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音响声音吓哭,会不会听力受损?要做什么检查?
孩子被很吵的音响给吓到,之后变得爱哭闹。会不会是听力受损了?如何判断呢?要做什么检查吗?前阵子有家长因为这个担心来祐苗咨询了耳鼻喉科的刘浏医生,并授权了案例分享。今天将次案例分享给大家,也非常感谢家长的热心授权。
家长提问
问
男宝,38周剖宫产。昨天傍晚带宝宝出去散步的时候经过跳广场舞的音响旁,当时宝宝躺在推车里,推车高度与音响差不多,推车经过时又离音响很近,我经过那里时都觉得声音很大,当时宝宝就被吓得大哭。昨晚睡觉也感觉他比平时爱哭闹。
这种情况下宝宝听力会不会受损?如何判断宝宝听力是否受损?需要去医院做听力检查吗?
答
刘浏医生回复
谢谢您的信任和咨询。
宝宝现在近90天,昨天经历一次强声响暴露后出现哭闹,您想知道接触一次强声响会不会对宝宝产生永久的听力损伤,是吗?
1. 请问宝宝出生时的听力筛查和30-42天的听力复筛是通过的是吗?
2. 宝宝有因为黄疸等原因入住新生儿病房吗?
3. 宝宝是母乳喂养吗?
4. 有吃过药吗(特别是抗生素)?
5. 宝宝当时和音响的距离有0.5米吗?还是更近?
初步分析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宝宝昨天在广场舞的音响前暴露后出现哭闹,昨天睡眠也有哭闹不安宁。如果是我们都觉得很响的广场舞音响,响度应该到达60分贝以上,如果宝宝在音响平面距离音响0.5米以内,感受到的响度可能到达90分贝甚至更高。
响度越大,声波的能量越大,击打鼓膜会引起疼痛。疼痛是一种保护反射,宝宝哭闹后我们就会离开那个环境。
有没有可能一次短时接触强度很大的响声损伤听力呢?
我们的听力是这样形成的(如图一):外耳道收集声波的机械能振动,振动鼓膜,振动的鼓膜把声波传到听小骨,听骨链放大声信号后把能量传到耳蜗,耳蜗同时能接受骨传导的声能,耳蜗毛细胞把机械能变成电信号,形成听力。
(仅供示意| 图一)
情况1
如果强振动引起鼓膜破裂,会引起听力损伤(损伤发生在图二)。比如把鞭炮放在耳道口,或者强烈击打头面部,甚至采耳损伤等都会引起鼓膜外伤性破裂。外伤引起的鼓膜破裂可能会修复,修复后听力就恢复了,没有修复的话等成年后可手术修补。鼓膜穿孔引起的听力损伤大概在20分贝左右。
(仅供示意|图二)
情况2
强振动的声波损伤了耳蜗毛细胞,引起永久性的感应神经性听力损伤(损伤发生在图三)。这种强振动声波的能量要非常巨大,比如发生爆炸时的响度。
宝宝虽然还小,但并不等于耳蜗就更容易受伤。其实,宝宝耳蜗受伤的阈值与成人近似;而且宝宝的耳蜗毛细胞有再生能力,抵抗损伤自我修复的能力反而更好。
一般来说,音响的振动在70-150分贝左右,短时间内造成永久听力损伤的可能性极低。宝宝哭是一种保护,不是受伤的信号。如果您实在担心、甚至因此感到焦虑,那也可以去医院完善耳内镜,判断鼓膜是否穿孔;完善听性脑干反应或耳声发射检查,判断耳蜗是否损伤。
(仅供示意|图三)
希望我的回复有解答您的困惑,谢谢。
家长第一次追问
问
宝宝出生时的听力筛查和30-42天的听力复筛是通过的;宝宝出生时因新生儿肺炎入住新生儿病房七天;宝宝是混合喂养,目前每天添加配方奶200毫升左右;有吃过抗生素(头孢)。
宝宝当时和音响的距离大概就是0.5米的样子。
从昨晚到今天我有注意观察,宝宝对声音是有反应的,比如睡着以后听到响动会突然动一下,这能说明他的听力没有受损吗?当时宝宝的左耳更接近音响,有没有可能左耳听力损伤但右耳听力正常?去医院检查鼓膜是否穿孔及听性脑干反应应该挂耳鼻喉科还是儿科?
答
刘浏医生回复
谢谢您补充的信息。
如果宝宝的听力筛查是通过的,那宝宝有先天性听力损伤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宝宝携带有某些药物敏感性耳聋基因,就会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听力损伤,宝宝在使用抗生素后42天听力复筛也是通过的,说明在昨日之前宝宝听力应该是正常的。
详细解答
一般来说音响强度的能量短时间是不足以造成永久的听力损伤的。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一般需要具备:中重度声强长时间接触或超强声。
比如,您去参加音乐节,音响强度很大,您如果觉得声音很大出现耳痛,您会走开,不会停留很久,走开后短时间内可能仍会有轰轰回响,慢慢回响会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这种强声引起的短暂性的听力损伤是可逆的。当然,当音响的声音强度长时间接触,还是可能引起听力损伤的,但短时间一过性的音响,通常不会引起永久性听力损伤。
因此,请您先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当然,如我之前提及,如果您觉得实在担心,那也可以去当地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完善检查。只需要确定靠近音响的左侧有无听力损伤就可(因为音响释放的能量扩散明显,耗散很厉害,距离和方向很重要,距离1米以上或者右耳不直接感受声波振动是不会受伤的)。
另外,假如真的有听力损伤,宝宝也不会双耳全聋,也是会对声音有反应的(至少右耳是正常的)。人耳能听见的频率20Hz-20000Hz,最敏感的区域在125Hz-8KHz,人能发出的声音在100Hz-4KHz之间,唱歌时男女低音大概在100-400Hz,高音在1000Hz以上,所谓飚高音能把玻璃震碎,那是高频的声音和玻璃产生了共振。
人耳听力刚出生时是最好的,几乎接近于0dbHL(也就是极其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到);随着毛细胞的使用,听力会慢慢积累损伤,但是在20分贝内能听见都是正常的。人在变老的过程中,高频听力会慢慢减退;因此,相比老年人,孩子们听到的声音更加丰富。
听力传导有两条路,一条是气导(声波沿着空气通过鼓膜),一条是骨导(声波振动脑壳),类似于火车在铁轨上行驶,我们能通过贴着铁轨感受火车,也能通过空气传导感受火车来了。
正常在纯音听阈中,气导和骨导两条线是重合的。
当鼓膜穿孔时,气导损失,骨导正常,形成气骨导差;当毛细胞损伤时,气导骨导同时向下,特定频率的声波伤害特定频率的毛细胞,造成特定频率的听损,如炸弹声大概为2k-4kHz,就会引起人耳2k-4kHz的损伤,声强越大损伤程度越重,可能损伤30-120分贝不等。
如果真的是情况一的鼓膜穿孔,损失大概20分贝左右的传导性听力(气骨导差20分贝),表现为轻微的声音在左耳侧出现听不清。门诊耳内镜下就可以明确,内镜下鼓膜完整就排出此情况。
如果真的是情况二的耳蜗毛细胞损伤,损伤的是特定频率的毛细胞,最常见的是2khz或4 khz处损伤,损伤的程度根据创伤的强度来。门诊行耳声发射可以明确耳蜗毛细胞的活力,行听性脑干反应可以清楚宝宝有无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
您可能会问,会不会情况一和情况二的损伤同时出现呢?强大的能量可能造成鼓膜和耳蜗都损伤。一般来说:
1. 鼓膜没穿孔,并不意味着耳蜗就是好的(门没事,门内的家具却有可能受伤,声波有隔山打牛的能力)。
2. 如果鼓膜穿孔了,说明能量在鼓膜处释放了部分,内耳耳蜗反而受到保护。
最后,回到您宝宝的情况,考虑到音响的能量强度不大,加上扩散耗散明显,目前认为引起宝宝听力受损的可能性很低,所以请您不用太担心。
另外,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宝宝的反应来判断听力是否有明显下降。假如您非常不放心甚至因此而感到焦虑,可以到医院完善内镜判断有无鼓膜穿孔,完善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明确有无耳蜗损伤。
希望我的回复有解答您的困扰。
家长第二次追问:
问
谢谢刘医生的耐心回复,看完您的解答我放心多了。不知道刘医生对成都这边的医疗机构是否了解,有没有靠谱一点的儿童医院推荐呢。我们之前都是在妇幼保健院就诊,很多医生开药不按循证原则,家里人因为这个事产生分歧(我坚持不给宝宝用,但家里人觉得医生开的药就一定是好的),让人颇为苦恼,但又不清楚哪家医疗机构的儿科更靠谱。虽然现在有祐苗等优秀的线上机构可以咨询,但遇到需要面诊的情况就没办法了。
答
刘浏医生回复
检查鼓膜情况是比较简单直接的,大多数医院的耳鼻喉科都能完成,如果穿孔了,也不需要用药,等待1-2个月,期间避免耳道进水。如果1-2月后穿孔未愈合,那等待成年手术。
请您不用太担心,首先外伤性穿孔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穿孔大多都能自行愈合,即使不愈合也不要用药听力损伤也仅20-30分贝左右,成年手术能治疗。
检查耳蜗毛细胞就需要比较专业的医院,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完成90天宝宝的精准的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您当地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该可以进行该项检查。
总体来看,您不用太过担心,宝宝的自我保护比成人更直接,饿了就哭痛了就哭,接触强声会哭是好事,您马上把宝宝带离,危险因素就解除了。昨晚睡眠稍有不安稳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呢,离开了强声环境后是不会持续耳痛的。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哪些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的活动呢?
1、不要采耳,也就是不要掏耳朵。
不要伸任何棒状的物体进入腔隙(鼻腔、耳道),您在掏耳的过程中如果宝宝动了一下会引起显著损伤的呢,您又不能完全控制宝宝不动(其实宝宝的耳道也没必要掏)。还有就是等小朋友长大踉踉跄跄的时候尽量避免拿尖锐棒状物体,万一跌倒或者没拿稳,棒状物有可能会戳到自己(我们每年都会有很多宝宝因为掏耳引起鼓膜穿孔的。也有几个宝宝拿着串串吃着吃着被撞了一下或者跌倒,串串插入身体的情况)。
2、不要长期接触强声响。
一过性的强声会痛,但是长时间的中强声,宝宝可能不感觉痛,时间久了会引起听力损伤。比如一些能发声的玩具,宝宝抓起来放在耳边,距离近时间长的话会损伤耳蜗毛细胞的。不要佩戴耳机,耳机的能量聚集明显,如果外界环境噪音重,耳机的音量会不知不觉超过毛细胞最佳接受能量,引起慢性损伤。
作为大概的参考,不管成人还是儿童使用耳机时,适宜音量是设备设置最大音量的60% 。
3、避免一过性近距离强声接触。
最常发生的场景是宝宝大一点的时候玩鞭炮,鞭炮没扔出去在手上或者耳边爆炸就可能引起听力损伤。
希望宝宝健康成长。感官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接触沟通的桥梁,听觉很重要,自然界的声音也很美妙,希望宝宝能开开心心地感受鸟语花香、云卷风吹。
谢谢您的信任。
-案例完-
以上是本次案例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觉得有用,也欢迎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关注祐苗,阅读更多健康科普案例
点医生名片,可向本案例分享医生咨询
往期回顾
点祐苗咨询
向更多医生咨询
开通会员,享咨询9折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