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又又又改版了,如果没有星标,公号文章就会渐渐沉底,我们可能会长久失联哦!
记得星标“风味星球✨”,爱吃的人不走散~
*《风味原产地·贵阳》
折耳根,又称鱼腥草,高端进阶的香菜。拥有让人瞬间上天堂or送人离开、封神or封杀的超能力。恨的人三公里外就会架起警戒线,爱的人一顿也少不了。中国三十四个省份,能够串起一张折耳根爱恨血泪史。
云贵川渝四地,因血统里的“臭”味相投,成为折耳根党的主要盘踞地,江湖人称西南F4。而我作为这个充满水泥气息又略带硬核的神秘团体的一员,可是在折耳根下立过誓的:“从此折耳根由我们守护”!
云贵川渝之外,我们以这种特殊的味蕾标记相认,彼此以信号为鸣,心领神会。“没有折耳根没有灵魂”,是最深入人心的广告语,“能下三碗饭”则是对一份折耳根的最高评价。即便全世界都唾弃折耳根,依旧有我们在摇旗呐喊,以为折耳根正名的终极目标而努力。
说到这里不得不问,这种多数外省人避之不及的食物,为何偏偏云贵川渝像被集体下了降头,味蕾如此统一?每个“F4成员”都是从小就会吃折耳根吗?如果一个外地人从小在西南地区长大,也会被同化吗?要我说,这可能是一场折耳根针对人类的巨大阴谋,而我们有幸被选中。大多云贵川渝地区的孩子,从小就有稀里糊涂地被父母喂折耳根的经历。会吃饭开始就接受“折耳根训练”,从新手期的“打死都不吃”到适应期“吃着吃着突然就好吃了”再到成熟期的“几天不吃甚是想念”,也不知是味觉顿悟还是基因突变,总之就是爱上了、沦陷了,不明不白。折耳根与其他易被舌尖驯服、口感顺畅的食物不同,它味觉凶猛,浑身散发“生人勿近”的气息,而征服的秘密在于等待:忍耐肆意浓烈的腥气,等待味觉横冲直撞,自此从腥气到清香,苦尽甘来。而绝大多数受害者,以凉拌菜举例,或是直接生嚼、或凉拌后未经腌制,或调料风味不佳等原因,从此和折耳根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其实,折耳根,缺的可能只是一次机会。四川人在这点上很有发言权,过夜的凉拌折耳根,酱油充分浸泡,腥气消退,唇齿只留清香。更多云贵川渝也相信,一个觉得折耳根好吃的人,再坏也不会坏到哪去。但如果一个人一听“折耳根好吃”就开始破口大骂,这个人你要当心点,搞不好以后偷偷往你的炸洋芋里加香菜。折耳根出现频率实在太高,我们只能“打不过就加入”。每每上桌,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洗脑中,我们会不断怀疑自己的味蕾:真的不臭吗,我再尝尝?同时,带着对这道暗黑料理的征服欲,看到折耳根,便肌肉记忆般拿起了筷子,就这样,折耳根成功PUA了我们。关于折耳根,人类的悲欢各不相通,作为撕逼界网红,拥护者和仇恨者们在网上早就吵过八百遍了。但也由此掀起了一场就其腥气味道的严肃讨论:究竟是鱼腥味还是土腥味。正方一辩:明显是鱼腥味,想起我都头皮发麻;
反方一辩:不是海里的味儿,是带着土气的的土腥。
正方二辩:是河里淡水鱼的,像在嚼生鱼鳞,不然怎么叫“鱼腥草”?
反方二辩:鱼腥和土腥我分不清吗,像刚从地里扒拉出来生味。
折耳根就是这样一种情感极致、拒绝中庸的食物,兼具清爽和腥臭的矛盾口感,浓烈鱼腥裹挟泥土土气的冲劲,带着草木根须的微苦涩味,进口辛香强烈,鲜嫩咀嚼后有丝丝回甘,质地既脆且韧,融合成清爽且腥臭的魔幻矛盾口感,瞬间魂魄出窍升天。云贵川渝对折耳根的爱意,各有各的大胆热烈。根据各地菜系理论和体系,如今年轻一代的云贵川渝接班人,已经疯狂发展出折耳根酸奶、折耳根披萨、折耳根蛋糕…让不爱者无路可逃,只能被迫扫雷。有“折耳根市”之称的贵阳,作为F4的朝圣地,凭借日消耗量三万斤的疯狂,跃升为全国折耳根消费量最大的城市,这里,没有一根折耳根能活着离开。早饭肠旺面,小菜有;午饭烙锅,蘸水有;晚饭土豆饼,馅料有;包饼油条,有,恋爱豆腐果,有,大部分贵阳人解剖后,也有!吃折耳根是贵州人的下意识动作,切碎的折耳根口感生脆,混在黏糯油润的糯米饭里,被层层香气包裹,既保持口感的平衡,又不失独有的浓郁香辣,画龙点睛。炸洋芋的精髓在于折耳根,贵州人反客为主,以折耳根本身的腥、苦、臭,迁就中和辣椒的咸辣,又能凸显本身辛香的独特滋味,这个解题思路不得不说很有趣。折耳根切得细碎,趁着刚炸好的洋芋热气,香味渗入洋芋的每个金黄色的肌理,辣椒的醇香与折耳根特殊的清香融合,滋味充沛,一颗颗挑出来仔细咂摸,才是这道小吃的重头戏。制服多数人诟病的腥气,贵州人的破解之道在于切碎,凸显脆韧本味;四川人喜欢用盐腌制,浸泡几个小时,腥味完全消失;或者略微过水,去掉腥味并且回甜。作为川渝下酒经典三件套之一的折耳根拌胡豆,是成都人从小吃到大的本地沙拉。胡豆挑嫩的,煮久一些,舌头一捻就化,搭配折耳根嫩叶,虽然没有根节柔和,酸涩粗粝,但烫过几秒后,涩口和腥气会消解大半,佐以酱油、醋、白糖、花海椒,口感绵实兼具清脆爽嫩。重庆人奉行极简,野葱折耳根,葱粗野但不失清香,折耳根气息生猛,一攻一守,相互克制。生吃、烹炒之外,折耳根的根,尤其适合炖汤做配料,搭配炖排骨,汤色奶白,味道清香,根节乳白肥美,丝毫不被汤料掩盖滋味,唇齿在生脆和面糯中游走,让平淡的食材瞬间有了回味。不管是蘸水还是主菜,辣椒油绝对是不可或缺的灵魂。糊辣壳海椒就是其中代表。贵州本地的辣椒由柴火烤至微糊,搓磨成辣椒面,辣味醇香厚重,焦而不燥,重庆会在辣椒油里加上核桃,核桃敲裂口整个放入,用于增香。春天头茬的折耳根尤其香,相比人工培植,野生的折耳根味道更足,都是嫩芽,色泽粉嫩,味蕾轻盈,放在鼻子上闻腥气根本不重,清雅香气直冲脑门,爱好者们大可放手一搏。太细的根部滋味肤浅,韧劲不足,选粗点的根,尤其是耳根靠近叶子的那截最好吃,叶子最好选芽孢期间的叶子,绿叶子太老,紫叶子嫩郁饱满,红尖的更是极品。作为春季野菜天花板,大多数F4都有过为折耳根流泪的回忆,小时候为了找折耳根,锄头都能挖断。山坡、防护栏、折耳根到处都是,当然,温暖湿润的田坝之处最是肥嫩诱人,也最需要胆量和扛得住皮带的好身板。才冒出土的折耳根,又白又胖,嫩嘟嘟的,一口下去,汁水能沁出来,我们喜欢埋伏在田坝边边出击,带着小背篓,用镰刀轻轻刨开泥巴,手往外一扯,根茎就带了出来。越挖越起劲,忘了劳累、时间,以及放哨。挖着挖着,田坝轰然垮了,一扭头果不其然,孃孃不知何时,正站在田坎上叉腰口吐芬芳。
*摄@毛爸张大俗
一路被撵着骂,主人们跟丧尸般在后面追,我们往家狂奔。这不是最可怕的,做贼心虚,接下来的几天都在忐忑中度过,又怕主人找上门,又怕他不上门煎熬无休止。总之,一顿“皮带炒肉”是少不了的,或许主人的黑脸、爸妈陪笑的脸、混合折耳根的凶悍和温情,才组成了这种离不开、忘不掉的滋味。背负守护折耳根的使命,我们行踪隐秘又无处不在,喜好各异又异常团结,不管何时不论哪里,只要打出暗号般的“折耳根”三字,我们就会一呼百应,倾巢而出,为折耳根打call。长成大人后,人们又用尽一切力气变回小孩,对于F4,打野挖折耳根,是返回童年的最好方式。随手一个“挖折耳根”的帖子,都是一次难以拒绝的致命诱惑,堪称F4召唤术,要是错过了,痛失所爱。
路况车况、组队、折耳根幸存情况、竞争态势、防打击策略、兵器选择...... 我们会掏心掏肺全部交待,一切只为了一个纯粹的目的:让你吃上折耳根。对了,如果你家的小花园或门前草地折耳根猖獗,又不愿费力,可以试试发个帖子,F4一定会不辱使命。作者:二狗
编辑:斯小乐
排版:风味君
头图:《风味原产地·贵阳》
来这里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