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律所如何搭建内部交易市场

余朋铭 大鱼 新则 2022-12-10


因为法律服务决策复杂的特性,律师之间的业务合作、交叉销售将长期存在;从操作上,推动这类合作也不需要面向不特定人,只需做好现有合伙人的重点客户的维系和挖掘。


文 | 余朋铭 新则创始人


律所做到一定规模,随着客户、律师数量的增长,比起对外获取新的客户和业务,想办法挖掘已有客户的业务增量,是效率更高的做法。


这个做法在营销领域有个术语,叫『交叉销售』——围绕同一客户,基于他的多元需求,提供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放在律所身上,先通过某个合伙人(或者业务)提供让客户满意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再通过向客户介绍所内其他业务领域的服务,挖掘每个客户的最大价值,就能够提升律所的整体盈利能力。


律师之间常常会发生的业务合作,其实就是交叉销售,放在律所内部,就叫『内部交易市场』。


理论上,任何一个合伙人新签一个客户,都会带来N个交叉销售的机会。随着律所规模的扩张,交叉销售的空间更是以几何级数递增。规模越大,增量的空间就应该更大。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我自己的观察,大部分的规模律所在这件事上做得都不好。


这其中有观念的原因,也有方法的原因。因为要做好律所内部的交易市场,光靠呼吁不行,还需要建立对应的制度,并且通过持续的运营来推动和保障制度的落地——而大部分律所并不具备这样的意愿和能力。


我之前负责无讼合作的产品设计和运营,做的是类似异地查档这样的小型业务合作;现在也在推动律师团队之间进行非标业务的案件合作,过去一年撮合了超过300个案件,平均收费都不低。在内部交易市场这件事上,我们确实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思路和做法。


所以今天围绕这个话题,我想和你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如果你是律所的主任或者管理负责人,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启发。


01

律所天然适合推动律师合作


律师合作之所以会存在(而且会长期存在),核心原因在于——法律服务决策复杂。客户在选择律师时,因为信息高度不对称,非常依赖各种背书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就像你买房子,永远不可能在网上直接购买,一定需要在现场反复接触和权衡——以及,找一个信得过的经纪人来帮你完成相关工作。


需要通过信任的人进行介绍、背书,是这类『决策复杂』的业务的典型特点。


客户天然更信任自己已经熟悉的律师,在产生新业务时,因为信任的传递,就会更依赖律师的介绍和推荐——这也为业务合作留下了空间。


而且这个空间很大——根据我们自己过往的经验,一个创收在500万以上的律师团队,如果深度挖掘所服务的客户,至少会产生20%-30%的交叉销售的机会。而且规律是,创收越高,可挖掘的空间就越大。


但有机会不代表就能做成,在实际落地时,会遇到很多问题。


举个例子——


你是做劳动业务的律师,有个客户发展得不错,产生了资本市场的需求。他和你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希望通过你来做这单业务,但资本市场并非你的专业领域——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要么你硬着头皮自己做下来,要么你和客户说,这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我帮你介绍个熟悉的律师。


如果你恰巧认识一个资本市场的律师,那问题好解决;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客户的需求一定是分散的,出现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在选择业务合作对象时,你就会面临两个问题——


  • 信息不够:你找不到合适的律师,也不知道某某律师能否做这类业务

  • 信任不足:即使找到能做的律师,你也不确定这位律师是否值得信任


这里面的信任,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信任,也包含对人品的信任——你会不会抢走我的客户,会不会为了签单过度承诺,会不会不用心办案,会不会说到做不到……


客户选择律师时会担心的问题,律师介绍案件时也都会担心。


而上面提到的这两个问题,仅靠个体律师的努力一定是无法解决的——每个人能够辐射到的领域、人群都是有限的。


所以律所天然适合做这件事——在律师和律师之间,打破信息壁垒,建立游戏规则,推动合作,形成内部交易市场。


这其中,关键要做好三件事情——


1. 建立律师数据库
2. 建立明确的合作规则
3. 通过运营推动合作发生

一个个来讲。


02

建立律师数据库


第一件事,是要有明确的律师数据库。


数据库解决的是前面所说的『信息不足』的问题,因为在内部交易市场里进行合作的第一步,就是信息匹配。


很多律所规模做得很大,但只是简单的人的集合,即使是在一家所里,很多信息同步也是有问题的——你不知道所里都有谁,做什么业务,有什么奖项和荣誉,更不要提有什么客户了。


我们自己的合作团队,有些本身是在规模大所里的,常常也会通过我们找律师合作——稍微了解一下原因,发现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律所里有哪些团队适合做这类业务。


这类信息的搜集、整理、更新工作,理论上都应该是由律所来完成的。如果你的律所在搭建中台,这类工作就该由中台完成。


有专门的人做是一方面,搜集的数据维度是另一方面。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至少要搜集两种数据——


一类是静态数据,类似律师的简历——每一个律师、团队的专业能力、擅长领域、团队情况、业绩情况,差异化优势,以及核心客户资源。


另一类是动态数据,是需要实时更新的——它是指更加软性的能力,包括谈判能力,谈判风格,优势方向等等。


类似下面这种——



在实践中要注意一件事情——这个数据库的关键并不是全面,而是真实。

信息是永远无法穷尽的,最重要的是『动态更新』。之前我看很多律所做律师数据库,总是贪大求全,希望做得尽可能详尽、全面,往往会花掉(或者浪费)很多时间。

但我自己在实践中发现,在合作的过程中,其实最重要的是『真实』——最怕的不是你做业务不好,而是你骗我——不是做这个业务的,非说是做这个业务的,不能做(或者做不到)非说能做。

所以整理信息时,重要的是给信息找到确认的背书。一开始找不全也不要紧,要在动态更新中持续补充。

03

建立明确的合作规则


第二件事,是要建立明确的合作规则,并通过律所的强制力保障运行。

因为交叉销售的关键,在于客户的共享。但这个共享不是理念,是需要利益保障的。

律师和律师之间的业务合作,很多时候都是零和博弈——我的客户介绍出去了之后,往往就和我没关系了。没有足够稳定的合作规则,保障可预期的利益,这件事就很难做下去。

我们自己的思路,任何一个法律服务的核心交易链条中的角色,会分为这么三个——

  • 带来案件线索的人
  • 推动客户成交的人
  • 完成服务交付的人

在服务的部分,如果情况复杂,还会涉及更多的参与角色——主办、辅办、合作律师……

但不论如何,只有保证针对一个案件或者客户,带来线索的人、推动成交的人、完成交付的人、参与交付的人,都成为参与分配的一分子,大家才会摆脱零和博弈的关系,想办法共同推动交易的完成。

我自己的经验,这里面的分配比例到底是多少,并没有一个普世的标准——最关键的部分,并非『分配比例的合理性』,而是『规则的确定性和强制性』。

在操作上,可以参考下面这个维度——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律所应该作为平台方,结合自己的情况,定下属于自己的合作规则,并且从律所的层面推动强制实施。

定下核心基础规则是最重要的,细节规则可以在动态运行中慢慢补充。

04

通过运营推动合作发生


前两个都是静态的制度设计,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运营和主动撮合,推动业务合作发生。

内部交易市场的建立,不是把大家放在一起,说好一个规则,业务合作就自然发生了。需要专门有人来运营,主动链接、撮合合适的律师在一起,碰撞交流,才能事实上形成交叉销售的机会。

我和你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路——

第一,得有专门的中台人员,推动各种律师之间的链接。在内部交易市场上,中台人员其实就做三件事——

1. 通过各种市场活动、内部交流活动,促进交流的同时,倡导合作文化

2. 在小范围内撮合特定业务、客户资源匹配的律师深度交流

3. 推动案件管理和对应数据积累



第二,不要均匀用力,要对律师分层,不同的律师,要用不同的策略。可以分为三层——

1. 造雨型:有充足的客户资源、业务资源

2. 专业型:有明确的业务方向和擅长领域

3. 加成型:具备很强的谈判、演讲能力


在操作上,优先结合差异化的业务、客户领域,把『造雨型』和『专业型』的律师做深度链接,根据客户情况,再加入『加成型』的律师共同参与。

篇幅原因,这里无法展开更多细节。文末有我的微信,可以私下交流。

结语


我一直非常看好律所的内部交易市场,特别是如果你是规模律所的主任或者负责人,需要解决业务增长的问题,比起向外探索,不如花更多的精力向内挖掘。

因为法律服务决策复杂的特性,律师之间的业务合作、交叉销售将长期存在;从操作上,推动这类合作也不需要面向不特定人,只需做好现有合伙人的重点客户的维系和挖掘。

在落地操作上,重点关注三件事——

1. 基础设施:建立律师静态、动态数据库

2. 保障措施:明确的合作规则,并且通过内部制度保障

3. 主动撮合:把律师分层,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促进交流,推动合作

2022年,我们也会和更多规模律所在内部交易市场这件事上进行共建,帮助更多律所推动内部合作制度。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加我微信,我们慢慢交流。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欢迎扫码添加大鱼微信沟通交流
↓↓↓

- End -








# 大鱼聊天室 #


2022年1月1日晚8点,大鱼聊天室元旦特别版,分享「迎新送故:法律行业的变与不变」,与你共同总结法律行业过去一年中的发展与变化。直播不可回放,欢迎扫码预约。
↓↓↓




# 推荐阅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