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我还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给我了这首诗,教完之后,老师问大家,小朋友们,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啊?说实话,我当时一点也没感觉到这首诗有什么意思,只是觉得下了很大的一场雪,人们都离开了这里,一个人都没有,第二个感觉是这个世界是白色的,没有别的任何颜色,这就是当时幼小的我对这首诗的全部感觉。长大之后,特别是上了大学读研究生,了解了柳宗元的人生经历,给这首诗就有了新的认识。我们都知道,这首诗创作于柳宗元任永州司马期间。永州,就是现在的湖南永州市。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使用的当然是夸张的手法。意思是说有千万座山峦,而这山里头啊,没有一只鸟,鸟都飞得干干净净,他并没有说千山鸟飞走,而是鸟飞绝。那意思是山里边的鸟一只也不会再飞回来了,这一飞走,那就是永远断绝。大家注意,任何一首诗,它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就像我刚才说的,鸟飞走。那飞走了还能飞回来,如果说鸟飞绝,那突出的就是这个绝字,就是这个绝望,就是这个灭绝的绝。“千山”,其实是一种泛指,他的意思是所有的山,里边都没有了鸟的踪迹,都没有了生命,所有的生命都灭绝了。接下来的这一句呀,那更是变本加厉。作者说“万径人踪灭”,“万径”跟千山一样,都是一种泛指,并不是却是一万条道路,意思是说在所有的道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迹,人的踪迹去哪儿了?不知道,他只说人踪灭。你可以把这两句联系在一起看所有的山,所有的道路,所有的鸟。所有的人们都灭绝了,都飞得干干净净,都没有了一个生命。大家想想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绝对不是壮美的雪景,这是一个整个世界都毁灭了的雪景,这场雪真是来得奇怪,它到底从何而落呢?这场雪算是彻彻底底的降落到了柳宗元的心里。柳宗元从内心到外面,都笼罩在了冰雪的世界里。一会儿我们会给大家说,为什么这场雪会把柳宗元的人生,柳宗元的思想,柳宗元看世界的眼光全都封冻住了,全都冰冻住了。所有的山,所有的路,所有的生命,所有的踪迹都灭绝了,那还写诗干什么呢?那些人到哪里去了呢?可能也只有诗人还是存在的。这就是底下的第三句,“孤舟蓑笠翁”,只有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子,划着一叶孤舟,那这只孤舟又是从何而来呢?我想这场寒冷的雪是下在了柳州人的心里,这孤舟也是从柳宗元的心里划出来的。这是他的心舟,也是他的心船,只不过这艘船注定在他划出的那一刻,就是一艘孤独的船,整个世界不会再有第二艘。船上的这个蓑笠翁,这个孤独的老头,他在干什么呢?他在“独钓寒江雪”。江是寒江,雪是寒雪,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他到底在钓什么呢?一个人从白天钓到夜晚,从今天钓到明天。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并不只是说闲的没事来钓鱼,而是感觉独钓寒江雪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就是他的整个的行为,他在这里独钓寒江雪就一生一世,它生它世从此一钓到底。换句话说,当这首孤独的船从柳宗元的心中划出,当他伸出了这根孤独的愚竿、一根愚线甩到江水中,这根愚竿儿从此就再也不抬起来了,它会一直钓下去,也许钓一年也许钓十年,也许要一辈子,也许钓100年1000年难道不是吗?我感觉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一千多年一直钓到现在。直到现在我们大家在心里还是放不下这艘船,放不下这个蓑笠翁,更是放不下这个寒江雪。因为柳宗元在这绝对不只是在写一场雪景,写一个江雪,写一个蓑笠翁,写一个寒江雪,是在写他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历史。那么江雪背后的历史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简单来说,唐顺宗永贞元年,也就是公元806年,朝廷推动了政治革新运动,史称永贞革新,当时柳宗元,刘禹锡等一批年轻的政治家都参与了这场运动。但很不幸,顺宗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他的太子李纯继位之后是唐宪宗。复杂的政治斗争,导致柳宗元和刘禹锡成为了与唐玄宗对立的政治势力,于是凡是在永贞革新当中的参与者们,包括刘禹锡和柳宗元,都通通的被贬谪到了外地,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氏。史上也称之为永贞之变,当初引领永贞革新的王叔文和王丕都死于非命。而八位参与者也纷纷的被贬往远郡担任司马,这就是所谓的八司马事件。其中柳宗元被贬谪为永州司马,但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这八司马被贬谪之后,据史书记载“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意思说,即便朝廷大赦天下,而他们这些人是永远不可赦免的,那就是说他们的罪过是很重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直接的对立面是当朝的皇帝唐宪宗。柳宗元在诗中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他为什么对这个事?完全的绝望,你想即便朝廷大赦天下,他们却永远得不到赦免,这还不够绝望吗?而当时的柳宗元不过才30岁出头,他所绝望的首先是绝望的政治形势,还有他的生活状态。柳宗元到永州之后,在给他的朋友和家人写信中说,他自从来到永州,虽然原来身体上的病略好一些,但是大大的伤了元气,走路的时候膝盖发抖,只要坐下来,肌肉和关节就疼痛不已。他在永州住到第五个年头上,房屋有四次发生了火灾,每次都不得不扒开墙,撬开窗户,光着脚逃走,才幸免于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太差,因为我们现在的话说,基础设施条件太差了。所以房屋所用的建筑材料很容易失火。他到永州不到半年,他的老母亲就去世了。柳宗元的母亲卢氏,34岁生下柳宗元,到了55岁就孀居,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本来老人家可以安度晚年,但是做梦也想不到永州成了她自己亡没之地。柳宗元来永州前,他的夫人杨氏已怀有身孕,但遗憾的是因病这孩子最终难产,没有生下来。所以杨氏去世之后,柳宗元没有再娶。他来到永州之后,柳宗元一个最大的痛苦就是担心自己将会没有后代。他给朋友的信里边说,虽然我在被贬的官员当中罪责最深,但是我并没有马上去死,之所以忍辱负重的活着,是因为想到我们刘氏家族,2500年来代代相传。到了我这可不能断了香火啊,想到这里内心无比的难过,整个人的血液都感觉到凝固了。但是来到永州,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他又没有办法。就想马上结婚就算了。他想结婚,想找一位人家,可是人家也不愿意跟他这样一个戴罪之人接近呀,大家可能会问,柳宗元难道连个朋友都没有吗?他既然被朝廷贬谪到了永州,他总可以给他的朋友写信,请他们帮助自己?据史书的记载,柳宗元也没有少给朋友们写信,可是朝廷里面的官员不是记恨他的,就是嫉妒他的,有的甚至还要落井下石,没有人真正用心想要搭救他。从唐顺宗永贞元年,即公元805年,他被唐玄宗贬谪到永州十年,后来又被贬谪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虽然做的是刺史,但是条件比永州好不了多少?在那儿他又生活了四年最终是死在了柳州刺史的任上,年仅47岁。他的大儿子当时只有四岁,小儿子是在他去世之后才出生的。柳宗元常常给朋友写信说,自己祖先的坟墓就在长安城南,但是由于自己被贬谪到遥远的南方,没有人去看护坟地,更没有人去会上坟,每到寒食节,柳宗元想到在长安城南,家家户户都在为祖上上坟进香,而自己却没有尽到孝道,他只能面向北方痛哭流涕,那真是痛心疾首。柳宗元不仅给朋友们写信,描述自己在永州的艰难的生活,他对自己也不停的进行自我解嘲。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愚溪诗序》,这这篇文章中说,他来到永州之后,先后命名了永州的若干景点,有一条溪水。他叫它愚溪,有一座小丘,他起名叫愚丘,有一处泉水,他起名叫愚泉,有一条水沟,他起名叫愚沟,有一个池子,他起名叫愚池。有一个水塘,他取名叫愚塘,有一座亭子,她取名叫愚亭,还有一座岛取名叫愚岛。为什么给这些自然的景点都取名为愚呢?柳宗元说,那完全是因为我自己的原因,在历史上,颜回、宁武子这些贤者,人家看似愚实则不愚,人家那是大智若愚。而像我这样的人,那才是真的很愚蠢,因为我愚蠢,所以我所到之处看到所有这些地方,感觉也都是愚不可及的。他在自己所写的《钴鉧潭西小丘记》里面也说到,来到西山后的钴鉧潭西小丘,问人家这小丘的景致如此的美好,卖多少钱呢?主人说只卖400钱,他就很感慨,风光如此绝美,却只卖400文,如果是在长安这样的宝地,权贵们会争相去买,每天增加一千黄金,那也得不到,但可惜这样好的一处美景,却被弃之于永州,即便是农夫、渔夫,也觉得它甚为简陋,连400文都没人问津呢,其实大家已经能听得出来,他说了这么多的愚,他又说这钴鉧潭西小丘被遗弃在了永州,都是在说他自己就是这小丘,他自己都是这愚溪、愚丘、愚泉、愚沟啊。作者的前两句可以说饱含了很多的人生感慨,人生经历,人生坎坷,不是身处绝望之地,不会写出这样两句诗,但是柳宗元毕竟是柳宗元,如果他仅仅是将自己局限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他就不可能在后代为人们所景仰。我们也不可能到现在还继续讲他这首江雪。他这首诗真正的希望在于后边的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纯洁的雪是理想的象征,信念的象征。柳宗元虽然身处困厄,但他并没有真的沉沦,虽然他在前面写了很多自己遭遇到的苦难和绝望。柳宗元的价值就在于,他总是能突破苦难,冲开绝望给自己一些希望。韩愈在柳宗元的墓志铭中,对他有一个评价,说他在永州之后,把大量的精力用来创作诗文,他将自己放在自然山水之间,表达着自己的情怀,韩愈还特别介绍说,当初刘禹锡被贬到今属贵州的亳州,因为亳州太过偏远,生活特别艰难,柳宗元主动向朝廷提出,愿意拿自己的柳州来换刘禹锡的亳州。他很清楚自己本身就是戴罪之人,这样做只会罪上加罪,但是他却毫无畏惧。韩愈通过这件事,称赞柳宗元说是穷乃见节义。一个人只有走到了穷途末路,才能看出他身边有没有真朋友,而且能看出他自己是不是一个豪杰之士。他感慨,现在很多的小人每天好像在一起吃饭,喝酒发誓说我们都是好朋友,绝对到时候对你是两肋插刀,绝不相负。可是一旦有利害冲突,那就翻脸不相认,不仅当面翻脸,而且还会落井下石。韩愈认为在这些人面前,柳宗元绝对是一个道德的典范。韩愈对柳宗元的某些做法,包括他的政治立场,可能不以为然,但是他非常尖锐的指出,如果柳宗元,被贬谪的时间没有这么长,他的穷困也没有达到像这样的极点。那么也许他在官场上会出人头地,但他在文章事业方面就不会下这么大的功夫,他的诗文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流传后世。这其实就是欧阳修一再所说的,诗必“穷而后工”。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只有遭遇到了生活中的坎坷波折,遭遇到了生活当中的那种苦难,他才能把内心全部的真实感受发掘出来,抒发到笔端。在柳宗元墓志铭中,韩愈进一步指出,柳宗元这一辈子肯定是有志于为将为相,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诗文方面有巨大成就的柳宗元。我们是更需要一个大将军、大宰相的柳宗元呢?还是需要一个大文学家、大哲学家的柳宗元?哪一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得?哪一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失?韩愈认为有识之士肯定会作出判断,我想大家对韩愈的这段话,肯定有非常深刻的认知。柳宗元当初虽然被贬到了南方,但是四方学子纷纷前来向他求教。对于这些求教的学子,他都是谆谆教诲他有一篇著名的文章《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在这篇文章中对于韦中立如何写文章,怎么才能写好文章写文章?到底应该借鉴怎样的先贤的著作,他做了详尽的指导。柳宗元虽然被贬谪到了永州和柳州,但是当时的四方学子都会前来向他求教,就像韩愈所说的那样,在南方,只要是考中了进士的士子们,都向柳宗元求教,而柳宗元对于前来求教之人,那都是悉心教导。这一点在他的文章《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有淋漓尽致的表现,虽然他一再非常谦虚的认为自己不足以担当一个老师的职责,但是他谆谆教诲韦中立,究竟应该写好一篇怎样的文章?从写文章的态度,从写文章的取材,从如何才能将一篇文章和自己弘扬的理想结合起来,他都说得非常详尽,非常的尽职则。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所以我想,这首《江雪》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他带给我们的精神的震撼,却远远不止这几个字。最后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首诗。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经典咏流传》第一、二季合集(诗词歌曲108首)
经典咏流传:王维《少年行》+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经典咏流传:纳兰容若《长相思·山一程》
经典咏流传:郑板桥《竹石》
经典咏流传: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经典咏流传:范仲淹《岳阳楼记》
经典咏流传:诸葛亮《诫子书》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