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MIT、牛津等高校改写录取规则!这份新生报告里,藏着《牛娃修炼手册》

送新鲜资讯的 悟空中文 2022-10-19

2022年“史上最难高校申请季”已落幕。

正在准备23Fall申请的家庭却笑不出来,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年会不会遭遇“最难申请季2.0”。

幸好各大高校每年都会公布《新生调查报告》,家长们可以从中Get到一些有效提示。


在上一回合的名校申请季中,有多少学生与心仪学校实现了双向奔赴?收到名校offer的学生有哪些共性?......


小悟空汇总了哈佛、牛津、MIT等多所高校的新生报告,跟爸妈们聊聊关于名校录取的那些事儿~

 爬藤不易名校难进 
 录取率接连创史低 


今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5所美国藤校,集体公布了Class of 2026学生的录取情况


数据一出,家长们便纷纷感叹:爬藤果然一年比一年难了

就拿哈佛大学来说,去年3.42%的录取率已经是历史最低了,今年居然又降了,求哈佛申请er的心理阴影面积。



不是藤校却胜似藤校的MIT,也公布了新生录取信息。


MIT今年共有33,767名申请者,最终录取了1,139名新生。


是的,你没有看错,录取率只有可怜的3.96%



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英国G5高校


今年5月,牛津大学发布了《年度录取数据报告》,一口气公布了5年的录取信息(2017年-2021年),爸妈们赶紧看过来!



除2020年因为A-Level评估方式改变,导致分数膨胀让牛津录取人数变多外,其余四年录取人数都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尽管如此,每年的申请人数却始终在增加,也难怪录取率会年年降低。


继牛津大学之后,剑桥大学也公布了2021年本科新生申请结果。


2021年申请总人数22,795,比2020年增长了11.6%;

发放offer4,260份,比2020年下降了9.6%;

录取率为18.6%,比2020年下降了4.4%。



短短四年时间,申请人数增长了24%,但录取人数却只增加了5.62%,这不是典型的“供大于求”吗?


名校作为“人才培养皿”,是每年申请季的大热门选手,申请人数年年增加也不足为奇。


不过学生们想要穿越千军万马冲进名校,就只能使出“洪荒之力”了。


接下来就给爸妈们讲讲,对于名校来说,哪些是必备的硬实力?哪些又是可以加分的软实力


 分数重要or不重要 
 还得看学校怎么想 

提到“硬实力”,那就逃不过学术成绩

近几年学生们越来越“卷”,导致分数“贬值”,录取分数线也一路膨胀。


耶鲁大学录取的新生里,92%的学生在高中排名前10,可以说是牛娃荟萃了!


另一所藤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也是父母心中的“学霸收割机”。

在录取的新生中,成绩处于中间段的学生ACT分数为34-36SAT成绩为1510-1560


想要把孩子送进工科TOP高校MIT,学术能力也必须得过关。

从官网公布的录取分数线来看,很多学生的SAT成绩都在1500-1600之间ACT成绩也有很多学生接近满分


学术很重要”这个理念,在准备冲刺英国大学的家长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申请牛津大学时A-Level成绩AAA已经是“低配”了,很多专业都要求学生至少要有一个A*


根据牛津官方数据统计:

超过77%的申请者和近95%的被录取学生获得了A*AA以上的成绩;68.1%的录取学生有3A*或更好的成绩;18.5%的学生最终成绩为A*A*A;8.3%的学生最终成绩为A*AA。


剑桥大学也是“分控”。

早在2020年,98.6%的本土录取学生的成绩就达到或超过A*AA,2019年该比例为94.8%


到了2021年,这项纪录又得到了保持:

98.6%录取学生的分数达到或超过A*AA;

超过六成申请人以及89%录取者的A-level分数达到A*A*A或更高;

接近70%的录取学生A-level分数达到或超过A*A*A*。


这哪是在申请学校呀?简直是在“神仙打架”!

看到这里,爸妈们先别急着打退堂鼓。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数已经退居二线,很多高校在考核学生时更注重孩子自身的发展,很多软实力都是加分项。

 不看分数看什么? 
 名校原来喜欢这样的学生 

一位
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官就曾在采访中说过:

“我们根本不看(分数),因为申请我们学校的学生SAT大多可以达到满分,我们只比较学生其他方面是否优秀。”


这满屏的“凡尔赛”发言,让家长们十分好奇,名校不看分数那看什么呢?



普林斯顿大学官网就有写:

我们更倾向招收在学校和社区中有所作为的学生,建议申请人将自己的任何成就、兴趣、特殊技能展示给招生官。



今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的新生,除了把学术成就点满,在这些方面也“卷”到了极致:

1/3的录取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参与过独立研究项目、出版过刊物;

80%的录取学生参与过社区服务,既有社区志愿者也有国际志愿者;

40%的录取学生在高中时就有实习、工作经验。


宾大还将今年学生参与活动中反映出最常见的核心素养总结为以下4个方面:

  • 致力于学习 commitment to learning (77%)
  • 文化参与 culture engagement (68%)
  • 社区影响 commnuity impact (92%)
  • 个人发展 personal development (94%)


哈佛大学招生官在审核材料的过程中,也更在意学生的个人性格、潜力、课外兴趣活动、社区服务等。

虽然每所大学在招生时有自己的偏好和价值观,但在疫情爆发之初,哈佛、耶鲁、普林斯顿、MIT等美国大学就曾联合发布过一份“录取指南”,公布了录取的5大关键要素。

  • 自我照顾 Self-care
  • 学术表现 Academic work
  • 服务和对他人的贡献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s to others
  • 家庭贡献 Family contributions
  • 课外活动和暑期活动 Extracurricular and summer activities


今年各大高校发布的新生调查报告,也证实了以上标准具有参考价值。

虽然学术能力是前提,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候选人,学生们也需要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同时表现出对社会、家庭的贡献与责任感,以及兴趣爱好的拓展

 好的家庭教育 
 能助力孩子冲名校 

既要好成绩,又要好品格,养出一个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很“烧钱”?

2018年,不少家长的朋友圈都被一句“哈佛新生一半是富二代”刷屏。

今年哈佛亲自出来打破刻板印象,早些时候就对外宣布今年有24%的学生家庭年收入低于7.5万美元,可以免4年学费。

哥伦比亚大学也称今年来自补助家庭的学生比例上涨......


这样看来,好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培养出名校生的必要条件,但好的家庭教育却必不可少!

我们之前介绍过的17岁高中生蔡晗啸,就凭借在上海当“团长”的经历被斯坦福夏校录取。

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领导力,得益于爸妈在背后的鼓励与支持。


八所藤校相中的美国少年马丁,小时候是个“好奇宝宝”,喜欢在家捣鼓各种东西。

爸妈为了给孩子提供自我探索的机会,从不加以制止,让他学会了独立自我激励


各大高校在招生时越来越谨慎,录取条件也更加多元,这不仅是名校筛选方式的更新,也是未来人才的发展趋势。

不论咱们的目标是不是TOP级国际名校,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牢牢抓住人生的主动权

如果父母给子女规定的未来,依旧是以成绩为中心,继续“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未来发展有害无益。

家长们应该致力于发掘孩子的潜能,让他们提前了解到自己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才能拓宽视野,不局限在自己的小小天地。

对人生有担当、对未来有期待、对社会有贡献,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担得起“优秀”二字。


让孩子多掌握一门语言
可以收获两种思维模式
更有利于培养全能型人才
👇点击下方小程序👇
赶紧预约一位悟空名师
带孩子上一堂纯正中文课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