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冬天很冷:明年会有不少民企面临倒闭

2017-12-25 A森 A视野

欢迎铁粉加A森粉丝群

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联系A森加群

文 | A森 (公众号ID:AndsonVision)

老铁们,先跟大家说一声:圣诞节快乐啊~


这个周末A森和一群民营企业家出去happy去了,所以一直没有更新文章,先跟大家说一下抱歉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周末政策方面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


  • 央行研究局局长建议,扩大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权利;

  • 财政部,打消地方债中央买单“幻觉”和政府兜底“幻觉”;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去杠杆仍是头等任务;

  • 央行副行长,打好防范风险攻坚战,先要控制好总体杠杆率;

  • 中央财经领导办公室副主任,今后三年污染治理的力度不会减弱。


A粉们,大家是不是毫无感觉?不慌,A 森帮你先归纳一下,主要内容无非是:


  • 地方财政压力大,允许发债,但是,中央不会帮你兜底,你要自己自负盈亏;

  • 明年最重要的经济任务,仍然是金融降杠杆、防风险

  • 环保风暴会继续刮,低端重污染产业继续处于被淘汰中。


而所有这些与上周的经济工作会议的主旨可谓是一脉相承,即中央希望中国经济是高质量发展,而不是继续依托重污染、高杠杆、和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来发展经济;后者其实是不可持续的。


前面几篇文章我们有提到,其实经济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模式,长期确实是对中国经济的利好,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转型毕竟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当中还夹杂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可谓知易行难啊~


而这个周末,我的那些民营企业家朋友,则也是对我大吐苦水:现在钱太难赚了。做生意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常常感慨,是不是中国经济的冬天就要来了?


坦率说,在闲聊之余,A 森感觉,这些所谓的有钱人,真心比普通工薪层更加焦虑。为什么?因为当年好不容易实现了财富自由,可是现实却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重回工薪层。正所谓,家大业大,压力山大啊。反倒是普通工薪层,反正就是拿着死工资,每个月就那么回事,风险其实并没有这些民营企业家那么大。


知道我的A 粉都了解我,A 森一直强调人要积极乐观。因此,在开始今天正式的行文前,A森在此先表明本文的立场和观点:


明年很多传统行业的民企将面临倒闭的风险;但是,明年也是更多的民企乘着国家政策的春风,走上人生巅峰的绝佳契机。



明年是民企的冬天


要说民企经营困难,其实也不是第一天了。金融危机后,凡是原本搞出口加工的民企老板,基本上现在已经昏死过去一大批了。同样,伴随着房地产多次调控,许多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也被高昂的地价给淘汰出局。


不过,如同本文一开始所提到的政策信息,说实话,大家其实更加焦虑了。


大家知道,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可是,众所周知,民企要想从银行里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其生意扩张,一直是非常难的。所以,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民企在做生意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选择了这样几条路:要么通过负债把体量做大,然后赶紧上市,确保现金流不要有问题;要么,就是反复包装、拼命扩张,争取有“傻子”不懂经,愿意接盘买下;要么,就是在极为谨慎的经营中,混吃等死。


就这样大家混了蛮长的一段时间。尽管生意经营非常吃力,但是,基本上不少人还是能够勉强支撑。


可是,金融降杠杆是明年的经济政策头号任务。这个对于很多民企企业家来说,那就是直面世上最古老的问题——生存,还是死亡?


如A森之前的文章《明年不加息!买房的可以安心了》中所提到的,所谓金融降杠杆,其实就是变相货币紧缩。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当货币紧缩后,由于市场利率更高了,或者融资的难度加大,国内消费就会萎缩,大家的投资意意愿也进一步下降。


作为民企来说,本来融资能力就远远不及国企和外企,那么现金流怎么办?类似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基本上就是大量的应收帐款其实根本收不回来。比如,大家可以查一查国家统计年鉴,你们会发现中国建筑业的应收帐款数量是每年快速增长。说明大家其实都是现金流紧梆梆的,稍有不慎就是回到解放前。


而那些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企业,基本上也会随着普通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下降,而面临亏本、清仓。比如,大家可以看看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服装业,越来越多的品牌处于事实上的严重亏损。


当然,融资问题还不是最大的风险,紧接着就是环保问题。中国非常多的民企,其原始积累离不开对环保的透支。比如造纸业、钢铁、化工、水泥、养殖等等。今年全国刮起环保风暴后,很多民营企业由于不能达到环保标准纷纷被关停。


说实话,这个事情本身,国家没有错误。但是,对于民企来说,本来钱就很难赚了。如果你要把环保类的成本加进去,基本上人家也确实可以歇菜、钓鱼去了。可以说,这就是经济转型的阵痛,没有对错,只有直面。


当然,在A森看来,对于民企最大的挑战,恰恰是地方政府的沉重负债问题。其实,这个事情也不是新鲜事情了。


地方政府不仅是该区域的经济守护者、组织者,也是福利的发放者。说实话,压力非常大。所以,当它发现自身原有的税收不能覆盖财政支出时,它基本上只有两个办法:向企业加税,或者向居民征税。


我们知道,过去两年全国超级房地产牛市的背后逻辑,其实就是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的相关收入来实现财政增收的。但是,目前普通居民家庭的高负债(大部分是房贷),已经使得短期内继续靠房地产来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不可能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国企往往是受到各种政策支持和保护的,毕竟保护国有资产不要流失,是一项基本国策。所以,各种政策都是向国企倾斜的,尤其是土地、税收、金融、市场准入等等。


那么,当地方财政压力山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收入时,民企基本上属于“责无旁贷”。


因此,大家不难理解,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膨胀、金融降杠杆、环保风暴,以及越来越高昂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民营企业明年将遇到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


截至2015年,全国民营经济中,成立时间为2年以下的企业,有80%左右; 5年以上的,只有10%不到;其中,10年以上的只有2%。换句话说,你创个业,能够挺过2年的,概率只有12%;可以挺过10年的概率瞬间只有2%。民企经营困难,可见一斑。


这还是没有实施金融降杠杆、环保风暴和地产债务需要靠大规模发债的前提下。很难想象,到了2018年年底,10年以上的民营企业还能不能保有2%的比例。



2  中国才是全球经济的唯一风口


于是,很多民营企业家开始思考,是产业转型,还是抛弃原有产业大举买房,或者把资金全部搬到国外去。


A森真的非常理解。有钱的,更怕哪一天突然没钱了。


可是,在思考任何投资及财富规划前,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投资哪个国家?然后就是哪个行业?最后,才是怎么投资?


最好的案例就是19世纪上半叶,有大量欧洲移民纠结,是移民去美国,还是去阿根廷。因为那个时候的阿根廷经济如日中天,美国却还原始的很。当我们现在回过去看,这个选项非常清晰。阿根廷在20世纪债务违约N 次,而搞过军政府统治,经济一塌糊涂;而美国,不用说了,全球第一。


所以,选择一个好的国家进行投资,是财富管理的第一步。


那么,现在的全世界风口到底在哪里呢?毫无疑问,中国!


其实,就看一个指标即可,国民储蓄率(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的加总),中国是全球最高,达到47%。而其它大多数国家基本上是个位数的水平,像美国只有3%。


打个比方,想象一下你自己的家庭,当你家有一大堆存款,即使你同时欠了很多钱,但是,你仍然有机会去调整财富配置,无非是选择房地产投资,还是理财产品,还是买保险。


可是,如果你家几乎没有存款,你要想把家里财富做大,你想的第一步不是怎么规划,而是怎么先得到第一桶金。


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从0到100万的难度,远远大于100万变成1000万。


目前,中国由于其极高的储蓄率水平,我们正是处于如何将100万变成1000万的阶段。而放眼全球,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处于0变成100万的阶段。


A 森知道,这个结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难接受。那么我们举一个例子吧。


现在的中美关系,非常类似于一战以后的英美关系。现在是,中国负责生产,美国负责消费;那个时候,是美国负责生产,英国负责消费。


一战结束后,那个时候的美国跟现在的中国一样,拼命生产各类产品,然后卖掉,来赚取巨大的出口利润,并把这些利润中非常大的比例转化为储蓄,用于扩大再生产。


问题是,刚刚打完一战后,欧洲国家个个都穷的一塌糊涂。即使像老牌帝国英国,也是满目疮痍。因此,美国生产的东西,根本无法被英国及其它欧洲国家全部进口并消化掉。所以,美国在1920年由于产能过剩,发生了极为严重的经济萧条,同时,其它国家也被传染了,大家都在1920年出现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问题。


可是,第一个经济复苏的国家,是美国,在1921年。由于美国的企业像今天的中国一样,大量生产并赚取利润,它们有着极为高的储蓄率。这些企业在经济下滑后迅速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从而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盈利的增长。


而反观当时的英国,由于欠了美国一大笔钱,国内债务高企,不得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基本上一直没有怎么缓过来。


同样,今天的美国就如同当时的大英帝国一样,债台高筑,光国债就已经突破20万亿美元大关,8年前这个数字才7万亿美元。如果不是以中国为首的储蓄大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美国经济早就崩盘了。


所以,为民营企业家,你可以有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你也可以出去游学、或者买保险,但是,无论如何不要轻易放弃中国这个市场,否则你的财富增长之路将面临巨大阻隔。


最后,为了进一步证明A森的观点,稍微列举几个有意思的信息给大家吧:


消费类跨国企业在中国产生的盈利,平均占其全球生意的10%~15%;

今年不少美日韩公司,实现两位数营收增长,主要利润来源就是中国市场;



抱大腿,好发财


尽管现在民营企业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可是放眼全球,貌似也就中国市场仍然具有很多的机会。那么,作为民营经济,后面该怎么办呢?


“转型”两个字,相信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脑海里的第一选项。


过去大家都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基本上都是以大量的劳动力投入,结合对环保的轻视,来追求生意的快速增长。


可是,现在这样的时代貌似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正是大家焦虑重重的主要原因。


A 森有个习惯,就是当遇到问题时,喜欢先回到起点看看。同样,当民营经济遇到很大挑战时,让我们回归生意的本质吧。


一切的生意到最后,无非是去满足付钱者的需求。换句话说,有需求的地方,就是有生意的可能性。


那么,问题来了,目前中国市场的最大的需求是什么?


其实,国家已经非常清晰的表达了——高质量发展模式。


我们都知道,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迅速赶上发达国家,以日韩的宝贵经验来看,就是推行产业政策。


所谓产业政策,简单说,就是政府出台大量的政策扶持企业去好好经验的产业,从而实现整个国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产业升级。比如,以前你只能生产衣服,现在你可以生产笔记本电脑,甚至是高端轿车。


在日本和韩国,它们的模式基本上是,政府和银行大力扶持本国的私人大型财阀去实现产业升级。然后,大量的中小民企,以服务供应商的形式,加入到该产业中,为该大型财阀提供产品和服务。


比如,日本的汽车行业。围绕着丰田这家超大型私企财阀的,是大量的中小民企,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和零部件。有的根据丰田的要求提供汽车的螺丝,有的提供玻璃等等。完了,当这些零部件送达丰田的流水线时,它只要将满足自己标准的零部件迅速组装好即可。


其实,这个也就是现代产业链里最重要的供应链的概念。一家大型的企业,就像苹果公司那样,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诸如,设计、提供标准和要求;然后,像富士康这样供应商,则聚焦于提供流水线生产等服务。最后的结果,则是苹果和富士康都赚到了钱。


同样,现在国家大力扶持大型国企和私企实施中高端产业的升级、换代。对于中小型民企来说,你可能无力得到类似的扶持;可是,你应该思考是否可以成为该大型国企或者私企的供应商,这样你的生意就得到了非常好的保证。


可能大家觉得很难,那我举个我自己身边的例子。


A森所在的公司,常年有外出的需求。一般,我们就会去选择和一家商务车公司合作,他们提供商务车的全程服务,我们以月结形式支付费用。这位商务车的老板,其实就是一位非常普通的本地中国人,也没有什么背景。但是,凭借着非常好的服务,适时的嵌入到了我们这样的公司业务中很小的一块业务需求,从而使得他自己的生意得到迅速成长。


据我所知,这位非上海本地的新上海人,已经在上海有好几套房子,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A 森真心觉得,非常佩服。


说了那么多,其实归纳起来就是很简单的道理:作为民营企业家,转型的最好方式,就是成为大型国企或者私企(像阿里巴巴)的外部供应商,然后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和发展。有大腿,就要学会抱紧;没有大腿,想办法也要抱到大腿。这才是宏观经济转型期,最好的生存之道。



4  结语


今天的文章,有点随笔的感觉。基本上,是基于A 森与朋友的闲聊过程中,大家的感受和经验而写的。如果有什么地方,A 粉们感觉意犹未尽,也可以加入A 森的微信群,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接下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几个重要观点:


  • 中央希望中国经济是高质量发展,而不是继续依托重污染、高杠杆、和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来发展经济;后者其实是不可持续的;


  • 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膨胀、金融降杠杆、环保风暴,以及越来越高昂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民营企业明年将遇到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


  • 作为民营企业家,你可以有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你也可以出去游学、或者买保险,但是,无论如何不要轻易放弃中国这个市场,否则你的财富增长之路将面临巨大阻隔;


  • 作为民营企业家,转型的最好方式,就是成为大型国企或者私企(像阿里巴巴)的外部供应商,然后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和发展。有大腿,就要学会抱紧;没有大腿,想办法也要抱到大腿。这才是宏观经济转型期,最好的生存之道。


经济其实跟大自然一样,是有春夏秋冬的。每一个经济转型期的冬天,都会像植物一样,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倒闭。其实,很正常。


然而,对于个体的民营企业家,如果不想成为被冻死的那颗小树苗,你要做的,就是认清形式,尽快摆脱负面情绪,多多投资人脉和知识,争取成为新兴行业的大企业的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从而才有机会实现企业转型。


在经济领域,最无用的是同情和消极;最有价值的,是广结善缘、积极乐观、和博闻强记。


可以想见,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明年会有大量的民企面临倒闭;但是,调整本身,也意味着,明年恰恰是民企转型的元年。


想想70年代成立的耐克,恰恰是美国滞胀最严重的时期;90年代末转型的苹果,正好处于互联网泡沫的尾声。它们可以转型成功,你也可以。


任何投资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涉及个人及家庭的现在和未来的。因此,请关注我(下方有二维码),给到你不一样且更全面的财经讯息和分析,帮助你实现讯息与投资完美衔接。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也可以转发给到你的小伙伴,并记得打赏啊。

转载的朋友,请理解原创的艰辛,务必在转载时与A森取得联系获取A森的同意,并标注好“本文转载自公众号A视野”

公众号二维码

赞赏码

A森个人微信号

推荐阅读

2018年最大的攻坚战 —— 很缺钱!

2017/12/22 A森 A视野

今日重磅!中央经济会议全面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2017/12/21 A森 A视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