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情况要做胃镜
01
关于胃镜
普通胃镜是一根直径约1cm的软管,里面是导光纤维,前端为摄像头。检查时医生将软管头端放入口腔,经食管到达胃内再进入十二指肠降部,实时观察喉咽部、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结构、粘膜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生物等,并在可疑病变处取活检,在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治疗性操作。
胃镜是非常直观、高效的检查,相对来说很安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比如出血、穿孔、下颌关节脱位等等。因此与其他有创检查的原则一样,进行胃镜检查前也要利弊权衡。
02
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胃镜?
大致分为以下四大类:有持续消化道症状、胃癌相关、疾病随访、病因排查及治疗
1. 持续消化道症状
很多原因可以导致消化道症状,例如饮食不当、精神压力大、药物副作用等等,这些原因导致的症状通常是一过性的,当外因去除,通常会逐渐恢复好转,不需要胃镜检查。
但如果没有明确原因,仍有持续的吞咽疼痛困难、恶心呕吐、腹部胀满疼痛等症状;或有这些症状,并且已经诊断为其他疾病,但经过治疗,效果反应并不好;这些情况都建议进行胃镜检查。
(图片来源:pixabay)
2. 胃癌相关
胃癌的发病率因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东亚、东欧和南美的发病率最高,且绝大多数发生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中国也是如此,但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通常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对没有任何症状者进行胃镜筛查,全世界尚未达成共识,各个国家地区操作都有所不同。通常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会采取普查的方式,即针对40-50岁以上人群,每2-3年普查胃镜;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通常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那么哪些是胃癌高危人群呢?
胃癌的风险因素比较多,包括胃癌家族史;饮食多盐渍、烧烤食物;吸烟;肥胖;幽门螺杆菌感染;既往胃部手术;职业暴露(例如矿业、橡胶制造业)等。另外,年龄>40岁和男性性别也是胃癌的风险因素
我国的胃癌筛查建议是什么?
我国胃癌高发,2017年12月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多个组织联合颁布了《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该共识中提到,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癌筛查有不同的方法,必要时医生会建议胃镜检查。比如以下筛查流程图:
(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
3、疾病随访
比如消化道溃疡病以及癌变风险较高的消化道疾病或全身疾病,包括Barrett食管(其实是食管粘膜的柱状上皮化生)、胃粘膜萎缩、肠化或异型增生、恶性贫血等,都需要胃镜检查随访。
4、病因排查及治疗
有些临床情况需要借助胃镜来排查或治疗,比如不明原因的贫血、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不明原因的消瘦、某些肿瘤标记物升高、误吞异物或腐蚀性液体、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止血治疗、胃息肉切除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等。
总的来讲,胃镜是一项很重要的检查,使用范围也很广。希望这篇科普短文能给大家让大家对胃镜检查术有初步的了解。最终要不要进行胃镜检查,还需要专科医生结合个体化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后决定。
感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刘晴医生对本科普的二次专业校对。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肿瘤标记物升高、炎性肠病等消化专科问题可以到祐苗向刘晴医生咨询。
往期回顾
点祐苗咨询
向更多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