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MarginNote和思维导图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 学习骇客
用技术和心理学改善学习 第114次
摘要: 从个人使用经验和众多学员案例出发,谈一谈使用MarginNote和思维导图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MarginNote
MarginNote是什么
MarginNote(下称MN)是iOS平台和Mac平台的一款电子书阅读器,以ANKI用户的视角来看,主要功能有两个:
1/ 划摘要,并使用摘要制作学习卡片;
2/ 划摘要,并将摘要组成成导图。
功能很新鲜,但是经过长期的使用,我们也从一些同学那里发现了问题。由于经常有同学问起,所以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MarginNote的进步
在纸质阅读阶段,我们主要是在书本上划线标注。
到电子书阶段,大家依旧沿袭了划摘要的习惯,例如颇为流行的微信读书甚至会把热门摘要的部分主动显示出来,但如果想利用这些摘要深度学习也不容易。
而MN的出现,则是一次很大的进步。
在MN里,我们不仅可以划摘要了,还可以再以评论的形式追加思考,以评论+摘要的形式构成问答题卡片,这些卡片可以直接在MN里进行短期复习,也可以导出到ANKI里进行长期复习。
划出来的摘要还可以在思维导图模式下进行自由组合,让原本孤立的内容能够建立关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是看几篇PDF格式的论文,或者读点休闲的书,一定会比以往的学习方式让你受益更多。
因此甚至有些同学专门为了用上MN而去买了iPad,不过没买的同学也不要遗憾,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MN的局限。
MarginNote的局限
在旧文“SuperMemo给ANKI使用者的有效学习建议”里有这么一段话:
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边界的盐湖,它的海岸线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平均海平面以下396米,它有74公里长,它的盐度是海洋的7倍(体积占30%),它的密度使得游泳者浮在水面上,只有简单的生物才能生活在盐水中。
如果用MN来阅读,你将怎么处理这段话呢?不妨停下来想一想。
大多数同学可能会在关键词上划个下划线,少部分同学可能会添加一个批注和这个摘要组成问答题,如下所示:
问:死海的特点是什么?
答:位于以色列和约旦边界的盐湖,它的海岸线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平均海平面以下396米,它有74公里长,它的盐度是海洋的7倍(体积占30%),它的密度使得游泳者浮在水面上,只有简单的生物才能生活在盐水中。
但实际上用“SuperMemo给ANKI使用者的有效学习建议”一文的标准来看,这样的知识点并不是一个组织良好的知识。
什么是组织良好的知识呢?
它需要简单而具体,如下所示:
问:死海位于哪里?
答:在以色列和约旦的边界上。
问: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是什么?
答:死海海岸线。
问:死海的平均水平是多少?
答:海平面以下400米。
问:死海有多长?
答:70公里。
问:死海比海洋要咸多少?
答:7倍。
问:死海的盐含量是多少?
答:30%。
问:为什么死海能让游泳者在海上漂浮?
答:因为盐含量高。
问:为什么死海被称为死海?
答:因为只有简单的生物才能在其中生存。
问:为什么只有简单的生物才能生活在死海中?
答:因为高盐含量。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SuperMemo给出的解释是: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你需要记住知识的时间越长,你从简化你的项目中获得的好处就越多!
在LEO看来,MN的优势是划摘要,局限也是划摘要。
“划摘要”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加重学习者对这项功能的依赖,可能导致我们在学习时进行转述的积极性下降,使得知识离“组织良好”相差甚远。
如果不嫌麻烦,使用MN也能作出上述组织良好的知识点,可能要多复制粘贴几十次,但前提是不嫌麻烦,而实际上大家都怕麻烦。
史蒂芬平克有句名言:“写作就是将网状的思考,变成树状的结构,通过线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句话倒过来看就启发我们:阅读时,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原话去学习,那我们得到的只能是线性的语言,这离树状的结构和网状的思考还很远。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对知识进行重组,并将这种思考成果通过笔记的形式巩固下来。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思维导图
学习的时机
MN还有一个特色模块就是思维导图功能,我们可以把划取的摘要在这个模块中通过拖拽再组织,形成思维导图框架。但是很多同学使用思维导图来学习并没有达到当初预想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在著名的《学习之道》一书中,作者认为思维导图是组块阶段的学习形式。我们在学习时,首先要通过练习和重复创造记忆痕迹(作者推荐ANKI,见机械工业出版社版第55页),这些碎片信息是构成绝大多数学科知识的基础。有了这些分散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借助意义将它们组合起来,这个过程就是组块。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需要先用ANKI记住碎片化知识,然后再使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碎片信息进行组合。
但是实际上,很多同学都把这个过程用反了。他们常常是听完课就对照书本或讲义去整理思维导图,希望通过这种结构化的输入带来结构化的输出。甚至有些同学是直接把书上的话复制到思维导图软件里,这种简单地换个地方存储的行为真的是学习吗?
如果把建立结构化知识比作织网,要织网首先应该打结,很多个结连在一起,自然就构成了一张网。
对于单个知识点的掌握就是打结的过程,没有单个知识点的掌握就希望建立知识网络,为时过早。
学习的错觉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用思维导图学习呢?
相比用ANKI进行提取式练习,用复制粘贴的形式整理思维导图几乎不用费脑筋,人们都喜欢做轻松的事情;画图是一种囤积,而囤积给人满足感,尤其是忙活半天得到满满一屏文字的时候;误以为整体性输入就能带来整体性输出;商业机构的鼓吹和其他人的错误示范。
其实只要学习的过程中多加反思,就能及时发现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弊端。
当我们发现记了很多却不想回头看时,当我们想看却找不到那么大的屏幕和纸张时,当我们看了几次却发现不进大脑时,就需要重新考虑这种方式是否运用得当了。
根据《认知天性》一书的观点,相比提取式练习,通过重复阅读书本、纸质笔记、电子笔记的学习质量都是不高的,我们也容易在重复阅读之后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需知识,从而产生一种能力错觉。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总结
MN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确实提高了信息加工的便利性,但若要得到组织良好的知识,我们还需要更加积极主动些,切不可过度依赖划摘要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适用于学习的组块阶段,组块的前提是我们先利用ANKI一类的工具将基本知识单位掌握牢固。
相同的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这里引用Notion官方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We shape our tools, thereafter our tools shape us.” – Marshall McLuhan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勤而行之: 如果是在准备大型考试,切不可为了省时间过度依赖划摘要,切不可为了结构化输出在一开始就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结构化输入,那样牺牲的将是学习质量。
相关阅读
1/ SuperMemo给Anki使用者的有效学习建议
2/ 转述的方法,如何把书读厚
3/ 康奈尔大学学习策略中心:康奈尔笔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