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报税季开启,在新加坡的外国人如何报税?| 中新法讯
按:每年的3月1日-4月18日都是新加坡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日子,很多第一次报税的朋友,都倍感迷茫,本篇一起来学习,2022年新加坡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需要注意什么方面?以及个税的抵扣减免项有哪些?
本文共计4027个字,大概9分钟读完
图片来源:新加坡税务局官网
01 什么人需要报税?
在新加坡,将个人纳税主体分成两种:“纳税居民”(Tax Residents)和“非纳税居民”(Non-residents)。
其中,纳税居民包括以下情况:
新加坡公民(SC)
新加坡永久居民(SPR)
上一年度在新加坡居留/工作 ≥ 183天的外籍人士(公司董事除外)
所以,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国人,是否需要纳税,是视其在新加坡的逗留时间而定。
非纳税居民
非纳税居民是指上一年在新加坡居住或工作<183天的外籍人士,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1、在新加坡居住<60天的外籍人士,不需要交税,公司董事、公共艺人及专业人士除外。
2、在新加坡居住/工作 >60天且<183天的外籍人士,需要按照 “非税收居民”的税收规定,缴付15%个人所得税或者按现行累进所得税率(见下表)计算,二者取其高。
这里的“183 天”指的是你在新加坡就业期间,逗留在新加坡的天数,包括周末和公共假日。就职期间因为合理理由出境新加坡,例如海外度假或出差,也算在逗留时间内。
02 多少收入需要报税?
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制。上一年收入扣除个税减免项之外,税率介于0-22%之间。纳税居民有权就子女抚养费、职业培训费、保险费以及公积金(CPF)缴款等事项享受个人所得税抵扣和减免。
举例:年总收入$35,000, 前30,000的税额为$200,余额5,000的税额是5,000X3.5%=$175, 所以总税额为$375。
如果年总收入在$20,000以下,恭喜你不用纳税!但是,理论上,依然需要在网上提交材料进行申报,只是不需缴纳,除非收到税务局的信,明确指出你不需要申报了。
03 个税申报流程是怎样的?
纳税人可在3月1日至4月15日间提交个税申报,电子申报需要在4月18日前完成:
在个税申报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表格IR8A
(2)家属救济情况
(3)房屋租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详细信息(适用于拥有房产的个人)
(4)商业登记号、合作税收参考号(仅适用于自雇人士和合作企业)
登录税务局网站 mytax.iras.gov.sg,选择Personal Tax;
使用Singpass登录,如果没有Singpass,可以在www.singpass.gov.sg 申请。如果忘记Singpass密码,也可上这个网站重新设置密码;
登录之后,便可通过E-filling进行网上提交;
申报完成后税务局会发出缴税通知(Notice of Assessment),必须在接到缴税通知之后的一个月内缴纳,否则将面临应付税款5%的罚款。
收到税务局出具的缴税通知说明Notice of Assessment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以下其中一种方式支付税款:
自动扣款(GIRO)
Paynow(扫描QRcode)
网银支付
DBS Paylah
电话银行(仅对DBS/POSB,OCBC和UOB开放)
在ATM上缴费(仅对DBS/POSB和OCBC开放)
在AXS在线平台或AXS机器上缴费
邮政自助服务器(SAM)在线平台和站点
NETS(仅限邮局服务台)
信用卡支付(AXS站点)
支票
电汇、VBOX
税务局鼓励纳税人选择GIRO的付款方式,通过GIRO可以直接从个人银行账户支付税款,省去排队麻烦,也会避免支付延迟等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同时政府还为选择GIRO的纳税人提供12个月的免息分期付款。
没有GIRO的人可向税务局索取一份申请表格申请:
05 个人所得税有哪些抵扣减免项(Tax Reliefs)?
纳税居民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申请个人所得税抵扣减免,由此可以减少个人所交的税款。新加坡的个税抵扣措施是补偿纳税人的一种替代方式,通过抵扣,以此鼓励纳税人尽孝、组织家庭,慈善捐赠,提高职场技能,以及支持个人的退休储蓄等。具体抵扣项包括:
1. 个人收入减免
对于来自薪水,养老金,交易或商业经营等的应纳税收入,根据不同年龄层可获得1,000-8,000新币不等的所得税减免额度。
2. 慈善捐款个税减免
只要捐款对象是受批准的公益机构就无需申报,这项减免会根据您的IC/FIN No自动添加您的 IR8A 表格中。目前的减免额度为2.5倍的捐款金额。适用人群为公民,永久居民和工作准证者。
3. 子女个税减免
对于未满16岁的子女,以及17岁以上的全职学生,在2021年未婚且收入少于4,000新币的子女,报税人夫妻双方可以共享每个孩子4000新币的个税减免;
如果孩子有残障或智障且在2021年未婚,可以申请7,500新币的个税减免;
对于继子女,合法养子女也同样适用以上减免政策;
如果您是在职母亲(包括已婚,分居,离婚或丧偶),子女个税减免是新加坡公民并符合子女个税减免。每年减免额度:第一个孩子为母亲总收入的15%;第二个孩子为20%;第三个及以后孩子为25%。所有子女的WMCR的总和最高为50,000新币。。
4. 配偶个税减免
如果您的配偶在2021年与您共同生活居住或者由您赡养,且年收入低于4,000新币,若配偶身体正常情况下,您可减免2,000新币;若配偶是残疾情况下您可减免5,500新币。
5. 祖父母照顾孩子个税减免
这个项目减免适用于目前的在职母亲(包括已婚,分居,离婚或丧偶),若您或配偶的父母帮助照顾你们12岁以下的孩子,并且老人没有任何工作或职位的情况下,在职的母亲可以申请个税扣除3,000新币。
6. 父母或残障父母个税减免
如果您或您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曾祖父母,年龄在55岁或以上,过去一年在新加坡居住至少8个月以上,并且年收入低于4,000新币(残障家长不适用收入限制)。
7. 残疾兄弟、姐妹个税减免
残疾兄弟/姐妹过去一年在新加坡居住至少8个月以上,并且您为兄弟/姐妹花费至少2,000新币的情况下,您可以个税减免5,500新币。
8. 外籍佣人税抵扣
仅适用于已婚,分居,离婚或丧偶的女性纳税人。可申请使用上一年已缴付的外籍佣人税抵扣您的个税(无论该费用是您本人或丈夫支付的),扣除额为2021年一名佣人税的双倍。
9. 进修课程费扣除
仅适用于工作人士,为了提升个人学历或相关技能的课程,职业培训等;
只要在有合法经营执照的教育机构Full/Part Time培训下,所有课程学费,资料,考试等费用都可以减扣,上限是5,500新币。
10. 战备军人个税抵扣
已经完成全职国民服务的战备军人,根据职位以及受训形式不同,可享有战备军人个税抵扣;
战备军人的妻子和父母分别享有750新币的个税减免。
11. 人寿保险个税减免
可减免的额度需满足以下条件:
A.上一年所缴纳的CPF少于5,000新币或未交;
B.该人寿保险是您自行在新加坡保险公司购买的。
减免上限是5,000新币或与CPF缴纳额的差额,或低于投保保额的7%,或过去一年所有支付的保费,以更低者为准。
12. 退休辅助计划(SRS)个税减免
您在过去一年如有开通SRS账户,并把钱转入该账户,可等额从应纳税收入扣除。如果您是新加坡公民或/PR,每年上限是15,300新币。如果您是外籍人士每年上限是35,700新币。
13. 公积金/CPF抵扣
新加坡公民及新加坡永久居民雇员之强制性中央公积金/特准养老金或公积金纳款
此缴交额不得超过中央公积金法令规定的缴交额。
(a) 普通薪金(OW)的公积金缴交额顶限为每月 $6,000。
(b) 每年普通薪金(OW)总限额为 $72,000(即 12 个月 × $6,000),而强制性公积金纳款的总收入顶限为 $102,000 (即 17 个月 × $6,000)。
(c) 应缴交公积金的额外薪金限额相当于 $102,000 和普通薪金总额之间的差额。
如果您的雇主参与雇佣收入自动纳入计划,您不需填报公积金缴交额,税务局将直接从您的雇主获取相关资料。
自愿填补自己的保健储蓄户头
如果您在 2021 年是新加坡公民或新加坡永久居民,您可申请扣除自愿填补您保健户头的现金款项。此填补款项必须是在年度公积金缴交限额 $37,740(即 17 个月 × $6,000 × 37%)及基本保健储蓄顶额之内,并由您直接指定并存入您本人的保健储蓄户头。您必须不曾以自雇人士身份申请过这部分自愿填补额的扣除。
工作人士因为2020年居家办公导致的每月水电费或网络费的增加,增加的部分可以用来减免;
自雇人士正常的应酬开销,比如:请客户吃工作餐,喝茶/喝咖啡,小礼物等都是可以用作工作开销,做税务减免。
提示:日常更换工作单位,也需要清税
对各种工作准证持有者,如果在新加坡换工作或者辞职,雇主必须在您离开新加坡的1个月之前,提交IR21表格,完成清税。在收到你的辞职信之后,公司将有权等你结清税款后,才支付剩余的薪水。
最后,
再次提醒大家
按时缴税,
小心被罚款哦~
— END —
新加坡税务局
地址:Revenue House, 55 Newton Rd, Revenue House, Singapore 307987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时至下午5时
电话:1800 356 8300
— 往期推荐 —
中新法讯 关注中国、新加坡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新法律咨询和实践案例,致力于跨国企业的合规经营和跨境家庭的财富管理与传承。服务团队成员包括中国律师、新加坡律师、国际仲裁员、公证律师、信托遗产规划师、家办顾问等,为新加坡和中国的高净值客户提供跨境投资与合规、家族办公室设立及运营、遗产规划及管理、基金设立及管理、公证认证、国际诉讼与仲裁,以及新加坡公司注册、留学、置业、移民等中新跨境的一站式专业服务。
声明:
本号所刊载的文章、视频及课程仅供交流学习之目的,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或法律建议,内容受作者本人原创保护,且作者与平台明示不对任何依赖本文任何内容而采取或不采取行动所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本平台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引用,获取更多资讯、投稿、转载、咨询或合作,请扫描下图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