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学基础|《三宝歌广释》(3)

释尘空 云林志工团 2020-09-09

往期回顾

佛学基础|《三宝歌广释》(1)

佛学基础|《三宝歌广释》(2)

三界火宅

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即人天等所居之处。


第一欲界者,乃有淫欲、食欲二欲或贪著五欲之有情所住地也。上自六欲天,中有人畜界四大洲,下至饿鬼无间地狱,谓之欲界。


第二色界者,色是质碍,谓色界有情尚有微细形体之物质,此界在欲界之上,乃已离淫食等欲之有情所住也。其身体、宫殿及一切受用之物质,均极殊胜精好,色妙无比,故名色界。此界由定而生,因禅定之浅深粗妙分为四级,名四禅天。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各经论中的分法不同,理均可通。


第三无色界者,此界已无物质的存在,故无身体亦无宫殿国土,唯为住深妙禅定之心识住处,故名无色界。无物质之色,则其方所亦无可定,但就其果报殊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亦有四天,名四无色界,或名四空处、四空天。


三界之义,《俱舍论》世间品及《瑜伽》等最详。

“火宅”者,三界如宅,生死烦恼如火。《法华经》譬喻品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熄。”


《法华经》譬喻品中有七喻,而火宅喻为七喻之一。如经云:

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元旦,多有田宅,及诸童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或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于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痛苦切已,心不厌患,无求出意……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烧,今当设方便,令诸子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各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着,而告之言:“汝等所玩好者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是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尔时诸子闻父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严……驾以白牛,肤色光洁,形体殊好……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愿……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救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敦煌壁画·火宅喻

众苦煎迫

苦以逼迫为性,《佛地经》曰:“逼恼身心名苦。”三界众生所受的苦有无量无边。

或曰二苦:

一、内苦,此有二种:一四百四病为身苦,二忧恼嫉妒等为心苦,合此二者谓之内苦。


二、外苦,此亦有二种:一恶贼虎狼等之苦,二风雨寒暑等之灾,合此二者谓之外苦(见《智度论》)。

或曰三苦:

一、苦苦,谓从寒热饿渴等苦缘所生之苦;


二、坏苦,谓乐境坏时所感之苦;


三、行苦,谓一切有为法刹那迁流无常不定不得安稳之苦也(见《俱舍论》)

或曰四苦:

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也。

或曰五苦:

一、生老病死,即合前四苦为一苦;


二、爱别离苦,谓亲爱者相别离所生之苦;


三、怨憎会苦,谓与憎恶者相会遇所生之苦;


四、求不得苦,谓有所欲求不得如意之苦;


五、五阴盛苦,五阴即五蕴,谓身心总体,炽盛生长之诸苦也。

或曰六苦:

一、无定过患苦,谓于生死流转中父母等亲于他生中转成怨敌,或诸怨敌转成亲属,如是父转为子,母转为妻,或子转成为父,妻转为母等。


二、无饱足过患苦,谓一一有情,从昔以来,饮母乳汁过于四大海水,今后流转仍须多饮更过于彼,用到贪求一切五欲亦复如是。


三、数数舍身过患苦,谓有情于六道中生此死彼,一一有情从无始以来受生舍身之骨苦不烂坏多于须弥。


四、数数结生过患苦,谓有情若不解脱,死后仍须无间受生,无始以来所投胎之父母已是无量无边,今后流转受生之处当更过于彼。


五、数数高下过患苦,谓有情在轮回中无有定所,时而生天、时而堕地狱、时而为人、时而为畜生。


六、无伴过患苦,谓有情流转三界无人侣伴,生时独来,死时独往,备受众苦,无人代替,无人帮助。


如是六苦乃就有情流转三界的通苦而言,非谓有情现前之苦也。

或曰七苦:

此有二说:一、就前六种通苦上加三界任何一别苦成为七苦;二、就后八苦中除去后一五阴盛通苦,取前七种别苦为七苦。

或曰八苦:

即前五苦中开生、老、病 、死为四苦即为八苦。

或曰十苦:

《菩萨藏经》云:“人有十苦逼迫,一生苦,二老苦,三死苦,四死苦,五愁苦,六怨苦,七受苦(即三受中之苦受),八忧苦,九病恼苦,十流转大苦。”

《瑜伽》说有百一十苦,若广引诸经论则有无量无边的苦,总而言之,凡一切有为有漏的皆是苦,故曰“众苦煎迫”。三界火宅明受苦的处所,众苦煎迫明众多苦法,此众苦煎迫就在三界火宅中。总起说此二句在四谛中就是明“苦谛”。所以受此苦者,因由于人天长夜宇宙黮黯中所集的苦因,亦由于现前不肯跳出三界的火宅,所以不肯跳出者,为贪求世间欲乐故。《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谁济以安宁

此承上二句发出求救的呼声,谓这无量无边的众苦煎迫着。在三界火宅之中找不到一席之地来作片刻的安息,有谁人来救济使我们得到一点安宁啊?如果真正体察到三界火宅的火迫,这一声呼救比较屠场上喊救命的猪声还要来得悲切,这是寻求皈依处的第二层动机,亦即暗示唯佛的解脱能济以安宁也。


总上六句是皈依佛宝的总因,亦明唯有佛之大菩提真解脱可为正皈依之处。【待续】


精彩回顾

/热点

志工招募|在福田中种下善的种子

法讯|2月19日灵隐寺放生祈福活动预告

/动态

志工动态|春节里的吉祥红

图集|灵隐寺的年味



美编|慧容

责编|妙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