊室空间立即进行消毒并尽快恢复使用,腾挪出空间为后续的病人提供服务。
对于院感相关要求,前述传染病学临床专家指出,未来社会面感染率会很高,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并不能保证患者没有感染。在接诊同时查抗原和核酸的难度也较大,抗原检测敏感性不足,实际临床发现,如核酸结果Ct值大于30以上,抗原很难检出。
近日,北京一些医院开始单独划出楼栋,接诊发热病人或黄码患者。前述专家指出,单独分区的楼栋至少需要间隔30米,中间用物理设施完全隔开,且行政人员不能互相混用。因为医院内的保洁、行政人员流动性很大,但凡发生交叉,即使是独栋建筑也很难避免感染。
这位专家表示,院感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硬件环境、患者、医护等环节形成合力,“不能只让病人证明自己是安全的,医院本身也要有自我净化、自我清洁的能力。”
根据他的建议,三级医院的门急诊要设置至少两间负压抢救室,肿瘤、血液、心血管、神经内科、透析中心等涉及高危人群的特殊科室要设置负压病房。这样可以保证在病毒不扩散的情况下,收治那些必须接受救治的感染者或疑似病例。
他同时称,国内医院的通风形式大多为自然风或内循环风,空气不流动,“如果人员密集,通风又不好,那医院就会成为新一轮的感染放大器。”医院应进行通道布局和新风系统改造,最大限度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除去硬件,一些行为意识也关系着院感防控。这位专家提到,医院应给医护提供非聚集就餐的场所,错峰就餐,避免整个科室成建制的“团灭”情况发生。还有诸如保洁人员不能用同一块抹布,连续清理医院内的设施,“这类细节也是应该注意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避免把社会面风险带到医院,许多医护人员一直坚持着“两点一线三不”的原则,为了公众健康,牺牲了很多个人生活。
受访专家表示,这样的措施之后可能还会继续,但有关部门也应切实关心医护人员,从心理、待遇等各方面给予支持。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105天后,小城伊宁迎来解封
菜贩“胖子”离世后,团结路上一场特殊的告别
视障女孩“闯入”人大读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