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岁为啥还尿床,要紧吗?怎么办?

魏薇 祐苗 2022-12-21



孩子已经上小学了还尿床,这不仅令孩子尴尬,家长也会苦恼。孩子大了还尿床,该怎么办?本周案例将详细讲解这个问题,感谢这位家长的热心授权分享。



 

家长第一次提问


孩子6岁多4个月,晚上经常性尿床,白天一切都正常,白天尿量也不多,属于挺会憋尿的那种,如果是午休时间,想上厕所自己会醒来,但是到了夜里睡着后就不会,暑假和他商量夜里抱起来尿尿孩子同意,都是差不多12点左右抱起来上厕所的,但是一旦晚上喝水喝多了,或者白天太兴奋了,到了凌晨5点左右还是会尿床。我的感觉是他睡的太熟了。


魏薇医生回复

 


家长您好,我是祐苗的魏薇医生,儿科学硕士,感谢您的信任并付费咨询。


您的留言我已经仔细阅读,非常理解您的担忧。孩子晚上尿床,但白天膀胱控制能力好,午睡时也能觉醒排尿,只是在喝水喝多了或者太兴奋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在清晨尿床。


首先,孩子们的排尿控制能力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一般在2-3岁时开始有排尿的意识,逐渐学习控制排尿冲动。大部分在3-4岁时能很好地控制白天排尿,在5岁时夜间排尿控制能力逐渐发育成熟。宝宝目前6岁4月龄,如果仍频繁发生夜间尿床,的确需要考虑遗尿症的可能。


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对儿童遗尿症的判断标准是5岁及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间断性发生尿失禁。根据《中国儿童单症状性遗尿症疾病管理专家共识》,儿童遗尿症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


遗尿症并不少见。据遗尿症的全球流行病学研究显示:5岁儿童遗尿症的患病率为15%,11~12岁儿童遗尿症的患病率为5 %,还有1.5~2%的孩子遗尿症症状会持续至成人。


导致遗尿症的原因比较复杂,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睡眠觉醒障碍:入睡后大脑清醒能力低,不能很好接收到由胀满尿液的膀胱发出的请求排空的信号。
2、孩子在夜间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偏少,导致夜间还产生和白天一样多的尿液,超过了膀胱的容纳能力。
3、膀胱的容量不够大或者膀胱太过活跃,稍微有些尿液就要收缩排空。
4、遗传因素、病理因素(便秘、尿道感染、糖尿病等)、某些饮食习惯、不良作息习惯、心理因素(压力、应激事件)等也可能导致夜间尿床。


综上,遗尿症其实不少孩子都有,请您先不要太过担心。


关于如何应对,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

1、避免不良饮食习惯:

鼓励宝宝白天正常饮水,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晚上睡前2小时不要再喝较多水、粥、汤、牛奶或吃水分含量高的水果等。


2、合理作息安排:

中午睡1~2小时,晚上早睡,睡前如厕排空膀胱。避免过度兴奋、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尿胀时难以觉醒。


3、避免外生殖器或尿路感染:

每天做好局部卫生清洁,如观察到尿道口很红,宝宝小便痛或其他不适、经常抓挠外生殖器,建议就医行体格检查及尿常规检验等。


4、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规律排便,以免结肠粪块堆积压迫膀胱减少膀胱容积,进一步导致膀胱过度活动。


5、注意排除其他健康问题。比如肥胖超重等体重方面的问题,或者要是孩子平时喝水特别多,上厕所特别频繁,吃得多但体型又比较瘦的情况,要注意排查血糖水平。


6、注意孩子心理健康。尿床本身就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沮丧、有压力甚至可能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因此,不要因为尿床而批评、嘲讽甚至责骂孩子。毕竟这不是孩子故意的行为。同时,还可以让孩子明白这种情况许多小朋友也有,帮助减轻心理负担,确保孩子的心理健康。


7、保证清洁卫生。平时使用隔尿垫,保护床垫清洁不留下异味,可以让孩子在早晨帮忙清理床单等,但不说教或批评。其实,您有提到经过孩子同意,商量好暑假期间大概在夜间12点时抱起来去上厕所,相信您和孩子之间关于尿床有良性的沟通,也做出很多努力,这一点做得特别好。


8、 积极避免可能的诱因。

您的描述中提到,发现早上5点的尿床和喝水多、太兴奋有关,因此,如果发现有些因素可能加重孩子尿床现象的,也尽量注意避免。


9、借助额外工具或药物治疗。

要是以上所有的这些都做了,孩子的尿床现象仍然没有改善, 下一步的应对可能会有:


1)尿床报警器,其原理是一旦感受到潮湿就会发出警报,吵醒宝宝然后让他去厕所排尿,反复训练让宝宝夜间能自己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


2)6岁以上儿童,必要时可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比如去氨加压素。


以上是我的第一次回复,如果您有问题,可以继续向我追问。再次感谢您的信任和咨询。

(注:魏薇医生回复后,家长无后续追问)


- END -


以上是本次案例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觉得有用,也欢迎转发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人。


祐苗的用户隐私受严格保护,除非家长本人授权或自愿分享,咨询内容不会在任何三方平台公开分享。祐苗案例分享均为咨询实例,为方便阅读,仅作必要删改。个体化咨询意见仅供参考,不建议全盘套用。个体化咨询的建议和观点为医生个人观点,不代表祐苗平台观点。


往期祐苗案例

长按二维码关注,阅读更多咨询案例

自底部“咨询”菜单

可向循证医生咨询孩子和家人的问题


点“阅读原文▼”,可直接咨询医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