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幕揭开:英国为何陷更危险境地?

陈局 英伦靠谱局 2024-03-13


英国抗疫的混乱超出想象,权威媒体再揭黑幕,加之近日自私民众和鲁莽的政府“火上浇油”,又将英国推向更危险境地。


12月16日起,伦敦和周边地区紧急升级到第三级别封锁。15日晚,大批民众果然涌向街头、酒吧、餐馆,上演最后的狂欢。






英国是12月初结束第二次全国封锁,转向分级封锁的。但又“顺应民意”,允许3户以内的家庭在12月23日到27日聚会。


在第二级别的伦敦,街头人潮汹涌,有些人就是采购过节物资的。好景不长,伦敦一周新增2万多病例。伦敦和周边地区只好升级封锁。


疫情严峻,各方疾呼取消圣诞临时放松的政策,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拒绝叫停


虽然压力之下,政府可能会发布更严厉的指导方针,内容包括:在跟其他家庭聚会前先自我隔离,尽可能留在本地过节,仔细考虑要不要跟老年人和其他易感人士见面。


12月16日,约翰逊在回答议员提问时并没有松口,但敦促人们在圣诞节期间“极度谨慎”。中央政府当天跟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地方政府“一致”商定,保持圣诞聚会政策不变,但会引导民众减少跟他人接触、尽量减少出行。


反对党工党领袖凯尔·斯塔莫爵士也参加了问答活动,再次敦促约翰逊重新审视圣诞聚会政策。


约翰逊回应说,斯塔莫这是想“取消圣诞节”。不过,约翰逊提醒,人们跟家人一起过节时,应该“履行高度的个人责任”。


不过,几乎与此同时,苏格兰和威尔士的领导人宣布了更严格的聚会指引


苏格兰首席部长尼古拉·斯特金建议:圣诞5天假期里,跟其他家庭里任何人在一起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一天;尽量不要过夜;高发病率地区的人,不要去较低发病率的地区旅行,尽可能推迟出行计划;最安全的过节方式是在自己家里,和自己家人在一起;如果确实要聚会,就要分餐,尽量在室外,室内聚会就把窗户开着。


威尔士首席部长马克·德拉克福德建议:两个家庭“形成一个专属的圣诞泡沫”。


15日,《英国医学杂志》和《健康服务杂志》罕见地发表联合社论,要求首相叫停圣诞聚会政策。世卫组织新冠特使大卫·纳巴罗也警告,这种放松的代价“很可能非常高”。


《卫报》评论说:面对艰难抉择时,约翰逊有拖延的习惯,在疫情大流行中,这是致命的。关于圣诞节期间限制措施的争论表明,首相的拖延让英国只能从糟糕的选项中做选择。



虽然英国已经开始新冠疫苗接种,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国家审计署(NAO)的最新报告预计,接种疫苗要耗费120亿英镑,NHS需要为此招聘4.6万名新员工,但到2021年底,只有一半的人口能完成接种,能够覆盖优先人群——50岁以上、一线卫生工作者、养老院的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其他人要等到2022年。


最新消息说,卡迪夫一处大型疫苗接种中心的一名员工新冠检测呈阳性,密切接触者将被隔离。


混乱之中,英媒“哪壶不开提哪壶”,再次捅出不堪内幕:


《卫报》独家调查发现,英国的检测和追踪工作出现重大丑闻。接受外包的私人企业,层层转包给很多小公司,这些小公司不但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完善的培训,还一心追求“KPI”,鼓励每人每天打20通电话,而且工作环境恶劣,旁边就有同事在给赌博网站做电话销售。


BBC则报道了4位追踪工作者的看法:检测和追踪工作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比如,培训确实不够。而电话另一端的英国普通人、那些被追踪者,也需要反省。有些人不接电话,有些人破口大骂,还有人威胁工作人员。英国人满不在乎和自私的态度,让人震惊、愤怒!


《每日电讯报》报道,曾任检测和追踪系统总监的莎拉·简·马什经历了几个月的混乱局面,感到迷茫,“无法做决定”,甚至开车时走神撞了车。她哭着向心理医生求助,但后来开车时还是忘了刹车。6个星期前,她辞去了这个职务,回到了医院的领导岗位上。



NAO前段时间的调查也曾引起轩然大波。他们发现:检测和追踪团队一般只能联系到检测呈阳性者的密切接触者中的三分之二,而24小时内只有40%的检测结果能送达,远远低于政府的目标。6月份,有的追踪者无事可做,只工作所需时长的1%,只好看网剧打发时间。


然而,从事检测和追踪的工作人员,该背锅吗?


他们都有哪些奇遇?


您如果身在英国,还敢出去浪吗?



01

层层转包,“临时工”赶KPI


此次英国抗疫,大量政府合同都外包给私人公司,检测和追踪也不例外。一家叫Serco的公司,就拿到了4亿英镑的订单。


人们早就发现Serco有转包的情况,而《卫报》最新调查发现,这当中是层层转包的关系,实际的追踪工作由21家公司负责。



当然,私人企业接单或者转包,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错。但这些公司的工作质量,英国政府甚至Serco都鞭长莫及。


结合媒体的调查和NAO的报告,陈局归纳出英国检测和追踪工作的几大症结。


1

专业门槛,形同虚设


在NHS招聘网站上,一般都要求追踪工作者有医学或者理工科学位,或者有在NHS工作的经历。


在追踪溯源环节,有两个重要的职位:一个是临床病例负责者(clinical caseworker),他们原本负责分析和追踪确诊者;另一个则是电话溯源者(call handler),他们原本仅仅负责追踪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一般来说,临床病例负责者都要求有医学背景,而电话溯源者的要求没那么高。


然而,10月开始,由于工作量巨大,外包公司开始放宽要求。11月13日改版的NHS检测和追踪工作手册提出,低阶的电话溯源者应当把更复杂的细节汇报给上司,这相当于承认,不合适的人负责追踪和溯源工作,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大量电话溯源者也担当了追踪确诊者的工作,当然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有位工作人员说,她以前没有医疗和心理学背景,接受再培训时,压力很大,一度崩溃。


有不少追踪工作者坦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接受充分培训,没有相关资质去完成困难复杂的工作。


2

急着完成KPI,质量只能呵呵了


一位追踪工作者透露,自己一个小时赚8.72英镑,需要打电话给大量身心脆弱的人群,而且上头还有“业绩要求”,鼓励她一天打20通电话。


而NHS相关指南指出,每一通电话至少要45到60分钟,才能查明情况。这样算下来,为了完成上头的指标,她当然只能大大压缩每次通话时间。


一位追踪工作者说,他们公司有“业绩挂帅”的文化,很像电话销售公司。“我们有很多18到25岁的员工,非常年轻,他们不知道工作的深远意义,只是为了达标。”


一位追踪工作者说,她们的工作非常复杂、繁重,需要面对大量的负面情绪,包括向“非常困惑、恼怒的人们”索取敏感信息,甚至还要打给有智力障碍和英语不好的人。


追踪工作,原本应该“各个击破”,对每个人都事无巨细查清楚、问明白。考虑到每个被访者的态度、情绪、记忆力甚至刻意隐瞒的情况,这已经是最低要求。实际上,却需要紧迫地完成一系列指标,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3

工作环境,一言难尽


层层外包,条件放宽,培训敷衍,可想而知的是,负责最终实际操作的公司也不是什么专业公司。


果然有追踪工作者指出,他们公司把这项工作当成了电话销售业务,“这在哪一个层面来看都不合适”。


有的公司还接了其他业务,打病例追踪电话的员工,就紧挨着给赌博网站做电话销售的员工


4

猛烈批评,官样回应


对于这类黑幕,痛批是少不了的。


布里斯托大学访问教授、英国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SAGE)成员加布埃尔·斯卡利批评,这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耻辱”,缺乏培训的员工处理如此重要的工作,简直是低技能血汗工厂。


英国医学协会联席主席大卫·斯特莱恩说,某些不那么合适的追踪工作者,按照既定脚本去打电话,有可能忽视一些细微的线索,漏掉一部分感染者,导致一些人没能自我隔离、一些人错过治疗时机。比如,感染者如果没有用地塞米松治疗,死亡率会增加20%。


涉事公司和官方的回应,当然也是滴水不漏的。


Serco公司说:所有员工都接受了适当的培训,并遵循英格兰公共卫生署提供的脚本。


英国卫生部一名发言人说:所有需要临床经验的电话都由经过适当培训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操作,所有电话溯源者都获得了充分培训,且依照英格兰公共卫生署专家设计的步骤和指南。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陈局就想问你服了没有。



02

电话另一端,信任接近于零


一个巴掌拍不响,电话另一端也有问题:各种不配合,甚至没有基本的信任。


有位不愿公开身份的追踪工作者投书BBC,尖锐地指出,英国一些民众没有受到应有的批评。


她(他)写道:


我要说,我打过的电话有70%无人接听。这么多人根本不在乎,这让我震惊、愤怒。


她(他)是NHS一线护士,从7月份开始也承担了追踪工作,获取额外的报酬。其职责是打电话给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收集信息,提供支持和建议,并确定其他有可能感染和传播病毒的人。


最常见的负面体验是:


电话没人接,或者反复被转到语音信箱,或者被屏蔽,或者刚开口自我介绍就被挂断,或者接电话的人表现得很不愉快。对于联系不上的人,要打10次甚至15次电话,才能标记为追踪失败,而且每次不成功的呼叫都要记录下来,进一步浪费了时间。


人们真的会认为这是诈骗电话吗?他(她)觉得不会。呼叫被转到语音信箱时,会留言说明的,并要求对方留意接听来电,还邀请他们去政府网站核对相关信息。



而有些人接了电话之后的表现也令人震惊:


1、有个人说,自己在星巴克,不能回答问题。问题是,这个人已经收到了短信,得知自己呈阳性,应该隔离,却跑到外面去传染别人!


2、有些人完全拒绝透露有哪些密切接触者。


3、有些人没法回答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去工作了,虽然他们检测呈阳性。有个理发师丧失了嗅觉和味觉,然后新冠检测阳性,但她又继续去工作了,因为她觉得自己状态还好。


4、有个应该在家里隔离的中年人,接电话期间出去了好几次,有个年轻女孩假装成了他,但演技相当糟糕。


5、有些人破口大骂,比如:“你怎么敢打电话给我?这都是骗局!”有些人对语音留言的“语气”表示不满,有些人对反复来电表示愤怒。还有人语带威胁,比如:“我要来找你,把你解决掉。”


这位工作人员觉得:


没有人应该因为努力工作而受到虐待。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否认当前形势的严重性,只是因为他们病得不太严重,就认为这是一场骗局。



她(他)也承认,对追踪工作者的培训有改进的空间。可以借鉴的是NHS的111热线的培训,他们就有场景模拟练习。


但她(他)又觉得,媒体对检测和追踪系统的批评,虽然有道理,但有点于事无补。缺乏公众配合,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负面报道助长了人们的自私行为。


另外还有3名检测与追踪工作人员联系了BBC,证实上面这位同行所言不虚。他们还补充说:


  • 系统已经改进了,接到80次电话的人少了(陈局对这个数字表示震惊)。

    但还是有人不配合。

    一个星期天早上10点半,有位接电话的女士说,这么早打电话,她要向NHS索赔。

  • 把英国的检测和追踪吹捧成“世界一流”,其实是一个馊主意,产生了极其有害的效果。

    信任几乎为零。

    人们凭什么配合一个看似完全失败的系统?

  • 电话接通了,却因为在工作而不能回答问题;

    或者是家里人接了固定电话,说要找的人不在。

    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不那么普遍了,但是根本不接电话的人数却在增加。


英国的检测和追踪项目成本达220亿英镑,占整个NHS预算的五分之一,但许下的目标、夸下的海口,一次次地跳票。



如今又爆出这些内幕,让人担忧,在疫苗广泛接种之前,新冠疫情会“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英国为圣诞怎么过而争论不休时,欧洲多国已经风声鹤唳,一派紧张肃杀——


德国从12月16日到1月10日进行新一轮全国封锁,学校停课,非关键物资的零售业关门,严格限制聚会人数。


荷兰从12月15日起封锁至少5个星期。


捷克从12月18日起关闭餐厅、宾馆和室内体育场馆。


意大利宣布关闭非关键物资商店。


……


陈局真心建议:控制疫情的路还很漫长,大家还是保持最谨慎的态度吧。


情报员:多恩 秋树

情报源:BBC, The Sun, The Guardian, Sky News, Telegragh

陈局讲两句


文中那位NHS工作人员对“负面报道”的不满,本局难以苟同。


英国的检测和追踪系统起步慢、效果差,“世界一流”沦落为“国际笑话”,这能怪媒体吗?


10个月了,英国在抗疫路上做对了多少?有多少措施称得上及时、有效?各种迟疑、反转、妥协、折中、见风使舵、亡羊补牢,还少吗?


美国11月底感恩节的“放纵”,成了新一轮疫情的重要因素,这毫不意外。但英国人渴望自由,渴望筹备好圣诞节,政府不敢怠慢,疫情稍有缓和,就放松限制,疫情的反弹也毫不意外。


后面还会有多少次亡羊补牢呢?天知道!



靠谱情报箱

2020.12.16

“英国的马云”能出现吗?空前报告揭秘!

●伦敦成处女膜修复之都?BBC揭隐秘市场背后冲突

●拜登欧盟齐出狠招,中国最担心的事来了


欢迎关注



读者群:加微信thehacienda,备注“加群”

转载&合作&投稿:加微信littlesmart1978


友情提示:英伦靠谱局并非英国政府机构,而是由多位中外资深媒体人组建的传播靠谱信息的团队。

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