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5集(附文字档)

请您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百家姓》

第5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
2017年2月23日
好,各位同学早安。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在汉语里面说,要跟人家聊天,为什么不是聊地?为什么不是聊人?为什么叫聊天?因为大部分我们跟人攀谈的时候,最容易切入主题的就是天。这个天当然有很多层次,但是在我们一般世俗的对话里面,从天聊起,大概就是从天气聊起。所以可能大家跟街坊邻居碰了面,打声招呼,大概都会问,这两天天气如何如何,然后从天气开始聊起,然后可能会慢慢的聊到家庭,对于现在社会的一些感想,孩子的教育的问题,然后就可以天马行空,就可以串连起很多可以谈的话题。所以我们说聊天聊天,还真的是从天气谈起。像这两天,大家有没有觉得特别的闷热?春天来了。所以昨天在高雄,就是以前的高雄县比较靠山的地方,已经下起了滂沱大雨。原本想说如果这个雨一路下,往西边下,下到高雄市的市区,能够更凉爽一些,没想到看到乌云密布,可是到了市区却一滴也没下,所以昨天晚上就很闷热。我的孩子就吵着说,晚上睡觉要开电风扇。所以时序进了春天之后,一年开头我们就是有一个新的气象,当然现在天气的确是有一点点怪异,尤其这几年大家感受特别深刻。我们南台湾大部分的时间,在冬季是不太降雨的,没想到去年十月、十一月,南台湾的雨又下得多,所以在南台湾很多冬季的作物都往后延,没有办法按照时令来种植。我的家乡美浓最近这几年,在冬季有个作物就是番茄,各位不晓得有没有去看过或品尝过橙蜜番茄?原本应该是九月十月要播种的,结果因为雨水特别多,所以又延后了播种的时间,所以今年橙蜜番茄量少,价格当然就上扬了,所以它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农民的生计。所以这几年这个天气的改变,的确让我们体会到上天其实在给人类一些警讯。所以我们应该要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从身边的人的互动开始,当然要从自己的心念的转变做为一个出发,与人为善,跟大家保持很好的关系,然后不断的把这个善念、善的种子往外去散布,逐步的去改变我们身旁的人,希望社会更和谐,国家更安定。
今天我们要进入到了第八个姓氏,第八个姓氏是王姓。王姓在目前是中国的第一大姓。先前我们也讲到了李姓,李姓的话,根据前几年的统计数字是八千多万,在中国大陆。目前排名第一的是王姓,已经超过了有一亿的人口。王姓在台湾人口也很多,也排到第六名。王姓的来源大概有几支,其中有一支就跟周朝的王室有关,先前我们讲过了,周朝的天子他的姓氏是什么?姓姬,所以有一个来源是跟姬姓有关。我们看到在历史的第二行,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它有一个主要的姬姓的来源是跟周灵王的太子有关。前几堂我们也曾经在黑板上,跟各位写下了西周的几位天子的谥号,文武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厉、宣幽平,平过来就是东迁,就到了东周,再来的话就是平桓庄僖惠、襄顷匡定简、灵景悼敬元,所以那个灵就是周灵王,所以他已经到了东周比较中段的时间去了,他的太子本来叫做姬晋,名字叫做晋,从小很聪明,所以他的父亲灵王早早就立他为太子。后来因为治水的理念跟他的父亲不同,所以后来周灵王就罢黜了太子晋。太子晋后来也就从王室的成员变成了普通的百姓。所以太子晋的后代子孙就改名换姓,所以就换成了一个姓氏,自称自己姓王,用来纪念他的祖先太子晋原本具有这个王室的身份。
当然除了这一支之外,其实还有其他的来源。王姓,顾名思义可能跟王室是有关系的,可是在古代的王室并不是只有姬晋这一个家族,它还有其他的王的后代,所以我们看到下面,有包括除了姬之外,还有妫姓也有一支后来改姓为王。妫姓先前我们也曾经提到,妫姓其实最知名的它的祖先之一是哪一位?就是舜帝,所以舜帝的后代也有人改姓为王。子姓是商朝天子的姓氏,所以因为他们也曾经是商王,所以有一些商王的后代也改姓为王姓。这个夷的话,当然就是讲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一些部落的首领,后来也有改姓为王姓。
具体来说,所以王姓的起源就有周朝的姬姓,商朝的子姓,舜帝的妫姓,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夷姓等等。刚刚提到姬姓是王姓来源的大宗,这里面又分为了三支,刚刚提到周灵王的太子晋,其实是姬姓的王氏最大宗的一个来源。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支,其中比较早的是周文王姬昌,他的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公这个毕,就是他被封的土地的名称,所以就在那个地方建立了毕国,所以我们称他叫毕公,后面那个高是他自己的名字。所以毕公高他原本应该是姓姬,如果从他的姓氏来看的话,他应该叫做姬高,但是在文献上面,我们通常会把他的国族,就是他的国族的谥号摆在前面,所以也称他叫做毕高或叫毕公高。这个是王姓的一个来源之一。还有另外一个从姬姓来的,另外一支就是战国时代,战国的养士四公子之一,我们先前也曾经在黑板上写下了养士四公子,那其中有一位魏国的公子,他叫做无忌,他的孙子叫做卑子,卑子的后代也有改姓为王。所以就有三个来源。所以王姓能够这么的蓬勃发展,跟它的来源有很多元,而且在北方发展的时间很长,有密切的关联。
王姓的迁徙分布,也就请各位自己参看我们上面的讲义。这里面因为有很多比较属于资料性的内容,所以我们就不在这边一一的细讲。我们也看到,它也是逐渐的从北方迁徙到南方,尤其进入到福建、广东这一带,尤其在唐朝的时候,随着陈震他们父子两个人,还有王潮、王审知他们兄弟两个人,进入到了福建地区,然后在南方也开枝散叶。当然,也就从福建广东这一带迁徙到了台湾。所以在台湾,王姓的祖先大致上都是来自于广东、福建这两个省份。福建、广东这两个省份的王姓又来自于中原。所以我们其实各个姓氏都是从北方逐渐的南迁。再往上推,推到我们的老祖宗,其实大概就是一个源头或两个源头,所以我们万家万姓其实源头都是相同的。老和尚也是基于这样子的一个理念,所以才安排了《百家姓》这堂课,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其实虽然说你姓孙,我姓黄,他姓杨,但是其实我们推到源头,我们都是一家人,应该要相亲相爱,应该要珍惜每一个人的缘分。
好,我们看到王姓的堂号里面,有这么一个堂号也是满有趣的典故,王姓有个堂号叫做三槐堂,或者叫槐阴堂,那个字念作ㄏㄨㄞˊ,很多人有边读边,所以会把它念成三鬼堂,鬼阴堂,像这个读到大家比较忌讳的读音,总是会心里面觉得毛毛的,所以这个字的读音要念作ㄏㄨㄞˊ,不念作鬼。当然在我们华人的普遍的认知里面,读到不认得的字的时候,大致上我们都会有一个想法,就是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大致上不会差太远。因为我们在大部分的汉字里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是形声字,所以扣掉了形符,剩下来的这个偏旁,大概就是当声符来用。那什么叫做形符?形符大部分都是等同于部首。所以扣掉部首之后剩下的偏旁,大致上跟语音是有一点关联。但是也未必每一个扣掉部首的偏旁,都可以当作声符来使用。像这个地方,它就跟鬼的读音就差得比较远一些。好,槐它是一种植物,而且是很好的建材。所以宋朝的时候有这样的习俗,宋朝的宰相的座位都是用槐树来制作成的。有一位姓王的人士,叫做王祐,他就在自己家的庭院种了三株的槐树,他希望他的子孙有朝一日,能够做上宰相的这个职位,也就提前做了准备,先种了三株的槐树。因为它是很好的建材,表示说这种树木的质地非常的细密,所以它生长的速度当然也比较慢。所以他是希望我先种了槐树,希望我的至少孙子辈就能够做到宰相,就可以把庭院里的三株槐树,把它砍下来做成宰相的用椅。没想到他的梦想很快就实现了,不必等到他的孙子辈,他的儿子辈就已经担任了宰相,所以也就实现了他父亲的愿望。所以后来就有一个美谈,称他们这一家的王氏叫做三槐挺秀。所以王旦、王祐这一支,后来他们的子孙就以这个美谈做为他们的堂号,所以叫做三槐堂或叫槐阴堂。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王姓自古就是大姓,所以产生的历史名人当然也是千千万万,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就只能够挑一些大家可以做为代表人物的,而且也比较知名度高的,跟大家来做一个介绍。我们看到第一位就是中国四大美人,我们在古代的这些历史名人里面还是阳盛阴衰,男性因为古代的一个社会的资源分配,所以他比较有这种社会资源,所以他能够成大功立大业的这个比例当然高,那女性相对就弱势了很多,所以如果有机会我们来介绍女性的历史名人,我总是希望能够多介绍一位,多介绍一些女性来让大家多认识。其实女性不管是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什么空间,其实都是撑起半边天,所以应该要特别去重视女性的地位。
好,我们看到这一位王姓的王昭君,是中国四大美人。中国的四大美人,这个大家也应该可以把它稍微的记一下。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来排的话,最早的一位是春秋时代西施,再来就是汉朝的这位王昭君,再来就是三国时代的貂蝉,第四位是唐代的杨贵妃。当然貂蝉,到底这位女性是不是真的在历史上存在,有一些学者是有一些意见的,很多人认为,貂蝉应该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面杜撰出来的角色。如果我们先暂时搁置这个考证的议题,貂蝉的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这四位美人,其实后来我们也有两句话来形容这四位美人,后来它也变成了成语,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我们今天先把主角摆在王昭君,王昭君对应刚刚两句话的,是第二个词汇,就是沉鱼落雁的落雁。
为什么她会是落雁?我们看到这个简单的说明,王昭君原本是西汉元帝时候的宫女,她为人很正直,然后也很贤淑,当然也是貌美如花。当时进到宫中去当宫女的这一些女性们,大部分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因为可能当时多子多孙,尤其女性又相对弱势,所以当家庭的经济没有办法负担的时候,女性总是最快被抛弃的一群。讲这个是蛮现实的。所以当时很多家里面的女孩子,如果原生家庭的父母没有办法来养育的时候,要么就是早早的过继给别人当养女,要么就是送到宫中去当宫女。到宫中去当宫女的这些女性们,因为自己的身世背景不好,她们总是希望说到宫中去当宫女,至少可以有饭吃,至少可以活得下来。而且她们还有一个期待,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到了宫中,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恩宠,那就可以跃上枝头当凤凰了,就有机会来改善自己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它的社会地位。所以很多被迫的女性到宫中去,其实是怀有这样子的期待跟梦想。可是宫中的宫女多不多?好多,非常多,成百上千,甚至于有史记载的,曾经在唐朝的时候一度达到上万人。所以这些宫女进到宫中去,她们的希望其实是非常非常渺茫,实现的机会真的很不高。
当时汉朝的宫中的制度是这样子的,宫女进宫的时候,皇帝会命令画工帮这些进宫的宫女来画图像,当时没有照相机,所以只能用画的。为什么要画图像?原来当时皇宫里面也有这样子的制度,当然,如果可以门当户对,我们去选择其他的王公大臣的女儿,做为皇帝的后妃、嫔妃,那当然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制度就是,可以直接从宫女来提拔,当然,她提拔的时候的这个身份,就不能够跟王公大臣被选为嫔妃的等级相等,当然就是有高低之分。所以如果各位有对清宫剧,有看清朝的连续剧,稍稍有点概念,身份比较低的这些宫女们,她如果一旦被皇帝恩宠了,她的身份也都不高,譬如说像侍女、答应,有没有?那个身份是比较低的。所以当时皇帝叫画工,把进宫的宫女的画像把它描摹下来,就是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也可以看这个画像来挑选宫女,做为自己婚配的对象。所以很多进宫的宫女,希望自己有机会让皇上能够喜欢她,所以会花一点钱打点画工,希望他画得漂亮一点,所以皇帝在看图像挑人的时候,比较能够选中她。可是王昭君家中本来就没钱,所以她就没有钱去打点画工,所以后来这位画工叫做毛延寿,于是就没有把她画得特别漂亮,据说还在脸上帮她点了痣,点了痣之后当然就破相了,所以后来在挑选宫女的几次的机会,她都没有入选。
当时西汉的时候最大的边患就是匈奴,像我们上一次提到飞将军李广,他几次出塞去对抗塞外的少数民族,主要的大敌就是匈奴。后来匈奴自己有内乱,所以匈奴自己也分裂了几个部落,其中有一支部落呼韩邪单于,他希望能够跟汉朝政府和谈,所以就有了一个和平的契机。所以汉元帝就很高兴,就答应了单于,跟他说如果我们有机会可以和谈,我们干脆亲上加亲,我把女儿就嫁给你好了,咱们以后就是亲戚了。所以后来讲完这一番话之后,汉元帝自己后悔了,他想他自己的女儿都是金枝玉叶,如果嫁到遥远的大漠,一片凄苦,她的女儿受不了这个苦,所以他懊悔不已,可是又君无戏言,该怎么办?所以就有人建议他说,报告皇上,您说嫁女儿,可没说是亲生的女儿,所以你可以认个干女儿,也是公主。所以汉元帝说,好,所以他就想说,那就从宫女里面来挑一位比较不起眼的,就认为干女儿,然后就送到大漠北方去了。所以在挑干女儿的时候,就挑了真的看起来不起眼的,于是就挑中了王昭君。挑中王昭君之后,当然那个时候,他并没有真的见到王昭君本人,所以就叫底下的人去张罗,册封她为公主。然后一直,据说到了准备要嫁到大漠去的那一天,在送行的时候,汉元帝才见到王昭君本人,见到王昭君本人的时候大惊失色,没想到他这位干女儿美若天仙,所以他就很懊悔,怎么人跟这个画像差那么多!所以他内心就觉得太可惜了!这么美貌天仙的一位女子,送到大漠北方去吃苦,真是为她不舍。所以就追究责任,结果一追究,调了档案出来才知道,原来是毛延寿这个画工,没有如实的把王昭君的美貌画出来,而且还在脸上点了三八痣,所以让她破了相,所以才让他在先前三番两次挑选宫女的时候,都没有选中她。可是木已成舟,所以只好把她送到北方去。
王昭君她最擅长的乐器就是琵琶,琵琶各位应该知道怎么弹?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很多人以为琵琶是这样弹的,这个弹的,这个叫什么?那个应该是古筝、古琴才是这样弹。那琵琶怎么弹?我也问过学生,他说老师,就跟吉他一样,就是这样横着弹,不是,它是竖的,这样子弹。各位应该或多或少有听过琵琶最有名的一首曲子,叫做十面埋伏。我成大中文系的一位同仁,一位男老师,他以前就练过琵琶,而且他曾经在我们期末聚餐的时候,当着各位师长的面也弹了十面埋伏,博得满堂彩。一位男老师能够弹琵琶已经不容易了,而且又能够献奏难度颇高的十面埋伏,的确是相当不容易。王昭君她也带着她的琵琶,一路上也就弹琵琶解闷,有的时候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想到自己从此之后,要在大漠这么凄苦的地方度过余生,心中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据说弹琵琶的乐音,弹奏起来之后,天上的雁鸟,大型的候鸟,我们俗称叫鸿雁,居然自己从天上掉了下来。大家看到这一幕就颇为纳闷,所以同行的随众就跑去,就把这个雁鸟给拎了起来,他们当时心中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刚好加菜,所以他们也就是想说,那不捡白不捡,后来就把它当作料理来处理掉了。可是就在处理这个落下来的鸿雁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鸿雁里面的肠、肝都碎裂了。所以我们有句成语叫做肝肠寸断,就是这个意思。他们就想,这个鸿雁的肝肠为什么会断了好几截?后来他们经过几次的经验之后,就得到了一个结论,原来就是王昭君弹琵琶的时候,乐音很凄苦,连天上飞的鸿雁听到了这么悲凉的琵琶声,也都感同身受,于是肝肠寸断,所以就从天上掉下来了。所以沉鱼落雁那个“落雁”,这个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王昭君到了北方去之后,当然也顺利的跟单于结了婚。完婚之后,按照史籍的记载,她还生了两个儿子。可是这两个儿子因为年纪小,所以也后来没有被选为继承人。原本她所婚配的这位单于,当时年纪也颇高,年岁颇高,没几年的光景这位老单于也过世了。过世之后,原本他指定的接班人,这个年轻的单于,也是老单于的儿子之一,就即位当了新的单于。北方游牧民族他们有这样的风俗,大家也不要觉得好像有点奇怪,他们北方的风俗是这样子的,就是即位的这个领袖必须要接收已经过往的领袖的这些妻妾们。所以后来这位年轻的单于也跟王昭君有了夫妻之实,后来他们又生下孩子。当然以我们传统的汉人的观点,以我们儒家的观点,我们会认为这是什么?这是乱伦,可是在古代的游牧民族,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责任。怎么说?如果以我们汉人的角度来看的话,父亲的妻子们,如果她的夫君,就是她的先生已经往生了,这一些妻子们应该要怎么样?应该要做一番处置,在北方这么凄苦的环境,这些女性,如果没有办法得到妥善的照顾,那她们怎么样在北方大漠生存下去?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由新的即位者接收。那接收的话,名义上都是我新的单于的妻子,可是不是每一位都真的跟她有肌肤之亲,只是名义上你们都是我的太太了,所以我就顺理成章,我有责任要照顾你们,但是不是真的每一位都有肌肤之亲。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一种体贴,也是一种照顾的出发点,所以才延伸出了有这样子一个制度。这是王昭君的一个典故。
我们看到第二位,王羲之,这个是东晋很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最有名的书体就是行书。行书他最有名的字帖,大家应该知道,叫做兰亭集序。因为他自己各种书体都写得非常的精到,尤其又以行书最为受后人所赞赏,所以后世就奉他为书圣,就是书法界的最高荣誉。他有好几位儿子,其中有位儿子叫做王献之,奉献的献,也是很有名的书法家。传说有这么一段故事,就是王献之问他的父亲,跟他父亲问说,爸爸,为什么你的书法写得这么好?王羲之也都没说什么,就拉着他儿子的手,就来到他们家的中庭,中庭有一个大水缸,这个大水缸平常时候都是注满了水,为什么在中庭有一个大水缸注满水?其实是为了防止火灾,所以他们要储备一些用水,如果有一些火灾的情况发生的时候,可以用那个水缸的储水去救火,所以它有它的使用价值。王羲之就指了指那个大水缸,跟他儿子说,儿子,爸爸为什么书法会写得这么好?来,你现在好好听着,从今天开始,你就从那个大水缸里面,每一天舀水出来磨墨,等你有一天把那个大水缸的水写干了,你就跟爸爸的书法造诣一样好了。所以王献之真的很乖,很听他爸爸的话,因为他也立志成为书法家,所以每一天都到水缸里面舀水磨墨,写了几个月之后,发现那个水缸的水真的有变少一点点,就很开心,很高兴。然后有一天晚上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滂沱大雨,那个水缸又注满水了,所以又从头再来了。当然,这是一个小故事。可是王羲之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道理?就是凡要成为艺术家,要成为某一个各行各业的顶尖的人物,必须要什么?必须要苦练,而且要耐得住寂寞,他讲的是这个道理。
王羲之是不是真的苦练出身?的确是,我们有一个古迹,据说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墨池,就是墨汁的墨,池塘的池,墨池池水是浑浊,而且是黝黑的,据说就是当年王羲之在这个池塘边,每天在这边取水磨墨练字,写完之后,又在这边淘洗他的毛笔、砚台,经年累月,后来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的,所以他也是苦练而来的。
王羲之还有另外一个典故也很有趣,就是据说他的书法造诣突飞猛进,是后来他领略了一个动物游泳的姿态,哪一种动物游泳的姿态?鹅,他领略到了这个鹅游泳的姿态,然后书法就突飞猛进。大家都觉得很奇怪,练书法跟鹅游泳有什么关系?如果各位有练书法的话,其实书法最重要的是靠一个劲道,一个巧劲,那个巧劲是在什么地方用力?手腕的地方,手腕的地方用力。所以我们看书法家在写书法的时候,感觉好像他没怎么用力,可是写出来的字却是刚健挺拔。我们不知道使力的人,就用错了力气,用错了部位,感觉好像很用力,可是写出来那个字就是软趴趴,所以没有使到正确的地方。鹅跟使用这个劲又有什么关联?我们看鹅在游泳的时候,你看它在水面上的姿态,很优雅对不对?很轻松,事实上它哪里用力?它的脚在用力,所以要使对了位置,使对了力气,才能够发挥它的功效。我讲到这边,学校的学生都会顺着我的话,然后说,老师这样我懂了,以后我写书法的时候,我也要跟鹅一样,脚要用力,我说不是,是手腕要用力,不是脚要用力。所以后面这个要特别再跟同学们说,是手腕,要练这个地方,而不是练各位的脚。
我们再往下看,看到第三位王勃。王勃也是初唐时候很有名的诗人,所以在文学史上面我们称他为初唐四杰。四杰除了王勃之外,另外三个人是谁?杨炯,卢照邻,还有骆宾王,没关系,听过去就可以了,听过去就可以,所以就是初唐四杰。
骆宾王他有很有趣的一个事情。我不晓得各位有没有听过一些民谣?其中有一首很有名,叫做虹彩妹妹,对,虹彩妹妹哼嗨哟;还有另外一首,歌名我一下子忘了,就是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有吧?新疆民谣,这几首新疆民谣的作词者叫做王洛宾,是现代人,刚好是骆宾王三个字倒过来,很有趣,所以我就会特别记得他的名字。
在初唐四杰里面王勃是排名第一,王勃最有名的一篇文章叫做《滕王阁序》,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写了这篇文章,也因为这篇文章就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前我在念大学部的时候,我们大学部有一门必修,叫做历代文选与习作,历代文选与习作,就是我们要读历代优美的散文,而且还要练习来写古文,所以有读的部分,也有创作的部分。在历代文选的习作,我们在选录的文章里面,当时我们的老师就选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而且要我们背起来。《滕王阁序》是一个骈体风格的散文,当然也有人把它认为是骈体文,文辞很优美。当时我们都叫苦连天,觉得背这个好困难!不过当时勉强把它背下来之后,到现在基本上我也是把它记得很牢,也没有把它忘记。所以因为它是一个骈体文的格式,所以后来有几次的机会,也有外面的一些朋友,要我帮忙写一些题序,或者是有一些碑铭,我也大概会模仿一下它的体式,所以有一个概念,有一个基础,然后再从这个基础跟概念,还有它的格式之上再来做发挥,也是受益良多。
再来第四位,王安石。王安石他是北宋很有名的一位文学家,而且我钦佩他的地方就是,他能够针对时弊大刀阔斧,而且即便当时很多人唱衰他,我们台湾的用语,很多人觉得他的变法是有问题的,他还是力挽狂澜,还是坚持要去做改变。因为在北宋的那个时间,整个国势已经开始有一种萎靡之风,而且有很多的官员,因为承平了几十年之后,大家就开始腐败,所以他认为如果不推动改革,从此北宋的政治一定会急速的走下坡,所以他有这样子的一个理念,要来做改革。当然我们都知道,后来王安石的改革是失败收场,但是他失败,其实有很多学者都认为,因为他自己的操之过急,而且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但是我们取的是他的用心,取的是他为国来做规划。所以我个人是真的蛮欣赏他的。
其中他有三句话,我自己也常常的警惕我自己。他作的三句话是:第一句,“天变不足惧”。天变就是有一些天气的异常,有一些季节的或者是天气的一些不一样的时候,他说那个不必害怕。因为恐惧无济于事,我们要藉着这个天变来警惕自己,是不是我国家的施政有了问题,是不是君王应该要做一些惕励,所以一味的恐惧不但不能够改变现状,反而会让你情况更糟糕,所以他讲的天变不足惧,并不是说他不畏天变,而是他转个念,他转个角度,认为是该我们警惕自己的时候了。
第二句他说,“祖宗不足法”。这句话一般人听到之后,会认为王安石你大逆不道,祖宗家法怎么会不足法?祖宗家法怎么可以去改变?但是王安石讲的祖宗不足法是说,祖宗所留下来的规制不可能永远不变,因为时代在转变,因为人心在转变,所以我们不可能墨守成规,一概而论,所以一定要做改变,才能够顺应时代,顺应人心。所以光这一句话,当时王安石就遭到了很多的批评。但是我个人觉得,了解他讲这句话背后的原因,还有他的目的的时候,我觉得,在那个封闭的时代他能够讲这句话,真的是了不起,因为他顶得住大家对他的批评。
为什么他顶得住大家的批评?因为他有第三句,他说“人言不足恤”。别人对你的批评,不管是谩骂也好,还是建议也罢,你都不要担忧,恤是担忧的意思。如果是恶意的谩骂,当然你可以不屑一顾,你只要自己心中的这把尺,你能够守得住,而且你仰不愧天,俯不怍地,中不畏人,你就可以坚持下去。至于人家对你善意的规劝,你也应该要适当的做一些选择,能改的我们尽量改,如果不能改,碍于现实的状况,碍于其他的原因,我暂时没有办法改,你就留在心中,也不必把它当作是一个烦恼,困扰着自己,然后常使自己裹足不前。所以这三句话我觉得很受用,所以我也把他当作是我脸书上的偶像,也在这个地方跟大家分享。
王安石除了在政治的改革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文学家,所以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先前我们也曾经提到唐宋八大家,唐朝有两位,宋朝有六位。唐朝的那一位,等一下稍晚我们会介绍到,其中有一位就是韩愈,韩愈的字我们在黑板上有写过,他的字叫做退之,所以他的名跟字是一个反向的联结。唐朝的韩愈之外,还有另外一位也是唐朝的文学健将,是哪一位?柳宗元。我讲柳宗元的时候一定要写一下,因为我曾经浏览过学生的笔记,我曾经看过,柳宗元,学生是写成柳中元,七月半生的,柳中元,也有看过柳中原,中原人氏,所以他叫柳中原,所以有各种组合,真的很有趣,他的正确的名字是柳宗元,所以不要把它写错了。当然也不能完全怪学生,因为现在学生,尤其国中开始,他们要学的东西非常多,所以他们时间的负担,我们讲脑容量的负担其实是很重的,所以有的时候大家可能有各自的兴趣,有各自的偏好,有人英文学得好,有人数理比较强,对文科他就真的没办法。所以我们也不能够一味的怪学生说,你们怎么那么简单的常识都不知道?是因为真的有很多干扰,使他们没有办法专心,或者是他有自己的选择。所以柳宗元,然后韩愈,是八大家唐朝的两位文学健将。宋朝的有六位,这六位里面又以这一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都跟学生说一定要先记他,就是欧阳修,那剩下的五位其实都是欧阳修提拔的后进。所以欧阳修我们知道之后,剩下的五位,这五位里面有三个人是一家人,所以我们一般把他叫做三苏,苏爸爸、苏哥哥跟苏弟弟,在文学史上面,我们又称他叫老苏、大苏、小苏,老苏是爸爸,叫做苏洵,大苏是哥哥,叫做苏轼,就是我们一般俗称的苏东坡,小苏是弟弟,叫做苏辙。剩下的两位,很多人都会忘记这两位,一位是王安石,另外一位是曾巩。以后我们会提到曾巩,我们在往后再介绍。所以王安石他的文章,诗歌,其实也都广为当时所敬重。
第五位,王实甫。王实甫是元代的剧作家,他创作的杂剧很多,最杰出的就是《西厢记》。所以《西厢记》,到现在很多的剧种都还有搬演它的全本在舞台上演出,所以像越剧也都有在公演《西厢记》。这个是王姓的部分。
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九个姓氏,冯姓。冯姓,很多人都会把它的读音念得不够精准,尤其是我们台湾人。我们台湾有个口音,我们经常会在ㄥ的前面加上一个ㄨ介音,所以如果我没有特别提醒各位,一般我们看到这个字的时候,大家会怎么读?ㄈㄨㄥˊ,事实上它是没有ㄨ介音的,所以要念作ㄈㄥˊ,但是台湾人的口音,你就会不自然的就加上了ㄨ介音。所以我经常举一个笑话,我都跟学生说,昨天我梦见孟子告诉我去凤山放风筝吧,随便,是随便举的一个句子。其实这样读对不对?不对,应该怎么念?要念作,我昨天梦见孟子告诉我到凤山去放风筝吧,那个读音才是正确的。所以ㄨ介音经常跟ㄥ连在一起,这是我们台湾人常见的口音。所以冯要念作这个读音才是正确的。
我们看到它的历史,冯姓现在在中国大陆排名是第二十七,在台湾排名第六十七。冯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一个是出自于姬姓,是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刚刚前面我们也讲过,他也是王姓的祖宗的来源之一。毕公高因为他被封在毕,所以后来毕公高的后代,到了春秋时代的时候,有一位叫做毕万,他在晋国担任大夫,毕万后来也被册封在魏这个地方,所以他也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食邑。毕万的后代有一位叫做长卿的人,他后来也被封在冯这个地方,所以毕万的后代长卿之后,也以冯做为他的姓氏。所以冯姓的来源,有一支是出自于姬姓。
冯姓的另外一个来源,是来自于郑国的大夫冯简子,冯简子是郑国大夫,也受封在冯邑,所以他的后代也称为冯姓。大家会觉得很疑惑,老师,刚刚晋国的长卿他也受封在冯邑,而郑国的大夫他也受封在冯邑,那是同一个地方然后有两位封君吗?不是,是同名而异地,同样那个名字,可是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所以并不会互相的矛盾。这种同地名的状况其实比比皆是,在台湾,我们在台中市有一个区叫做东势区,东势知道了,东势这个地名其实在台湾各地都有,只是台中的那个东势比较有名,所以同名异地的状况是非常多见的,这个不足为奇,所以跟大家说明一下。
那么再来,除了这两支大家我们比较知道之外,后来还有一些冯姓的支脉,它的来源也很多元。这一些很多元的支脉,大概只能够追溯到汉代,再往上就不知道了,所以汉代的这些冯姓的历史名人,他们是前面两支的后代吗?还是说他们另有来源?已经无法考证,所以我们也只能谈到这边为止。
冯姓后来也逐渐的转徙到现在的福建、广东这一带,当然后来在清朝初年的时候,从福建、广东也有冯姓的人氏,辗转来到台湾开垦,所以也在台湾安家落户了。我们在台湾冯姓的人也颇多,尤其客家姓氏里面,冯姓也算是其中的大宗大姓之一。像我,美浓,我们美浓冯姓的客家朋友,也有好多位。我自己家族里面,倒是跟冯姓有一点渊源,我的曾祖父有交代我们后代的子孙,说我们家以后不可以跟姓冯的结亲家。
大家会觉得这很纳闷,怎么会说不能跟姓冯的结亲家?所以我当时听到这个说法之后,我都觉得好像怪怪的,所以我就问我的母亲,我母亲她也不知道。我母亲为什么会跟我讲?因为后来年纪也有了,可能会开始交女朋友,或许我们要选择对象,所以我母亲就偶然有一次跟我讲说,以后交女朋友不可以交姓冯的,因为你的曾祖父说,我们不可以跟姓冯的结亲家。我问母亲,她也不知道,所以后来她也去家族里面打听,后来辗转才问到,原来我们曾祖父务农,那么我们那个伙房前边,有另外一个冯姓的伙房,后来就是两家人因为田相邻,放那个田水,常常我们家的田水都被冯姓的邻居给挡住了,所以沟通无效,然后就吵架,吵了架之后,于是就发誓,说我们以后姓黄的绝对不跟你们姓冯的结亲家,就这样子。所以后来就在我们自己家族里面,就有了这样子的一个禁忌。
当然天下的姓氏这么多,真的要碰到姓冯的也没那么容易,所以我就跟我母亲说我放在心上了,不过要碰到姓冯的机会真的不多,因为姓冯的,在台湾人口也没有说非常非常多。我自己太太不姓冯,可是我的堂哥后来真的娶了姓冯的,怎么办?这个犯了祖先的禁忌,所以我的伯母就说,好了,那你如果真的要娶,还是要到祖堂里面请祖先同意,所以我的堂哥就伯母带着他,到祖堂里面跟祖宗牌位掷筊,还好,一开始不答应,因为谈到姓冯的。很准,连续掷三筊,就是掷筊,三个都是笑筊,都没有。然后伯母就说,你讲清楚一点好了,然后我的堂哥后来灵机一闪,就跟着祖先说,跟祖先报告,我这个女朋友虽然说她姓冯,可是她是北部人,她是闽南人,她不是客家人,也不是我们门口那个伙房的,那一个冯姓伙房的女儿,不是,那这样的话可不可以?连续三个圣筊,就可以了。所以祖先还是可以有融通的,讲清楚说明白,他还是会促成这一段姻缘。他们后来结婚也生三个孩子,婚姻也很美满,家庭也很幸福。所以有个典故跟大家分享。
我们看到冯姓有一个堂号。迁徙分布的地方我们就不细讲,再请各位自己参看。有一个堂号,冯姓的堂号的第一个叫做同舆堂,或者叫三同堂。舆这个字我们要读作二声,舆这个字什么意思?各位看到这个字的部首,大概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舆的部首是车部。所以部首的发明,其实它就是做大的归类,所以同一个部首的,大致上就会有同一个同质性,它会有一个重叠的地方。所以舆就是车子。根据《后魏书》的记载,冯诞跟北魏孝文帝元宏他是同岁,年轻的时候又是同学,后来这个冯诞还娶了安乐公主,所以就跟元宏成了亲家,他跟高祖同舆而行,所以后来就以冯诞的这个事迹,他的后代子孙就取了一个堂号,叫做同舆堂,就是坐车的时候坐同一辆车子,因为两个人关系很好,又是亲家,所以就让他可以跟皇帝同车。冯诞跟北魏高祖,这个北魏高祖就是前面我们讲的孝文帝,高祖跟孝文帝是同一个人,又同案而食,同砚而学。所谓的同案而食,就是常常吃饭的时候同桌吃饭。同砚而学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在学堂里面两个人坐在隔壁,所以共用一个砚台,所以叫同砚,所以同砚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同学。所以因为他们的缘分很深,又同舆,又同砚,又同案,所以又称叫做三同堂。这个是冯诞这一支的子孙,为他们祖先的功业而取的一个堂号。
第二个叫做市义堂。这个“市”它是转品当作动词来使用,市当动词的时候是买的意思。大家就很纳闷,义可以用买的吗?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典故,战国时代冯谖是孟尝君的食客。孟尝君,我们上一次上课也跟大家介绍了,是齐国的公子,也是养士四公子,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他刚开始对他也是当作一般门客,后来这个孟尝君也是有一个机缘,要找一个人,到他自己的封地薛这个地方去收债,不是收税,是收债,后来就贴了榜单,贴了告示,谁能去?结果冯谖说我能去。而且他去的时候,还先问了孟尝君,他说报告主公,如果我在薛这个地方收了债,有一笔现金,要帮你买什么回来吗?孟尝君跟他说,好吧,你自己看着办吧,你看我们家少什么、缺什么,你就把它买回来好了。所以冯谖他是取得了他的主公的首肯,主公说缺什么我就买什么,好,他就心里面有一个主张,结果到了薛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就把那些欠债的百姓们统统找来。找来之后,因为以前跟现在一样,都有合同,我们现在要签约什么的,不都有合同都有契约对不对?基本上都是一式两份,双方各一份,有些是一式三份,还有个公证人也一份。以前的合同它是一块大木板,上面就写了某年某月某日,谁谁谁跟谁谁谁借了多少钱,然后约定要怎么还,什么时候还清,诸如此类的,记载在上面。记载完之后,他就用锯子或者是用刀子把它劈,把它裁成两截,而且最好是不规则的形状,做成锯齿的形状,所以各执一块。以后如果有需要双方要来履行合约的时候,就要把各自的那一块拿来,要合,所以叫做合同,是这么来的,了解了。所以他到了薛这个地方的时候,就把欠债户统统找来,然后一把火就把合同那个木板全烧了。这些欠债户本来很苦恼,听到孟尝君派人来要收债了,大家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这一把火烧了,大家就很高兴,认为孟尝君真是仁德,真是慈爱子民。
为什么大家欠债都不还?当时是欠高利贷,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高利贷,借钱的利息是很高的。古代的高利贷是几成知道吗?五成,他怎么还得起!根本还不起。所以到最后就是,要么铤而走险,要么就是妻离子散。
所以当这些欠债户,被冯谖一把火烧了他的债务之后,大家非常的高兴。冯谖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他就很率性的就回去覆命。孟尝君就问他说,冯谖,你去收债还顺利吗?冯谖说,顺利顺利。那你帮我买了什么东西回来吗?冯谖说,主公,先前我要出发前跟您请示,买什么东西好呢?您说,我们家少什么就买什么,我自己琢磨了一下,孟尝君我们主公咱们就是少了义,所以我帮您买了义回来。听到这边,孟尝君心里面大概有个底了,他就再追问,那你这个义是怎么个买法呀?声音就颤抖了。他说报告主公,我一把火把这个债务全烧了,这些欠债大户三呼万岁,万岁,万岁,万岁,这是我自己加的,大家都非常的高兴,称颂您是一位仁慈的君主。这个时候孟尝君说,好了,好了,冯先生不要再说了,去休息吧。的确他是当时跟他说缺什么买什么,只是没想到冯谖来这么一招,他眼见着大笔的收入一下子就全没了。
可是事情就峰回路转了,孟尝君当时在齐国,他担任我们后来所谓的宰相的职务,可是功高震主,当时的齐王,后来就无预警的把他解职了。所以孟尝君就离开了国都,回到他自己的地盘,回到薛。回到薛的时候,在距离薛城门之外不知道几里的地方,就看到薛地的百姓已经夹道欢迎,甚至有些人跪在地上恭迎孟尝君回来。这个时候孟尝君才知道,冯先生你当年帮我买的义,我现在看到了,谢谢你帮我买了这个义,让我能够荣归故里。所以后来冯谖的后代,就把冯谖的这个典故取名叫做市义堂,是这么来的。
可能在各位的亲朋好友的姓名里面,我不晓得各位有没有看过,名字也有取冯谖的谖这个字的,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倒是可以参考一下,其实谖这个字在它的意思里面,其中有一个意思,其中有个字义就是欺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诈欺。所以冯谖冯谖,真的是人如其名,在某个角度来讲,他也是一种善意的欺瞒。所以如果我们的亲朋好友里面,名字里头有谖这个字,恐怕我们也可以跟他建议一下,可以去考虑一下这个字的字义,在其中有一个是跟诈欺有关,跟欺骗有关,不晓得适不适合。
我们再看到历史名人,第一位,冯道。冯道,他是五代时期曾经担任四朝的宰相。前面我们也曾经出现过五代,这个五代,它到底是在中国历史的什么年代?是在哪一个朝代的前后?唐朝之后,我们中国有进入到一段分裂的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在历史上面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就是梁、唐、晋、汉、周,一般为了要让它跟以前的朝代有点区隔,所以我们在一般称呼的时候,都会在前面加一个后,后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短命的王朝它是接续,然后沿承的。同时期还有另外十个独立的小国,那个就是十国,十国里面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国,叫做南唐国,它跟五代是同时并存的。南唐国它的国主姓李,他们是父、子、孙三代都是南唐国的国君,最后的这一位国君,我们在历史上称之为李后主。讲到李后主各位就知道是谁了,是词的一位很有名的作家。所以这是五代十国的位置,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五代十国之后,后来就统一了,由哪个朝代统一?宋朝。所以,我们中国历史有这么一个基本的循环,就是《三国演义》开卷语所讲的,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哪一句在前面?总而言之就是有统一,但是统一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分裂,分裂之后又会再统一,这个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循环。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摊开来,的确是有这么一个趋势。
冯道他是五代的时候曾经担任过四朝的宰相,所以在相的时间长达二十多年。所以大家都说,你看老板一直换,可是他总经理这个位置都是纹风不动,所以冯道也许有他的本事。他虽然说在历史上面没有这么的知名,但是他在中国的典籍贡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因为他在宰相的任职期间,他就倡议由国子监来校定《九经》文字,然后开始勘刻《九经》。这《九经》其实就是现在我们《十三经》的前身,《十三经》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经书经部的典籍。它有一个因革损益的过程,所以它是逐步的把经的数量给增加,所以《九经》之后是《十经》,再来是《十二经》,最后在南宋的时候,《孟子》也加入到了经部,所以在南宋之后,这经部就维持在《十三经》了。所以,他在中国的文化的贡献是相当高的,从此之后就大规模的有刻书这种风气,所以也让典籍的传播更为快速。
在当时,刻书它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因为当时还没有活字印刷,所以都是刻板,都是雕板,所以他必须要以完整的一个木板,然后把字一个一个刻上去,所以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所以在古代能够读到一本书,如果是刻本的,印刷本的,是相当相当珍贵的。那大家会说,还没有刻板之前,大家怎么去流传文书流传典籍?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抄,只能用抄的,那用抄的,经常就会有什么样的情况?抄错字,对不对?或者是本来抄这一行,结果看眼花了,抄到下一行,那个文字就会有错讹。如果是刻本的时候,这种状况就少了很多,因为有人去校订,就会减少这个错误。但是还是会有刻错字的情况,这个还是有的。有的时候如果我们用的这个雕板的木材的材质不好,它印了几次之后,那个字它有些笔画会脱落,会掉下来,所以经常那个字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字。了解我的意思吗?譬如说那个鲁,鲁国的鲁,印了几次之后,下面不是个日字边吗?结果那个雕板,那个木头,可能质地不够坚硬,那个日部就不见了,所以印出来的鲁后来变哪个字?变鱼了。所以有一句成语叫做鲁鱼豕亥,那个豕跟亥因为字长得很像,所以有的时候刻工也不小心又把它刻错字。所以这个就是在文献流传的时候,会有一些错讹所在,多有,也都没有办法完全规避掉。
再来第二位,冯梦龙。冯梦龙他是明末的小说家,大家都看到这个小说家,大致上都是从元朝开始,逐渐的在中国文学史上面受到瞩目。小说真的是从元朝开始才有小说吗?其实不是,小说其实源远流长,从唐代开始就有小说的雏形了,我们把它叫做传奇,包括各位如果在高中课本,有读到的那个《虬髯客》,其实也是唐代的传奇故事,那就是现在我们讲的小说的前身。一直到了元朝、明朝、清朝,小说才逐渐的受到重视,因为大家对于小说内容的丰富度,而且也能够反映民生的一些现状,所以比较多的人,愿意去承认它的文学价值跟地位。我们看到几位前面我们讲到的小说家,大概都是元以后才被逐渐的肯定。冯梦龙他最有名的话本集,就是所谓的三言,《喻世名言》、《警世通言》,还有《醒世恒言》,这个也是他的名著。除了三言之外,同时期还有另外叫做二拍,凌蒙初还有《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所以合称叫做二拍,也是同时期很有名的小说的内容。好,这是我们看到冯姓的一些人物。

时间也差不多,是不是我们就休息一下,等一下我们再回来,谢谢各位。


《百家姓》第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集(附文字档)


图文来源于慈光文化,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