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出版 |《重思天下》| 博古睿学者干春松、安乐哲主编
作为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天下”系列活动的学术成果,本书收录了来自中国、美国和日本学者的20篇文章,深入分析了儒家天下观的内涵及其如何影响中国的对外战略、亚洲的地区秩序和世界的发展。欢迎有兴趣研究儒家天下观及其现实意义的读者阅读!您可以通过本书内容理解和思考中国、亚洲地缘政治和世界格局,与我们一起探寻传统“天下”观里蕴含的行星性思维和智慧。
系列丛书总序
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全球化”(globalization)逐步成为公众和学术讨论中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词。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首先是指资本、货物与技术的跨境流动,基本上经历了跨国化、局部国际化及全球化这三个发展阶段。然而,全球化的影响穿越了资本等界域,进入到思想和学术空间。国与国之间政府和人民的频繁交流,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充分资讯流动,令到各地人们对世界认知的视野更为广阔,程度更为深厚,甚至在传统上被认为发展中或欠发达的偏远落后地区,人们亦会观察、思索、追寻社会发展的路径,希冀能从惯性及旧有的制度和思维中挣脱开来。
全球化令世界当代思潮层出不穷涌现,百家争鸣、交相辉映,中国情况亦然。世纪之交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界和思想界出现了一批有重大学术和社会影响力的学者、思想家,他们出世入世,探讨学术,砥砺思想,耕耘专业,发表了一批对学术和思想有突出贡献、对社会有承担的时代作品。
传播知识和交换思想是出版人肩负的神圣使命。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全新的思想性与学术性丛书,旨在推动及实践引领思潮、激发新思想、唤醒公民意识的使命。
本丛书遂命名为“Civitas / 思想共和国”。Civitas(拉丁文),据罗马共和末期的哲学家、政治家、雄辩家西塞罗(Cicero)的定义,是指由法律统一起来的、由公民(cives或citizens)组成的社会团体。法律规定公民责任,同时赋予他们权利。比照今天的话语,它描述的就是“公民社会”。“共和国”(Republic)亦源自拉丁语“res publica”,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今天,人们使用它来描述一种民主政体。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曾以《共和国》为题讨论正义问题,并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和体制。
本丛书取中文名“思想共和国”,除表达现代社会是公民社会、每个公民皆具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之意涵之外,也希望能够汇纳百家、交换传播来自大中华乃至世界各地著名思想家和学者的新观念、新思维、新理论,一方面扩展读者的思想维度、引领读者在自由的思想空间漫游,另一方面启迪读者的思想路径、平等探究个中的哲理。
在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日渐形成并高涨的今日,不同的价值观并存于同一个时空之下并不一定带来矛盾和冲突;多元的社会需要成员之间的自由交流和各抒己见。矛盾与多元最能激发思维震荡,启迪思考,与时具进形成更多新思想。
时代在进步,进步得益于新思想。
做一个有思想的共和国公民。
是为序。
朱国斌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法学博士
目录快览
第一章
什么是“天下”? 干春松、安乐哲
一、儒家天下观的再发现
二、“一多不分”的秩序原理
三、天下体系内在国家关系专案概述
第二章
传统天下观、当今“一带一路”倡议与变化的世界地缘政治秩序 安乐哲
一、从有限游戏走向无限游戏
二、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个什么倡议?
三、“一带一路”理念:从“国际间”关系走向“国际间内在”关系
四、杜威民主思想与儒家“共赢”、“多样性”的共鸣
五、儒家治理思想与杜威“大社群观”的国际化
第三章
中国和印度领导下的亚洲区域秩序前瞻 贝淡宁
一、古代印度:等级理念的天下秩序
二、古代中国:等级理念的天下秩序
三、一个世界,两个等级体系?
第四章
对贝淡宁先生文章的评论 刁春辉、翟奎凤
第五章
天下究竟是什么? 赵汀阳
一、天下逐鹿:“美式天下”对“中式天下”?
二、中国的历史性
三、复习天下的新词典
第六章
评论赵汀阳〈天下究竟是什么?〉 郑宗义
第七章
“感”与人类共识的形成:儒家天下观视野下的 “人类理解论” 干春松
一、引论
二、由“感”而“公”,《周易》中的“感”的原理
三、“感”的心理机制与社会教化:从《礼记.乐记》出发
四、自然与教化:“感”与“共识”
第八章
从李卓吾的“不容已”到“与天下为公” —回应干春松论文 孙歌
第九章
天下秩序和儒教普遍主义的重组可能性 —以“大陆新儒家”的论述为主 赵京兰
一、引言:天下秩序的重组可能性和“稍微不同的现代”想像
二、中国的儒学复兴现象:“条件的变化”、“被推迟的讨论”和“换角度看”
三、儒教重新实现普遍化的条件和新康有为主义
四、统治的正当性和天下秩序的重组可能性
五、代替结论:“稍微不同的现代”和二十一世纪的“王道”
第十章
对赵京兰教授文章的评论 许纪霖
一、关于我的新天下主义
二、儒家的复兴问题
第十一章
朝鲜与强大邻居的外交 金基协
一、引言
二、朝鲜与明朝关系的建立
三、朝鲜的“和而不同”战略
四、朝鲜与明朝关系的结束
五、朝鲜与清朝和日本的关系
六、对现在的影响
第十二章
在天下秩序中寻找朝鲜王朝 任致均
第十三章
天下作为政体:兼论“中国转向” 甘怀真
一、前言
二、“天下国家”的演变
三、“中国—四夷”与“武的天下”
四、胡族国家运动与天下
五、唐之“化内人” 与“化外人”
六、代结语:“认同” 与“认异”
第十四章
天下作为政体的“认同”面向—与甘怀真教授商榷 王斌范
第十五章
“双重历史”与多元空间:从中国称谓与“一带一路”外交话语来简析亚洲概念 羽根次郎
一、序
二、亚洲沿海
三、非洲外交
四、欧洲
五、中亚
六、小结
第十六章
评议羽根次郎:从“一带一路”外交话语来剖析“双重历史” 邵善波
第十七章
天下观与当代中国的民族政治 关凯
一、中国的国家性质与天下观政治哲学
二、现代性对天下体系的三重打击
三、中国现代化的另一面:天下观对民族主义的超越
四、民族政治的中国经验
五、结论
第十八章
回应关凯教授〈天下观之于当代中国的民族政治〉 石井刚
第十九章
世界秩序的“天下”论 张锋
一、历史上的天下秩序
二、世界秩序的天下理论
三、道德与领导
四、“无外”
五、层级和规范
六、关系理性
七、秩序转变
八、理论独特性
九、美国的世界秩序
十、联合国的世界秩序
十一、结论
第二十章
天下理念及其理念天下 杨晖
一、“我们是谁”与“民胞物与”
二、关于天下的批评
三、承接历史的天下
四、当天下遭遇民族国家
五、天下是终结还是无外?
作者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刁春辉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讲师
主要研究经学与近现代儒学。
干春松
博古睿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儒家思想、近现代思想文化和中国政治哲学等。主要著作有《现代化与文化选择》、《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重回王道——儒家与世界秩序》等。
王斌范
多伦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
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和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例如全球正义、贤能政治和民族主义。
甘怀真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史、东亚古代政治史与礼制,著有《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一个史学的观点》等。
石井刚(ISHII, Tsuyoshi)
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东亚艺文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哲学及思想史。主要著作有《戴震与中国近代哲学:从汉学到哲学》、《齐物的哲学:章太炎与中国现代思想的东亚经验》、《编织语言的哲学》等。
任致均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系博士
研究方向为早期现代的清韩关系。曾发表多篇中英文研究论文、书评及翻译,并在复旦大学、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首尔国立大学担任过访问学人。
安乐哲(Roger T. AMES)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西比较哲学、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著作包括《通过孔子而思》、《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期待中国:探求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敍述》等。
羽根次郎(HANE, Jiro)
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及教养设计研究科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东西方交流史、海外汉学历史、清代台湾史。著有《物的中国论》,〈东亚之外的中国:关于认同政治的若干问题〉、〈启蒙思想时期之后欧洲的南台湾敍述与“东南台湾”的发现〉等。
贝淡宁(Daniel BELL)
香港大学法律系政治理论讲座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哲学、社群主义、儒家。撰写和主编多本著作,近作包括《贤能政治:为什么尚贤制比选举民主制更适合中国》、《城市的精神》、《正序论:为什么社会等级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如此重要》等。
邵善波
新范式基金会总裁、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创办人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顾问。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香港基本法、香港回归历程、中美关系、民主理论等。
金基协(KIM, Kihyup)
全北大学科学文明研究所研究员
在延世大学历史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利玛窦的中国观和他的补儒易佛论〉。
孙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思想史,著有《竹内好的悖论》、《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历史与人》等。
张锋
华南理工大学长聘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中美关系、南海问题、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东亚国际关系史及国际关系理论。出版多本英文专著包括《中国主导权:东亚历史上的大战略与国际机制》、《管控中美对抗》、《东西方正义论与国际秩序》。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的研究、上海城市文化研究,近著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等。
杨晖
外交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史、外事管理制度。
翟奎凤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主要研究易学、儒学与中国近现代哲学。
赵汀阳
博古睿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形而上学、政治哲学、伦理学,主要著作有《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以及《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像》等。
赵京兰(CHO, Keongran)
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思想、知识分子问题、儒家和天下问题等。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思想和东亚》、《二十世纪中国知识的诞生》、《国家、儒学、知识分子》等。
郑宗义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从事儒家哲学、当代新儒学、中国哲学史、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著有《明清儒学转型探析——从刘蕺山到戴东原》、《儒学、哲学与现代世界》,编有《香港中文大学的当代儒者》、《中国哲学研究之新方向》等。
关凯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及教授、中宣部思想政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族群政治、民族主义、当代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发表过专著《族群政治》,论文〈现代化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等。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伟大变革的时代。通过搭建全球对话平台、推动跨文化交流、促进学术与思想创新、打造新型治理政策,博古睿研究院致力于增进人类对这个变革时代的深度理解,培养和发展新的思想和理念,助力全球各机构、政策制定者以及公众应对影响人类的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