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威马汽车破产重组:当“融资冠军”烧光350亿之后

汪鹏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3-10-17

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成熟,也意味着车企洗牌加速,近日,曾被寄予厚望的威马汽车无奈破产重组,也令这一赛道的火药味越发浓郁。

2020年初,创始人沈晖表示“威马一定会是中国未来造车新势力TOP3之一”。彼时的沈晖,恐怕不会想到这场梦会醒得这么快。


10月9日,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一天后,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整,办理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这也意味着,曾与“蔚小理”并列新势力四小龙的威马汽车,已正式宣布破产。


作为国内新造车势力的先驱之一,威马汽车融资超过350亿元,将蔚来、小鹏、理想等一众同行远远甩在身后。


然而烧钱并未带来对等结果。此前,威马汽车的股权就屡遭冻结。在谋求IPO,布局海外市场,对人员优化降本等一系列操作后,依旧未能,然而威马汽车却未能守住战果。


威马破产重组

10月10日,威马汽车一则《告知函》正式宣布申请破产,并坐实了此前威马汽车的破产重组传闻。


其中透露:“近年来因受疫情影响,资本市场不景气、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及获取经营发展资金受挫等客观原因影响,威马陷入经营困境”。


公司将通过预重整程序彻底审视公司的运营和经营模式,全面优化各个部门和业务板块,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SHENHUI,注册资本60亿元,由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2019年起,威马汽车的资金便陷入了危机。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威马汽车净亏损分别高达41.45亿元、50.84亿元及82.06亿元,三年合计亏损174.35亿元,且亏损不断扩大。


事实上,威马汽车的破产重组早有预兆。去年开始,威马汽车地门店频传关闭的消息,相关公司股权也在此前屡遭冻结。


今年3月份,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40.4亿元股权被冻结;8月,威马黄冈工厂的主体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的60亿元股权被冻结。


9月27日,威马汽车再次被冻结60亿元股权,被执行人为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冻结期限自2023年9月27日至2026年9月26日,执行法院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还显示,威马汽车存在20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亿。


烧光350亿融资

不同于当下的窘境,威马汽车曾经的融资之路顺风顺水。


公开信息显示,威马汽车是融资次数最多的新能源车企之一,融资规模累计达350亿元,投资方也是“众星云集”,包括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上海国资投资平台等。


相较而言,此前同为新造车势力四小龙的蔚来、小鹏、理想均未超过200亿元,融资总额分别为150亿元、188亿元、120亿元。


2020年9月,威马汽车进行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海国资投资、上汽、百度、海纳亚洲等,共融资100亿人民币,创造了造车新势力的最大单笔融资纪录。2021年10月,威马汽车再次完成超3亿美元D+轮融资。


威马汽车之所以被众多投资方看好,离不开其创始人沈晖的影响。据悉,沈晖在汽车行业积累深厚,曾带领团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并负责重组沃尔沃全球的治理架构,一举使中国成为沃尔沃全球最大和最盈利的市场。


成败萧何,沈晖丰富的传统车企工作经验,虽然为威马汽车带来了巨额融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住了公司。


作为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的打法却更像传统车企,无论是研发,还是营销和设计都是如此,在智能座舱、续航、性能、自动驾驶等方面并未形成自身的优势。


一个佐证是,威马汽车选择将大笔热钱花在自建工厂。


据悉,仅威马温州工厂一期工程规划就花去67亿元,黄冈工厂总投资更是超200亿元,收购黄海汽车又花去近12亿元,甚至购入一些眼下暂时还用不上的先进设备,均占据了威马汽车大量的资金。


此外,威马汽车还不惜花费两倍甚至三倍的薪资去疯狂挖人,对于能力不行的老员工,也愿意高薪“养着”。过度依赖外包团队,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门店渠道的铺设同样费钱。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威马向合作门店分别支付了3.48亿元、7.75亿元和16.21亿元的返利和补贴,平均每家门店的补贴金额达到了数百万。


大笔资金被占用,也导致威马汽车难以腾出资金持续投入到研发中。


2019年至2021年,威马的研发支出分别是8.9亿元、9.9亿元、9.8亿元,远远低于同属新造车四小龙的“蔚小理”。据悉,仅2022年蔚来、理想、小鹏去年的研发费用就分别达到了108亿元、68亿元、52亿元。


对比蔚来等车企,威马汽车不仅未将钱用在刀刃上,还未能成功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较强的消费者认可度。


缺乏技术支撑的营销投入不可持续。2019年,威马曾达成了16876辆新能源车的年度销量,位列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第二,但这种优势并未持续多久。


2021年,威马汽车开始掉队,本为同一梯队的“蔚小理”年交付量均过10万辆大关,威马汽车却只卖出了4.4万辆,2022年更是频频传出降薪、停产、拖欠租金等负面消息。同时,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2年,威马汽车累计交付量不到3万辆。


如今,350亿的“大金山”已消耗殆尽。

多轮突围失败

然而,威马汽车并未引颈受戮。


正如《告知函》所述,“威马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希望通过调整企业战略,解决财务债务问题,获得投资人参与重构和发展等展开积极自救”,此前,公司确实尝试了多轮自救。


2022年起,威马汽车为获取更多资金支持,不断谋求进一步融资。从科创板到港股,先后两次冲击IPO,均未能如愿。


2023年初,威马汽车又想借壳APOLLO出行上市,然而9月8日晚间,Apollo出行在港交所公告称,相关各方已同意终止收购威马协议,因此收购事项及配售事项将不会进行,第三次借壳上市的尝试最终也失败了。


直到今年9月,威马汽车再迎转机。9月11日,已在纳斯达克上市开心汽车就曾宣布和威马签署了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计划增发一定数量的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成为威马的控股股东。市场还传出消息,开心汽车并购价或低于Apollo,且不会收购威马的全部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并购意向书为非约束性质,所以双方的合作将存在变数,此次威马汽车破产重组或将打破二者微妙的平衡。


对内,威马汽车也在不断削减支出。去年11月消息,威马汽车发布内部信,将开启全员降薪。此外,今年9月,威马汽车位于上海的总部大楼据称已经清空。


威马汽车不是第一个落败的品牌,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传统燃油车正在迎来“诺基亚时刻”,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各方拼杀日趋激烈。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30%。


市场的日趋成熟,吸引众多棋手纷纷下场,不仅众多传统车企纷纷插上一脚,百度、华为等大厂也纷纷下注,市场风云突变。


回顾2023年已经走过的岁月,爱驰汽车、雷丁汽车等品牌已在竞争中悄然败退;丰田、本田、奔驰、宝马等传统车企品牌也纷纷加速转型电动化。连多次公开表示不造车的华为,也携手赛力斯打造问界系列,甚至还打造出了爆款问界M7。


目前来看,整车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制造和智能化仍是趋势。对于车企来说,如何在接下来的硬仗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拓宽产品护城河,并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 | 盛佳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