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来聊聊,野生禁令该禁止吃甲鱼吗?

梅姗姗 风味星球 2020-11-10

2020年2月25日,《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这是深圳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地区性反馈。


*深圳市人大常委官方网站


炸开争议的是其中一句话:全面禁止人工繁育、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这里“人工繁育的陆生野生动物”包含了龟、甲鱼、蛇、鸟、昆虫等,很多都是岭南传统的烹饪食材。


*168养殖网


相信绝大多数的你们看到这句话后,第一反应和我一样:啊 ?家养的也不能吃了?那很多传统粤菜岂不是要消失了?




展开这个话题前,想先说一个故事。

一九二一年的一天,梁实秋随父亲梁咸熙去北京八大楼之首的东兴楼吃饭。梁家在东兴楼是常客,堂倌 —— 也就是领班 —— 见到了就会直接带去常用的包厢。不巧的是,那天包厢全被外交官王正廷订了,堂倌无奈,把梁家安排到了差一些的房间。

*搜狐


堂倌不好意思,不一会儿便端上了一盘“热腾腾,黏糊糊的东西”,说孝敬大家。“王外交官今天宴客,点了一味熊掌。我偷偷匀了一些出来,给大家尝尝”,堂倌说。

熊掌是什么滋味?

以下是梁实秋原版描述:味道自然不太难吃,但触觉方面,并不感觉愉快。而且不但不愉快,还好像难以下咽!于是梁家一桌,谁也没想拣第二块。后来即便又有人送给他过新鲜的,他也立刻转手送人。

梁实秋在写作

*澎湃


对于从小不缺好吃好用的梁实秋,吃熊掌的体验让他深刻的意识:真正的美食,从来是色香味的享受,根本不必邪魔外道地去搜求珍异。

上天虽待人不薄,口腹之欲终究是要有个限度。” 他说。



岭南人从宋代就开始记载食野味的历史。只不过那个年代,与其说是达官富人“搜求珍异”,不如说是当老百姓的温饱尚不能得到满足,便有什么就吃什么,先保证活下去的存在。

人是杂食动物,所以类似蛇,蝉这些,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下跑的,只要能让人活下去,都能成为盘中食物。在那个在人均寿命45~50岁的宋代,没人知道什么叫“疾病宿主”,也没有流行病治疗科室死亡是一个时刻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现实

对某种食材的逐渐熟悉,带来的便是烹饪方式的进化。慢慢地,食物的意义开始发生变化。有的人赋予它“强身健体”的价值,有的人赋予它“治疗疾病”的能力,慢慢地,很多原本只是为了生存果腹存在的野生动物,被保留了下来 。

当时的蛇胆广告

*广州日报




中国人工饲养蛇和甲鱼这类陆生野生动物已经很久了。

需要说一下,当我们在聊动物的时候,我们一般是指四大类动物:

第一种是同伴动物,就是家里养的猫狗;
第二种是经济动物,就是我们会吃到、用到的动物;
第三种是实验动物,就是医疗实验里需要用到的动物样本;
第四种是野生动物,就是自由自在生活在大山树林里的动物。

熊猫由于曾经极度濒临灭绝,所以不得不实施人工繁殖,但目的仍然是训练其野外生存能力,确保有朝一日可以回归大自然

*微博


蛇和甲鱼等属于第二种,虽然人工繁育已经发展很久,还是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和隐患前段时间,《财新》杂志就采访了这么一个拥有正规野生动物人工繁殖许可证的养殖场。

原来在2003年,原国家林业局有出台一个名单,将54种陆生野生动物列入《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这里面除了允许人工繁殖饲养果子狸,还有水貂,中华鳖(甲鱼),林蛙,蝎子等 (但当时国家并没有给出原因,为什么选择这些野生动物进入允许养殖范围)

东北晒林蛙

*新浪博客


厂主说,像这样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原种还是来源于野外。就拿水貂来举例,先从外面抓来,开始进行人工交配 ,第三年才能基本成规模,第六年才能形成较大种群,成本比野生直接抓高三倍不止。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倘若混进来几十只野生的,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区别开”。

所以几乎没有一家人工养殖场是完全合法的。混纯野生动物进来的行为成本极低,而且既然已经获得了合法许可,卖出去都是一样的高价。这里面的现实风险以及管控难度,倘若不用一刀切的方法,几乎完全没可能真正有效控制




当然,法律只是约束的一部分。面对我们熟悉了一辈子的甲鱼、蛇等食物,真正要改变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观念。

十一世纪到二十世纪的欧洲,当男子之间有纷争,“决斗”是唯一解决纷争的方法:矛盾冲突的双方,一个给另一个下战书,不接受就会被族群视为懦夫,到死不可翻身。

美国建国国父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是死于“决斗”中

*维基百科


接受了,就要选择日期,各带着一个证人,到约定的地点决斗。一开始是用剑,后来是用枪。决斗之后,前面的纷争一笔勾销。不见得一定一死一活走出决斗场,但死亡总是绕不开的结局。

然而到了今天,再也没有人会认为这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好方法。归根到底,是我们对“什么是荣誉”的定义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同样的,我们对于很多食材的认知,也需要发生一定的认知转变。

吃蛇也好,甲鱼也好,他们到底满足了我们什么?果腹吗?我们早已过了那个需要吃野味活下来的年代。再往下挖,你或许会发现,满足的还是我们炫耀的心理,那些我们自己赋予它的“附加故事价值”

王希富老师

*《风味人间》


去年年底,我采访了宫廷菜传人,《风味人间》第五集清酱肉的制作者王希富老人。王老爷子祖父是宫廷御厨,父亲和哥哥们都是民国时期京城最著名饭庄的掌勺。他从小耳濡目染,知晓各色宫廷菜式的做法,也经历了过去近百年中国传统菜肴,从传承到消失,再到尝试复原的过程。

我好奇的问他,你的味觉记忆里藏了那么多中国厨艺巅峰时期的作品,你有想过在精力还允许的时候,把它们尽可能的一一复原吗?

清酱肉的制作就是王希富老师复原的手艺之一 

*《风味人间》


他的回答很简单:没必要。

“当时很多东西的出现,都带有那个时代特定的语境。像熊掌,其实皇帝是不吃的,它是清政府垮了以后,八大饭庄为了满足有钱公子哥对宫廷生活的想象,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无论是口味,制作,还是食材原料,都早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 

我们真正要传承的是背后的理念和手艺,那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王希富老爷子说


作者:梅姗姗(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
头图:新华社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面对这个全面禁止养殖野生动物的禁令,你的想法是什么?
来聊聊吧!




▲点击图片观看
▲点击图片观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