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1/10,妊娠糖尿病正在危害你和孩子
提起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甚至吃糖尿病人的治疗和饮食也多多少少有所了解。
但有一类糖尿病,与女性密切相关,被列为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九大原因;但由于发病后患者并不一定会出现不适,所以极易被忽视——这就是妊娠糖尿病。
根据最新的临床数据,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0%,换句话说,差不多每10个孕妇中就有一名妊娠糖尿病患者。
另一方面,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和超高龄产妇也越来越多,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极有可能还会进一步攀升,影响面也会越来越广。
除了会导致孕妇孕早期的高血糖、高血压,以及羊水过多、妊高症、孕妇先兆子痫等并发症外;也会使产后出血、感染、孕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并且,7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在产后5-10年内发展成2型糖尿病。
而它的危害不只是对孕妇。
妊娠糖尿病还可能导致流产、巨大儿(体重≥4千克)、胎儿畸形、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
1.
妊娠糖尿病如何界定?
根据目前我国执行的是妊娠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只要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5.1mmol/L,或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达到或超过8.5mmol/L,两项指标中任一项满足,就可以断定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一般来说,在妊娠24-28周的时候,孕妇就应该前往医院进行筛查和诊断了;而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还要更早一些,应在怀孕后的第6-13周开始,就进行血糖监测。
2.
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有哪些?
1)糖尿病家族病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这一点不用过多解释。如果在孕妇的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或者曾罹患过妊娠糖尿病史,那么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2)孕前超重
一旦孕前的BMI超过24,那么极有可能在孕期罹患妊娠糖尿病。其中,BMI的计算方式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 ㎡)。
关于孕期体重增长,在知几未来研究院过去的文章《孕期体重增加多或少,都会影响孩子到7岁》中,妊娠不同阶段的体重增长范围我们曾有所提及。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
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不同妊娠阶段的单胎孕妇体重增长适宜范围
3)高龄或初潮年龄过早
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孕妇都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实际上,年龄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还可以从一些更早期生理指标上加以预测。根据2017年澳大利亚一项涉及到4700名孕妇的研究,月经初潮年龄为11岁或以下的女性比13岁或以上的女性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高50%。
4)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甲减、糖耐量异常病史
5)有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胎儿畸形、巨大儿(体重≥4千克)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
此外,如果在孕期尿常规检查中经常出现空腹尿糖阳性,或孕期反复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或孕期发现胎儿比实际孕周偏大、羊水过多,缺乏维生素D,饮食不良等情况,也有可能会导致最终罹患妊娠糖尿病。
3.
孕期血糖如何控制?
如何在妊娠前就患有糖尿病,一般来说都是需要通过胰岛素来进行血糖控制;如果是在妊娠期首次出现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则是可以通过严格的饮食计划和运动将血糖控制住的。
这里我们简单的来说说如何控制孕期血糖。大家也可以通过今天的第二条推送《妊娠糖尿病高发,糖妈妈们究竟应该怎么吃?》,详细了解。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的首要原则就是:能量优先、少食多餐。比如说,如果睡前食用一个鸡蛋或者是鸡蛋羹等富含蛋白的食品,就能够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也建议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既要能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低生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
所以,从孕中期开始,糖妈妈们就应当保证粗粮和谷物的摄入,可占到主食摄入的一半左右,而淀粉、糖类的摄入则要进行控制;到了孕晚期,蛋白质、铁、钙是需要优先考虑增加的营养成分,可以从脱脂奶、鱼类、禽类、绿叶菜、海带等食物中获取。
另外,对于已经确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能坚持每天的空腹和三餐前后的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适时调整饮食;同时,还要留意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如果血糖在经过了治疗干预后仍旧居高不下,那么请立即就医,必要时可采取胰岛素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神药二甲双胍虽然被誉为目前最好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但中国药监部门至今尚未批准将二甲双胍应用于妊娠期妇女。
所以,在药物的使用上,各位妈妈还是应当慎重,一定要谨遵医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