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澎:2020,我的寒假记忆 | 大卫影像工作室
编者按:“摄影亲兄弟、创作父子兵”用来形容李继平和李咏澎是妥帖的。生长于洞庭湖畔的李继平,自2013年起便利用工作之余,开始关注和拍摄洞庭湖外来务工和当地渔民群体生活状态,输出了大量图文。2017年8月在我的建议下转型多媒体短片创作,次年以《聆听拉尔山》(时长9′17″)参加2018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获多媒体类最高奖。也是在平遥期间第一次见到了与父亲一起参展、看展的18岁男孩李咏澎。父亲的摄影成长历程,显然对咏澎触动很大。平遥回家后他开始拍摄自己的复读生日常生活并撰写文章,后经我推荐以《我拍我们这些复读生》刊登于《中国摄影报》2019年1月25日第二版;2019年3月李继平手机拍摄的短片《一位艺考生父亲的陪考记》诞生(暂未对外);同年,多媒体短片新作《捕鱼者说》(时长7′39″)在2019丽水摄影节展出。
2020年寒假至今,对许许多多像李咏澎一样的在读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漫长的假期。“弹钢琴、自学剪辑软件、学新的语言”等成为李咏澎的日常。在用几天时间学会Nunu《Wa1c oo》的弹奏后,李咏澎与父亲沟通了自己的一个想法。于是,父子二人再度联手,以“钢琴弹奏Nunu《Wa1c oo》为主线、无人机/手机拍摄疫情下的生活片段”为素材,串起了值得铭记的《2020,我的寒假记忆》。
#时长:2′19″
2020,我的寒假记忆
图文 / 李咏澎
编辑 / 风少
校对 / 范星
原本以为,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会很放松。
2020年1月10日下午,我从云南昆明启程返回湖南,老爸电话中说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嘱咐我一路上最好佩戴口罩。昆明长水机场航站楼人很多,但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我也就心安理得地把口罩重新塞回了裤兜里。
1月11日凌晨1点到家,和老爸热聊到凌晨4点半。我学的是摄影专业,老爸也喜欢摄影,父子间因此少了代沟而多了许多共同话题。老爸告诉我洞庭湖已在禁渔,希望我能去拍摄记录,我满口答应了。
△ 1月12日,周日,常德汉寿县,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西洞庭湖。摄影©李继平
△ 1月18日,周六,沙湾渔村。这里以前我来过,风光质朴的一个小渔村,这次看到眼前的情景,心里有些难过。
其实,我内心更愿意假期和死党们一起去泡影院、涮火锅,或去歌吧嘶吼几嗓子。1月18日从西洞庭湖拍摄完回来,我迫不及待想要跟死党们去放松放松了。
1月20日,随着新冠肺炎人传人的消息在互联网传播开来,我的寒假放松计划毫无征兆地被转了向。
1月21日,家族年夜饭聚餐活动取消;
1月22日,过了一个集体戴口罩的难忘的生日;
1月23日,武汉封城,老爸对我正式下达了禁足令。
△ 老爸外出的衣物酒精喷洒后搁置在窗台
老爸每天还是照常去单位,大年初一也没消停,是因为职业的缘故。老爸每天回到家门口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消毒喷剂猛喷鞋底和裤管,然后把换下来的衣物用酒精喷洒消毒后,搁置在窗台上,再拉紧窗帘。这个细节我看在眼里,心中隐隐不安。
随后的日子,我开始像大多数人一样,每天在家用手机刷屏。各种疫情新闻通过各种渠道蜂拥而至,信息量多到能让大脑短时缺氧,我的焦虑也在手指与手机屏的摩擦之间逐渐升温。
一到晚上,老爸、老妈和我分别占据书房、客厅和餐厅,面对手机电脑做着各自的事情。老妈因为经营的店面开工日遥遥无期,整个人也很焦虑,不停地对外打电话。
△ 想透气的大拇趾
网络上的新闻真假莫辨,无厘头事件接二连三,懵懂,困惑,伤感,愤怒,每天情绪像玩过山车,惶惶之中找不到平衡的出口。
为了打发时日,我开始寻些平时不常干的事情来做:弹钢琴,尝试自学编辑软件,读一些平日里很少翻过的书……
△ 摄影©李继平
3月1日,接到学校通知,要开始网上打卡上课。同一天,我在网上报了门语言班,希望自己能多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 芦苇站。摄影©李继平
3月14日,周六,天气晴好,老爸带我去东洞庭湖芦苇荡散心拍片。车经过闹市区时,车载音响播放着一首钢琴曲,曲风极简纯粹,很好听。
望着车窗外戴着口罩忙碌的人们,我感觉钢琴旋律跟我当时的心境竟是那样的吻合,瞬间被打动。上网一搜,是位署名NUNU的德国女作曲家谱写的。我决定要学会弹这首曲子。联想到前几日在电脑桌面看到的老爸手机记录的视频,我觉得自己还可以用这些视频片段来做点什么。
花了几天时间,终于学会了弹这首钢琴曲,便跟老爸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老爸很赞同。那天晚饭时,老爸独自喝了一杯酒。
△ 2018年获得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多媒体奖后,李咏澎的父亲李继平也是很淡定的抽了一根烟。“一杯酒,一支烟”,显然是很符合曾经8年乐队吉他手气质的。摄影©罗大卫
4月,寒假继续延期,疫情已开始在全球泛滥。
疫情让我有了些许改变,我却愈发沉重……
■ 李咏澎
2000年生于湖南沅江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摄影系在读
「大卫影像工作室」相关阅读:
· End ·
携手「开启新的影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