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看六盘水钟山区人大代表如何当好乡村振兴的宣传者、践行者、代言者、监督者?

贵州人大 2021-11-01

10月19日,全省“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现场会在六盘水市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桑维亮率参会人员深入钟山区大河镇大河堡和大桥村、保华镇海螺村、月照街道双洞村等地,实地观摩人大代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当好乡村振兴的宣传者、践行者、代言者、监督者的好经验好做法。

六盘水市钟山区保华镇海螺村墙上的宣传标语

自今年6月份“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深刻认识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和代表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把握关键环节、聚焦重点任务、制定有效措施,有力助推了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01

大河镇大河堡: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上午,全省“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现场会现场观摩走进了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河堡,观摩大桥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与会人员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河堡进行实地观摩

“我们通过深度整合旅游农业,以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的发展路子,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修建生态农业观光游览园。把大桥村、大地村、大箐村、周家寨村连片开发,让旅游产业链带动和促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工作人员介绍道。
近年来,大河镇发挥自身优势,以“全域景区、全域旅游”为导向,不断拓展农业产业延伸功能,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瓜果飘香的果园、幸福生活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观光休闲的公园、城市向往的乐园”,先后建成大河堡凉都花海、大地印象、凉都国学馆、嘎尼庄园等景区景点,有力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推动全镇经济“从黑到绿”的华丽转身。

与会人员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河堡进行实地观摩

今年“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以来,镇人大主席团坚持以镇党委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作为切入点,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勤于履职、善于履职,着眼有为、有位、有用,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召开会议、适时组织视察、调研、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动员辖区各级人大代表立足职责服务乡村振兴,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直面热点、不畏难点,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提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积极争取、多次呼吁,相关意见建议得到很好的转办落实,有力推动大河镇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大河镇旅游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大河镇大桥村:发挥代表“五员”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大桥村,宽阔平坦的村道,干净整洁的院落,彬彬有礼的村民,在山水辉映间显得格外动人。

大桥村全村辖9个村民组,有990户4564人。有片区人大代表联络室1个,市人大代表1人,区人大代表2人,镇人大代表5人。有蔬菜坝区一个,面积806亩,年蔬菜产量达到1.5万吨,是全市三线建设以来最早的蔬菜基地之一,主要种植蔬菜有56个品种,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达22000元。先后荣获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最佳示范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授予“基本农田保护基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与会人员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进行实地观摩

“大桥村蔬菜由于种植时间较长,土质土壤老化,活力不足,在生产蔬菜当中病虫害现象严重,导致产量不高。通过群众提出来的意见、建议,人大代表们积极走访调研,及时向镇人大主席团反馈,形成报告提交给向区委区政府。现在我们所有坝区土地都进行了土质土壤改良,让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地提高,也让老百姓增产增收。”在大河镇大桥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人员向参会人员介绍代表服务群众的故事。

今年“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启动以来,大桥村因地制宜,强化组织落实,扎实推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取得积极成效。

大桥村蔬菜基地

发挥代表引领作用,助推产业振兴。大桥村以强技术推广能人、农村经纪能人、致富带头能人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振兴。发挥人大代表智力优势,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立足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深入开展以送文化、送教育、送医疗、送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四送”活动,培育、扶持群众能人29人,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优势,以大桥村管水协会、蔬菜协会和农业合作社为阵地,广泛汇聚农业产业人才。针对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整合本村“土秀才”、“田专家”等各类人才,建立“五个先锋队”,将“三能”串点成线、连线成带、聚带成群,助推大桥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发挥代表监督职能,助推生态宜居。人大代表们在广泛收集民意的基础上,围绕土壤改良、生活污水治理等问题形成10余条建议报镇人大主席团转镇政府办理落实,有力推进大桥生态宜居建设。大桥村把依法监督和日常监督有机结合,组织代表开展生态环境方面调研视察3次,提出建议8条。

建设代表联络室、搭建群众连心桥。大桥村积极打造新时代人大代表联络室,建立大桥村人大代表联络室三上三下民主监督制度和四个议事规则,制定规范代表开展监督流程和议事程序。今年以来,接待群众来访120余次,政策指导23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转办40条,办结38条。


03

保华镇海螺村:代表齐心助力 共建文明乡村新气象

“几年之前,村里的面貌完全不是这样,老旧的房屋、恶臭的垃圾沟、黄泥烂路、挑水做饭都是让村里人不想回首的记忆。”随着海螺村工作人员的介绍,参会人员沿途走来,看到则是各家各户庭院整洁干净,道路宽敞整齐,呈现一副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与会人员在六盘水市钟山区保华镇海螺村进行实地观摩

海螺村位于保华镇西部,面积1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0736亩,林地11761亩, 辖1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464户5920人。有人大代表联络点1个,有镇人大代表6人。在2021年全市“星级文明户”评选中,保华镇共43户获此殊荣,其中海螺村“独占”26户,占全镇“星级文明户”的60%。

“海螺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因地制宜谋发展,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风’为方向,以人大代表联络点、文艺宣传队等为载体,积极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人员介绍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海螺村人大代表示范种植魔芋产业获得成功后,积极引导村民种植魔芋,提供技术培训,现魔芋种植已成为海螺村又一致富热门产业,种植规模达1000余亩。通过人大代表引领示范、宣传动员,全村先后种植半夏700亩、烤烟800亩、李子300亩、草莓200亩、西瓜50亩、羊肚菌13亩,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强心剂,引领乡村产业百花齐放。

与会人员在六盘水市钟山区保华镇海螺村进行实地观摩

人大代表带头培育文明乡风,摒弃陈规陋习,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引导文明新风尚。为弘扬传统美德,人大代表挖掘本土优良家规、家训、家风,纳入村规民约,与村民集体讨论制定《家风承诺书》,并逐户签订,进一步约束引导村民的行为习惯。在人大代表的发动下,村民组织成立“小海螺文艺宣传队”,通过山歌、朗诵、小品等形式将感党恩、良好家风家训、尊老爱幼等融入表演内容进行展演,潜移默化将良好家风、传统美德种植在群众心里。

为搭建好联系群众的桥梁,海螺村把人大代表联络点建在寻常百姓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宣传员、情报员、监督员、引领员、指导员”的“五员”作用。目前代表联络点已成为汇集民意、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淳朴民风、倡树时代新风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通过联络点收集群众反馈污水处理、退耕还林等方面事项26件,其中现场解决21件,上报镇人大主席团5件并转镇人民政府全部办理完毕。


04

月照街道双洞村:以“三带”为抓手 贡献好代表力量

“从7月开始,避暑的人特别多,广场停车道全部停满。”工作人员指着门前广场介绍道“谁能想到以前这就是块菜地。”

作为六盘水市的康养胜地,集休闲养生、运动娱乐为一体的攀岩小镇,月照街道双洞村依托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开拓人大代表投身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以组织带动、示范带动、产业带动“三带”为抓手,组织动员和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发挥示范带动、依法监督作用,着力强引领、强产业,促富裕,为建设美丽双洞贡献人大代表力量。

与会人员在月照街道双洞村的省人大代表熊兆美蜡染创业基地观摩

组织带动,强引领。双洞村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按照“将致富带头人发展成为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将党员致富带头人选拔为干部、将模范带头人推选为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思路,建强村级党组织,充实乡村振兴人才。以片区代表联络室各级人大代表创业致富为引领,积极引导投资客商、攀岩爱好者到双洞村投资兴业,推动双洞村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人大代表在餐饮服务、农业种植和刺绣蜡染技术等方面技能优势,采取“按需点单”“点穴培训”等方式,组织人大代表为村民开展培训。

示范带动,强产业。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做产业兴旺示范员,推动双洞村农旅产业蓬勃发展。如依托区人大代表马友惠创业示范点,以“示范点+农户”的模式,示范带动村民发展餐饮和民宿产业,推动全村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依托省人大代表熊兆美蜡染创业基地,以“创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村民开展民族蜡染技术培训,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区人大代表王小龙创办的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发展采摘休闲产业,丰富农旅产业业态。

与会人员在月照街道双洞村进行实地观摩

产业带动,促富裕。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组织专题视察、调研等方式,积极为双洞村农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通过走村入户、宣传政策等方式,动员群众支持、参与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组建村集体公司,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模式,打造景区服务型资产收益模式,建立“村集体公司+旅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用村集体土地、水资源、农户房产等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打造集生态休闲、观光度假、餐饮娱乐、农事体验、运动养生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农家乐集群”,提高群众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文图: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甘玥 杨猛

视频: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杨猛

编辑:甘玥

编校:吕跃



更多内容,为您推荐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召开 谌贻琴主持并讲话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闭幕 慕德贵主持并讲话
最新修改的《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来啦!10月1日起施行
通过!《贵州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通过!《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通过!《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10月1日起,贵州这些地方性法规正式实施
省人大常委会对11件法规进行修改!10月1日起施行
最新变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590人
高质量谋局开新篇 | 省人大常委会有序拉开“一点十面”活动序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