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进展 | 改写世界纪录,稀土离子f-f跃迁发光寿命成功被压缩至纳秒级
“前沿进展”栏目,旨在介绍科研人员在光学领域发表的具有重要学术、应用价值的论文,促进研究成果的传播。部分论文将推荐参与“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评选。
01 导读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张正龙和郑海荣等人,首次将稀土离子f-f 跃迁发光寿命压缩至50 ns以下,较目前的世界纪录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同时保持约1000倍的量子产率增强,并发现了远场定向发射及可调手性发光等新现象。
相关研究以“Sub-50 ns ultrafast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a Rare earth doped nanoparticle”为题于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被选为2022年第9期的封面论文。
02 研究背景
稀土离子掺杂上转换发光具有窄带多色、稳定可调等特性,可以有效避免量子点和有机染料分子发光的退相干、光闪烁和光漂白等问题,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品质显示、量子存储、非线性生物成像等领域。
03 研究创新点
该团队创新性地利用表面原子级平整、欧姆损耗低的单晶银微米片作为纳米光腔的基底,将单个直径为9 nm的稀土掺杂纳米颗粒置于由银纳米立方体和微米片组成的纳米腔中,成功构筑模式体积极小的倾斜纳米光腔。
04 总结与展望
该团队利用新型等离激元纳米光腔,耦合稀土掺杂纳米颗粒产生超快、定向和手性上转换发光,有效解决了稀土发光寿命长、量子产率低等问题,拓宽了单色性好、稳定性高、相干性好的稀土离子发光在下一代高频操纵纳米光子器件上的应用,将有力推动相干单光子源、量子通信和纳米激光器的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为论文通讯单位,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陈环博士生为第一作者,张正龙教授和郑海荣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包括团队其他教师和研究生,以及武汉工程大学的胡华天博士和武汉大学的徐红星院士。同时,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基金委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2-01051-6
推荐阅读:
前沿进展 | 下一代高特异性高灵敏核酸平台技术——光子CRISPR传感新技术
前沿进展 | 超微型电调谐近红外光谱仪
前沿进展 | 首个光-电完全芯片化集成的微波光子功能系统
前沿进展 | 室温激子极化基元BEC超快开关
编辑 | 方紫璇
END
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没办法准时收到“爱光学”的文章。为了让您第一时间看到“爱光学”的新鲜推送, 请您:1. 将“爱光学”点亮星标(具体操作见文末)
2. 多给我们点“在看”
新闻线索、各类投稿、观点探讨、故事趣事
留言/邮件,我来让你/事红
爆料请联系:ioptics@clp.ac.cn
点在看联系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