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隔8年险资再次举牌银行,长城人寿为何积极“破冰”?

张博然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4-01-08

自2015年人保财险举牌华夏银行后,时隔8年,A股市场上再次出现了险资举牌上市银行,本次举牌的主角正是2023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较为抢眼的长城人寿,据统计,仅2023年该公司就在资本市场上3次举牌A股上市公司,俨然成为险资举牌冰封期的“破冰者”。


12月28日晚,无锡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关于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资格的批复》,同意长城人寿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增持本公司股票。


自2022年年末进入无锡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后,长城人寿多次“加仓”,截至三季度末,其持股比例已达4.54%,距离举牌仅一步之遥。本次获得监管核准或意味着长城人寿将成为8年前人保财险举牌华夏银行后首家举牌上市银行的险资。


经历了两年险资举牌“冰封期”,2023年在险资入市政策利好不断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频频举牌A股上市公司,而其中长城人寿俨然成为重要的“破冰者”。


为何举牌无锡银行?


近日,无锡银行发布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同意长城人寿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增持无锡银行股票,这意味这长城人寿获得了举牌无锡银行的“通行证”。


从“加仓”无锡银行股权的历程上来看,长城人寿的交易呈现了“时间短、规模大”的特征。自从2022年12月20日进入无锡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后,年前10个交易日增持近2000万股,2023年一季度、二季度继续增持近5000万股。


仅不到一年时间里,长城人寿的持股比例就从2022年12月20日的1.51%,一步步增持至今4.54%的高位,累计持有无锡银行9765万股股份,位居无锡银行第四大股东。


短时间内大规模增持或说明无锡银行资产质地较为吸引长城人寿。


作为第二家上市的农商行,自2016年登陆A股以来,无锡银行业绩表现较为稳健。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无锡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由25.2亿元、8.93亿元增长至44.8亿元、20.01亿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无锡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20.47%、26.65%。


2023前三季度该行继续实现营利双增,其中净利润达到16.76亿元,同比增长16.14%。在资产质量方面,无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尽管较2022年末下降了5.35个百分点,但仍高达547.39%。


在营利双增的同时,无锡银行的股价却一直处于低位,当前,公司的动态市盈率仅为4.76,市净率不足0.59,加上高股息率这一特点,在估值处于历史谷底阶段“加仓”或符合长城人寿的投资策略。


当然,加仓银行股也离不开政策上的支撑,“偿二代二期”中特别指出对于保险公司投资的银行类长期股权投资,若股息率等满足一定条件,可豁免减值要求,允许保险公司以其账面价值作为认可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险资“举牌”银行或有利于银保渠道的构建。根植于无锡本地多年的无锡银行当前共设有1家直属营业部,3家分行,52家支行,59家分理处,并发起设立了江苏铜山锡州村镇银行和泰州姜堰锡州村镇银行。


而长城保险也非常“倚重”,据了解,长城人寿银保渠道销售目前能占到50%,2022年保费收入前五名的保险产品中长城嘉峪关养老年金保险和长城金禧两全保险(分红型)的销售渠道正是银保渠道。


频频举牌上市公司


无锡银行并不是长城人寿2023年内唯一一家举牌的上市公司。


6月份,中原高速、浙江交科同步披露称,长城人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在二级市场增持了公司部分股票,持股比例已达到5%以上。


据了解,两家上市公司均涉及基建类业务,浙江交科是浙江国资旗下从事基建工程业务的企业,中原高速实控人为河南省政府主营业务为经营性收费公路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两家公司的市净率、市盈率均较低,而股利支付率均超20%。


对于举牌原因,根据权益变动报告书,长城人寿表示,增持行为是基于保险公司自身配置需求以及上市公司配置价值考虑的长期投资。


此后继续对这两家公司增持,截至三季度末,长城人寿的持股比例分别达到了8%、7.3%,从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来看,除了中原高速、浙江交科、无锡银行,长城人寿还持有粤水电4.23%和金融街5.63%的股权。


“热衷”于投资的长城人寿不仅大举加仓A股上市公司,近年来,还以LP身份参与股权领域投资,先后投资了达晨财智、启明创投、国科投资等多支知名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涉及双碳、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多个方向。


从自有资金规模来看,长城人寿确实有大手笔投资的“底气”,2022年末,长城人寿的货币资金相较于2021年的9.17亿元增加至18.71亿元,增幅超100%。


此外,长城人寿还正在“谋划”增资,2023年12月20日,公司的增资事项正式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批复,意味着长城人寿或将补充超10亿元的增量资金。


不过,“手有余粮,心中不慌”的长城人寿其业绩和资产质量却陷入了低迷处境。


尽管2023年前三季度,长城人寿投资收益率达到了2.61%,但同期长城人寿营业利润却亏损达4.12亿元,净利润亏损也达到了2.58亿元。


与此同时,长城人寿的偿付能力也不容乐观。随着“偿二代二期”的落地,长城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从2017年的213.25%下降至2022年的151.3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17年的207.89%下滑至2022年的85.72%,其中,2022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达39.16个百分点。


截至2023三季度末,长城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略有回升,但仍位于86.66%的历史低位,风险综合评级也降至BB级。


险资“新动作”


在险资入市政策利好不断的情况下,长城人寿在权益市场频频出手仅是险资“出手”的一个缩影。


在经历长达两年的举牌冰封期后,2023年,险资在举牌数量上出现回暖,险资举牌次数共达到9次。


相比之下,2022年,险资举牌次数为7次,但其中有两次为被动举牌,即前海人寿被动举牌宝新置地、泰康人寿被动举牌京新药业,而2021年,险资举牌次数仅为1次,即国寿集团通过QDII账户出资方式参与中国华融非公开发行H股股份。


并且相比于此前热衷购买港股,青睐地产板块不同,2023年险资的投资对象更加多元,被举牌企业包括万达信息、首程控股、光大环境、浙江交科、中原高速、天图投资等,行业涉及环保、基建、信息等。


中国平安减持碧桂园正是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转向的缩影。


2015年4月,中国平安入股碧桂园,其子公司平安人寿斥资62.95亿港元战略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2023年年中,中国平安最后一次出现在碧桂园股东名单中,其时的持股比例为5.37%,而第三季度,中国平安已不在碧桂园股东名单之列。


此外,从近几年险资举牌银行股的特点看,险资举牌的对象多集中于港股的国有大行,鲜少涉及A股。


近几年举牌A股上市银行的案例只有一个,即2015年12月底,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举牌华夏银行,所以若长城人寿后续举牌无锡银行,将是自2015年以来第二家举牌A股上市银行的险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市险企自2023年1月起开始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后,权益类资产大量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所以头部险企开始通过布局私募基金的方式来平滑利润表波动,去年11月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出资500亿元成立的保险业第一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说明未来险资进入A股市场的渠道或有所改变。


单看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变动,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运行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参与调研的保险公司股权投资资产规模1.86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7.84%。股权投资资产配置比重排在利率债、信用债和银行存款之后,已超过股票成为第四大资产配置类别。

责任编辑 | 盛佳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