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深恶痛疾,但更适合中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次元 Author 张之栋
来源:C次元
作者:张之栋
责编:崔力文
编辑:别 致
毫无疑问,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了智能电动汽车的标配,虽然只是名义上的。
还会有智能电车,不装激光雷达?
新能源汽车大势不可当,智能化、电动化的概念更是深入人心。如此大环境下,车企为了定位产品中高端,迫切地需要“外挂”,以提高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于是,作为智能驾驶核心感知传感器的激光雷达,被各大车企玩出了花。
前有长城机甲龙“4颗以下,请别说话”,后有李想、何小鹏、夏一男三方论战,争辩激光雷达的配置方式。激光雷达的冗余与否,位置是否合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是能引起业界吃瓜群众的广泛关注。
显而易见,这背后相同的一点是,在国内的各大整车厂心中,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了彰显产品智能化的标签。
截至目前,包括蔚来ET5、ET7、ES7,小鹏P5、G9、改版P7,理想L9、L8、L7,阿维塔11,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飞凡R7等在内,数得上名号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均将激光雷达上车,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之一。
其市场之广大,可见一斑。
简单来说,激光雷达的作用并不复杂,主要用于解决智能驾驶过程中,前向长距离的探测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无惧恶劣天气环境,对前方静止障碍物准确识别。
而为了覆盖到更广的感知区域,车企在设计激光雷达位置时,要么放在车顶,“一览众山小”;要么放在车头两侧,通过2个激光雷达的复合感知,获取更广、更合适的纵横视角。
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激光雷达与智能驾驶安全,基本画上了等号。消费者能够看到,且乐于接受的智能化,也是以激光雷达为主的多传感器融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01从规模量产,跃升资本化
“降价狂魔”特斯拉,可谓是智能驾驶的忠实拥趸,但也是反对激光雷达的急先锋。
不同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拥有不同的利弊。或是更加保守,以安全为核心;或是更具性价比,以成本为先。所以,与马斯克的“深恶痛疾”不同,国内市场对于激光雷达的态度,反而更显积极。
有利可图,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人选择“逆流而上”。
2022年,Yole Intelligence发布《2022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应用报告》。根据其内容显示,全球车载激光雷达领域中,禾赛科技总营收第一,速腾聚创排名第二,其次是Velodyne和Outster。
不仅如此,随着国内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浪潮到来,激光雷达的规模商业化应用达到了空前状态。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以及站在蔚来背后的图达通,一跃成为备受瞩目,且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要知道,它们可不仅仅是“窝里横”,全球市场上,其风采依旧。
刚刚过去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等激光雷达厂商,纷纷到场亮相,补盲激光雷达、长距激光雷达、机械式激光雷达等,应有尽有。而出国“秀”肌肉,也似乎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发展战略。
事实上,资本在衡量一家激光雷达厂商的实力时,技术实力、定点规模、量产能力等关键要素,缺一不可。而激光雷达厂商们的积极出海,除了营销宣传之外,其实还是想要引起资本市场的注意。
有消息称,禾赛科技已经开启美股IPO的准备工作,最早将于本周提交申请,计划筹集1.5亿美元。此外,知名美股财务大牛、前新东方和蔚来上市CFO谢东萤(Louis)已经就位,为禾赛的上市保驾护航。
立足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等激光雷达厂商,未来不可限量。但资本的力量,从来不容小觑。用得好了,披荆斩棘,事半功倍;用得不好,便是催命符,夺命刀。
此时此刻,禾赛科技选择再次发起IPO冲锋,不仅仅是一场“胆大妄为”的博弈,更是国内激光雷达行业发展至全新阶段的强烈讯号——激光雷达量产化之后,市场资本化正在到来。
称其为激光雷达的必然发展阶段也好,是各大激光雷达厂商“手里缺钱”了也罢,不容忽略的一点在于,作为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的附属行业,激光雷达所面临的挑战,不过才刚刚开始,而且还十分棘手。
02跨界巨头来袭,百家争鸣
回顾曾经,智能驾驶一直在人们的质疑声中,踽踽独行。而在2022年年末,随着Argo AI倒台,图森未来、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的问题丛生,再一次将智能驾驶的“寒潮”,推到了台面之上。
作为智能驾驶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激光雷达鼻祖德国Ibeo的破产,还是不可一世的Velodyne被迫与Ouster合并,再加上激光雷达公司股价普跌80%以上的资本大环境,全都暗示着,这场属于激光雷达行业的重新洗牌,正在到来。
“比亚迪拥有技术‘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靠自力更生。”
正如王传福所说,关键核心技术才是第一竞争力。此时已经尝到布局零部件供应链甜头的比亚迪,当然不会轻易放过激光雷达市场上明晃晃的红利。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自主掌控核心器件、确保供应链安全可靠,比亚迪正在全面加大激光雷达自研的投入力度。而且比亚迪高层对自研激光雷达的决心很大,多条技术路线布局,下一代激光雷达技术亦在规划之内。
此外,知情人士还称,比亚迪内部不仅存在赛马机制,激光雷达相关资源投入也已经进入到“放量”阶段,预计不久将迎来重大突破。
毫无疑问,入局激光雷达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就目前而言,激光雷达厂商们资金链困难、成本居高不下、技术路线不清晰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比皆是。但眼睁睁看着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各巨头追求利欲的“熏心”,同样随之躁动起来。
此前,华为曾高调宣称,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约1276元人民币),甚至是100美元(约638元人民币)。
作为行业公认的搅局者,华为强势到来,必然会给激光雷达市场带来诸多变数。别的不说,华为激光雷达+华为智能驾驶芯片+华为智能驾驶软件,全家桶式鸿蒙套餐,没有哪个竞争对手可以承受。
尽管有消息称,华为激光雷达正因为产能、技术原因,还不能大规模量产。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华为对各大激光雷达厂商的冲击,已成必然。
与华为类似,同为跨界者的大疆,也在尽力续写着激光雷达的故事。
小鹏P5激光雷达量产首发,大疆览沃Livox之名,名声大噪。但却因为技术路线、量产能力等各种问题,不仅坑了小鹏一把,还将自己在车圈的声誉,赔了个干净。
这不,同样是CES期间,大疆览沃发布了一款售价3999元,长宽高65×65×60mm,据说是市面上体积最小的3D激光雷达。只不过,就像是有了心理阴影一般,该激光雷达却是避开了车规应用场景,面向于工业和无人物流领域。
一方面是放不下的利益,另一方面是难以跨越的市场壁垒。时代大潮的裹挟下,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总会在不经意间迎来变数。牵一发而动全身,连带着智能驾驶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必须去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挑战。
但在中国特殊市场环境的潜移默化之下,华为、大疆、比亚迪的例子同时也在说明,即使前路未知、好坏不明,整个激光雷达行业依旧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大步推进。
退一步说,就算马斯克坚决不看好激光雷达,但是在国内,激光雷达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待到青葱烂漫时,终会有人笑到最后。
本文由全球物联网观察转载自“C次元”,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全球物联网观察立场。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大家都在看
点“在看”为物联网产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