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育儿走奇路,好莱坞明星也追捧,你看完或许也心动
如果现在告诉你,有一种全新的育儿方式,可以让你的孩子未来更有成就,身心更健康,因为它会比传统育儿方式更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适应性更强,你是不是很动心?
这篇颠覆传统认知的文章,值得每一位父母认真一读。梅根和那么多好莱坞明星一起追捧这个全新育儿法,并不是简单因为他们前卫、新潮。
文末照例有范三郎为你带来精彩解读。
最近,英国王室第7顺位继承人阿奇小王子“开门营业”,公众在感叹其可爱爆棚的同时,对梅根王妃不走寻常路的育儿心得愈加好奇。
和南非开普敦大主教会面
首个媒体正面照也是萌萌哒
早前,有媒体爆料:
在迎接小王子出生的“新生儿派对”(Baby Shower)上,梅根向至少一位密友透露,不打算按照传统的性别角色来养娃。
除了有梅根站台,这种“中性育儿法”还受到不少好莱坞明星的推崇。个中奥妙,值得玩味。
1
名人明星流行去性别化育儿
梅根的好友透露,梅根想要以性别中立(gender-neutral)的方式来抚养孩子,她和哈里王子都不希望在孩子身上强加任何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小王子的房间也会被涂成不具备任何性别暗示的灰色和白色。而在传统的做法中,男孩子的玩具是汽车,喜欢的颜色是蓝色,女孩子则是对应芭比娃娃和粉色。
曾经的“史密斯夫妇”,也全力支持女儿希洛在着装打扮、兴趣爱好和性别表达上的探索与选择。
安吉丽娜·朱莉曾在采访中表示,“我的孩子们都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成长”,女儿想当男孩子,自己和布拉德·皮特就把她的头发剪短,让她穿男孩子的衣服。
格莱美奖得主阿黛尔·阿德金斯不给儿子设限,让他充分表达自己。想穿《冰雪奇缘》里安娜公主的服装去迪士尼,完全没有问题。
虽然网络上批评声一片,但她仍然表示,为儿子感到自豪。“不管怎样,我都会支持孩子,让他去做想做的事情,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辣妈凯特·哈德森用中性育儿法养了三个孩子,前两个是儿子,第三个是女儿。
哈德森坦言,用中性育儿法养女儿的确有很大不同,但不管性别如何,还是应该按照个体的情况来抚养孩子。
对于女儿的现状和未来,哈德森说:
她现在无论是在力量、声音还是表达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女性色彩,但最终以何种性别自居,还要她自己选择,(我)会给予相应的探索空间和支持。
歌坛天后席琳·迪翁允许儿子留长发,同意他们穿着高跟鞋在厨房里玩耍。她曾开玩笑地表示,儿子穿高跟鞋比自己更好看。
迪翁的观点是: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去发展个性,找到最独特的自我,自由表达,而不是被固定性别形象所束缚,觉得应该成为哪种类型的人。
”受此启发,她还创立了中性儿童成衣品牌“Célinununu”,抛弃传统童装中常见的蓝色和粉色,大胆采用中性颜色和风格。
这个品牌推出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包括格温·史蒂芬妮、考特尼·卡戴珊和斯蒂芬·库里在内的明星都是品牌 “铁粉”。
2
多国实践,接受度在上升
维基百科对“中性育儿法”的定义是,父母不给孩子灌输任何先入为主的性别概念,允许他们打破性别二元论,不被社会上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所约束,接触各种性别类型并做自由探索。
比较“基本”的做法包括:
鼓励孩子玩玩具时,既玩“男孩子”的小汽车,也玩“女孩子”的芭比娃娃;在孩子的着装和卧室颜色上,采用更为中性的颜色;给孩子空间和权利选择他们喜欢的衣服搭配——即使这意味着,他们的儿子可能会穿粉色衣服、戴头带,女儿打扮成蜘蛛侠出现在公众面前……
来自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Lisa表示,自己平时在家会刻意避免让孩子产生“妈妈做家务、爸爸清理草坪”这样的固定印象,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也会避开宣传典型男性或女性形象的书籍。
还有家长采取了更为“极端”的做法——隐瞒孩子的性别。BBC报道过的一对英国夫妇,为了保护孩子免受社会“性别偏见”的影响,不告诉任何人孩子的性别,在指代上选择用“他们”(they)而非“他”(he)或者“她”(she)。
瑞典和加拿大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孩子的父母拒绝向家里人透露宝宝到底是男是女,而是让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来选择成为什么性别。
研究显示:
“中性育儿法”是比较新潮的育儿方式,关注度广,尤其在“千禧一代”家长中流行,不少思想前卫的家庭认为这种方法具有实际意义。整体来看,社会大环境对“中性育儿”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上升。
近些年,Target、Abercrombie & Fitch等零售品牌相继推出中性风格的童装系列。市场研究公司Mintel的数据显示,2017-2018年间,有12岁以下的孩子的父母中,选择中性风格童装的父母占20%,年龄基本不超过40岁。
欧美国家的一些学校,也采取“性别中立”的教育政策,与家长的中性育儿法相呼应。
比如英国,先后有学校对校服进行改革,打破原有男生穿裤子、女生穿裙子的刻板着装思维,或是允许男生自由选择,或是要求女生也统一着裤装。
瑞典开设了“性别中立”幼儿园,园内没有任何带有明确性别指向的物品,家具都是米色或者白色,玩具洋娃娃和小汽车堆在一起,书架上没有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书。
在这样的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也不受性别的制约。没有人会嘲笑男孩子上舞蹈课选择穿裙子,也没有人因为女孩和男孩混在一起踢球就认为她一点也不淑女,更不会有老师大讲“男儿有泪不轻弹”,遇到伤心事绝不能哭……
但即便如此,中性育儿法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接受。在当下依然强调性别二元明晰的主流环境下,采用中性育儿的家长和孩子,可能会被视为“异类”,从而受到霸凌。这一点,从阿黛尔和迪翁在网络上遭受的敌意和抨击就不难看出。
3
优劣如何?学界业界争议不小
专业人士对中性育儿法也有争议,还没有定论。
持支持观点的专家和学者认为,这种育儿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孩子的自主选择权,让孩子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体验更多的心理感受。无论是在社会适应性还是未来成就上,都高于传统的单一性别育儿方式。
临床社会工作师Israel Martinez认为,中性育儿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孩子从社会和人为限定的性别框架中解放出来,得以自由发展。
人类有想要让生活变得更简单、信息变得更容易消化的本能渴望,所以才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各种框架类别,把事物一一分类对应。但是,性别上的定义给了孩子太多限制,会让他们觉得不得不做某些事情,从而对情绪和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Israel Martinez
”《青少年健康杂志》的一篇研究报告也表明,严格按照性别期待来成长的孩子,在青少年期间或成年后,更容易在身体和精神上出现健康问题。
《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的专家在瑞典开设性别中立幼儿园后进行跟踪调查。他们发现,入园孩子在成长区间内,比单一性别环境下的同龄人更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能接触到更多机会。调研专家预测,这批孩子长大后,更容易获得成功。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女性研究专业的副教授Jane Ward表示:
在严苛的性别概念下抚养孩子,等于直接将其与原始性别的特点对应,抹杀了世界上还有其他颜色的可能性。
反对派的观点集中在模糊性别概念带来的认知困惑。
在美国加州比弗利山从事心理治疗的心理学博士Fran Walfish认为,孩子必须明确自己的性别事实,否则就会在自我认知上产生困惑。
性别是自我认知上的一个重要方面,目的就是弄清楚自己是谁,是男是女,如果目的不明晰,那孩子的认知就不完整。
——Fran Walfish
”作为依然处于“试验期”的育儿方式,中性育儿法到底能走多远,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大概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得出比较完整的结论,不如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 国际范Plus撰稿人 嘉树
参考资料:Mirror、News Corp Australia、Daily Mail、Vanity Fair、Wikipedia、The Sun、 BBC、Parents、Standard
范三郎说
其实,中国的“老明星”也有过类似的做法。身边曾有一位京剧演员,常给儿子男扮女装,这孩子后来与同学打交道毫无问题,相对于整个社会往往表现出大男子主义,他反倒更宽容大度,人大了自有自己的判断。
中国乡村曾很迷信,小男孩要打扮成小女孩,稍长大扎个小辫子,这样,“偷生鬼”就不来抢夺小生命。到了后来某个历史时期,小辫子不得不剪掉。那个时期有更多的女孩子“不爱红妆爱武装”,手捧“红宝书”,一身草绿军装。中国很多女士也许在衣着方面没那么大胆,但她们的名字很男性化,甚或中性化,例子不胜枚举。
这些曾是一时风景,现在还常发生,只不过没上升到育儿理论高度。我们甚至可以说,曾在中国风靡一时的育儿中性化,现在又在西方时髦起来。也许其社会和理论基础有别,但归根结底,是性别平等的觉醒和社会角色多元化的反映。
范三郎,号国际,英中人氏。自幼苦读国粹,继而延览西典,游学五洲,历练于中英主流媒体。常思中西互鉴,愿做拼命三郎,为君采得火种,点燃心灵之灯。
往期推荐
本文为国际范Plus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点“在看”,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