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IT基础架构的“道德观”| 深一度思考
架构是什么?架构是边界,也是抵达使命或目标的组合。
非营利组织已处于“信息数字化”的洪流之中,随波而动。非营利组织的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传输、交互、递增或衰灭。信息数字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高速流动与大量交互。它们既被鲜活地感知,又无法被切实地掌控。面对这些数字化的信息,我们治理的目标是什么?方向是什么?边界又是什么?如何让信息成为组织的资产和发展能量,并有效控制风险?
如果IT架构围绕组织的使命和愿景设计,它将成为支持非营利组织抵达目标的数字力量;
如果IT架构拥有组织的价值观及道德边界,它将帮助非营利组织在信息数据化的具体实施中规避失误,做出正确的选择;
除此以外,围绕阶段性业务目标的IT架构,也将帮助非营利组织有效控制阶段成本,建立持续投入机制。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阐明了基于使命、价值观构建非营利组织 IT架构的必要性,更展现出了介于商业和政府的非营利组织形态,在IT架构中有更多的复杂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点评人 易昕
灵析CEO
达尔文是澳大利亚北区的首府。在达尔文西南方向,有一个叫作瓦代伊的小城,那里居住着3000多人,是来自20多个部落的原住民,他们文化底蕴丰富,但在经济上贫穷落后,主要使用土著语。
自20世纪70年代起,他们开始使用家用录像和DVD记录本地的语言传统和习俗,这些资料保存在当地的博物馆中。2010年,当地社区领袖、国家文物保护组织的代表等,开始把这些影像记录数字化。
数字化避免了因影像磁带易损坏而导致的信息丢失,还可以提供拷贝副本、进行异地储存,同时保证了当地人对于这些信息的日常获取,又能应对因距离和成本带来的极大挑战。
瓦代伊人搭建了一个符合他们文化价值、造价低廉、易于维护的数字系统,值得所有的非营利组织学习。今天的非营利组织依赖于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就像非营利组织以其愿景为准绳,去管理其资金、物质和人力资源一样,他们所采用的数字技术也必须与机构使命保持一致。
今天,非营利组织IT基础架构的搭建也应该和投资策略一样,追求与组织使命相一致。数字资源虽然不如资金那么让人熟知,但同样重要。有关软件、硬件、外部供应商和数据治理的决定变得不可或缺。
数字资源的提供比资金提供更具多样性。数字资源提供方和受益者的组成部分更广泛,它们往往通过平台和软件进行交换,从而在捐助者和资助对象之间产生第三方利益。不同领域的数字数据还会受到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的影响。对于那些寻求使用私人捐赠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民间组织来说,数字资源的使用还提出了另外一层挑战。
21世纪的非营利组织会使用资金、人力和数字资源的捐赠,来实现其社会目标。在财务和人力资源方面,已经有良好的实践模型。而在管理IT数据方面,我们才刚起步。非营利组织也开始意识到,正确运用数据不仅是选择一款合适的软件,还涉及配套人员培训、组织政策调整和理事会责任界定等。
目前,对于所有使用IT数据的组织来说,都需要考虑对数据资源的依赖如何影响自身的技术、管理和治理实践。尤其对非营利组织而言,这种将整个行业通过IT基础架构的建立依附于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关系尚未被充分了解。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之间的数据牵扯深远且普遍,非营利组织依赖公共数据进行倡导活动、开展项目,而这些公共数据是数据公开、政府开放和采取透明度举措所产生的自然结果。更宽泛地说,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意味着,包括社会组织的数字通信在内的所有数字通信都被纳入了国家监测系统,甚至“有效地”消除了概念上的独立性或隐私。非营利组织和基金会使用商业软件、云存储或平台服务的默认模式也是如此。实际上,在网络化的数字空间中,并不存在没有政府或商业监督的公共空间。这不仅是对单个组织生命力的挑战,也是对民主制度的挑战。
从电子邮件到家庭地址,从业绩评估到服务对象群体的个人信息等,现如今非营利组织和基金会的运行依赖着IT数据。非营利组织在安全、有效且道德地管理数据方面,尚处于设计实践和政策的初级阶段。要想给非营利组织创建合适的技术组合,需要在操作实践、组织治理以及公开报告和监督等各个方面下功夫。
虽然科技的进步为非营利组织带来了新的动力,但我们仍然面临治理问题的挑战。非营利组织的数字化受到内部资源管理和外部政治经济状况的双重影响。从内部看,非营利组织要根据其特定的使命决定如何保护和管理数字资源。从外部看,非营利组织使用的绝大多数软件和IT基础设施是商业产品,并受到政府的监控。在很大程度上,使用这些软件的默认设置就意味着非营利部门需要妥协自己的价值观。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这些组织才能够撬动集体力量,去开发和维护与其价值观相一致的数字工具。非营利部门对商业和公共数字基础设施的依赖,还是减损了其倍加珍视的独立性。
非营利组织将数字资源应用于使命实现的方式可以将自己与商业或公共部门的同行区别开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数字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并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理事会成员提供新的技能,另外还需要一套衡量成功的新标准。
让数字资源与其愿景保持一致和筹资等同样重要,而且其操作难度更大。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我们还不习惯这样做,尽管非营利组织从获得第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以来一直依赖于数字技术,但它们仍然很难去掌握真正的专业技术知识;第二,数字系统是不透明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喜欢了解路由器和服务器是如何工作的;第三,很多非常酷的软件都是免费的,这对财务拮据的组织来说特别有吸引力。一个组织可以使用在线文档共享工具、云存储和社交媒体网络,而预算中却没有安排这部分的支出。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没有意识到,我们为所使用的软件和硬件做出了多少妥协。成本一直是选择软件和硬件产品的首要标准,几十年来,只有少数组织和社会活动家关注到他们对数字资源的选择是否反映其价值观和使命。
非营利组织需要做出许多有关资金的决策,但这些决策会受到一专业管理人员的支持和指导。与之相比,让数字化实践与使命吻合的工作更为复杂。第一,非营利组织中的每个工作人员都会使用电子数据和系统,因此一家机构希望遵循的做法和政策必须传达给每个人;第二,与资金相比,人们对数字资源的了解仍然很少;第三,数字数据几乎从不是静态的,有着所谓的“数据生命周期”,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做出相关决定;第四,数字实践至少涉及三种独立但互相关联的活动和选择。
大多数组织发现,自己要么专注于信息技术选择的决策,要么只能对数据管理问题提供临时的解决方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妨从数据生命周期入手。数据生命周期有许多版本,每个版本的复杂程度不同。就我们的目标而言,一个简化的五阶段程序就足够了。这些阶段包括收集、分析、存储、共享和销毁。
要使IT技术的组合与组织的使命保持一致,组织对软件、硬件的选择就要与其价值观相吻合。例如,如果你所在的组织正在与弱势群体合作,你将希望确保自己所使用的软件、硬件和外部供应商能够保护他们的信息,并在董事会职责允许的权限范围内访问这些信息。由于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在共享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没有多少选择空间,因此普通组织可以只考虑在技术组合的某些层面进行控制。
由于成本和可访问性对非营利组织来说至关重要,它们可能会发现可用的选择并不理想。例如,一个组织可能不想使用商业机构提供的免费存储选项,因为它不希望自己的信息成为提供者的财产。但是,它也没有资源来构建、维护和保护自主系统以进行远程访问。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就需要采用非首选的技术,并培训其员工谨慎储存相关信息。这种混合人类行为和技术手段的解决方案在整个调整过程中都会出现。
如果我们将公民社会定义为使用私人资源来自发追求公共利益,就可以为这一部门的所有组织确定四种共同价值观:一是经过同意和许可的自愿性的原则;二是因其对私人资源的依赖,需要关注个人的权利、保护资源并承认个人对其数据的控制以及他们的结社和表达权利的自由;三是数据的使用是为实现某一项特定社会使命,而不是为潜在的收入来源;四是该部门的多元化性质要求多种声音参与——包括在管理数据资源中包含数据中所代表的人的意见。这是电子数据使用的四个共同原则:实现公共利益,自愿(或基于许可)、尊重私人权利和多元化。
首先,要将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一原则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在围绕数据使用时做出选择。正在收集的数据类型是否符合组织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目的,能否将不合目的的数据类型降至最低程度?
非营利部门的自愿属性也为技术选择提供了一个筛选机制。非营利组织发展了一套鼓励志愿者和捐赠者的参与热情、尊重他们的参与限度的做法。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电子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尊重个人提供信息的权利,使用前事先征求对方的同意,明确、诚实地使用信息。
最后,从完全开放的源代码到系统定制,数字基础设施反映了非营利部门多元化的意愿。多样性的使命需要广泛的技术支持系统。非营利组织有许多软件和硬件开发人员以及社区,他们研发出了可以替代现有商业产品的技术。这种结构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多元化是非营利组织长盛不衰的关键。
目前,有关IT技术与非营利组织价值观的许多争论多介于开放源码软件或硬件与现成的私有产品之间,开源还是商用非此即彼。这样的辩论忽略了其中的复杂性,因为会引起误导。开源软件组件由许多人维护,可供使用、改编和重复使用,是支持大多数IT服务器软件的核心。许多商业产品依赖于开源组件和标准。因此,认为二者截然不同是错误的。许多组织被开放源码所代表的理念所吸引,认为它保证了透明度而且可供重复使用,可以避免被锁定于特定的产品和长期的商业服务合同。
然而,配置、支持、更新和保护基于开源软件构建的系统需要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非营利组织不具备或负担不起的。对于技术预算有限的大多数非营利组织来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员工来支持其使用的软件和硬件,仅这一点就会将其排除在依赖开源工具的可能性之外。
非营利组织需要认识到,组织使命和数字化的吻合不仅是在开放源代码和现成软件之间做出选择。真正的考验是机构治理、软件、硬件和员工等方面如何协调一致,以推进社会使命的实现。
我们正在一个转型时期。如今,非营利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都格外关注数据安全、数据隐私、许可和同意做法等,并试图找到使它们的工作和工具保持一致的更好方法。这种对技术组合的伦理关注越来越主流,指向了非营利组织的大规模再造。它将带来新的组织形式,这种新形式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那些组织相似,还可以让数字和模拟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使命。
本文有删减,摘自《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版06期
作者:露西·伯恩霍尔兹,斯坦福慈善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数据公民社会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和负责人
林登·奥蒙德-帕克,墨尔本大学人口与全球卫生学院卫生公平中心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发现土著研究员
译者:刘新童
SSIR1分钟前
IT基础架构对非营利组织至关重要。读完本文,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文末留言交流。我们将把SSIR中文版赠与优秀的留言者
欲读全文,可购纸刊!
复制如下口令在淘宝打开即可
🔗淘口令 :$zr5PYjk3WUM$
【混合型组织】精彩文章
3、混合型组织的海外案例:哥伦比亚的家庭福利钱柜
4、混合型组织的演进:在营利与非营利之间建立持续的共生关系
5、慈善有限责任公司兴起:更好的灵活性使其备受新一代慈善家青睐
6、混合型组织如何平衡赢利和社会目标?用好“护栏”指南和“矛盾框架”
更多平台
对「社会创新」的案例、观点、方法感兴趣的朋友,我们分享以下资源和平台: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英文网站:https://ssir.org/ ,提供大量免费在线文章;
微博账号:“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发布中文版原版精选文章和最新资讯
扫描文末二维码可关注我们的公号;如果你觉得本文有所启发,别忘了点赞➕转发!
如需转载,请添加客服微信(lepingsitan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