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疫”线故事 | 累计6631人集中隔离,各隔离点每天都会有温暖的故事发生...
随着疫情防控重心的不断变化,白云区陆续启用了21家酒店,作为重点人员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全力堵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关口。
每一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白云区卫健局均派出精良的医护小组进驻,每天24小时轮班负责体温监测、核酸采样、异常症状的处理或转诊等医疗工作,提供情绪安抚、心理疏导、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等健康服务,甚至做到“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只为隔离人员安心平稳度过隔离期。
目前,白云区累计集中隔离人员有6631人,这里每天都发生着不少温暖的故事。
有一种精神:没事,我还可以继续工作
同和街同裕酒店是白云区启用的第二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曾住在这里的187名隔离人员已经一一顺利解除隔离,这离不开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小组的坚守。“我记得第一天上午,我和同事8个人刚培训完,一些疑问还没来得及消化,11点第一批40多名客人就到了。”郭冰玉是从3月20日酒店启用到送走最后一名隔离人员24小时驻点的医护。
她说,当时大家二话不说立即投入工作,并且做好了连续作战的准备。所有人禁食禁水,更能不上厕所,为了节省防护物资,不少人还用上了纸尿裤。登记资料、测量体温、签告知书……等到一批接着一批的客人全部入住后,医护人员还得整理资料、填报数据、梳理流程……郭冰玉说,当所有工作都结束后,大家已经近20个小时没有休息了。
这样紧张忙碌的情况同样发生在3月24日启用的黄石街如家酒店,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小组已经连续三天忙到了凌晨。
由于任务持续不断,工作时间较长,医护人员的脸部被防护口罩勒出一道道深痕,背部被密封的防护服束缚得浸汗湿透,但没人诉一声苦、喊一声累。90后医护梁惠宁脱下防护口罩后,才发现自己脸上被勒出了一个水泡。
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黄笑芳看到后很是心疼,“她当时还安慰大家说:放心,我没事,还可以继续工作!”然而,连续奋战了几个凌晨,虽然梁惠宁的精神还很好,但如果继续穿戴防护装备,容易造成伤口感染。“第二天我强行让她休息了。”可过了几天,她脸部的水泡刚好,又申请回隔离点上班了。”
▲梁惠宁晚上在录入数据信息,脸部水泡清晰可见
3月27日启用的太和镇维也纳酒店,目前仍有10多名外籍人员正在隔离。太和镇卫生院负责人陈元初记得,第一天8点开始陆续接到客人,医护一直忙到16点才脱下防护服,吃上几口早已冰冷的午饭后,又投入到上门测量体温工作中,一直忙到22点多才吃晚饭。
已累计解除隔离近200人的均禾街文星酒店同样如此,均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戴俊琳说,物资、人员、流程、方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凝聚着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与付出。“在最忙碌的时候,医护人员甚至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只为了让客人住得安全和安心。”
据统计,截至4月17日24时,白云区已投入322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165名,护士147名,疾控人员10名)到全区21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累计为6631名隔离人员(其中935名外籍人员)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健康服务。
02
有一种态度:日复一日细心、耐心的守护
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的上门体温监测,是驻点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之一。
一天傍晚18点,太和镇卫生院的驻点医护再次上门时,一名患有脉管炎的隔离人员求助,自己随身携带治疗脉管炎的药只够两天的量了,希望能帮忙购买同一个牌子的药品。于是,医护人员及时将客人的需求反馈回卫生院,然而院内并没有这一牌子的药品。怎么办?
“当时我们立即跟客人沟通了,他坚持要同一个牌子的药。我们不能给客人造成不便啊,就发散问了好几家兄弟单位。”卫生院负责人陈元初心里着急,直到晚上22点多,南方医院太和分院来了好消息,他们总院有这药。陈元初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立即做好对接工作,驱车到南方医院买药,当晚就将药送到客人手上。客人连声说,“你们太高效了,谢谢!”
同裕酒店的隔离人员大多是年轻学生,思想活跃,疑问集中。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驻点医生蒋膨骋建立了一个“我们在隔离,但不隔离爱”微信群,其初衷只为了给隔离人员做好政策解释和防疫宣教等工作,慢慢地这个群还起到了安抚情绪的作用。蒋膨骋笑说,群里每天都很热闹,更有意思的是,他会根据不同的讨论话题更换着群名。
一次有客人对隔离时间产生了疑问,蒋鹏骋就跟大家讨论起隔离时间的话题,并将群名改为:为什么隔离时间为14天?。而每次不管讨论的话题如何严肃,最后都会被这群年轻人聊得轻松而幽默。“渐渐的,他们隔离初期的烦躁、抑郁的心情都烟消云散了。有些人还特别活跃,每天早早就问我:蒋医生,今天我们聊什么话题?”蒋膨骋笑说。
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小组在服务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对隔离期间费用意见较大的外籍人员。由于语言的障碍,双方只能通过简单的中英文+肢体语言进行沟通,而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防护装备也增加了这场交流的难度。“我们和客人沟通了半个多小时,最终才得到了他的理解并成功入住。”医生董穗说,自此隔离点创新制作下发了多语种版本的防疫承诺书、资料登记表和健康温馨提示,详细全面地告知外籍人员隔离期间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驻点医护成为了每个隔离人员的守护神,从日常饮食起居到身心健康监测,事无巨细。在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没有潸然泪下的故事,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细心、耐心的守护。
03
有一种感恩:谢谢您,素不相识的广州人民
“我女儿下飞机时,下台阶摔伤脚踝,医护人员立即安排救护车将我女儿送到医院检查。当时那温暖的一幕幕,让我感动地热泪盈眶。谢谢您,素不相识的广州人民……”在京溪街维也纳酒店隔离的客人留下的一封感谢信里写到,“在隔离期间,每天一早会准时响起消毒的声音,每天半夜还有人收拾过道的卫生……是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健康平安。”
来自柬埔寨的GE先生,因等候时间过长和信息登记错误等问题,与均禾街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发生了冲突。“我以为入住后他们就不会再管我了,没想到他们不计前嫌天天上门测量体温和问我健康状况。”让GE先生更感动的是,他们为了做好客人的健康服务,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五六个小时。“如果可以,我想为自己曾经的冲动说声抱歉。”
一名70岁的隔离人员是退休医生,她十分感谢嘉禾街海珊酒店医护人员给予的悉心照顾,解除隔离时手写了一封满满数页纸的感谢信交给他们说:“隔离期间,工作人员专门为了我做全素食,定时给我送饭、送水、送水果,医务人员更是细心地给我监测体温,叮嘱我锻炼好身体,他们对年纪大的易感人群特别照顾。”她说,这真的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我是一名恐慌症患者,这里的房子太小了,我闷得头有些痛,怕控制不住自己发狂乱砸东西,我请求回家居家隔离。”住在黄石街如家酒店的俄罗斯籍客人向驻点医护救助,值班小组立即安抚客人的情绪并向上级反映情况。第二天,医护小组连同区级专家一起上门,会诊后同意这名客人转为居家隔离。回到家中,这名客人专门制作了一段小视频发给医护人员:“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很有同情心,也很善良。我想让我的孩子也成为这样的人。”
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承担着逸林酒店的健康服务工作。一名解除隔离的留英学生“大高个儿”离开时留下一封感谢信:“感谢所有医务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安全所付出的努力,使得我这段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如此难忘。……隔离期间,心里总有诸多不安,因为有你们而踏实了。本是一段枯燥焦虑的时日,也因为你们的陪伴,变得不那么难熬……”
不可否认,白云区医护人员用专业技术和优质服务为隔离人员打造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极大地抚慰了他们焦虑、彷徨的内心。截至目前,全区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共收到微信感谢172条,感谢信20多封,还有通过手绘画、vlog视频、微博、电话等方式向医护人员感谢致敬。
大家都在看...
✦“疫”线故事 | 援鄂医护“复工”前后:第一件事就是拥抱自己的母亲...
✦“疫”线故事 | 流调队员余宏伟:高强度的工作,先后累倒了4个同事
✦“疫”线故事 | 家人般的关爱!24小时不间断健康守护,让隔离者暖心安心...
来源:白云区卫健局
通讯员:张苑云
编辑:洁妹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谢谢你们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