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试了上百家火锅的导演们,告诉你为啥非吃这些家!

风味君 风味星球 2022-07-28

农历腊月28,《沸腾吧火锅》第二季正式开播。转眼间六周过去,十八道火锅也尽数登场。如果还没来得及看,或者想重温任何一集,记得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我们随时出现在每一个你想吃火锅的瞬间。



这一季的拍摄准备从去年7月开始,到播出完毕一共历经了8个月。因为疫情,原本探索国外火锅的愿望落空了。回归国内,我们还能带给观众什么惊喜?这是导演组在前期策划阶段不断思考碰撞的问题。


最终的灵感来自于一次闲聊。


每周不同的主题,开集都会播放不同的动画


总导演许芝翔还记得那一天:当时大家在讨论火锅到底是什么?辣还是不辣?吃不吃海鲜?这个食材配哪个最好吃?甚至,我们吃的是不是火锅?!突然地,当我们把这些问题分门别类的放到一起,我们发现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分集方式和形式上的创新么?


于是就有了这六周的主题:“非辣不可”、“这才是鲜味”、“干了这碗神仙水”、“美好食物终成眷属”、“最爱杂碎”和“这也算火锅?”



伴随着每一集的播出,日夜加班的分集导演也逐渐走出了机房。我们赶紧抓住了他们,聊了聊拍摄过程中他们的一些观察和发现,尤其对于火锅的新体感。


以下是他们的口述。



关于火锅是什么?



“新疆椒麻鸡火锅”导演王正浩:如果去追溯火锅的起源,会发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火锅从最早的一锅炖煮、分食而用,到逐步发展为边涮边吃、多人围食、持续加热、自己动手,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变化。如今我们对于火锅的认知,是百年观念不断演化塑造的结果。


我们是抱着柏拉图终极三问式的态度去追问火锅的:火锅是谁?火锅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然后盘点了全国各地各种冷门火锅的,逐渐形成了一个认知:火锅是一个在不断进化的美食。

凉菜可以变成火锅,普洱茶可以变成火锅,榴莲可以变成火锅。烧鸡公火锅,先吃鸡肉后涮菜;香辣猪蹄火锅,家常菜与火锅的创意结合。越来越多我们熟知的吃食,正以火锅的面貌和我们重新相识。

新疆椒麻鸡火锅,挑战了很多人对火锅的认知



关于故事主人公



“内蒙古冰煮羊火锅”导演乔永志:虽然我是北方人,却从未体验过接近零下三十度的天气。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拍摄,对摄制组和拍摄对象都是前所未有的经历。虽然牧民们常年都在对抗这样的温度,但他们会选气温相对容易忍受的时间在室外干活,也有自己烧的暖气供应。为了我们纪录片的拍摄,牧民们其实也吃了不少苦。


零下30度的草原


日出日落前后这段时间的自然光是我特别看重的,在草原四天的拍摄时间,有三天都是在这个特殊时间段抢拍,这意味着我们要很早起床从镇上赶到草原才能拍到日出,傍晚日落前后又是白天温度最低的时候,经常起风



我是希望能拍到父子共同骑马的场景,因为家族的熏陶使得大儿子都仁也非常爱马,父子之间多了一个共同爱好。这个场景我希望放到日落前,用长焦镜头把金色的太阳作为画布,而恰好那个时间是草原上风最大的时候,风太大对讲机几乎失效,两人在远处骑着马全靠看我们手势来走位,这个场景拍摄了将近两个小时。


太阳下的父子俩


父子二人问了三四次“拍完了吗”,每次我都说“快了”、“最后一个了”这个场景拍完之后,父子两人眉毛和胡子上都结上了冰。这是我印象最深的场景。这个场景把大家都冻坏了,还险些被他们拒绝次日的拍摄。


“恭城油茶火锅”导演刘力:踩点”(即找寻本地合适拍摄的餐厅)过程中,我们秘密探访了很多家油茶火锅店,最终选择黄姐和陈哥夫妇的“好滋味餐馆”,还是因为他们质朴的性格和认真的态度。

陈哥和黄姐


黄姐从第一次见到我就一直在强调打油茶需要耐心,“你着急了就打不出那个好味道”,那时候她还不知道我的来意。

其实在恭城几乎每个人都会打油茶,方法和口味更是“千人千味”,很难评判到底谁家的油茶最好喝,但打油茶的人是否用心,这是很容易尝出来的



火锅背后的人文变迁



“潮汕卤水火锅”导演傅娴婧:卤水火锅大多集中在汕头澄海,也是卤鹅最最负盛名的地方。早些时候,狮头鹅被用作看家护院,就和人类生活关系紧密


潮汕人非常重视宗族关系,敬重神明,宗族文化与饮食文化相融,过节和祭祀上一定会摆上卤鹅。卤鹅剩下的鹅下水,比如鹅肠,鹅腱,鹅爪等,配上浓香卤水,自然而然形成了一道火锅,也是中国人将杂碎物尽其用的又一个样本。

典型潮汕的老房屋


“云南腊排骨火锅”导演杨乾纳西族是外来的民族。起初他们的饮食非常单调,以蔓菁(一种根茎类植物)为主。明代改土归流之后,他们的饮食逐渐繁盛。


纳西族的奶奶


纳西族先民在大研古镇定居,房屋围绕着“四方街”呈放射状分布,“四方街”就是集市,每天马帮商旅穿梭其中,流通贸易,当地人的生活、文化和物产因此变得丰富。


纳西族的房屋


之所以会有腊排骨,是因为制作好的腊排骨最适合作为马帮商旅路途中的“方便速食”。这进而也成了纳西族朝山进香祭拜祖先时的“炊锅菜”,只要取下几块,放进锅里,搭配蔬菜,便是一顿热乎乎的美味补给。



神奇的火锅



总导演许芝翔:最神奇的就是贵州臭酸火锅了,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这个真的是吃的吗?说实话,一个性格如此霸道的火锅,真不是每一个导演都能够驾驭的,所以我们请上一季拍摄贵州牛瘪火锅的导演再次出山。


其实,无论是臭酸火锅还是牛瘪火锅,它们只是听起来不太友好,当你真正去到当地,品尝这种火锅时,你就会发现它们拥有的是完全不同于常见火锅的别样魅力,它们是当地人的生存智慧,美食没有高低美丑之分


“恭城油茶火锅”导演刘力:初次去恭城还是五年前,那次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湿冷油茶。湿冷不用提,每一个在南方的冬天失去暖气庇佑的北方人都深有体会;油茶则是当地人对抗湿冷的利器。那段时间的每顿饭,当地朋友都会准备一锅油茶放在饭桌中央。说实话,面对这一锅黄中泛绿的“神仙水”我是抗拒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油茶的滋味


然而一方面不想驳了朋友面子,另一方面身体真的需要点热汤来提供热量,就这样,我硬着头皮喝了几天油茶。返回南宁之前,我对自己说,再也不碰这东西了。

然而没人逃得过“真香定律”,回到南宁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刚好家附近新开了一家供应油茶的桂林菜馆,我鬼使神差的就去喝了。当那种微苦、辛辣的味道再次刺激我的味蕾,那种喝完浑身冒汗,神清气爽的感觉再次如约而至时,我确定我爱上了油茶。



关于疫情



总导演许芝翔:突如其来的北京(元旦期间)疫情,导致原定的拍摄计划有较长时间的延迟,不得不临时修改我们整个制作的周期表。也会有导演因为拍摄的疫情,而不得不回到北京后接受隔离。

为了最大程度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预留了后备团队及时顶上,同时在制作周期也相应的给出了充分的回转余地,虽然在后期制作时,依然变得很紧张,但大家还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解决了所有问题。


城市的温度



“北京卤煮火锅”导演王正浩: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北京。站在故宫,我被对称庄重的皇家建筑所透露出的气势震撼,却始终感觉多了一份冷清,少了一份温热。


后来我慢慢熟悉北京,逐渐喜欢上它的另一面:那些藏匿在街头巷尾的众多小店。我拍卤煮火锅,也是因为制作它无需高深的技法,没什么雅致情调,却不着痕迹的投射了我们对待食物的态度:平凡、温暖、不动声色


拍摄过程中我有机会见识过几家卤煮店深夜食客的样子:有人一身职场装扮,凌晨一点多,只身一人来到店里点一份卤煮。也有半夜过来吃卤煮醒酒的人,几块火烧下肚,酒意慢慢散去。

在这座席卷着两千万人涌入浪潮的首都城市,胡同深处的那些看似普通甚至粗犷,却冒着热气烫呼呼的吃食,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食物也是一种亲密关系



“贵州酸汤鱼火锅”导演马肖杨:最初遇到小燕子一家,是看到刘勇帮小燕子清理鲶鱼,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鱼身上。俩人话虽不多,配合却出奇默契。在调研拍摄中,我们渐渐发现,这家看上去并不显眼的小店,很多食客都是住在附近的职工家属,日子久了,它更像是一家“老街坊”食堂,即便在旅游淡季,也依然热闹。


刘勇和燕子


和人一样,在美食相逢的探索中,每种食材也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无论是椰子和鸡之间的清新邂逅,还是大肠和咸菜之间的取长补短,亦或是传统搭配豆腐和鱼之间的珠联璧合……在这些固定的食材搭配里,既能够看到人类的智慧和哲学,也能看到所在地的市井和烟火。



无论是主动去寻找我们赖以生存的天地和水土,还是与外来食物不期而遇,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了一种认知,也更加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





其实每一集纪录片的背后,都有一群人在为故事创作努力。《沸腾吧火锅》第二季的背后,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又好吃,专业又带着温度的人们。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这是《沸腾吧火锅》第二季的主题,也是我们想传达的感受:人生再难,吃顿火锅就好了!

再次感谢大家对于《沸腾吧火锅》第二季的支持。



作者:风味君
排版:风味君
头图:《沸腾吧火锅》第二季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点击图片观看

▲点击图片观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沸腾吧火锅》第二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