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头脑”方阵有多难?军事方阵易破,头脑方阵难除!
往期回顾
方
方阵在古代战争中表示作战队形,现代战争中的方阵内涵更加丰富,寓指作战模式,与武器装备、编制结构、指挥流程、作战程式、部署方式、打击模式和战法运用等均相互关联。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作战方阵的发展和进步,如火器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的线式方阵向散兵方阵发展,坦克、飞机等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促进平面方阵向立体方阵转变。从根本上讲,军事变革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旧方阵,建立新方阵的过程,而这种思维过程是一个自我否定,破茧重生的过程。总体而言,实体方阵易破,头脑方阵难除。
《打破“头脑”方阵》节选
方阵如何形成?
方阵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不断经过经验传承、僵化培训、训练固化、模版示范,而最终植入脑髓,形成头脑意识。当新变革来临时,这种头脑中固化方阵将是最难攻破的堡垒。
在美国历史上,阵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既不是一战、也不是二战,而是南北战争,伤亡人数竟然达到了62万多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还多二十万人。其中,南北战争中的葛底斯堡战役,南北两军17万参战部队三天之内伤亡接近1/3;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一天之内双方伤亡1.2万人;安提塔姆战役,一天之内双方伤亡2.7万人。造成这么大伤亡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合适宜的线式队形,仍然被西点军校培养的南北军指挥官视为教范,火器变革而队形不知变换。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低级官兵自然将队形散开,形成散兵线队形,发现这种效果非常好,能发挥有效作用,但这种行为却不受将军们肯定,也被各国派去的观摩团代表所嘲笑,他们认为英军太丢人了。实际上,克里米亚战争实践表明,随着枪炮射程和火力密度的增大,陆军战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先进的枪械面前,纵队突击(既所谓的“排队枪毙”)战术已落后,新的战斗队形——散兵线取而代之,而保守的将军们并不知道总结这个实践经验。许多落后的观念阻隔着战术的变革,而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当得知普鲁士把前膛枪改装为后膛枪后,一名瑞士军官嘲笑道:“从来吃饭都是从上面吃的,哪有从下面吃的”,并把这种枪取名叫“灌肠枪”。
头脑方阵的形成和逐渐落后,并不为人们所知。保守势力并不认为他们保守,打破方阵之难在于需要一个推演工具,让他们在推演中“不断犯错”,从而逐步意识到必须变革。
《打破“头脑”方阵》节选
战争经验真的全有用吗?
有人说,我们需要一场战争来解决问题,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实战经验,但是战争经验真的全有用吗?
军队的纪律性和保守性是规律,创新性是特例,当上一场战争的初级指挥员成为下一场战争的高级指挥员,其必然会以他们的上一场的经验来指导下一代战争。普法战争中,法军元帅巴赞(Bazaine)先后经历过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克里米亚战争、金布恩战争、撒丁战争等,身经百战、战功卓著,但在色当战役却还是败给“甚至没有指挥过1个营的”老毛奇。所以,经验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胜利的优势,有时会成为失败的伏笔。实战经验也是辩证的,实战经验不是取胜的必然要素,和平年代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机制,尤其是通过对抗式的兵棋推演一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军官队伍。普丹战争前,而普鲁士已经50年没有打仗了,高级将领中唯一有实战经验的,就是80岁的老元帅弗兰格尔,于是弗兰格尔被任命为总司令。弗兰格尔是一位老派将军,对毛奇那一套战争计划和进度不屑一顾,甚至拒绝阅读任何关于作战计划的文件,他说“我用长剑打仗,不用文件打仗。”老元帅在开战那天给部下下达的唯一作战进度目标是“下个星期,我要在丹麦领土上睡觉。”所幸,毛奇与各军各师参谋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他们掌握战争动态,间接指挥作战。
战争经验在特定情况下是有用的,当战争形态没有发生根本变革时,上一场战争能够指导下一场战争,但当战争形成发生根本变革时,上一场战争经验只会误导下一场战争,美军这一轮变革就是认识到15年的反恐战争,面对未来中俄等对手,并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要破除经验论,打破经验方阵。
《打破“头脑”方阵》节选
文凭能解决问题吗?
头脑僵化,头脑方阵是不是可以通常文凭来解决,培养人才,真正的关键是什么?
1898年,日本海军大学校长坂本俊笃少将出访美国,他对秋山真之说:“你不赶紧回日本弄一个海军大学的文凭,将来怎么混呢?”秋山反问:“回去后,谁来教我呢?”,坂本这才意识到秋山是马汉的学生,只有他回日本教别人的份,在日本没人可以教他了。于是聘秋山到日本海军大学当教官,讲授《海军基本战术》、《海军应用战术》、《海军战务》、《海国战略》等课程。秋山真之是日本海军中最早提出将战略和战术区分开来的人,他同时引入“战务”的概念,对日本海军现代化和制度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凭不解决所有问题,有时间拿文凭不如真正在实践中锤炼自己,提高思维深度,提高眼光层次,才是最根本的!
《打破“头脑”方阵》节选
什么是真正的态度?
什么是真正的态度?有时候表面上很努力、很认真,很拚命,集训、比武、攻关,但如果方向错了,只是低水平循环,对未来作战并没有什么作用?什么是真正的努力,首先方向要对,然后要真正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日军偷袭珍港,从计划制定上看,日海军各级高度重视,从2月初开始筹划,直至12月份实施突袭计划逐步成型、不断修正,中间先后进行了三次推演、多次研讨、反复争论,虽然计划仍有缺陷,但总体看日军对待计划的态度是严谨的,计划推演、验证和修订的过程也为计划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基础。
任何成功的计划,决不能进行快餐式的推演,必须用严谨、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展开反复验证,妄想用很短时间就制定出完善的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
严谨的态势和科学的思维对一支军队优为重要,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才能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否则都只是徒劳!
《打破“头脑”方阵》节选
凭资历?还是凭能力?
吊床号制度是日本海军人事制度的根本 ,奠定了人才辈出的日本海军时代,但也为日本海军战败埋下了伏笔。
二战前,日本海军军官都是毕业日本海军兵学校,而该校与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和英国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海军学校。该项有一项吊床号制度,是被誉为“日本海军之父“的山本权兵卫所创,当是主要是解决海军任人唯亲的弊害。在海兵的成绩评估中,海兵每个人都有一个床号,对应着自己的成绩名次。本来在军校中一直进行名次排定无可厚非,这个制度刚推行的时候,也确实起到了效果,但问题出在这个吊床号一直伴随着军人的终生,在毕业后的任免也用这个吊床号来决定次序。这就导致了军队人事僵化,论资排辈,学历至上这个缺点。
资历是保持稳定的有效方法,但却是创新和变革的障碍。论资排辈,是导致形成头脑方阵,固化思维的源头,具有创新思想的年轻一辈无法脱颖而出,方阵无法真正根除!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打破“头脑”方阵—兵棋推演的历史、变革与创新》,将现代兵棋近二百年的发展变革创新历程,以片断式的方式逐次展开,通过解析典型兵棋案例,分析中外兵棋发展历程,将历史、科技、变革与创新通过兵棋这一纽带进行“串联”起来,使读者从中找出规律,寻找思路,启发思考,探索未来变革创新与发展路径。
点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桌面战争”小密圈与作者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